劍門奇石

職業: 外科醫生 業餘愛好: 旅遊, 文學, 京劇, 工作之餘喜歡寫些懷舊散文, 隨筆
個人資料
劍門奇石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英倫歸來 ——(4)穿越溫莎城堡

(2024-05-31 14:47:32) 下一個

       

  在知道溫莎城堡之前,先聽說了溫莎公爵,而且誤以為溫莎城堡就是溫莎公爵的私人官邸,後來才知,溫莎城堡的曆史比起溫莎公爵來不知要早了幾百年。溫莎城堡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持續有人居住的古堡,位於離倫敦約20英裏一個名為溫莎的小鎮上。建築麵積達45000平方米,加上周邊土地差不多有120000平方米,內有房間將近1000個。假如說白金漢宮是英國國王的辦公室,那溫莎城堡妥妥的就是英國國王真正的家。

       溫莎城堡初建於1070年,當時的征服者威謙一世從法國率軍隊打到英格蘭後占領了倫敦,為了保衛倫敦及其周邊地區,於是圍繞倫敦建了九個軍事堡壘,溫莎城堡便是其中之一,也是目前保留下來最完整的一個,其餘的因年久失修,逐漸荒廢不用。開始時因溫莎離倫敦較近,所以國王常帶了人來打獵,慢慢的就把溫莎城堡當做了行宮使用。此後由於倫敦發生瘟疫及戰亂,王室成員也來溫莎避難,久而久之就把這兒當做王室的家了。英國曆代君主都對城堡進行改建擴建,從最初山丘上的那座圓形塔樓到如今龐大的建築群,曆經了近千年、39代君王,它經曆了英國王朝的興衰,也見證了時代的變遷。來到溫莎城堡,如同穿越了英國近千年的曆史風雲。

       走近溫莎城堡,最初映入眼廉的是高高的圓形塔樓,伊莉莎白二世在位期間,若塔樓上掛的是王室的獅子旗,則表明女王在城堡內,否則就掛英國國旗。城堡的正門隻供國王進出,參觀的遊客隻能從旁邊一道門經過安檢入內。溫莎城堡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築,每一塊建築用的石頭都見證了英國曆史的風風雨雨,王室成員生活的點點滴滴。城堡內部的華麗裝飾令人歎為觀止。城堡分為三個區,上區為王室私宅,是王室公務生活的場所,內包括國王的臥室、餐廳、宴會廳、畫廊等,其中的國事廳曾被認為英國最華麗的巴洛克風格裝飾,這裏用於舉行國家盛大的慶典活動與國王接見外國元首和政要的場所;氣派的大宴會廳可同時容納150人就餐。上區內收藏王家的奇珍異寶名畫不知其數,一張純銀製成的長約2米的桌案令人大開眼界。瑪麗王後的玩偶之家也是非常有名的,它建於1921~1924年間,其內部從傭人區到沙龍、餐廳、圖書館、酒窖、花園等房內所有東西都是以1:12的比例製作而成,無不維妙維肖。莎士比亞曾受伊麗莎白一世之邀來到溫莎城堡,並寫出了《溫莎的風流娘兒們》一劇,就在宴會廳首演此劇。

       1820年英國曆史上最好大喜功的喬治四世登基後花巨資耗時12年將溫莎城堡裏裏外外進行了改造。為紀念打敗拿破倫的滑鐵盧戰役,將宴會廳改成滑鐵盧大廳,這個長方形大廳的四周牆壁上掛著那次戰役中立下赫赫戰功的將軍們的畫像,他將自己的戎裝肖像懸掛於正中間的牆上,雖然他根本就沒有參加過那場戰爭。

      中區主要有喬治二世於1170年用石材重建的圓塔,環繞其周圍的是玫瑰花園,1660年以前這裏曾是關押政敵的監獄,現在用於保存王室文獻和攝影作品。

       下區是城堡入口處,主要有聖喬治禮拜堂、艾伯特紀念禮拜堂等建築。聖喬治禮拜堂始建於1240年,1475年喬治四世重建,直至1528年亨利八世在位時才完成。這是一座哥特式的建築,其建築藝術僅次於倫敦市內的威斯敏斯大教堂。它是英王室的私家教堂,大部分王室成員的婚喪嫁娶都在這裏舉行,但國王的加冕王儲的婚禮還得去威斯敏斯大教堂。一年一度的嘉德騎士團的授勳與慶典活動也在這兒進行。如今教堂牆壁上還掛著曆代騎士團成員的徽章,以及現在騎士的旗幟,每麵旗幟下都有一把半出鞘的寶劍,意味著騎士們隨時為國而戰的騎士精神。說起嘉德騎士團的創建還得從1327年溫莎城堡迎來的一位重要人物說起,他就是從小生長在城堡後來發起英法百年戰爭的愛德華三世,是他製定了一個長達24年的城堡改建計劃。他新建了諾曼門,當時堪稱中世紀歐洲最雄偉的建築,在他在位期間,城堡改建雖未全部完成,卻巳奠定了城堡的大抵輪廓。他也是創建嘉德騎士團和英國王室最高榮譽嘉德騎士勳章的製定者。嘉德騎士團還有一個很不雅的別名吊襪帶騎士團,據說有次他組織一次大型的慶功會,那時期女士穿的長統襪需要用襪帶來綁住襪子,突然有位女士的襪帶掉了,襪子脫落,等於是走光了,旁邊的男士們忍俊不住哄堂大笑,愛德華三世大為生氣,說英雄的紳士們怎麽可以如此無教養,然後就檢起襪帶舉到空中說“心懷蒙羞”。他由此萌發了應當挑選一些非常正直勇敢的紳士組成一個騎士團就名為嘉德(即吊襪帶的意思)騎士團,它成為英國榮譽製度裏最高的一級,一共有24名成員,其最高領導就是國王本人,嘉德勳章上有句話:“心懷邪念者蒙羞”。

        喬治三世於1804年在聖喬治教堂底下修建了王家墓穴,這位喬治就是丟掉美國這塊領土的那位國王,不過這位喬治並非昏君,他還是愛妻子與孩子的好丈夫與好父親。在墓穴修建中意外發現了幾具屍體,經考證居然是亨利八世與其第三任妻子簡的遣骸,還有那位被砍頭的查理一世,喬治三世一家就成了墓地的第一批主人。來到喬治禮拜堂的遊客們必須脫帽以表示對亡者的尊重,各個轉角處都有穿著紅色教袍的教士指示行走的方向。我看了幾個所謂的陵墓,實在很難與王家應有的奢華氣派聯係起來,想起以前去參觀的北京明定陵、西安的乾陵,那占地的廣袤,陵墓封土的高大,地宮內的裝潢及陪葬品真是讓人驚歎;即使如漢代諸侯王的墓也是讓人大開眼界,那發掘時看到的黃腸題湊的喪葬形式、金縷玉衣,還有那些視死如生的隨葬品;更不用說史記中記載的秦始皇位於驪山下的始皇陵還不知有多少壯觀,若是有朝一日打開,準會驚掉人的下巴,由此一比,英王室在喪葬方麵還是非常節儉的呢!由於中國帝皇陵寢中的寶物,引來盜墓賊的覬覦,甚至還有堂而皇之的盜墓,最有名的就是那位“寧我負天下人,不願天下人負我”的曹阿瞞老人家。他特地在軍中設立了“發丘中郞將”與“摸金校尉”進行發掘皇帝及達官貴人的陵墓,因而留下漢墓十室九空之說。此後軍閥們仿效他的很是不少,近代規模最大的盜掘帝皇陵墓的就是那東陵大盜孫殿英了,他從慈禧老佛爺陵寢中到底盜得多少稀世珍寶,至今猶是個謎。這一扯又扯遠了,還是回到溫莎城堡。

       同在下區的艾伯特紀念禮拜堂由維多利亞女王為其丈夫艾伯特親王所建,親王去世後的40年間她一直住在溫莎城堡內並常穿黑色喪服,因此還被稱作溫莎城堡的黑寡婦。1914年英德交戰,英國國內民眾反德情緒高漲,當時的國王喬治五世也被卷入其中,他祖母維多利亞女王的丈夫是德國的阿爾伯特親王,因此承繼了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的姓氏。這讓英國人很不爽,幾經考量,於是喬治五世將王朝名稱及王室的私人姓氏都改為溫莎。

       曆史上溫莎城堡經曆代國王多次擴建改造過,1660年被稱為歡樂王的查理二世複辟成功,他受同時期法王路易十四修建凡爾賽宮的啟發,以華麗的巴洛克風格修複了內戰中受損嚴重的溫莎城堡,還仿照凡爾賽一樣修建了一條3公裏長的大道。為表示親民,他首度開放溫莎城堡給民眾參觀。此後的百年間,國王都住在倫敦,城堡靜寂多年,直至1804年喬治三世因子女眾多,隻好搬回了較大的溫莎城堡。

      溫莎城堡自建成到今巳曆經900多年,之所以能保留至今,一是未經大型戰爭的破壞,甚至二戰期間居然在德國人對英國的大轟炸中也未受損,德國人避開了溫莎城堡這一轟炸目標。據說狂妄的希特勒以為他一定能很快打敗英國,他會到英國來,把溫莎城堡作為他自己的宮殿,因此城堡才僥幸逃脫了被毀的厄運。不過發生在1992年那場大火卻燒掉了城堡幾乎五分之一的建築,隨後用了5年時間化了4000 多萬英鎊總算恢複了城堡的原貌。

       現在該來說說與溫莎城堡同名的溫莎公爵的事了,早年我曾看過一本名為《愛德華八世與辛普森夫人》的書,內中較為詳盡的介紹了這位英國曆史上不愛江山愛美人的多情國王的一些事兒。 愛德華八世生於1894年,他從小聰明伶俐,深得父母喜歡器重,而其弟喬治卻有嚴重的口吃,所以他就是王位的第一繼承人。年輕時他英俊瀟灑,很招人喜愛,也很受女士們的青睞,不過他卻喜歡與那些巳婚女子交往,其中就有美國女子沃麗絲-辛普森夫人。那時辛普森夫人巳經結婚兩次,而且與第二任丈夫恩尼斯特-辛普森尚未解除婚約,愛德華對她情有獨鍾,王室成員對此都極力反對。在他父親喬治五世去世後他於1936年1月20日順利登上王位,稱愛德華八世。當了國王的他仍與辛普森夫人保持情人關係,並想與她結婚,當他把這個意圖告知首相後,遭到反對,首相告訴他,按英國國教教義,國王不能與離婚的女人結婚,若是國王堅持這樣做,英國和英聯邦臣民都會反對,內閣也要集體辭職。在江山與美人兩者不能兼得下他毫不遲疑的選擇了後者,從而成為英國曆史上惟一一位為了美人而退位的國王。他的弟弟喬治六世接位成了國王,若不是他自動退位,那麽就沒有了後來受人尊敬愛戴的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了。喬治六世給了退位的國王一個“溫莎公爵”的頭銜,因為他在位時間僅僅326天,而且又因婚姻問題糾纏不休,所以他未行過加冕。1937年6月3日他與巳和第二任丈夫離婚的辛普森夫人在法國結婚,英王室沒有一個成員參加他們的婚禮,也從未接納過他的妻子。此後他們一直流亡海外,居住在法國。

       沃麗絲-辛普森是個納粹支持者,並與德國駐英大使、後被希特勒提撥為外交部長的喬治-裏賓特洛甫密切往來,還向他提供情報,再由其轉給納粹。即使在與公爵結婚流亡法國後,她與喬治仍不斷幽會。英國政府得知後,惟恐情報外泄危及國家與同盟軍的利益,在首相丘吉爾的安排下,1940年8月18日,溫莎公爵被任命為西印度群島最北的巴哈馬島國總督,這段情節後來被拍成了電影《溫莎行動計劃》,不過影片中沒有反映溫莎公爵夫婦二人有親德傾向,而是安排納粹企圖劫持他倆去德國。依據二戰後的解密資料,溫莎公爵確有希望在希特勒的邦助下回到英國重登王位的想法。二戰結束後,英政府同意他們重返法國,此後他們也一直生活在巴黎。

       在人們的心目中,也許會認為不惜放棄王位抱得美人歸後的兩人一定會過著夢想中的幸福生活,可惜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梗,兩人的愛情非但沒有天長地久,反而令人大跌眼鏡。沃麗絲不甘心僅僅成為一個落魄公爵的妻子,接受不了王後夢想破裂的她越發看不上愛德華,晚年的愛德華身染重病,全靠仆人與護理人員照顧,她甚至很少見他一麵。1971年公爵患上了喉癌,1972年5月18日伊莉莎白二世與丈夫菲利浦親王去巴黎看望了重病中的伯父,十天後公爵就去世了,享年77歲。隨後沃麗絲乘坐載著公爵靈樞的飛機返回英國,她被允許參加丈夫在溫莎城堡聖喬治禮拜堂舉行的葬禮,遣體未被安放在這兒而是安葬在溫莎家庭公園的浮若閣摩爾王家墓地。沃麗絲在英國逗留期間,王室倒是客氣地邀請她入住白金漢宮,喪事過後她在宮庭事務大臣護送下回到了法國。這位當年囂張跋扈的她看上去十分沮喪落寞,不久就患上了老年癡呆,無兒無女的她常坐在院子裏發呆,沒有人知道她在想什麽,不知她在想起丈夫時會不會有些許愧疚。1986年她在獨自生活了14年後死於巴黎租來的別墅裏,按照公爵的遣願她被安放在丈夫旁邊。一場曾經轟動英國甚至世界的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悲喜劇就此落下帷幕,不知在最後時刻的這位曾經的前英國國王有沒有對自己當初任性的行為懊悔過!

       當年我看了這本《愛德華八世與辛普森夫人》後就想起了我們大清朝那位也是為了美人不要江山的滿清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順治。我曾看過不少野史中記載著順治為了董小宛上五台山出家的事,後來翻了清史稿方知野史畢竟是野史,清史稿中明確記載,順治確有一個妃子董鄂妃,但此董不是那董。董小宛是明末秦淮八豔之一,她不僅年長順治好多,而且早就成了明複社四公子之一如皋冒辟疆的小妾了,董於1651年病逝,那年順治才13歲,所以無非是民間以訛傳訛。董鄂妃的身世一直是曆史之迷,據正史載,她是大臣鄂碩之女,本是襄親王福晉。順治在迎娶第二位皇後的家宴上見到了她,一見傾心,並不顧滿朝文武反對,納之入宮,同年封為皇貴妃,寵冠六宮。董入宮後身體一直不好,其所生四皇子生後不久就夭折,痛失愛子的她於順治17年即1660年病逝,順治痛不欲生,遂萌出家之念。大約九十月之交,由僧人茆溪森為他削了發。10月15日,茆本師玉林通琇禪師奉詔到京,聽說其徒巳為順治剃度,勃然大怒,並立即命人架起柴火燒死他,好在後來順治聽了他的勸告棄了出家之念,安排了內監吳良輔出家,茆才檢了一命。不久順治就患天花於1661年病逝,這都是有正史記載的,不像野史所稱順治去了五台山出家,後康煕還去五台山尋找父親雲雲,都是子虛烏有之事。不過順治倒真是個癡情皇帝,但要是把他與英王愛德華八世一比,應該說是略遜一籌。

       遊覽了溫莎城堡,我又想起了前幾年去加拿大參觀卡薩羅馬古堡,那也是一個很大的古堡,但曆史與溫莎城堡不能比的,不過才區區100多年而巳。在這城堡裏也有一段淒美的愛情故事,我曾寫了一篇《悲愴卡薩羅馬古堡》發在文學城,讀者若有興可翻閱一下,就不再在這兒饒舌了。

      法國有一個城堡很負盛名,可惜未能目睹,它就是法國大作家大仲馬建造的“基督山城堡”,城堡距巴黎約20公裏,城堡是大仲馬自行設計的。作為19世紀法國最著名的浪漫主義和通俗小說家,他天性浪漫,他的兩部小說《三個火槍手》、《基督山伯爵》給他帶來異常豐厚的稿費,他以自己作品中的人物基督山伯爵自居,化20萬法郎建造了一座具有文藝複興時期風格的城堡。城堡非常符合大仲馬的審美觀,裏裏外外處處充滿了浪漫氣息。底樓大廳的每個窗戶的牆麵上懸掛著各個曆史時期著名作家如莎士比亞、歌德、雨果的雕像,他自己的一尊半身雕像擺在大廳正中,雕像的底座上刻著一行字:“我愛愛我的人”。城堡周圍是一個有洞穴、小山、小河的英式花園。大仲馬生性好客,城堡竣工後的1847年7月5日,他就在新落成的城堡裏大宴賓客,邀請了眾多朋友、崇拜者,以及好奇者,觥籌交錯;他揮金如土,日複一日,城堡裏總是高朋滿座,認識與不認識的人都來,受到他好酒好肉的招待,他還自親擬訂菜單。如此折騰縱使他富可敵國也難以為繼,為此他拚命寫作,為了提高寫作的速度,他不惜聘用槍手為他捉刀,為此後世對他詬病不斷;不過得來的稿酬還是趕不上流水似的化費,在不斷的被人催債逼債下,無奈的他不得不於1849年僅以5萬法郎把城堡賤價賣掉,出於對城堡的感情,他仍然耽在城堡裏。直至1851年因為他反對拿破倉三世發動政變,流亡到比利時布魯塞爾為止。

     大仲馬一生風流,有名有姓的情婦起碼40個,不過他雖然追求一個個新歡,倒也不忘舊情,所以同時與數個情婦交好。他的女兒瑪麗-亞曆山大因看不慣這些情婦們,於是故意讓她們彼此之間爭風吃醋,弄得老爸疲於奔命。大仲馬的子女中有一個倒是非常有名,那就是他與一位女裁縫卡特琳娜-拉貝所生的私生子小仲馬,也許是繼承了其父的文學才能,小仲馬年輕時就顯露其文學才華。他的第一部戲劇作品《吉爾-布拉斯》於1852年上演並取得了巨大成功,此後他就成了備受矚目的作家。1842年,小仲馬j遇見了瑪麗-杜普萊西,即小說《茶花女》中瑪格麗特的原型。1847年瑪麗病逝,小仲馬悲痛萬分,遂將他與她的故事寫成小說並一舉成名,後來依據小說改編的《茶花女》在巴黎上演,備受觀眾歡迎。當時大仲馬正在布魯塞爾過著流亡生活,小仲馬發給父親的電報中告訴他:“第一天上演時的盛況足以令人誤以為是您的作品”。大仲馬回電說:“孩子,我最好的作品就是你”,不過讓人們沒有想到的是大仲馬直至兒子六歲時才承認這個他把他稱作他最好作品的小仲馬。

       小仲馬的作品我隻看過《茶花女》,但看過不止一遍。第一次看時我不過十二三歲,那是從我們家的《小說大觀》裏看到的,記得那篇名是《巴黎茶花女遣事》,是林紓翻譯的,半文半白,我也不太看得懂。林紓字琴南,他是中國近代文學家、翻譯家、書畫家,他還是福建大學前身“蒼霞精舍”的重要創辦人;不過最令人嘖嘖稱奇的是他這位不識任何外語的古文泰鬥,居然與他懂外語的王壽昌等朋友合作翻譯了歐美日本各國幾十位作家的小說200餘種,創造了近現代翻譯界之奇跡,他的翻譯作品統稱為林譯小說。他與王壽昌共同譯的這《巴黎茶花女遣事》是他的第一本翻譯作品,譯於1895年。林紓在北大任教時,他的一門課被安排在下午兩點,他看到學生們昏昏欲睡,便把課本一合說道:“下麵我為大家講個故事,”學生們聽說講故事,大家精神為之一振,他接著說:“有一個風流和尚,一次經過一座橋,看見一位美女,”學生們此時早巳集中精神聽他接著往下講,他卻仃下不講了,有學生就請他繼續講,他幽默地說:“沒什麽,接下去他們一個向東,一個向西,走了!”學生們於是打起精神聽他講課了。我最早看的一些外國小說都是從《小說大觀》上看到的,例如《撒克森劫後英雄略》(即艾凡赫)、《黑奴籲天錄》(即湯姆叔叔的小屋)------因為都是文言的,雖說似懂非懂,但也感到非常有趣,至今回想起來,對那幾大本又厚又大的書仍思念不置,可惜它們成了文化大革命時第一次來我家抄家就被抄走的封資修。我從小就喜歡看小說,在文化遭嚴格禁錮的文革期間找不到書讀,好容易找到逃脫劫難的幾本古詩詞,不經意間竟然背熟了不少,也算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聊以自嘲吧。大仲馬的作品我幾乎都看了個遍,而且一上手就怎麽也不肯放下,記得《基度山伯爵》剛出版,文化站分配到一套,文化站站長與我是朋友,他就借給我第一個看,不過因為要看的人很多,所以提出第二天晚上就得還給他,於是我一個通宵就把它全部看完,一早就提前把書還給他給另一個等著的人看。因愛看大仲馬的小說,順便也看了有關他的一些傳記,好多巳經忘懷了,但有關他的逸聞倒記下了些許,下麵摘錄一二。

       一次,一個銀行家向大仲馬說:“聽說你有四分之一的黑人血統,是不是?”“我想是如此”,大仲馬回答。“那令尊呢?”“一半黑人血統”,“令祖呢”?“全黑”。“那令曾祖呢”?“人猿”,大仲馬一本正經回答。“人猿?怎麽可能,閣下不是開玩笑吧”!“真的,是人猿,我的家族從人猿開始,而你的家族到人猿為止”。

       小仲馬有次去父親那兒,父親正在寫作,兒子問他近況如何,“累得要命”,“ 那就休息一下”,“不行”,“為什麽”?大仲馬拉開抽屜指著裏麵的兩個路易對小仲馬說:“我來巴黎時身邊有53法郎,現在手頭隻剩下40法郎了,在我沒掙回那13法郎前,我必須寫作”。諸如此類的軼事不勝枚舉,恐怕讀者嫌我太嚕蘇,就此打住。

       溫莎城堡近千年的輝煌頹敗,無不與英王朝的興衰息息相關,那城堡的恢宏建築,斑駁的城牆,各種收藏,奇珍異寶,名畫,古老的家俱-------無不打上了曆史的印痕,向每個來訪者訴說著過去的故事。走進城堡,如同穿越回了數百年的過往,就算歲月無情,目睹的凡此種種,依然可以觸動人們的心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