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小學的時候看了一部電影,那電影分上下兩集:《八年離亂》《天亮前後》,總名為《一江春水向東流》。對這影片印象所以深,原因有兩個,一是當年在看到影片結尾飾演女主角的白楊投河自盡時,電影院內一片哭泣聲;其二是影片開首時銀幕上出現的兩行字:“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因當時年歲小,對此兩句的含意也似懂非懂。看完電影回家後,問了母親才知道這是一首詞的最後兩句,母親又教我背誦了全詞,並告訴我這是一位皇帝李後主寫的。後來從一位賣舊書的大姐姐那兒得到了一本《湘綺樓詞話》(讀者若有興可參閱拙文《夏日黃昏》),也不管是不是看得懂,一知半解的讀了一些詞,也從此愛上了古典詩詞,又讀到了這位亡國君主的好多詩詞,並背誦下來。對這位一代詞帝也感到了興趣,於是看了些亂七八糟有關他的書,知道了一些真真假假有關他的事。略大些後又從唐代詩人小杜同誌的“商女不知忘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中得識了也是亡國之君的陳後主,並讀了他的一些豔詩。覺得這兩位皇帝的命運倒是有點兒殊途同歸的感覺,有時候在茶餘飯後,與一些愛好古典詩詞的朋友聊起一些古人,當然離不開這兩位文學皇帝。在我的茶友中有幾位對這些古董了解不多,聽了我們講的感到有些興趣,就說像他們這樣的人還不少,建議我寫篇文章,聊聊這兩位皇帝的趣事兒,我說這兩位老兄的事可不是趣事,倒是傷心事呢!在他們的鼓勵下不揣自己才疏學淺,草草寫了此文。
這兩位曆史上同樣被稱為後主的皇帝可是相距了四百來年,下麵先來說說陳後主。說起魏晉南北朝,這位名叫陳叔寶的陳後主就是陳朝最後一代皇帝,這陳朝是中國曆史上惟一以自家姓氏作為朝代的國家,其開國皇帝名叫陳霸先,很是霸氣。與好多皇帝一樣,其出生時總有一些異象發生,當然這都是他當上皇帝後那些馬屁精編造出來的。陳霸先出生時他家鄉古井井水沸騰,後被尊為聖井,明代長興縣令歸有光與縣丞吳承恩(此兩人在文學史上都有名氣,我讀高中時文學課本上就選有歸的《項脊軒誌》一文,至今猶能背誦。至於吳承恩,那《西遊記》可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合作的《聖井銘並敘碑》,稱其“恭儉勤勞,誌度弘遠,江左諸帝號為最賢------”此碑現仍保存在當地博物館。史載陳霸先吳興(今浙江長興)人,祖籍穎川,東漢太守陳寔後裔,不過這無從考證,凡是當了皇帝的人總要找一個毫不相幹的名人認做老祖宗,就像當今那些暴發戶們為了自抬身價,把曆史上數百年甚至數千年前的死人認作自家老祖宗一樣。陳出身寒門,早年任梁朝宗室新喻侯蕭映傳吏令,頗受器重。侯景之亂,那位佞佛的梁武帝餓死在台城,當年在他手中江南不知建有多少寺院。唐代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的數字還是保守了,估計當年江南一帶寺院不會少於兩千。陳得知城被圍,立即赴援,與梁另一大將王僧辨擊潰侯。公元544年,梁元帝被西魏所殺,陳與王迎元帝九子方智至建康,準備稱帝。後北齊派兵護送蕭淵明南下即位, 陳在京口舉兵除去當年的盟友王僧辨,把蕭淵明趕下台,立方智為帝。557年受禪稱帝,國號陳,第二年就把十五歲的小皇帝殺了。陳霸先受命於危難之際,攘臂於無望之時,黃袍加身,收拾起殘破山河。登基後他倒不改寒門本色,提出廉平施政的治國理念,使這個當年南朝曆史上韁域最小、國力最孱弱的陳朝弄成了當時中國經濟和文化最繁華之地。可惜他登基僅兩年就齎誌而歿,由其侄子陳蒨繼位為陳文帝。他也是南朝少數有為的皇帝,曾隨武帝南征北戰。公元556年北齊大軍進逼建康,武帝軍中無糧,士兵饑餓不堪,幸虧他及時送來三千斛米,一千隻鴨子,遂用荷葉裹飯,夾上幾塊鴨肉,士氣大振,將北齊軍打敗,這就是直至今日南京城裏荷葉飯的來曆。他即位後平定各地叛亂,注重農桑興修水利,紹興鑒湖就是其中之一,開120裏水道灌溉千裏農田,其河流至今依然還在。他又與北周修好,迎回陳頊即後來的宣帝。公元582年陳宣帝撒手西去,經了四代皇帝,陳朝就到了最後一位皇帝陳叔寶之手。說起這位後來被稱為陳後主的陳叔寶,自小命途多舛,二歲時隨父母一起被西魏虜走,直至公元562年才回到江南。因他是宣帝長子,皇帝的位置自然是他的,但他的登基也不順利,他的二弟叔陵一直有篡位之心,謀劃著刺殺乃兄。宣帝去世後,乘叔寶在靈柩前大哭之時,他用挫藥刀砍中其頸部,陳叔寶在其母柳皇後與乳母吳氏幫助下逃脫。
比起前麵三位(其中廢帝即位時年幼,且後來即被廢並於次年就去世。)他的勵精圖治的先皇們,這位後主可真的不咋地,唐魏征說他“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不知稼穡艱難,初懼阽危,屢有哀矜之詔,後稍安集,複扇淫侈之風,賓禮諸公,難寄情於文酒,呢近群小,皆委之以衡軸------”應是不錯的。他胸無大誌,樂於苟安之事,又雅好文學,擅宮體詩,詩以吟風弄月,豔情狎邪居多,風格輕浮綺繾,纖巧穠麗。做太子時手下就聚集著陳暄、孔範、江總、王瑗等一眾人,不遵禮法,行事放浪不羈,號稱文士狎客。即位後這些隻會吟詩作賦的人都得到重用,當時被稱為“文宗”死後被後主尊為“詞宗”的徐陵更是其中之翹楚。為迎合後主所好,徐特地編纂了一部專供宮中女性吟詠的詩集《玉台新詠》,在中國文學史上倒有一定的地位,是繼《詩經》《楚辭》後第三部詩歌總集。其中除收集大量宮體詩外,也收下如《孔雀東南飛》等好作品。然而宮體詩總的審美趣味庸俗,兒女情多,風雲氣少。後主不居安思危,反沉湎於其喜愛的文學不可自拔,整日不理朝政,終日與文學侍臣、妃嬪們遊宴於後庭,致國政頹廢,綱紀不立,溺於江南嫵媚溫柔之鄉。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後主的寵妃張麗華史書記載她“發長七尺,鬒黑如漆,光可照人,舉止嫻雅,容色端麗。每瞻視顧,光彩溢目,映照左右。閣上梳妝時,麵臨軒檻,宮中望之若仙”。張麗華不僅容貌絕佳,且記憶力極強,代後主看過的許多奏章能過目不忘。陳朝自武帝開國以來,內庭陳設簡仆,後主以前諸帝也都秉承武帝不崇奢侈;然而後主即位第二年便大興土木,極人工之巧,建臨春、結綺、望仙三閣,閣間以複道相通。每閣高數十丈,廣數十間,門窗楣欄都以檀香木製就,並以珠玉金翠裝飾。閣內陳設寶帳瑰奇近古所無,微風吹拂,香聞數裏,朝日初照,光照後庭。三閣新落成,後主作《玉樹後庭花》:“麗宇芳林對高閣,新妝豔質本傾城。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態笑相迎。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後人補了兩句:“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終成千古傳唱的亡國之音。唐人杜牧“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唐人許渾所作《陳宮怨》中亦有“地雄山險水悠悠,不信隋兵到石頭。玉樹後庭花一曲,與君同上景陽樓。”宋王安石詞中也有“念往昔,繁華競逐。歎門外樓頭,悲恨相續。千古憑高,對此謾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芳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曆代詩作中提及此事實在不少。當然後主即位之初,也想有所建樹,34歲時他也曾仿效先賢唐堯舜禹置諫鼓聽臣下之言,然而這也就是裝裝樣子而巳。麵對隋朝大兵壓境,他不聽大將的進諫,卻信那些文學弄臣的胡說八道,說有長江天險,邊關戰事何足掛齒。並奪去將領兵權給文官施文慶、沈客卿、孔範之流,這些人除了舞文弄墨,寫些豔詞淫語外毫外韜略可言。公元588年冬,隋兵八路大軍從長江上中下遊向陳發動全線進擊,後主依然深居高閣,縱酒行歌,賦詩不輟。邊關告急文書到來,後主笑對侍臣說:“齊兵三來,周師再至,無不挫敗而去,彼何以者耶!”甚至隋兵後來竟在他的案頭發現一些邊關告急文書根本就未開封,真是笑話,如此怎會不亡國。公元589年冬,城破之時,後主攜張貴妃孔貴娦三人一起躲入宮後一枯井中,隋兵搜索到此,用繩將其吊起,兵士疑怪如何這般沉重,吊起 一看原來一根繩上竟綁著他們仨。出來時兩個女人驚慌失措,身上沾了很多胭脂,落在井欄上,後被人名為胭脂井,南京人稱其為“辱井”,今南京雞嗚寺有一口井,說就是這口井,估計是後人想當然的事了。當年陳霸先那口聖井可是開國之兆,三十三年後後主卻恥辱地遁身於胭脂井,真是顏麵掃地。據說當時還不是太子的晉王楊廣見了漂亮的張麗華驚為天人,當下即想納為姬妾,大將高熲對他說,當年商紂王寵幸妲己,後遭亡國,遂不顧楊廣反對 ,把張麗華殺了。有說楊廣為此恨上高熲,後來借故把高除掉,不過這也許是小說家言罷了。關於孔貴娦,有說是趁亂逃掉了,也有說當時一起被殺。至於後主,隋兵把他押解到洛陽,隋文帝倒沒有太難為他,允許他以三品官的身份上朝,還常讓他參加各種宴會,並且關照不奏江南樂,怕他聽了難受。文帝此舉卻真是多慮了,他是從沒把亡國之痛放在心上,還要求有個正式官職,文帝說他真是一無心肝。他喝酒很少清醒,文帝問他有什麽嗜好,後主答“好食驢肉”,又問他飲酒能多少,後主答:“每日與子弟飲酒一石”,這酒量也算得大 了。後主在降隋十六年後,病死洛陽,終年52歲。死後追贈他大將軍,長城縣公,還給了個諡號,不過這諡號可有點侮辱他了,因為他的諡號為“煬”,與唐朝給隋煬帝的諡號一樣。後人常把他與三國時那位樂不思蜀的阿鬥相比,認為他倆一路貨色,但也有人認為劉禪這是學他老子劉備的韜晦之計,否則他怎能活到壽終正寢。
每當朝代更迭,最受恥辱的就是前朝的女人。陳叔寶的妹妹寧遠公主就被文帝笑納後宮,封“宣華夫人”,文帝病重,楊廣侍疾在側,竟然調戲老爺子的小老婆,險些皇位沒有他的份。文帝死後屍骨未寒,他當夜就把一密封合子送給宣華夫人,害得這前朝公主嚇得半死,在宮人的勸慰下打開一看原來是同心結,宣華夫人不得不委身於煬帝。開始煬帝對她是極盡寵愛,但他後宮佳麗那麽多,一時半會那裏顧得過來,不免就有些兒冷落了她。有一天,她寫下“紅巳稀,綠巳稀,多謝春風著地吹,殘花籬上枝。得寵疑,失寵疑,想像為歡能幾時?怕添新別離。”煬帝一見,忙答了一首:“雨不稀,露不稀,願化春風日夕吹,種成千萬枝。思何疑,愛何疑,一日為歡十二時,誰能生死離?”從而再得寵幸,可惜亡國之痛也許一直讓她抑抑,年紀輕輕於29歲時就過世了。關於她的死因,我未見到可信之記載,明代齊東野人所作《隋煬帝豔史》中有關於她死因的描寫,說當她彌留之際,告訴楊廣說“她昨夜作一夢,先帝斥責我淫亂,用如意在我頭上打了一下,至今頭岑岑者碎。“此非正史,係後人杜撰無疑。還有一個樂昌公主與其夫徐德言破鏡重圓的故事,不過這故事正史也未見記載,見於《本事詩》與《兩京新記》。故事中有徐在約定的日子見到鏡子的一半,就在鏡上題了”鏡與人俱去,鏡歸人未歸。無複嫦娥影,空留明月輝。“事雖存疑,然而這破鏡重圓的成語倒是留傳下來了。綜觀曆史上改朝換代之際,最受辱的當是這些女子。所以說女人生在皇家也並非是幸事,明末崇禎皇帝砍斷常平公主一條胳膊時不是對她說“若何生我家”。
說起陳朝的女人們,有一個人卻是十分受人尊敬,她就是後主皇後沈婺華。她的外祖就是陳朝開國皇帝陳霸先,沈為人端莊持重,詩書俱佳,本人還有文集,可惜未留傳下來。平日間克勤克儉,不飾綺繡,以經史自娛,誦經禮佛。一次江南久旱,經沈皇後祈雨,竟然真的天降甘霖。這麽一個賢德的皇後,風流成性的後主肯定是不喜歡的,偏她又向後主屢進忠諫,後主那裏聽得進去,一度還想廢掉她,隻是陳很快被隋所滅,才未成廢後。我不知從哪本書上看到後主某日去皇後宮中,兩人話不投機,後主耽了不久就走,卻留下一首詩: “留人不留人?不留人去也。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沈見後也寫下一首詩:“誰言不相憶,見罷倒成羞。情況不肯住,教遺若為留。”後主死後,她親自作悼文,寫盡哀傷沉痛。可惜一代賢後卻遇上一個昏君,甚是可惜。隋朝對她很是禮遇,楊廣對其頗為尊崇,每次出巡江南也帶上她。煬帝最後一次去江南,被宇文化及所弑,她自江陵過江,於毗陵天靜寺出家為尼,法號觀音。正是繁華聲遁入空門,折煞了世人,她一生見證了兩個皇朝的複滅。
綜觀陳後主一生,就象一個被寵壞了的孩子,他若不當皇帝就做個詩人啥的,那對他本人或是皇朝都是大好事。不過叔寶雖無能,倒並不霸道;雖昏庸,卻並不殘暴。後主留存詩歌99首,還精通音律,造詣頗高。有人說亡國之君,每多才藝,敗家之子亦多聰明。也許此話有些道理,如陳後主,李後主,宋徽宗等等。
下麵該來說說陳後主的難兄難弟李後主了。五代十國中的南唐,在十國中是版圖最大的,鼎盛期有35州,人口約500多萬。開國君主徐知誥,於公元937年從南吳受禪稱帝,國號齊。939年,徐改姓李,名昪,自稱是唐憲宗子建王李恪第四子,遂改國號為唐。自古以來,為了提高身價,總想把一些名人家族認做自家老祖宗並不稀奇,徐也未能免俗,還不惜改了自家姓氏。李昪登基後采取保境安民政策,在五代十國的亂世中,社會生產力有所發展,與其他割據勢力相比,在一個相對安定條件下,南唐地廣力強。由於興科舉,建學校,文化也昌盛,對南方經濟的開發有重大貢獻,在文學藝術音樂諸方麵均取得很大成就。公元943年李昪崩,子李璟即位,史稱中主。公元955年,北方後周三度攻唐,唐始終處於被動防禦地位,唐最後割十六州給後周,並奉周為正朔,去國號改江南國主。961年,中主李璟崩,第六子李煜即帝位。李璟共有十個兒子,按說皇帝的位置怎麽也輪不到他。他的登上帝位真實屬偶然。李璟長子自立太子後,對他這個小弟實在有些不放心,因李煜豐額駢齒,一目重瞳,這在當時算是異相。據說孔子周武王都長有駢齒,虞舜及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西楚霸王都是重瞳,所以太子李弘冀很在意這個生有異相的弟弟,一直對他提防。為避禍,煜就醉心經籍,不問政事,自號“鍾隠”、“蓮峰居士”、“鍾峰隠者”,表明自己誌在山水,無意帝位。可是天不如人願,太子不久亡故,而李煜上麵的其餘四個哥哥又相繼離世,這皇位就非他莫屬了。公元961年李璟病逝,李煜在金陵登基。李煜當皇帝的時辰也不好,在他登基的前一年,宋太祖趙匡胤在陳橋黃袍加身,麵對著這虎狼般的宋朝,南唐的日子就不會好過。公元971年宋太祖滅南漢後屯兵漢陽,李煜很識相,趕緊去帝號,改稱南唐國主,並將自己的“詔”改稱“教”,還把金陵台殿鴟吻撤去。974年宋太祖先後派人詔李入京,李托病不去,太祖就命大將曹翰曹彬出兵征討,因雙方強弱懸殊,南唐軍兵敗如山倒,手下還對他封鎖戰敗消息,甚至宋兵距金陵十裏,李煜尚不知情。為求緩兵,李煜兩次派徐鉉出使宋,進奉大批錢物,但太祖對徐鉉說:“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975年十二月,金陵失守,李奉表投降唐亡。南唐從李昪開國至滅亡,不過短短三十九年。976年正月,李煜等一幹俘虜被押送到開封。太祖把他封為“違命侯”、拜左千牛衛將軍。說實在的太祖對他除給了他一個侮辱性的封號外,並沒有太難為他,也沒想弄掉他性命。不過待太宗趙光義即位,他更為恥辱的日子就來了,原來這個色狼看上了李煜的小周後。說起來,趙家弟兄倆也喜歡別人的老婆,大概有些帝王就是好這一口。不是說情人是自己的好,老婆是別人的好麽!那一代奸雄曹操每打敗一個敵人,就把人家的老婆納入自己後房。不過他也為此吃過苦頭,在討伐張張繡時本來人家投降了,可他卻把人家的嬸嬸搞上床,為此損失了大將典韋和他的長子曹昂與侄子安民。他自己右臂受傷,還是曹昂把自己的坐騎讓了他才逃脫性命,回到家丁夫人向他討要兒子,夫妻倆反目分手。後蜀破後,蜀後主孟昶到開封的第七天就暴斃,終年47歲,他的老婆花蕊夫人就被太祖霸占。這花蕊夫人不僅貌美如花,而且文才也好,當孟昶一行離蜀押往開封途經葭明關時,花蕊夫人感概萬千,就在驛站牆壁上題了一首詞:“初離蜀道心將碎,離恨綿綿。春日如年,馬上時時聞杜鵑。三千宮女皆花貌,共鬥嬋娟。髻學朝天,今日誰知是讖言。”(當年成都宮中昶親譜《萬裏朝天曲》,那知竟是被押去宋室。)入宋後有次太祖問她後蜀怎麽如此不經打,她答了首詩:“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孟昶不明不白地死後,她畫了他的像掛在自己房中,太祖見了問他畫上人是誰,她騙他說是送子神張仙。花蕊夫人入宋才五年,就被趙光義射死,據說是誤射,這種鬼話騙弱智才信,實際是她勸太祖早立太子,就把想篡位的光義恨得牙癢癢的。孟昶傳說是個美男子,他不擅詩詞,但我國記載最早的春聯卻與他有關。《蜀檮杌》中記有蜀歸宋前一年歲餘日,昶令學士辛寅遜題桃符版於寢門,後以其詞非工而自命筆:“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也許是最早的一副春聯了。
太祖對李煜還算客氣,沒有奪了人家的老婆。可這心狠手辣的光義可就不客氣了,他見了這漂亮的小周後,就常借皇後的名義招小周後進宮,一去就得過幾天才放回,把一頂碧綠的帽子就戴到了後主頭上;而且他極其變態,甚至還讓宮廷畫師把臨幸場麵描繪下來,這幅畫被稱作《煕陵幸小周後圖》,明代沈德符曾繪聲繪色地描寫那畫:“太宗戴襆頭,麵黔黑而體肥,周後肢體纖弱,數宮女抱持之,周後在蹙額不勝之態。”每次小周後回家後就對李又哭又罵,埋怨他無能懦弱。李煜在傷心痛苦中寫下《望江南》、《子夜歌》等名曲。宋太宗強占了人家的老婆,對李煜是一百個不放心,表麵上加封他為隴西郡公,事實上派人嚴密監視,常讓人去探看李煜的動靜。有次他派徐鉉去李煜處,李對亡國表露出恨意傷感,與徐相持大哭,徐回去告訴了太宗,太宗聞之不悅。 李又作《虞美人》詞,追念故國,還拎不清叫南唐故妓詠唱,太宗聞聽大怒,遂起殺心。978年七夕,正是李煜42歲生日,太宗命人送李一瓶酒,李飲後全身抽搐,最後頭足相接而死,狀如牽機。這酒中放的就是這種名為牽機藥的毒藥,據說此藥即是馬錢子,有神經毒性。太宗在人們心目中的印象真的不好,他的皇位得來也很成問題。“燭影斧聲”為曆史留下千古疑案,他連自己的親哥哥也敢殺 ,其他人就更不在話下,不明不白死在他手下的除李煜外,那位很聽話的吳越國國王錢俶因獻土有功,在開封當一個休閑的王爺,在他60大壽時太宗命人送他美酒祝壽,當夜暴斃。他的弟弟趙廷美與侄子趙德芳均命喪他手。當然這也並不稀奇,曆史上被毒死的皇帝有的是,漢朝就有三個:平帝被王莽毒死,質帝被梁冀毒死,少帝被董卓毒死。唐朝中宗李顯甚至被其自家皇後與女兒安樂公主毒死更是奇葩。
李煜死後,太宗還假惺惺地輟朝三日,贈太師,追封吳王,將其葬於洛陽北邙山,也真是十分巧,他在這兒與陳後主、劉後主,蜀後主(孟昶)為鄰。入宋後,小周後與李煜攜手三年,過著以淚洗麵的囚徒生活,李煜去世後,她悲痛欲絕,第二年就追隨後主而去,終年才28歲。這曆史真是會驚人地重複,宋朝把人家國家滅了,讓國君袒衣出降,靖康之難,金人將徽欽二帝去金宗廟跪拜,光身行牽羊禮,被金太宗封為昏德公與重昏侯。皇室女人一路上被金將士侮辱,欽宗皇後朱璉不堪忍受,投水自盡。宗室女眷除分配給將士外都送入浣衣院。這趙光義的子孫這次可是被金人一鍋端了,剩下宋高宗偏安到杭州,不想收拾舊山河,反將嶽飛父子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當時就有人作詩嘲諷:“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薰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對他老爸哥哥在五國城受苦不問不聞,紹興十三年,宋金和議成,金將高宗生母韋貴妃放回,臨行前,欽宗托她向高宗求情,讓兄弟向金國把他要回,情願回來做一個老百姓,可他那裏肯將他這個皇兄接回來威脅到他的帝位。韋妃回來後,把一位先前從金國逃回的徽宗第二十女柔福帝姬事揭穿,說這個巳被高宗冊封為福國長公主的女人是個冒牌貨,當即被殺。但當時就有人對此懷疑,認為是韋妃怕她把她在金國為人妻並生下兒女這醜事講出來,母子二人就殺人滅口,這也就成了曆史的迷案了。徽欽二帝下場十分淒慘, 傳說死後屍體被熬作燈油。金國後來曾送回據稱裝有徽宗遺骸的棺材,高宗也不打開檢查就匆匆下葬了。元朝番僧楊鏈真加盜掘宋皇陵,打開徽宗陵,棺內僅有一根木頭。欽宗死得十分慘,金海陵王完顏亮強迫他打馬球,墜馬被馬蹄踩死。高宗一生無子,又無光義的近親子孫,最後隻得把皇位還給趙匡胤的子孫孝宗,曆史就開了這麽個玩笑!
南唐三代皇帝,本身都喜愛文學藝術,又禮遇文士,倡導文治。五代十國本就是詞的重要發展時期,西蜀與南唐詞人較多,水平也高,從而形成兩個中心,西蜀有韋莊、歐陽炯等人,其作品後由趙崇祚等人收入《花間集》。南唐的代表是馮延巳李璟李煜父子,後人刻有《南唐二主詞》。李璟的詞寫得真的不錯,例如“手卷真珠上玉勾,依前春恨鎖重樓。風裏花落認是主,思悠悠。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春,接天流。”李璟與他的文學寵臣時常唱和,有次他把馮延巳叫來,說:“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幹卿底事?”對其調侃,馮趕忙答:“未若陛下小樓吹徹玉笙寒。”馮是個馬屁精,所以居高位,政績平平,人品不好。
李煜多才多藝,工書善畫,通音律,尤以詞成就最大。他的詞內容以亡國為界分前後兩期,前期主要反映宮廷生活和男女情愛。雖不脫花間習氣,但較之有更大藝術概括力,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沉重哀愁 ,如《清平樂》:“別來春半,觸目愁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雁來音訊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卻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後期詞則以反映亡國之痛為主,哀惋淒涼。李詞詞境優美,感情純真,寫出亡國家破的哀怨與悲傷及悔恨,悟人生苦難之無常。他的書畫造詣頗深,所繪林石飛鳥意境高遠超脫。南唐顧閎中所作《韓煕載夜宴圖》描繪出南唐當時貴族生活的一個側麵,是五代時期寫實性較強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研究五代服飾裝飾等藝術風格的參照物。此畫現存宋摹本,藏故宮博物院,當年溥儀被逐出宮時,被他帶出,後流落民間,被張大千所得,張將此畫帶到香港以低價出讓給故宮博物院。後主還曾作《念家山》、《振金鈴曲》等諸曲。
李煜前後有兩任皇後,且是一對姐妹花。姐周薔小名娥皇,史稱大周後,她精通書史,善音律,尤工琵琶。唐代《霓裳羽衣曲》至五代時戰亂失傳,後主與她更正尋獲的部份譜曲,按譜追尋重訂。李主為她曾作不少詩詞,記述兩人香閨韻事,兒女柔情。大周後病時,後主在她病榻前衣不解帶累夕。及其去世,後主親自作《昭惠周後誄》和《挽詞》。不過大周後生病時後主即惦念起小姨妹來,這小姨妹名薇,小名女英。陸遊在《南唐昭惠傳》裏載周後病重時見妹妹出現在宮中不免起疑,就故意問她何時進宮來,這15歲的小姑娘隨口答巳來多日了。此前宮中巳盛傳後主與這小姨妹私通,李還有一首《菩薩蠻》刻畫她如何偷偷來到他身邊:“花明月黯籠輕霧,今霄好向郎邊去!衩襪步香階 ,手提金鏤鞋。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活脫一個嬌憨惹人憐的樣子,此黃色小調傳至坊間成了當時的流行歌曲。周後死後三年,後主立小姨妹為後,是為小周後。
李煜有文集30卷,雜說百篇,可惜均佚未傳。《南唐二主詞》中錄後主詞34首,清人又錄一首,近代王國維又增加九篇。南唐重視造紙,研發出“澄心堂紙”,又造出“李廷墨”及“龍尾棗心硯”,都是著名文房用品。應該說李煜為人還是較仁慈,李煜噩耗傳出,江南父老都聚巷痛哭,可見老百姓對他還是有感情的。他剛登基時也曾想有所作為,隻是那時南唐國力巳日漸衰退,又碰上崛起的北宋,再加他充其量就是個文人,那回天乏力是必然的。趙光義曾問南唐舊臣潘慎修“李果真是一個暗懦無能之輩否?”潘答“若果是無能無識之輩,何以能守國十餘年。”徐鉉在《吳王隴西公墓誌銘》裏也寫有“李敦厚善良,在兵戈之世,而有厭戰之心,雖孔明在世,也難保社稷,既巳躬作仁義,雖亡國又有何愧!”此人在金陵被圍時曾兩度出使北宋,請求太祖緩兵。南唐滅後,他入仕宋朝,不過此人也不太道地,有次他總算不忘舊情去看望後主,臨走時卻要走了一個金盆。
後人對李煜褒貶不一,但對他的人生遭際大抵同情者居多,有人稱其“作個才子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納蘭性德評“花間之詞如古玉器,貴重而不適用,宋詞適用而少質量,李後主兼有其美,更饒煙水迷離之致。”歐陽修說“煜性驕侈好聲色,又喜高浮屠,為高談,不恤政事。”後人喜將李後主與陳後主相比,這陳後主真如隋文帝所說是全無心肝,而李後主在亡國後對故國的懷念還是博得不少後人的同情。後代人說起陳後主總是不免譏笑他從井中被吊上來時,居然一根繩上還有兩個寵愛的女人,當然也有人認為他這是兒女情長。
李煜作為皇帝,他是個笑話,而作為詩人,他卻是個神話。“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隻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斯人巳去,留下千古絕唱。
讀這樣的文章真是一種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