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很小的時候,就愛看京戲,每年春節期間,戲班子來鎮上演戲,往往要演好多天,戲台就搭在廟場上,四鄉的農民都來看戲,那請戲班的錢都由我們家出。在戲班子演出的日子裏,有時也會請一些角兒來我們家中唱堂會,也因此,我還結交了戲班子裏六七歲的小戲子。長大後,到城裏唸書,有時父親也會帶我去戲園子裏看戲,不過好景不長,家裏經濟一下就拮據起來,戲園子是進不去了,為了過過看戲的癮,就去看“放湯”。那是在一場戲將近演完時,戲園子就把門打開,讓人隨便進去看了,象這種“放湯”戲當年也看了不少,不過隻是看了個戲尾巴,所以對整出戲的內容是不了解的,好在有小時候的“基本功”在,不少戲還能哼哼,當然是荒腔走板。文革期間,隻剩八部樣板戲,聽得耳朵裏都老繭起了,所以時至今日這八個戲從沒再看過。
從小到大看的戲中印象較深的有三出,即“四郎探母”、“雙陽公主”、“紅鬃烈馬”。這三出戲中有個共同點就是戲中的男主人公都曾在番邦被招親,前兩出戲有明確朝代交待,是北宋年間;那第三出戲中就沒有朝代的交待了,估計應是唐代,但查了好多曆史書,都杳無蹤影。不過戲就是戲,本來就是戲說。此三個戲中就“雙陽公主”中的那個狄青在宋史中實有其人,不過也從無雙陽公主之事,其他兩個戲中的楊四郎與薛平貴那就純屬子虛烏有了。但是看戲本身就是為了讓觀眾娛樂,觀眾明知其假亦不會因其假而索然無味,今日之戲說電視劇的收視率還非常高。京戲自徽班進京後不久就成了國粹,留下的戲目就特別多,影響也特別大,也許也真因這個緣故,所以雖然在文化藝術被禁錮得象沙漠似的文革中還居然拚湊出了那麽八個樣板戲。我因了從小喜愛京戲,略為懂事後,就不免去尋找戲中人物故事的真實背景,倒也讓我找到了一些。
先說“四郎探母”吧,這戲的背景是宋遼金沙灘一戰,楊四郎延輝被遼國擄去,改名木易,被遼國鐵鏡公主招了駙馬。十五年後,四郎聽說其弟六郎延昭掛帥討遼,老母佘太君也押運糧草隨來,遂起思親之念,因他身世未明,又無令箭不得過關,所以愁悶異常,後被公主看破,在公主的幫助下盜得令箭回營探母。這戲中我最歡喜看的是坐宮一段,其中“楊延輝坐宮苑自思自歎,我好比籠中鳥,有翅難飛-----”以及與鐵鏡公主對唱的那段真是噲灸人口。戲是好看,唱腔也好聽,可這戲隻朝代是真,楊延輝及鐵鏡公主此兩人均是虛構人物;倒是蕭太後曆史上還真有其人,本名蕭綽,確是遼國的皇後,並且還是遼國有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在其子繼位後以太後攝政。公元986年,宋太宗為收複被石敬瑭割讓給契丹的燕雲十六州,大舉北伐,被遼國打得大敗,宋將楊業被俘,絕食而死,這也是楊家將楊老令公之原型。1004年蕭綽大舉伐宋,與宋真宗在澶淵訂下城下之盟,這盟上初中曆史課時老師說是屈辱之盟,但現在有人卻說由於此盟換來了宋遼間百年和平相處。蕭綽與漢族大臣韓德讓之間還有一段風流佳話,蕭死後三年,韓也因鬱鬱而死,遼聖宗還將他葬於母親蕭綽陵墓旁邊,其另一邊則葬著蕭之前夫遼景宗, 也實屬罕見。這蕭太後與韓德讓的事史書上確有明文記載,而清代順治皇帝母親孝莊皇後下嫁多爾滾之事,就可能出於明末遺民為諷刺滿族入侵者發泄其不滿情緒而編造的。因其事僅見於明末抗清的張煌言所作一詩中提及,其詩雲:“上壽觴為合巹尊,慈寧宮裏爛盁門,春宮昨進新儀注,大禮躬逢太後婚”。前麵說起的被遼國俘虜後絕食而死的楊業本是北漢的降將,驍勇善戰,在與遼國交戰中取得雁門關大捷,深得宋太宗信任。楊業有六個兒子,其長子即是原名延朗的延昭,他鎮守邊關二十餘年,遼人對其非常敬畏,遼人非常迷信,相信天上北鬥七星中第六顆星是專克遼國的,認為他是第六顆星轉世,所以稱他為六郎,而六子中卻並無延輝其人。“四郎探母”這出戲在文革中被作為美化投降派而遭大批特批。其實戲曲無非主要是為娛樂而巳,當年那些禦用文人們卻大肆口誅筆伐,實在可笑。不過也許是因中國古代曆來是男尊女卑之故,男人有幾個老婆很是正常,這出戲中有一段四郎與其國內妻子相見的一段,令人看了不大舒服,後來我看到有的劇團在唱“四郎探母”時把這段夫妻相會刪掉了,我覺得倒是很好。
“雙陽公主”以前名“珍珠烈火期”,為京劇前輩藝人從別的劇種移植過來的,1959年由四大名旦之一的尚小雲改編為“雙陽公主”,並成為尚派代表劇目。這戲我看的時候巳長大了,而且看的次數也甚少。此戲中的雙陽公主曆史上並無其人,而狄青卻是這三出戲中惟一一位在史書上有記載的人物,並且其妻亦有記載,雖僅夫人魏氏一言帶過。這戲雖然看的時間較晚,但我知道它的故事卻是很早,而且知道狄青長得很漂亮,他兒子也很漂亮,所以宋仁宗曾對大臣說,招駙馬得象狄青兒子才成,從這句話也可得知狄青一定是長得很英俊的。傳說他係天上武曲星,與文曲星包拯一起下凡,不過他倆去南鬥星君那兒拿臉時,搞錯了,所以老包反倒成了個包黑子。由於狄青象個白麵書生,與敵人交戰時都要戴上銅麵具嚇唬對方,這史書上還有記載,戲文卻是造出來的。該戲說的是宋將狄青奉命征討上乘、印唐兩國,途經鄯善國,被招為雙陽公主的駙馬。夫婦倆一起去印唐盜回珍珠烈火旗與日月驌驦馬。歸途中,狄青私自返回,卻遭奸臣誣告旗與馬都是假的。宋王將狄青發配嶺南,公主思念丈夫帶兵去救,夫妻和好,共同破敵。這戲中的道白很多,唱詞中有段“風瀟瀟,慣長征千裏戰馬。高聳聳,峻山嶺,又無人家,顧不得那路崎嶇忙催戰馬,行來在歧路路口現雙岔。”很好聽,是尚派經典唱段。
據史書記載,狄青在對西夏多年征戰中立下非凡戰功,官做到樞密院正使;不過宋朝本是個重文輕武的朝代,對武將很猜忌,特別是立下大功的武將,功高震主。這狄青也被朝內那些文臣在宋仁宗前進讒言,令人很難相信的是在這些進讒的文臣中居然有歐陽修他老人家,他之陷害狄青被後人詬病為相當於後來秦檜陷害嶽飛,所以有人稱他為秦檜的老師,實在讓這位提掖過好多後人如蘇軾等的一代宗師大跌眼鏡。狄青後來被貶至陳州當官,而此地又是包拯去過的地方,這位鐵麵無私的包青天居然亦是陷害狄青的清官。狄青在陳州鬱鬱不歡,49歲就去世,令後人不禁為這位一代名將不勝歎息。在本文說的三出戲中,惟有這戲中狄青在招為駙馬前沒有娶過妻,也就少了一位守節的婦女,讓人們心中也好受點。
若是上麵兩出戲中尚有朝代可考,主人公也有原形,那麽這“紅鬃烈馬”就一點也找不到曆史的蹤影了。劇情內容是丞相王允生有三女,大姐二姐都嫁了當官的丈夫,惟有三姐寶釧拋繡球選婿拋中了花郎薛平貴。王允嫌貧愛富,不願把三女兒嫁給一個教化子,王寶釧力爭不果,與父三擊掌,隨平貴在寒窯苦渡光陰,後薛平貴降服紅鬃烈馬被封後軍都督。西涼國作亂,平貴為先行,與寶釧在寒窯告別。在征戰中,平貴被連襟魏虎陷害,落入敵營,幸好西涼王愛才,把代戰公主嫁與他作了駙馬。西涼王死後,平貴接位成了西涼王。忽然一日有鴻雁傳來王寶釧血書,於是回國探望,在武家坡前遇見正在挖野菜的王寶釧,夫妻相認。後平貴在代戰公主幫助下登上唐朝皇位,以大登殿結束。這戲全劇頗長,我常看的是“平貴別窯,武家坡,大登殿”三出。其中“武家坡”中那段西皮原板唱詞很優美,我幼年即會唱。有時老同學聚會,在大家的起哄下也居然並不藏拙,亮起嗓子就唱:“一馬離了西涼界,不由人一陣陣淚灑胸懷,青是山,綠的水,花花世界。薛平貴好一似孤雁歸來-------”那第一句“一馬離了西涼界”唱腔甚是高亢悠長,所以還博得我那些不懂京戲的老同窗謬獎,我呢居然臉也不紅承受了,心下自我感覺還相當好。
推究此戲想從中找到一點真實的曆史,可惜真是一點也無有。這唐朝時雖然曾有安祿山打破京城,他卻沒有當成皇帝,匆匆就被他的寶貝兒子給殺了。當時郭子儀也曾借過回紇兵,但回紇也沒坐龍庭。要說打進長安城稱過帝的那位私鹽梟、寫過“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與“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的落第舉子黃巢他可是正宗漢人。這薛平貴的名字與唐代早期那位民間傳得很神的薛仁貴名字中倒隻一字之差,可人家是出身名門、唐太宗時的名將,曾隨太宗征過高句麗,擊破突厥。到高宗時累官至瓜州長史、右領軍衛將軍、檢校代州都督,封平陽郡公。關於他的戲曲也有與薛平貴相似的,如“汾河灣”等。“紅鬃烈馬”這戲在京劇中久負盛名,其中的王寶釧苦守寒窯一十八年,十八年後那個花郎帶回來一個代戰公主,讓人總有點兒不舒服的感覺。中國的戲曲好象隻有苦守守節的烈女,而卻無苦守的男兒,總不得不歸功於曆代以來男尊女卑的緣故吧。
戲曲中有許多是曆史題材,不過其與曆史的真實性大多有較大的距離,有的是事出有因,查無實據,有的無非是戲說而巳。但在欣賞這些戲曲的同時,若有閑情逸致去探尋其中真實的曆史,也會帶來很大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