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截嗆鍋的蔥

憑欄懟風月,煮酒談江湖......
正文

你們的英雄和我們的英雄:肯尼迪 vs.蘇萊曼尼

(2020-01-06 18:35:59) 下一個

本文無意陷入意識形態的爭論,無意做“好人壞人”的簡單判斷。但是有一點可以確認:連美國政府也無法否認蘇萊曼尼在打擊ISIS中的赫赫功勳。

—————————————————————————————

人類自古以來就以講故事來傳承文明,打造身份認同,規範社群成員的言行。比如聖經故事,比如三皇五帝傳說。在當代社會,一個孩子如何從男孩變成男人,從女孩變成女人,做一個符合主流價值規範的社會人呢?回答依然是:聽神話故事,聽英雄史詩。

英雄做到最高境界就是以身殉道,去激勵追隨者,比如基督教的耶穌,比如剛被美國刺殺的蘇萊曼尼。1月6日,伊斯蘭的孩子見證了一個穆斯林的悲壯犧牲,這一刻他們的愛憎已與英雄合體了。

過節過的是儀式感,不過現今多數節日早由“儀式”淪為“形式”,從未抵達心靈與大腦,包括剛鬧騰完的元旦。

如果要問人類社會最有儀式感的活動是什麽?俺的回答是“葬禮“。葬禮最有儀式感。一刹那,素未謀麵的人不再陌生,可以相擁而泣,可以一起揮動拳頭喊出同一口號。

2020年伊始,一個聲勢浩大的葬禮在德黑蘭街頭舉行。這個葬禮有上百萬人參與,一個泥瓦匠窮小子出身的伊朗人被封神封聖。

就在不久前,德黑蘭街頭還有抗議政府政策的示威活動。但蘇萊曼尼的葬禮,讓伊朗人團結了起來。民族認同高於一切,先把人民內部矛盾放到一邊吧。

相信在場的伊朗人交織著悲憤與悲壯,因失去一個旗幟般的英雄而心如針紮,同時共同感到民族尊嚴被冒犯。

看了在伊朗德黑蘭的葬禮實況,想到57年前美國華盛頓舉行的一場葬禮,美國民眾當時也交織著悲憤與悲壯。從新奧爾良到水牛城,從洛杉磯到紐約,還有中部的休斯頓、聖路易斯等城市,1963年11月25日,南北東西中的美國人同時同刻看到了肯尼迪出葬的實況。美國人放棄意見分歧,刹那間“美利堅民族”顯形了。肯尼迪的名言“不要問國家為你做了什麽,而要問你為國家做了什麽”,一再被千萬美國人重複著,教師們、軍校教官們至今還在引用它去教育學生。

與蘇萊曼尼一樣,肯尼迪也成聖了,很多機場及街道改成他的名字。比如“紐約國際機場”在他遇刺一個月之後更名為“肯尼迪機場”。不過肯尼迪家族的造神運動用力過大了,曆史學家發現很多不切實際的誇耀與偽造事實,這些年出現了一些關於真相的扒皮著作。

含著銀勺子出生的花花公子肯尼迪,被其家人及媒體炒作成了英雄。而蘇萊曼尼將軍卻是“從奴隸到將軍”,從窮小子泥瓦匠到戰場火線上幸存者,從為開辟本民族的生存空間到被敵人的炮彈擊中,這是傳統敘事結構中的英雄成長曆程。

眼下尚處寒冬。寒冬需要燃點,美帝給了伊朗人民及其同道一個燃點。同仇敵愾,幾千萬伊朗人唱起同一首歌,講述同一個英雄故事,達成共同的心願.....

全球億萬旁觀者,其實也沒旁觀。生命的意義及身份的認同這兩個問題,早晚會撞到鼻尖,逃避不得。雖然日常生活變成碎片化,雖然軟綿綿的幸福感讓人活得像單細胞草履蟲。然而,血總是熱的。即便是輕薄的碎紙片,它們感到塑料尺上的靜電就會聚集,何況人類呢?心靈被燙到,生命就會燃燒!

真正的英雄與個人的名利是無涉的。英雄是那些犧牲小我、為公眾利益獻身的鬥士。可笑的是,時不時看到無聊媒體公司CEO或影視演員統統塑造成了“英雄”。比如逃稅的範冰冰就被一家雜誌夥同一家賣車的授予了“國家精神造就者榮譽獎”。再有,那個獲“共和國脊梁”的主持人叫啥萍?

遺憾啊,這三四十年中國還沒學會怎麽講好自己的英雄故事,這與幾千年文明史不大匹配。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到了當代是爭做段子手,開公眾號求打賞...... 國家隊不給力,民間呢?分田分地真忙,嗬嗬。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土豆-禾苗 回複 悄悄話 有趣有意思的比較。確實,不管好壞敵我,都各有各的拿得出手的漢子/英雄,咱們就差了些~~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