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花筒裏看美加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萬花筒裏看美加,走馬觀花看世界。
個人資料
正文

上海弄堂故事(2):蘭英媽媽

(2018-01-08 09:05:20) 下一個

 

我的家在上海市萬航渡路永樂村,這是我第一個家,也是我成長的地方。

永樂村與地處上海靜安,長寧和普陀三區交界的曹家渡不遠。雖然曹家渡是上海人常常輕蔑的“下隻角”地區,但永樂村與它相鄰的信義村,梅村都同屬於所謂中等收入人家居住的地方。至少從建樓初期到六十年代都是這樣。

特別是永樂村,最具有上海新式裏弄典型特色-寬敞的弄堂,兩排三層樓獨立門戶,二層和三層都一樣,前樓,後樓和亭子間,外加一個小巧的陽台,中間則是一通到頂的天井,底樓有個小花園,各家小院和弄堂大門口配的是黑漆雕花鐵門。早年的永樂村每幢樓都有熱水鍋爐,廚房和浴室則用大量花瓷磚妝點,這在當時的上海並不是所有的新式裏弄都具備的。可見當時的永樂村算是“下隻角”裏的高尚地區,可謂鬧中取靜,一個比較舒適的居住環境。

其實,在萬航渡路的兩邊各有一個永樂村。路對麵是1號到20號,我們這邊從21到30號,共十個門戶。據說永樂村的原主人先建了對麵的房子,過了些年,籌足了資金,才加建我們這兩排。粗看起來,兩邊建築相差無幾,但細細比較,就能看出許多的不同。最為明顯的是:對麵永樂村的陽台配的是雕花鐵欄杆,而我們這兩排陽台則用磨沙水泥和青瓷相嵌。雖然都叫永樂村,萬航渡路也不寬,但隔條馬路,就象隔條江,鄰裏們老死不相往來。

我曾有幾個幼兒園的小朋友住在對麵的永樂村,我也去他們家串過門,但我所熟悉的人和故事隻跟我們這邊的永樂村有關,對那邊,實在是知之甚少。曾經有那麽一次,兩邊的孩子們不知為了什麽值得爭議的雞毛蒜皮小事展開了唇槍舌戰,還隔著馬路互扔石塊。但很快,就消聲滅跡,變本加利地老死不相往來。

(網路圖片)

我們永樂村裏有幾戶是相當有錢的,也就是當時人們常說的所謂資本家。他們往往占據了整幢三層樓,不但房子比別家維護的好,地板上的臘也永遠光亮照人。不象我家住的這25號,廚房的牆是灰灰的,不少地方的石灰都剝落了,留下形狀各異的有趣圖案。樓梯過道是黑黑的,扶手上永遠積滿了厚厚的灰塵。廁所的瓷磚不知何時被誰敲破幾塊。熱水爐也因年代老舊,經久失修而布滿斑駁殘鏽,最後連鍋爐也被砸碎與鐵門鐵窗一並送進了大煉鋼鐵時的熔爐。

難怪打從我記事起,從來就沒有見過熱水從左麵那個有個字母“H”的龍頭裏流出來,盡管我曾真心地希望如此。這可能是因為我們樓裏住著四戶人家。因為人多,用的也不經心,對居住環境的保護當然不會象其他樓號那樣仔細,更沒有可能大夥出錢顧人來維修了。

(網路圖片)

我家四口人,爸爸,媽媽,哥哥和我。事實上以前是五口人,因為還有一個保姆叫毛蘭英。她在我父母把我從上海紅房子婦產科醫院抱回家之前就來我家了,先是照顧我哥哥,哥哥長大了,我來到了這個家裏,她就開始照顧我。所以,我對她很親,管她叫蘭英媽媽。

我們家在永樂村25號裏隻有兩間房,二樓前房和亭子間。一家四口住在前房,保姆蘭英則住樓梯拐角處的亭子間。當然,隻要蘭英媽媽在哪裏,後麵總有我這個小小“跟屁蟲”,她的小亭子間自然也成了我常呆的地方。據我所知,當時的蘭英已經五十來歲了,可我並不覺得她有多麽的老,總喜歡爬在她的身上,摸她臉上的那顆紅紅的痣,因為她常常自豪地說:“那是一顆福痣”。

我知道,蘭英的老家在江蘇宜興,因為有那麽一次,她趁我父母放暑假在家,請假回老家一段時間。回來時,帶來不少家鄉土特產,讓我至今對宜興的糕點情有獨衷。我還聽說蘭英有一個遠在貴州的女兒,至於老家還有其他什麽親人,就不得而知了。

蘭英對我很好,而且從小帶我,要不我怎麽會與她那麽親近?不過,直到現在我還是想不明白,自己小時候的膽子怎麽會那麽小?隻要蘭英對我一白眼,心裏真的非常害怕,馬上變得老老實實起來。

我小時候,一根泡泡糖才三分人民幣,可對我來說,有一根泡泡糖吃,也算是很美的事了。我媽一般不會給我買這些東西,況且她成天學校的工作都忙不過來,哪還有心思管我的零食?可是,我真是非常羨慕別人家的女孩子們會用泡泡糖吹泡泡。她們用那不但靈巧而且配合默契的舌頭與嘴唇將泡泡糖在嘴巴裏那麽擺弄幾下子,就能從嘴裏吹出大大小小的泡泡來。多麽有意思啊!

特別是那“啪”的一聲響,正在不斷擴展過程中的泡泡就破滅了,然後伸出舌頭舔呀舔的,把那些白乎乎的泡泡糖舔進嘴裏再重新來過。

一根泡泡糖,少說在她們的嘴裏也可以嚼上一天,有時候,到了晚上,還舍不得扔掉,吐出來,泡在裝有冷開水的杯子裏,第二天還可以繼續吹。“

有一根泡泡糖吹泡泡”,可以說是我兒時的最大奢望了!可我家裏沒有泡泡糖,還因為當時有一種很流行而且被普遍接受的說法,那就是“泡泡糖咽到肚子裏,黏住了腸子,會死人的”,大人和孩子們對此還真的確信無疑。那時候,我大約隻有三歲多,家人絕對不會讓我去冒那麽大的險,所以誰也不給我買泡泡糖。從我開始知道有泡泡糖這回事,就天天地盼著自己快快長大,好讓我也有機會嚐嚐吹泡泡的滋味......

終於有一天,好心的鄰居寶寶姐姐看著我眼巴巴讒泡泡糖的樣子實在難受,因為我每次看見她吹泡泡,不但兩眼立刻放光,直溜溜地死盯著她的嘴巴,小嘴還會情不自禁地一張一抿地模仿著吹泡泡的樣子。

她不忍心暗地裏撕了半根給我,真讓我高興得心都要跳了出來!用“感激涕零”來形容當時的心情真是一點都不過分。

可我顧不上說半聲謝字,急急忙忙抓過泡泡糖就往嘴裏塞。

“千萬不要吃到肚子裏啊!否則腸子是要黏住的!”寶寶姐姐特地嚴肅地叮囑了我一句。

可那時的我,早已高興得把她的話撇到一邊去了!

要知道,這可是我第生平一次品嚐泡泡糖的滋味,卻一心想吹個創記錄的大泡泡!

按照她教我的方法,先用舌頭將泡泡糖在嘴裏均勻地舔平整了,然後用舌尖抵著泡泡糖從裏往外用力吹氣......因為隻有半根泡泡糖,當時的技術也太差,怎麽也吹不出個像樣的泡泡來。

可我還是堅持不懈地努力著,反反複複地吹過再重來......突然,嘴裏好象缺了什麽?那細膩柔軟還略帶甜味的泡泡糖呢?我一個勁兒地用舌尖在牙縫裏拚命尋找......地上,身上也都找遍了,就是怎麽也找不到那塊白色的小膠皮!可能是自己不小心,寶貴的泡泡糖一下子滑到了喉嚨裏,順著食管就掉進肚子裏去了!

這下,我可懵住了!

一下子意識到了事件的嚴重性:“泡泡糖到了肚子裏會把我的腸子黏住...... ”再往後......這時,我想起了寶寶姐姐的警告!頓時,可怕的陰影籠罩了我的全身,我感到自己好像立刻就要死了!

我傷心得不知怎麽才好,一邊使勁兒地哭,一邊反反複複地說:“怎麽辦呀?蘭英媽媽,我的腸子黏住了,我就要死了!”

蘭英媽媽趕忙給我灌了幾勺麻油,因為有偏方說麻油可以滑腸,這樣,腸子就不至於被泡泡糖黏住。她還安慰我說,“過二十四小時要是泡泡糖隨大便出來了,就不會有有事了。”

可是,我依然還是哭啊哭,並且一刻不停地喃喃著:“怎麽辦呀?我就要死了!蘭英媽媽!”心裏真是緊張的不得了!

就這樣,從下午折騰到晚上,父母親回家圍著我又哄又勸,我都不記得自己是怎麽安靜下來睡著的。當然,相信寶寶姐姐肯定挨了她媽的一頓臭罵,可那時,我實在隻顧自己的生命安危其他就顧不過來了......

第二天早晨,睜開眼睛,又是一個大晴天,“居然沒事?自己還活的好好的!”

雖然,對此驚奇不已,但還是放心不下。大便後,一定要蘭英媽媽幫我找一找,到底那塊泡泡糖出來了沒有。好心的她還真的端著痰盂到光亮處找找了半天。我記得最後還是沒有找到,不那時的我,已經不太為此而擔心了。

三歲的時候,正值轟轟烈烈的大躍進年代,群眾運動一波又一波,家裏的大人們,包括已是中學生的哥哥,都在為這場“革命”而忙的不亦樂乎,家人每天都沒有在一起吃頓飯的時間。

(網路圖片)

我呢?所有時間都是和蘭英在一起。那時,裏弄裏到處貼著標語,不時出現敲鑼打鼓的熱鬧場麵。僅管自己很小,但也很願意跟著大人們後麵看熱鬧。

大煉鋼鐵且不說,我記得最清楚的是打麻雀。有那麽一陣,居委會要求裏弄裏的老弱病殘婦幼,找出家裏能敲得最響的家夥,象臉盆,鍋蓋什麽的,到所有三層樓的曬台和房頂去敲。於是,蘭英帶著我也上了曬台,拿起破搪瓷臉盆“乒乒乓乓”使勁地敲。不僅我們這號樓在敲,對麵和旁邊每幢樓號的陽台上,曬台上和房頂上都傳來“乒乒乓乓”的敲打聲,人們還大聲吆喝著。實在是覺得好玩,也很興奮,就好奇地問蘭英媽媽:

“這是為什麽呀?”

“這是在打麻雀。”

“為什麽要打麻雀呢?”

“麻雀是壞鳥,因為它們吃了很多糧食,人就沒糧食吃了。”

“那光靠敲臉盆和吆喝怎能麽打到麻雀呢?”

“你看,人們到處都在敲,麻雀就嚇得不敢落地,它們隻好不停地飛,直到它們飛不動,掉下來就死了......”

持這種錯誤的印象的不僅僅是我,我們這一代,以至全中國人,並且持續了很多年。

緊接著大躍進運動,就是“三年自然災害”。當時天真活潑的我那裏知道在中國的農村或邊遠地區,每天都有千百萬災民在饑餓和死亡線上苦苦掙紮。

一天上午,家裏來了一個農村打扮的中年婦女,蘭英媽媽說是她的“同鄉人”。“同鄉人”還帶了一個和我差不多大的小男孩,他瘦瘦小小,怯怯生生地總是躲在那女人的身後。起初,我也沒太在意,因為他倆沒待多久就離開了。

可過了一會,發現那“同鄉人”又折回來了,這回卻隻有她一個人。當時,蘭英正在二樓廁所洗衣服,我則在一邊玩耍。

她與蘭英用輕的幾乎聽不見的聲音說:“鄉下實在養不起孩子,我想把孩子送給任何一家上海人家,讓他有個好歸宿。所以,我帶著孩子到附近一家叫三陽泰的食品店,讓孩子等著,說媽去買些好吃的東西,然後就躲開了。過了一會兒再轉回去,就看見圍了一大群人,大家都在議論紛紛,詢問那是誰家的孩子?我就趕緊逃走,跑回到這兒來了。”

蘭英則一個勁兒地讓她小聲再小聲,並示意那女人:“我家這個孩子精得很。”

我從小就是一個很敏感的孩子,這種事,哪能漏過我的耳朵?當時我還很小,實在稱不上什麽正義感,隻是覺得這事有點不對勁,可我真是一點也沒露聲色。

午飯時,父親回來了,乘蘭英到樓下拿東西的當兒,在飯桌邊,我把這事一五一十地告訴了父親。還沒等我把話說完,“啪!”他猛然用力一拍桌子,開始大罵起蘭英來,那聲音震得五鄰四舍都能聽見。嚇得我則一愣一愣的,顫顫驚驚,大氣不敢出一口,好像是自己做錯了什麽事。

那天下午,父親推著自行車,帶蘭英和她的“同鄉人”,當然還有我,去座落在愚原路上的長寧區公安局領回了那小男孩。當然,她們倆都免不了公安局人員的一頓訓話。最後,我看見,公安局的人讓那“同鄉人”,也讓蘭英象蓋圖章一樣,用大拇指在桌上的幾張紙上分別按上了紅色指印。

回家的路上,以及後來的好幾天,蘭英一直衝我翻白眼!

開始的時候,我的確很害怕,灰頭土臉的,也不敢象以前那樣在她麵前亂撒嬌了。不過後來,就沒事了,因為她也沒有真的對我怎麽樣,還是一如既往地做家事並照顧我。

為此事,父親特別表揚了我,說我做了一件好事。打從那起,心裏第一次隱隱約約明白了什麽是光榮的正義感。

日子,一天天地過去,在我這小孩子看來好像是沒事了,可蘭英的麻煩可接踵而至。沒多久,有一天中午,我照常蹲在高高的灶台上看蘭英炒菜。那是我的習慣,因為廚房的灶台對當時的我來說很高很大,每次她做飯,我要是沒有什麽可玩的了,就會讓她把我抱到灶台上,那樣我就可以清楚地看著她怎麽樣燒菜。

記得那天她正在翻炒大鐵鍋裏的肉絲毛豆雪裏紅,冷不防推門進來一個穿著白色警服,帶著大蓋帽的警察,據他說是負責我們地區的戶籍警。隻見他鐵青的臉上沒有一點笑容,一進門,就用非常嚴厲的口氣對蘭英媽媽說話,並不許她繼續炒菜。蘭英媽媽隻好無可奈何地關掉煤氣,站在一邊恭敬地聽他訓話,還不時還訕訕地賠著笑。說實在,我從來沒見過蘭英那種委曲求全說話的樣子。

那段時間裏,可能誰都沒注意到一直蹲在那高高灶台上的我,兩手嚇得冰涼,人也不由自主地“簸簸簸”抖個不停,卻還目不轉睛地盯著他倆的一舉一動。不過,可能是太緊張了,也可能當時實在太小,我無法逐字逐句弄明白他們倆到底在說什麽,心裏卻巴望著這令人發抖的情形能盡早結束。好不容易等到那警察離開了,這才小心翼翼地問,“那個凶警察還會不會再來?”

蘭英媽媽使勁安慰我說:“不會了!不會了!”,這才讓我鬆了口氣。

事情的發展可沒有象我想象的那麽簡單。沒多久,我五歲了,我母親決定辭掉蘭英。我哭著嚷著不讓蘭英走,“蘭英媽媽,儂不要走好嗎?”“蘭英媽媽,儂不要走好嗎?”記得我小時候,每逢遇到不高興,常常就這樣一邊哭,一邊反複地嚷嚷同樣一句話,直到大人們不耐煩讓步了為止。這次也一樣。

可我媽把我拉到前房間,關上門,一臉嚴肅地告訴我:“警察調查的結果說蘭英是逃亡地主婆,家裏不可能再留她,否則會連累我們全家。”

另外,媽媽還告訴我,因為“三年自然災害”,全家人自己能否吃飽肚子都成了問題,每月給蘭英二十五元工錢外加吃住,也實在是供不起了。再說我已經五歲,應該去托兒所受教育了。

這樣的解釋,讓我還有什麽理由可再瞎嚷嚷呢?好在媽媽說蘭英並沒有走遠,她已經與斜對門30號的顧家說好,他們願意聘傭蘭英。所以,我還是能經常去看她的。

蘭英媽媽走了。

我心裏難過了很久。小孩子就是這樣,誰把她帶大,就跟誰親。當時的我雖然已經明白地主婆不是好人,可我還是很難將蘭英和大地主劉文彩之類的壞人畫上等號。每天托兒所放學,我都會跑到顧家去找蘭英媽媽,在她的身前身後轉,偶爾也能找到機會與顧家常來走親戚的小孫子玩一玩。可是,顧家是個大家庭,也比較有錢,蘭英成天忙著幹活,絕對不可能象過去那樣關照我了。我都能感覺出來顧家的小媽咪嫌我天天在她家的樓裏鑽來竄去。可我依然天天去,直到蘭英被我們所屬地區的居委會和派出所強迫驅趕回原籍。

好幾年後,我轉輾聽裏弄裏其他鄰居說她死了,據說是生病死的。那時我已經十多歲了,對蘭英的思念也淡忘了很多。但聽到這消息,我還是想起了關於她的許多往事,心裏總也除不去對她的思念......是啊,逃亡地主婆被強製回鄉,會有什麽好結果呢?可是,我無法讓自己再去追究和想象那並不難預料的情形,因為那時,我家也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而自身難保了......

更多的上海弄堂故事,請看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72961/118834.html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許轉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0)
評論
媽媽的故事 回複 悄悄話 一聲歎息啊!
美加萬花筒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很高興你喜歡,還有很多正準備分享,這些普通人的生活都是我以前工作之餘陸續寫的。謝謝關注!
美加萬花筒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黎明在前' 的評論 : 是的,萬航渡路在49年以前叫極司菲爾路,76號是日本侵略者在上海扶植的一個漢奸特工機構,後來成為建東中學,我們小時候還去參觀過。很多電影、電視劇描述過那裏的情形,《色.戒》裏的易先生就是那個機構的特務頭子。
黎明在前 回複 悄悄話 剛問了家人,那家中學叫建東中學,邊上的裏弄新村叫萬村。76號是建東中學的原址,但對麵那幢樓據說也是特務基地,說是關押過共產黨,小時候一直覺得那很恐怖。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好看,謝謝分享弄堂故事,親切!:)
黎明在前 回複 悄悄話 我已不記得那個幼兒園叫什麽名,就在萬航渡路靠(市西?)中學邊的那一片新式裏弄內,記得馬路對麵有座高樓,我們叫它76號,說是以前軍統還是中統的特務據點,小時候被大孩子帶進去嚇唬過。
美加萬花筒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矽穀2590' 的評論 : 是這樣的!我家蘭英媽媽,以前照顧過我哥哥,我出生後接著照顧我。以前我哥小時候還有一個保姆,據說也非常好。我父母還幫助她丈夫介紹工作,從此兩家成為很好的朋友,逢年過節都會互訪。
美加萬花筒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華府采菊人' 的評論 : 說的對極了!!!
記得看到過這樣一句評論:文學是曆史的補遺。
現在很多曆史文獻或教科書,通常是按照政治的需要編纂出版。隻有我們這些經曆過世事的,才能地將普通人和他們的生活,如實地記錄下來,為的是那些“不能忘卻的紀念”。
美加萬花筒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黎明在前' 的評論 : 不知你的幼兒園叫什麽名字?我的幼兒園在萬航渡路808號,以前正對著45路車站。關於幼兒園的故事我正在寫,過不久與大家分享。
去年年底回上海,聽說萬航渡路那一片都被拆遷蓋新樓了,特地去拍了一些照片,從曹家渡步行到靜安寺,非常感慨!
美加萬花筒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高楓大葉' 的評論 : 是啊,蘭英是以地主婆的身份被遣送回鄉的,其境遇可想而知。
很多年以後,我80多歲的外婆,在文革中也是這樣從北京被遣送到東北遼寧老家,幸好我母親後來把她接到上海家裏住下了。這些故事我會接著寫......
華府采菊人 回複 悄悄話 真正的曆史就是張三李四王二麻子你一點我一點地寫出來的, 教研室的那些老師寫的, 很可能直管得了幾年, “當今”一換,曆史得變
黎明在前 回複 悄悄話 我小時候也住靜安長寧交界處,去的幼兒園就在萬航渡路近鎮寧路上。
矽穀2590 回複 悄悄話 讓我想起我家的保姆,餘姚人,到我家時,已在上海做了十幾年的保姆。如果不是她在婆婆過世回鄉奔喪時突然腦溢血離世,我們會一直留用她,等她老了再贍養她。以前的老保姆真是盡心盡力啊,後來的安徽小保姆真是沒法比的。
高楓大葉 回複 悄悄話 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後期,上海生活條件明顯好過全國大部分地方,象蘭英那樣在上海做工的,後來很難適應農村的艱苦的生活,遣送回鄉,意為死亡,那時還沒有人權之說法
美加萬花筒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大洋彼岸洋插隊' 的評論 : 很高興能引起您的共鳴。謝謝瀏覽。
美加萬花筒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茵茵夢湖' 的評論 : 是啊,類似的事情發生的太多了。沒有經曆過那個時代的人,很難理解那時人們的生活。
美加萬花筒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華府采菊人' 的評論 : 同一代的人,多多少少經曆過類似的事情。寫出來是為了不要忘記。
大洋彼岸洋插隊 回複 悄悄話 很有人情味的文章,愛讀!
茵茵夢湖 回複 悄悄話 很感人的一篇回憶,想起我們胡同被遣送回鄉的人幾年後也都死了,其中之一是我同學的奶奶,還有一位頗有威望的鄰居爺爺,可能是因為那裏的醫療條件,或他們已不習慣鄉下的生活了。
華府采菊人 回複 悄悄話 上海的“中產階級”生活的真實寫照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