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邊

相信的就是真實,難以置信的就是虛構。我隨便寫寫,你隨便看看
個人資料
riverside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如何說不 (續)

(2014-02-02 09:33:01) 下一個
非裔(我就是不用那個帶顏色的那個字兒,省得白紙“嘿”字的,有人說我種族歧視,政治上不正確)朋友“是”和“不”的表達曾經讓我非常困惑,後來我終於搞清楚了。下麵的這個詳細解釋來自下麵的網站,上麵還有很多其它的感歎詞的解釋和用法,值得收藏。http://www.vidarholen.net/contents/interjections/

uh-hu 或uhuh, 或 mhm,表示同意, 或者知道了,但是很容易跟uh-uh混淆。 例句:"Do you think so too?" "Uh-hu"

uh-uh 或unh-unh 表示 拒絕,特別是你嘴裏有東西張不開或者懶得張嘴時,但是很容易跟uh-hu混淆。例句:"Eat your spinach!" "Uh-uh!"

uh-hu和uh-uh這兩個詞,在現實生活中其實也不是那麽容易混淆。因為,當你了解之後就知道,其實它們發音不太一樣。而且,聽話聽音,就算語言上容易混淆,看表情還不會嗎?如果你嘴裏紅瘦肉吃得香得嘴都張不開了,用手勢讓你的非洲朋友也吃紅燒肉,她興奮地掄起叉子就吃,嘴中念叨“uh-hu”,你不需要懂任何英文也知道她同意了。而如果你隨後跟你的非洲朋友說,能借給我一百塊錢嗎?她故意張不開嘴,哼出一個“uh-uh”,腦袋搖得跟撥浪鼓似的,你當然也不需要懂英文就明白一到借錢這種正經事兒,她就掉鏈子了。

所以,有這種形體語言的幫助,雖然uh-hu和uh-uh這兩個詞比較容易混淆,我們一般還是能夠把它們區分開的。但是,我就不知道,這種情況如果發生在印度人身上會似什麽樣子,如果他們搖著腦袋帶著印度口音說一個uh-hu或uh-uh,到底是啥意思啊?

語言的混淆還不是最致命的,最致命的是思想上或概念上故意的混淆。比如,釣魚島這個事情。日本的官員們怎麽就會把白的說成是黑的,黑的說成是白的,愣說以為把釣魚島從私人手裏收歸日本地方或國家政府所有就能減輕中日釣魚島領土爭端,不能理解為什麽中國政府不理解日本政府的苦心。日本官員們不但自己裝傻,而且看到別人不傻還要裝出一副為什麽別人不傻,自己就是看不懂的樣子。我真的不知道日本人是真傻,還是裝傻。我很難相信日本人可以傻成那樣,我也很難相信他們裝傻裝到那麽恬不知恥。根據我對於曆史的一些粗淺的了解,當我們以平常人的智力去看問題但是卻看到明顯不合邏輯,死活就是看不懂的東西的時候,一定是哪裏出了問題。

日本這個民族經常有一些讓人看不懂的東西,比如他們的破腹自盡,戰爭期間日本婦女自願做慰安婦勞軍,明明是侵略其它國家為什麽非要稱為“東亞共榮圈”,以及日本母親為了兒子的“成長”會主動用自己的身體進行性啟蒙,等等,等等。但是,當你把所有這一切的看不懂全放在一起,突然發現有一個什麽規律冉冉而生,自己好象有點兒看懂了。那就是,日本是一個島國,資源有限,從國策角度講必須擴張,所以這個國家特別強調個人的奉獻,武士道精神,和侵略擴張。為了侵略擴張,擴展自己生存的空間,一切的倫理,邏輯,和人性都可以不要。我覺得,我在慢慢理解日本這個國家的國民性,那就是侵略性以及欺軟怕硬兩個特點是融在日本人的骨子裏的。但是,我的立場不在日本一方。越是理解,我越覺得日本這個作為法西斯沃土的國家必須得到抑製。否則,一切愛好和平的國家遲早會被日本“共榮”,而其人民淪為二等公民。

還回到拒絕這個話題。英文裏有一個有趣的表述,叫做“Interesting”(或者更Fancy一些,叫做Impressive),表麵上是說“有趣”,其實是一種委婉的說法,意思是不好,不同意。比如,在我比較了解的學術領域,大家表麵上都比較客氣,比較委婉。如果有人發表了一個觀點,評委們的評語是“Interesting”,那基本是不同意了。這個Interesting的評價比我以前文章裏寫過的“good”或“pretty good”的評價還要差一些。

2013年10月,發生了一起Jimmy Kimmel Kids Table Show事件。在節目中,在Jimmy Kimmel的誘導下,幾個六歲左右的孩子發出殺光中國人的言論。此事在海外華人圈中引起悍然大波。後來,舊金山華人在ABC門前抗議,白宮網站請願超過10萬人,要求ABC開除Jimmy Kimmel,要求ABC和Jimmy Kimmel正式道歉。Jimmy Kimmel的道歉回應裏解釋到,他當時對孩子們殺光中國人的提議的反應是“That’s an interesting idea。”“那是一個有趣的想法”,所以他給自己辯護說,當時他是不同意這些孩子的建議的。

先從語言角度談,“That’s an interesting idea。”其實既可以是同意,也可以是不同意,取決於說話者的語氣。如果是很興奮地說,那就是同意。如果是帶著諷刺意味地說,那就是反對。如果故意用一種比較平淡,好象置身事外的語氣在說話,也有可能是故意不明確表態,為將來向不同方向做解釋做準備。這是一種老奸巨滑的高級語言技巧。Jimmy Kimmel作為一個資深脫口秀主持人,對玩這一套語言遊戲當然是非常老到。據我觀察,Jimmy Kimmel說那一句“That’s an interesting idea。”的時候,用的是故意不明確表態的語氣,可見其老奸巨滑。

“That’s an interesting idea。”,不是一個很正式的語言。在遇到大是大非的時候,很含混地用這麽一句話來評論,本身就反映了說話人的態度。

舉一個我親身經曆的例子。那時候我們在學習文化比較相關的一些話題,在討論的過程中我說道,“希特勒屠殺猶太人當然毫無疑問是錯誤的。但是,當人們看到如今華爾街被猶太人操控,使美國陷入嚴重的經濟危機,再想一想希特勒的所作所為。不知道如果當年希特勒沒有屠殺猶太人,美國現在會是什麽樣子。”當時,老師就十分嚴肅地正色說:“你這麽說話是十分危險的!”老師可沒有說什麽“That’s an interesting idea。”!

比一比,Jimmy Kimmel節目裏說的事情可是殺光十多億人,而且殺光的理由是美國欠了太多的債,還不起債這樣的強盜邏輯。麵對這樣的一個種族滅絕言論,Jimmy Kimmel居然可以用一句“That's an interesting idea.”來調侃。別說什麽孩子的話當不得真,孩子的話都是受周圍家長老師,媒體節目影響而來的。


當然,我這一篇文章講的是怎麽說不。我所要說的是,顯然,說“不”有不同的方法。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場合,說不的方式可以不同。但是,在有些場合,隻有一種說不的方式是正確的,就是肅然起立,很嚴肅地指出對方的嚴重錯誤,沒有含混,沒有調侃,沒有婉轉,沒有商量,隻有一個大大的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