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盛友文集

創業,閱讀,思考,寫作
個人資料
謝盛友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楊度強調隻有帝製才能救中國

(2018-03-17 11:37:12) 下一個

楊度強調隻有帝製才能救中國

楊度(1875年1月15日-1931年9月17日),生於湖南湘潭縣薑佘石塘村,原名承瓚,字皙子,後改名度,別號虎公、虎禪,又號虎禪師、虎頭陀、釋虎。他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奇人,政治活動家。先後投身截然對立的政治派別,頗具爭議。

楊度時而意氣飛揚,獨立潮頭;時而獨持己意,淪入茫茫俗世。他以熱情豪邁的氣概,創作了《湖南少年歌》,發出了“若道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的時代強音,真可謂豪氣衝天。他為立憲運動鼓吹奔走,為速開國會呼籲呐喊,受到了時人的尊敬和稱讚。他將做“帝師”及實現“君憲”的希望寄托於袁世凱,發起成立籌安會,為複辟帝製效力,則受到時人的指責和痛罵。

1915年4月,楊度撰寫了《君憲救國論》一文,以問答式的對話體,闡述了“非立憲不足以救國,非君主不足以成立憲”的核心觀點。他大講中國民眾素質低下,不宜於民主共和,隻適合君主立憲。,正合袁世凱的心思。這篇洋洋萬言的文章經夏壽田秘密轉呈給袁世凱,袁閱後極為欣賞,連聲稱讚楊度:“真乃曠代逸才也!”他不僅將此文當成改行帝製的理論綱領,交給徐世昌、梁士詒等人傳閱,並把它寄給湖北將軍段芝貴,令他秘密付印;而且親筆寫了“曠代逸才”四字,製成匾額賜贈楊度。

楊度的《君憲救國論》發表之後,徐佛蘇、丁世嶧等人秘密呈請袁世凱改行帝製,袁世凱命夏壽田將這些意見就商於楊度。袁世凱初意是讓楊度做一個居間人,與徐、丁等人秘密聯絡,幕後指揮徐佛蘇等人組織一個研究國體問題的學術團體,並網羅一些社會名流參加,使這個團體能影響和領導民意,為複辟帝製製造輿論。袁世凱自己既不能發號施令,也不能親自指揮,因此覺得由楊度出來擔任最為適當。楊度為了實現自己的“帝師”夢想,欣然出馬,邀請了五位有名人物:孫毓筠、胡瑛、劉師培、嚴複、李燮和,加上楊度自己,總共六人,被時人稱為“洪憲六君子”(或“籌安會六君子”)。楊度接連發表文章,掀起了所謂討論國體推行帝製的軒然大波。

但袁世凱此時認為楊度搞的籌安會,是書呆子的辦法,整天在咬文嚼字上麵下功夫,遂逼迫楊度改用簡單方法,由籌安會給所有的代表每人發一張選票,填上“君憲”或“共和”二字,投票的結果是要“君憲”,以此辦法擁戴袁稱帝。8月28日,籌安會投票表決,一致主張君主立憲。次日,它向全國宣告:立國之道,不外二端,首曰撥亂,次曰求治。“我國撥亂之法,莫如廢民主而立君主;求治之法,莫如廢民主專製而行君主立憲。此本會討論之結果也”,公開鼓吹恢複帝製,將袁世凱的真實想法向世人公布。

1929年,當國民黨對共產黨實施殘酷的白色恐怖時,楊度卻秘密加入了共產黨。

   以楊度的身份,居然是共產黨,這簡直是一件石破天驚的奇事。此事於1978年7月,因長期在周恩來身邊工作的原國家文物局局長王冶秋發表在《人民日報》上的一篇文章而披露。

   1931年夏,閑居上海的楊度病逝,去世前,他自撰了一副挽聯:

   帝道真如,於今都成過去事;

   匡民救國,繼起自有後來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心之初 回複 悄悄話 人民呼喚吾皇,神器威猛無期。
謝盛友 回複 悄悄話 德內政部長:伊斯蘭教不屬於德國

德國內政部長霍斯特·澤霍費爾認為,“伊斯蘭教屬於德國”這個說法是不對的。不過,這位基社盟主席在《圖片報》上表示,在這裏生活的穆斯林“當然屬於德國”。
德國內政部長霍斯特·澤霍費爾也表示,在這裏生活的穆斯林“當然屬於德國”。

澤霍費爾在該報上指出,德國帶有的是基督教的烙印,比如,星期天不勞作、教會節日和複活節、聖臨節、聖誕節等習俗。現年68歲的澤霍費爾表示,誠然,在德國生活的穆斯林在社會上有其位置,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得出於過分顧及對方的態度,放棄我們的本國傳統和習俗。”2010年,德國前總統武爾夫(基民盟籍)曾表示, “伊斯蘭教屬於德國”。這句話因此不脛而走。政府總理默克爾(基民盟籍)也曾重複此話。聯盟黨議會黨團主席考德爾(Volker Kauder)等其他一些政界人士則持異議。


澤霍費爾宣布,將重新召集全德伊斯蘭會議,討論穆斯林融入問題。他強調,政界必須“與穆斯林組織坐下來談,尋求對話,並且如果必要的話,應擴大這種對話” 。他指出,在德穆斯林應“同我們一起生活,而非老死不相往來,或反對我們。為達到這一點,我們需要相互理解和顧及對方的態度。”他稱,隻有相互談,才能實現這一點。
此外,本周三宣誓就任聯邦內政部長的澤霍費爾還計劃推進難民中心收容站、點的設置。入境後,避難申請者將必須先住在那裏,直到他們的申請有了最終結果。他說,最晚至今夏聯邦議院休會,聯邦政府將實施相關法律;至秋季,建起首個這樣的中心。

(德新社、法新社)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