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邊

相信的就是真實,難以置信的就是虛構。我隨便寫寫,你隨便看看
個人資料
riverside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河邊侃心理學(31)文化適應(acculturation)1

(2011-08-07 20:51:18) 下一個

 

 

引子 

 

出國,簽證,綠卡,歸化入籍,外嫁,子女教育,虎媽,藤校,找工作麵試,買房,玻璃天花板,精神紊亂,中美文化差異,中美醫療體製優劣,中國胃,私房小菜,海外原創,海歸,海不歸,移民監。。。。。。這些都是海外華人聚會或在論壇上喜歡討論的話題。河邊最近看書學習心理學,體會到如果把這些問題放到一個文化適應的大背景裏去看,會有一種撥開迷霧,豁然開朗的感覺。 

 

文化適應,是一些研究文化差異的心理學家的專業,即使河邊隻是想做一點簡單的介紹,也需要比較大的篇幅,而且有些理論可能會比較枯燥。我盡量寫得簡約一些,通俗一些,好玩一些,結合實際一些。希望大家能耐下心來看,看完以後,在文化適應的大背景裏重新去看和去討論上述熱門話題,應該有高屋建瓴的感覺,至少思維會開闊一些,能夠變換一個角度看問題。 

 

貌似上麵這些話題包括了人生方方麵麵的內容,但是河邊在這裏並不是隨便羅列。如果列一個國內同齡人的熱門話題,就會發現他們關心的內容和海外華人關心的並不完全相同,比如他們不會關心簽證,綠卡,歸化入籍問題,但是會談到走後門問題和飯桌上的應酬問題。河邊在這裏所列的話題都是跟海外生活有關的。討論到具體的話題,隻是作為例子,不會展開進行長篇討論。 

 

什麽是文化適應? 

 

文化適應說的是兩種或更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連續地進行直接接觸,互相交換一些文化特性,導致一種(或幾種)文化背景的人群原來的文化形式發生了變化,但是該人群仍然維持作為一個獨立的人群。盡管定義是如此說的,也有證據說明文化同化是一個雙向的文化交換過程,但是大部分作者討論的重點集中在少數族裔與主流文化接觸時的適應和文化交換。 

 

心理學家喜歡創造新名詞或者賦予一個名詞新的心理學特殊定義,玩弄“大詞”和“專業術語”是心理學家擅長的做法。最典型的是例子弗洛伊德(他是精神科醫生,不是心理學家,關於精神科醫生和心理學家的區別,參見河邊侃心理學(04)心理醫生和精神科醫生),他把sexual desire叫做libido。有一個類似Acculturation的詞Enculturation,中文也翻譯成文化適應,但是其意思是指一個個人被一個新的文化包圍,從而學習這種新的文化的要求,並采納在這種文化中恰當的價值標準和行為。 

 

下麵通過一些例子進一步從正麵和反麵反複說明上述文化適應的概念。 

 

例子一

 

一個中國人獨自來到非洲一個小國做生意,跟酋長成了朋友。這個中國人拉酋長跟中國政府接近,讓中國政府給酋長財政支持,酋長在國際場合公開支持中國。酋長給這個中國人一個大院子住,撥給他二十個仆人,還經常請這個中國人到自己的住處吃飯。這個不是文化同化的例子。因為這個中國人沒有接受該部落的文化,該部落也沒有接受這個中國人的文化。這個中國人從人數上講是少數,但是從文化進步角度講卻更現代化一些。 

 

例子二

 

女真族入關,漢族主導的明朝被滅,清朝建立。這是一個極其有趣的文化同化例子。從總的文化進步水平講,漢族的發展水平高於女真族,漢族的人數也更多。但是,拳頭硬的是大哥。女真族玩的的是遊牧,弓弩騎射。明朝的文化不夠硬朗,打不過,就被愛新覺羅們統治了。 

 

清朝的領導人倒也挺明白道理的,知道自己搞經濟不太靈光,而且漢人比女真人還多,所以必須讓一些漢人當官,方便管理。與此同時,嚴格把握住軍權,高薪養著八旗子弟,讓他們整天以習武為主,不用種田勞動。 

 

滑稽的是,雖然是滿族人統治漢族人,漢人的文化卻如同一個大熔爐,經過幾百年後來反倒把女真(滿族)人給同化過來了。現在很多滿族人跟漢族人的文化習慣已經沒有什麽太大的不同。到底是因為漢人太多,還是因為文化比較先進的種族更容易同化文化相對落後的種族,還是因為漢族人固有的大熔爐特性,我沒有更深地研究過。 

 

滿清的覆滅,不同的學派和研究者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河邊以為有兩個原因挺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後來西洋文化的軍艦槍炮。另一個原因是八旗製度。可以說是成也八旗,敗也八旗。前麵說了,滿清皇帝高薪養著八旗子弟,讓他們衣食不愁,絕對忠誠。但是,人是不能被這麽養著的,長期被養著人會變懶和退化。事實是八旗子弟不用勞動,不用好好念書,結果他們就整天養鳥逗蛐蛐玩,成了好吃懶做的典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