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2)
2008 (117)
2009 (95)
2010 (138)
2011 (89)
2017 (3)
2019 (1)
2022 (1)
與私人開業相對,就是非私人開業了。可以在大學裏幹,可以在退伍軍人醫院幹,可以在州立的窮人醫院,市民醫院幹,也可以在社區醫院幹,各有各的特點。總體感覺,好象大部分中國朋友在私人開業,非私人開業的少。
先說在大學裏幹。我個人對在大學裏工作的中國醫生充滿崇敬,雖然如果將來自己做選擇也不一定要選這條路。有些自己開業的朋友則對大學裏的這些醫生嗤之以鼻:“他們每周才看幾個病人?每周工作時間那麽少,自己掙不出自己的工資,靠大學養著。”一般來講,要進大學裏作醫生,需要參加教學工作,需要參加研究工作。教學工作需要英語和口才,研究工作需要會寫GRANT會寫文章會社交,這些事情對於我們老中來說相對比較困難。還有一點,有不少老中作完住院醫都四十多了,研究工作要出成果需要很多年的積累,到做出點東西時離退休也不遠了。不如私人開業看病人,看一個是一個,看到退休拉倒。
有少數中國人已經在大學裏做醫生,比如在網上很活躍的“力刀”就是在俄亥俄州立大學病理科。當然,病理科比較特殊,相對而言更適合做研究。在大學裏和那些年輕又聰明的老美競爭,很不容易,河邊在此再次表示欽佩。河邊知道有幾個人正在計劃將來要進大學作醫生,真是知難而上,有誌氣,有勇氣。這些人確實是少數,有一個在哈佛做內科一個專業FELLOW的朋友自己說,“好多人都說我CRAZY,我覺得也是。這裏的美國醫學院畢業的住院醫都超級聰明,做臨床自己自己實在不占優勢。至於研究嘛,現在純做研究為生的人申請GRANT都很難得到,一邊做臨床工作一邊抽時間幹點兒實驗,就更可想而知了。”怎麽說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可以選擇不同的道路,選對了還是選錯了隻能自己冷暖自知了。
在哈佛太難了,換一個普通的大學怎麽樣?有一個朋友做精神科最後一年,以前在美國作過PhD,對做研究依然感興趣。他申請一個K 類的TRAINEE GRANT,把grant遞上去,人家reviewer說,“從來沒見過你們大學的精神科遞grant,你有懂研究工作的導師嗎,有實驗室嗎?”朋友跟主任合計了一番,這麽回答,“我們跟其它科室合作,用他們的實驗室。導師嘛,我們找兩個懂研究工作的,再找兩個精神科醫生,一起組成智腦團,構成一個virtual mentor(虛擬導師)。”你覺得reviewer們會BUY這個STORY嗎?從直覺講,他們肯定覺得還是把GRANT批給那些常年都在做研究的大學,比如哈佛什麽的比較踏實。做研究是要花時間的,時間分出去做實驗了,看病人就少了,看病人少了,掙錢就少了,隻能開一部分工資。剩下的工資找誰要去?得從GRANT裏開。所以,申請不到GRANT,不但實驗做不成,連工資都開不全,問題相當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