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2)
2008 (117)
2009 (95)
2010 (138)
2011 (89)
2017 (3)
2019 (1)
2022 (1)
不能忘本啊,河邊能有現在的這些臨床觀察機會,離不開老胡的鼎力幫忙。河邊的博客也主要靠老胡的故事吸引讀者。已經有好幾個月沒寫老胡的故事了,現在寫一個,表示一下老胡“人在呢”(賀歲片“沒完沒了”葛優台詞)的意思。
這個月是老胡的好日子,在市民醫院作精神科谘詢(CL)。精神科是個很特別的科,精神病人具有很強大的擾民能力,需要特殊的病房設計,特殊的管理,特殊的護士護工,所以不是所有的醫院都有精神科病房。市民醫院雖然是一家很大的醫院,有六百多張病床,一百多個住院醫,樓頂能停直升飛機,但是沒有精神科病房。如果有精神病人需要住院,根據醫療保險的不同送到私立或州立精神病院。谘詢的意思是病人是其它科的病人,你隻需要去看看病人,提提建議就行了,不用操心病人頭痛腦熱的事情,也不用操心安排出院。由於沒有精神科病房,就不存在病人需要轉過來的問題,工作就比較簡單輕鬆一些。但不好的地方是,去急診等地方看了病人,覺得需要收到精神科病房,但沒有自己的病房,隻能建議其它醫院來接收。其它醫院的醫生看了病人可以有不同的意見,認為病人不需要住院治療。而且,一個病人被好幾撥精神科醫生問一大堆同樣的問題,即是對醫生資源(本來就遠遠不足,所以醫生們才整天忙得要死)的浪費,也給病人造成不必要的延誤和煩惱。當然,這些都是管理的問題。滑稽的是,州立精神病院就在市民醫院邊上,還有通道相通,老胡這些住院醫分別在兩個醫院輪轉,但是它和市民醫院的上級管理單位不同,所以它對收病人有自己的決定權,不受老胡這班在市民醫院作精神科谘詢的人馬的影響。這種官僚體製直追中國。老胡以前輪轉過的私立醫院自己有精神科病房,就沒有這種人力的浪費。
CL是精神科裏很有趣的一個分支。嚴格地說,CL所看的病人是其它科的病人,但是有需要精神科幫助的問題。比如,車禍病人因為骨折住院,由於用止痛藥過多而出現神誌改變。或者病人本來就有精神分裂症,或遭狂抑鬱症,現在因為“上帝告訴我必須禁食二十一天”而絕世造成急性腎功能衰竭,住院急性血液透析等搶救,需要精神科提出關於抗精神病藥物的方案。也有不少病人的會診是因為病人拒絕服藥治療,需要精神科協助判斷病人有沒有作醫療決定的能力。
這麽介紹太枯燥了,還是先舉一個例子。羅賓斯先生是神經科病人,出現神誌改變,頭顱CT沒發現什麽急性問題,由於病人太胖了,做腦核磁共振檢查的儀器放不下,所以一直沒有機會做。神誌改變,其實不是精神科的專利,內科和神經科都很有經驗。常見的原因有中風,感染,藥物,代謝異常,免疫病等等。精神科被請去會診。大家都知道,精神科醫生最會和病人以及家屬談話獲取病史,精神科寫得病曆一般也比別的科的長,病史,個人史部分翔實生動有內容。被請去會診的主治醫是鮑醫生(是老胡做CL的上級。是個美國人,來自歐洲),直覺病人的根本問題不是精神科疾病(FUNCTIONAL),而是有器質性(ORGANIC)的改變。她問出病人十多年前做過角膜移植,結合病人肌強直等臨床表現,提出需要考慮CJD。CJD應該算是神經科疾病,前幾年很熱門的瘋牛病就是這一類疾病。令人驚奇的是,神經科病房兩個月不同的主治醫一開始都覺得病人是功能性問題。後來,病人的症狀越來越典型,又將腦脊液樣本送到CaseWestern大學CJD疾病中心查了 信號轉導蛋白 14-3-3 ,這才基本確定診斷。當然,最終診斷要靠大腦活檢或屍檢。具體到這個病人,很不幸做的是屍檢。這個病例上了當地新聞,因為這種病在這樣一個規模的城市一年也就隻有一例。這個病曆說明要想做精神科CL,除了精神科知識外,還需要廣博的其它科知識。真是學無止境啊。
再舉一個例子。產科會診,病人孕中期,有少量出血,產科醫生看過了,認為沒有問題。但是,病人說自己想自殺,老胡正好在那裏給另一個病人會診,就被叫過去看。一問病史,病人說自從孩子他爸喜歡上另一個女人搬走後就抑鬱,覺得不想活了。現在住的家裏住著她的繼女,是孩子他爸(還是給個名字吧,就叫他洛佩茲吧)和其他女人生的孩子,這個繼女為人很不錯,照顧她,和她成了朋友。這個繼女的母親也住在一起,和病人的關係也不錯。病人和這個洛佩茲已經生了三個孩子,現在肚子裏的是第四個孩子。洛佩茲先生從來沒結過婚,但是和四個女人一共有十六個孩子。洛佩茲先生自己當老板,做著一個不大不小的生意。但是,洛佩茲先生現在不但搬走了,還不付孩子的撫養費,所以病人一邊抑鬱著,一邊也醞釀著想告他。老胡聽了這麽複雜的關係,嘴裏不說什麽,心裏深深不以為然。心想,沒有工作,不結婚,有這麽多孩子,和這種男人搞在一起,還跟繼女和情敵住在一起成了朋友,男人又跟別人跑了。這麽多事情加在一起不抑鬱才怪呢,要是放在我們這種要求生活安定,禁不起折騰的人身上,早就提前幾年抑鬱上了。問題是,為什麽要讓自己處於這樣的境地?有些人就是這麽把自己往絕路上推,等到出現危機了,就讓社會來救。老胡跟同年級一個來自波多黎各的醫生談起這個病例,波多黎各醫生說,一點都不新鮮,西班牙裔的很多女人就是這樣生活的。她們不願意去工作,也沒受過多少教育找不到什麽好工作,找個男人生孩子,得國家補助,要是男人走了但是付撫養費也沒什麽問題,如果不付撫養費她們就要打官司了。
這就是美國,一邊有些人拚命工作,忙到沒有時間生育孩子,很多人四十歲還沒有自己的孩子,但是被抽很高的稅,工資抽稅,買東西抽稅;另一邊另一些人則不工作不交稅,還得到各種福利和救濟,養一大堆孩子,三十歲就當祖母。這種製度養懶人之處比起中國想當年的大鍋飯有得一拚。話題有點扯遠了,和精神科谘詢已經完全沒有關係,就此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