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唐倉大活佛(六) 胡砍篇(完)
(2006-07-31 07:56:37)
下一個
這次一不小心挖了個坑,自己填得好辛苦。由於是篇紀念文章,自然應該寫得客觀和嚴肅一些。但我老河浮躁啊!既參不得任何的佛法,也沒耐心作學問(工作相關的學問不得不作一點,飯碗攸關啊),這不,好不容易正經完了,現在實在忍不住要信口開河了。不喜歡聽胡砍的和準備挑刺拍磚的就不用看了,我都說了我胡砍了。這也是最近跟網上一高人學的一點皮毛。那高人真是高呀,在洋洋灑灑十篇的係列中早就一步步把讀者提意見的路條條堵死。即使不想從中學什麽知識或道理,單為學堵路的辦法也建議去看那個係列。當然我們的境界是不一樣的,因為我水平低,所以隻能說不要來批我,批我胡砍就辱沒您了。高手的說法就不同了,高手會先講個大家都知道的宋代大名人的故事,借故事告訴你不能跳出來批評,一跳出來,不管說什麽,已經就沒水平了。
一扯就容易扯遠,還是回到貢唐倉大活佛這個話題上來。
我發現我們醫院的醫生護士隻是把貢唐倉大活佛當成一個一般的高幹,連他的隨從也似乎不太在意他是得道高僧這個事實,他在我麵前也從未說過什麽深奧的話。似乎隻有我把他看得很特殊,是不是我有什麽問題,看錯了?不是的!
我認為貢唐倉大活佛確實是一個了不起的高僧。理由:
1)從他的經曆特別是童年學經和舉辦十次大法會的事跡看,他應該是極有學識的。
2)有道之人,你跟他相處會很舒服自然,有一種如坐春風的感覺,我覺得和大活佛相處很舒服。
3)度有緣之人,對無緣之人不會居高臨下地去教育人,講什麽該學佛不該學佛。蓋冷暖自知,如果象XX功那樣整天往人家手裏塞傳單,或者反過來象有些自以為多懂一些佛理就在那裏五十步笑百步地指手畫腳教訓別人說,量你也不是一塊材料還是閉嘴為好,那境界都已差得十萬八千裏。依我說,有心向佛,就是好事,學識悟性努力不夠都不要緊,就象小溪,雖然淺,但淺也淺得清澈就好。
4)從眾多信徒追隨他的情況和他與其他高僧的交流互動看,以及我貼過的一篇大師通俗講話看,大師水平應該是很高的。這事情就象我等俗人單憑“圍城”就已經認可錢鍾書,“管錐編”高明,但我們就很難啃下來了。
貢唐倉大活佛是參政的,但參政就是失了修為嗎?
當初佛祖和信徒如迦葉等人都是王子或貴族出身,曆代達賴和班禪都受中央政府冊封,曆代多少高僧作過國師,所以好象不能說參政就是俗了,西藏就是有這麽個政教合一的特點。
有人認為西藏非常落後,藏人腦筋不太靈光,我覺得這個觀點部分正確。
由於工作關係,還接觸到一些藏族幹部,行政級別比貢唐倉大活佛低不了多少,但不是宗教人士。感覺上他們的水平比大城市同樣級別的官兒差得很多,跟隨他們來的手下是漢人,跟我談起他的上級時對其智力也是不以為然。要知道去西藏工作的漢族官員可不是那些比較有能耐的。那麽是否可以推論藏傳佛教因此就不會高明呢?我以為不可以。西藏總體落後不等於西藏的佛教精英水平差,要知道藏傳佛教有轉世製度可以挑選靈童從小嚴格訓練,有大量的藏語經文,有專門的經師專職授業,有密傳的灌頂傳授,有廣大的信徒群體和超大規模的大法會等等。由於是密傳,藏傳佛教的高深對於我們這些門外之人大概隻能窺一點皮毛。
佛教在中國可分為三大語係:即漢語係、藏語係和巴利語係。漢藏二係屬大乘佛教,巴利語係屬小乘佛教,亦稱“上座部佛教”。
藏傳佛教(藏語係)主要流行於西藏、雲南、四川、青海、新疆、甘肅、內蒙古等地。10世紀晚期,形成了紅教、花教、白教、黃教等具有西藏特色的藏傳佛教不同的教派。15世紀初,宗喀巴改革宗教,嚴格戒律,創立了格魯派(即黃教),其勢力日漸強大。至清代,得到清帝的大力扶植。清朝正式承認格魯派的活佛轉承,並冊封其中最大的兩個活佛為“達賴喇嘛”和“班禪額爾德尼”,令分別統領前後藏僧俗事務,成為整個藏區精神上的和世俗上的領袖,逐步形成藏區政教合一的社會製度。
中國南傳上座部佛教(巴利語係)主要分布於雲南省的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思茅地區、臨滄地區、保山地區。傣族、布朗族、阿昌族、佤族的大多數群眾信仰南傳佛教。
漢語係佛教主要有天台宗、三論宗、法相宗、律宗、淨土宗、禪宗、華嚴宗、密宗等。
漢語係佛教中禪宗比較活潑有趣,在知識分子中大受歡迎,有認真學的,有象我這樣念叨著玩裝酷的,有靠它騙錢賺名聲的,有拿著禪宗語錄象當年拿著毛主席語錄那樣打壓別人的。總之,禪宗的名頭震天響,所以有必要貼一點介紹在這裏:
“禪宗,中國佛教宗派。主張修習禪定,故名。又因以參究的方法,徹見心性的本源為主旨,亦稱佛心宗。傳說創始人為菩提達摩,下傳慧可、僧璨、道信,至五祖弘忍下分為南宗惠能,北宗神秀,時稱"南能北秀"。
該宗所依經典,先是《楞伽經》,後為《金剛經》,《六祖壇經》是其代表作。
提倡心性本淨,佛性本有,見性成佛。主要依據是達摩的"二入"、"四行"學說。
慧能著名的弟子有南嶽懷讓、青原行思、荷澤神會、南陽慧忠、永嘉玄覺,形成禪宗的主流,其中以南嶽、青原兩家弘傳最盛。南嶽下數傳形成溈仰、臨濟兩宗;青原下數傳分為曹洞、雲門、法眼三宗;世稱"五家"。其中臨濟、曹洞兩宗流傳時間最長。臨濟宗在宋代開成黃龍、揚岐兩派。合稱"五家七宗"。
禪宗五派的思想,相差無幾,僅是門庭施設不同,接引學人方法有所區別,以致形成不同宗風。
禪宗在中國佛教各宗派中流傳時間最長,至今仍延綿不絕。它在中國哲學思想上也有著重要的影響。”
我和貢唐倉大活佛其實沒有什麽佛理層麵的交流,也沒什麽感人的故事,一點一滴那麽平淡,為什麽我要寫呢?是為了大師已去,我把它落在紙上也算自己的一個紀念,也是為了說了要寫就不能食言而肥。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我覺得近距離接觸高僧,看他的言行,可以解除很多由於不了解而造成的疑惑。有些疑問,當你見了本人,說了一些話,就會明白。否則,任你查來查去,也不是第一手資料,隔著一層。比如說,藏僧會說漢語嗎?他對疾病,生命是什麽態度?他生病嗎?接受檢查治療嗎?服藥嗎?他是和藹還是高不可攀?他與手下,其他人(如醫生護士)相處得怎樣?沒有這些基礎事實,妄加猜測,思考評論時就容易有欠缺和偏差。我沒有緣分聽到佛法,但我見到了大活佛在生命最後幾年一個身體特殊時期是怎麽行事的。
有一種觀點認為,未來是由很多的偶然組成。比如說,我今天早一分鍾出門,恰巧就踩死一隻螞蟻,結果本來有個小孩明天會因為看這隻螞蟻被車撞傷。被我一踩,這隻螞蟻沒有在那時出現,小孩沒看到它,就沒為看它耽誤幾分鍾,也就沒有被那輛車撞到。這世界充滿了踩螞蟻這樣一些不為人注意到的小事和炸樓打仗這樣的大事,這些事情就這麽影響了整個世界的進程。當然,你可以評論說這是宿命論,不可知論,你可以覺得大部分時間人生的結果是和努力相關的,你也可以說這不正附和我們“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或者“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說法。我覺得,這就是一個怎麽看的問題。這世界當然有必然,所以一般說來,你努力就有收獲,你讀經作好事就會離佛近些。但這也不象炒雞蛋,放進三個,炒出一碗,放進六個,炒出兩碗。連電子遊戲都沒編得這麽弱智。所以,我覺得這世界是一個偶然和必然同時存在的組合,其比例隨事情的不同而改變。比如說,炒股,據說作長線比較穩,作短線就有點靠投機了,我也不懂,瞎比喻。我還有一個想法,就是人和人之間的影響是互動的,但可以是程度相近,也可以完全不成比例。比如說,夫妻間的相互影響很大,程度上也相近(有的夫妻是一邊倒,另論,不抬杠,這隻是一個例子),雙胞胎相互影響的程度應該比較接近,哥哥對弟弟的影響大些,特別是歲數相差大的時候。老師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但學生對老師的反饋也影響了老師,比如說老碰到好學生就容易堅定他獻身祖國教育事業的信心,又比如說,學生反饋表都給打高分,老師就能晉升得順利些。
繞了半天,還回來說我見到了大活佛在生命最後幾年一個身體特殊時期是怎麽行事的問題。在這個交往互動中,我是受了影響的,還比較大,因為至少我記了他這麽多年,現在還在這裏寫這麽多字。這是自然的,因為他影響力大嘛。但我對他也不僅是一個旁觀者,我對他是有影響的。這個影響的程度也許不大,他大概也沒有注意到,而且也無從知道這個影響是朝哪個方向,但影響是實實在在的。畢竟我占用了他的不少時間,參與了他的治療。
我打羽毛球不是童子功,也沒有教練教過,所以總難提高。看了林丹,還有當年趙劍華,楊揚比賽的錄像,至少知道正確的動作看起來應該是怎麽樣。一起打球的有一個老印子,在我們那兒水平也就是個中上,偏偏打球時爭強好勝,搶同伴的球,自己老失誤不說,還老責怪同伴。到了場下還好主動教球,看著他那別別扭扭自以為是的示範動作,真讓人哭笑不得。他在我常去打球的那個地方玩十多年了,大家都知道他這個毛病,有一陣子好幾個人受不了他了,反過來把他訓了一頓,還有好幾次新來的人不知道他這個毛病,受不了他,一局球打到一半氣跑了。我們那兒人多場地少,得打雙打才能輪得過來,有一段時間誰都不願跟他打,弄得他好尷嘎。我看他實在可憐,就陪他打。我對他說,不許亂抱怨,他點頭哈腰趕緊同意。一到了球場上,他強忍著不抱怨,但我出錯時他嘴裏就“滋滋”出怪聲,我怒目視他,意思是再這樣老子不陪你玩了,他就趕緊媚笑,就象動畫片裏的“TOM”貓。真是又可氣又搞笑。
真是胡砍,怎麽又扯到打羽毛球去了,還來說我跟大活佛打交道這件事。其實我寫了半天,核心一個意思就是想說,見過了一個真正的高人,在一段時間內和他頻繁接觸,交流互動,你就會對什麽樣是好,什麽樣是高有一個印象。所以,見過了真正的大師以後,什麽這寺那寺賣的“開過光的玉掛”,隨便一個僧人辦個學佛講習班,隨便一個什麽自以為是的“高人”亂發高論,揚揚灑灑十篇勸人水平太低莫參闡且不許反駁係列,或者一個整天搗亂的XX功,實在難以引起我的敬意和興趣。當然,見到那些玉掛有時我還會“請”回家,也許有用呢,誰讓咱老河淺,老想走捷徑呢。我覺得,淺也不是最不好的事情,隻要淺得明白,淺得清澈,有自知之明,不裝醇厚,不好為人師。
最後,讓我引一句小詩作結,表示我對六世貢唐倉大活佛的景仰和紀念: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感想是不少,沒時間寫。六七月在文化走廊玩,被人一鼓勵,就多寫了幾個。現在得趕緊忙別的,把失去的時間追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