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城之戀

《宋城之戀》由作家出版社在中國發行
正文

《宋城之戀》連載之四十九:第二十四章 一地相思 (下)

(2022-05-23 12:32:57) 下一個

譚曉清辦的舞蹈學校,在許母大力的支持下終於開張了。

這家舞蹈學校所服務的對象,主要是學齡前後的孩子們。由於學校的地理位置極佳,收費又非常合理,前來報名的孩子們一時絡繹不絕。

對譚曉清來說,孩子們多了是好事也是壞事。由於平時她在公司裏的事情太忙,根本沒時間顧及舞蹈學校的運營。譚曉清隻好在學校草建開業後不久,就把它委托給自己的一位閨蜜全權打理。

譚曉清的這位閨蜜,原是她在上海舞蹈學校的同學。前兩年,她嫁了一位大叔級的款爺。兩人曾經指天戳地地發誓相愛,剛開始倒也非常甜蜜幸福。閨蜜很快就給大叔生了個兒子,過著錦衣玉食的貴婦般的生活。這一段當年在校園裏口耳相傳的佳話,頗象是一個加長版的韓劇愛情片,著實羨刹了無數人。

隻可惜,沒過多久,兩個人的生活就變得一地雞毛,使得如漆似膠的感情,如鏡花水月、名存實亡。不久,那位大叔幹脆找了個更年輕的小三,讓原本風光無限的婚姻徹底地化成了一灘狗血。兩人離婚後,這位閨蜜分得了一筆錢財,就自己帶著兒子過,所以她平時有的是大把的時間。她非常樂意幫忙管理這家舞蹈學校。因為對她來說,這不僅給自己找了一件有意義的事兒做,而且還能方便自己的健身。說到底,畢竟大家以前都是學跳舞出身的,對這一行很有感情。

至於舞蹈學校裏的老師們,絕大多數都是譚曉清以前在校時認識的師妹和師弟們。他們在課餘時間來到這兒,教教小朋友們跳舞,順便給自己的荷包充充電。

舞蹈學校自開辦以來,經意得還算順利。至於賺不賺錢,譚曉清並不在乎,反正她也沒有賺錢的動機,完全是衝著開心而來的。由於來這兒學跳舞的孩子們太多,課程從早到晚都排得滿滿的,要有不少人手才忙得過來。周末有空時,譚曉清也會過來幫幫場,順便活動活動筋骨,拉拉韌帶,做個一字馬,秀個朝天蹬,把以前曾練過的舞蹈動作重新複習一遍。

譚曉清來舞蹈學校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能看到那些靈巧可愛的孩子們。

學校裏,有一大群年紀尚小就已經做起了“舞蹈夢”小朋友們。舞蹈學校對她們剛開始的訓練,隻要求做到形體優美、動作協調,逐漸地去培養身體的柔韌性,讓她們在潛移默化當中接受到舞蹈藝術的熏陶。

每當看到這些孩子們手舞足蹈、認真練習的樣子,譚曉清就想起剛開始學跳舞的自己。在當下的生活中,看孩子們跳舞是她最開心和放鬆的時刻。尤其是看到那些學齡前的兒童們,伸出肉嘟嘟的小胳膊和小腿兒,在舞池裏像小鴨子似的深一腳,淺一腳地跟著老師扭動著身體時,譚曉清的心都要被萌化了。有時候,她也情不自禁地會想:什麽時候才能和許新有自己的孩子呀。

在課程之間,隻要譚曉清出現,那些師妹和師弟們時常會圍過來和她聊天。一般說來,小師弟們倒還顯得拘謹,而小師妹們則很放得開。他們當中的不少人都聽說了譚曉清和許新的故事。那些小師妹們,除了對許新的下落表示關切外,還常會問譚曉清這樣一個問題:許新還有個弟弟嗎?

在嘉華裏,譚曉清所領銜的清新時尚產品的研製進展順利。根據年輕人對時尚首飾的喜好,清新輕奢飾品首輪將推出的飾品包括有:發夾、項鏈、手鏈、胸針、耳墜、手鐲、戒指、指環、腳鏈等。除此之外,還包括一些如手機掛飾之類的小飾件。

清新時尚產品的設計團隊,嚴格注重原創設計,兼顧大眾流行和群體個性,采用高品質的原料和工藝,在價格上低於一線的奢侈品牌,力求讓年輕人在購買時不覺得囊中羞澀。

在產品的設計過程中,譚曉清經常提出自己的創意和想法。她給團隊灌輸的設計理念是:時尚珠寶不是器物,而是傳遞情感與共鳴的媒介。

產品設計的過程相當繁瑣,從選材到定型,中間有無數個環節,每一環都要經過仔細的推敲和研究。譚曉清雖然不是一線的設計人員,可在產品最後定型的過程中,同樣感到心力交瘁。她記得以前自己在編舞時,常會在編舞蹈中各處的細節時費盡心機。可沒曾想,如今做珠寶設計,卻比編舞還好繁瑣和費心得多。

好在清新時尚產品的設計團隊裏,有幾名才華出眾的年輕設計師。他們在產品研發的過程中,總能找到最合適、最可行的設計方案。在這個設計團隊裏,譚曉清遇見了當年許新送她的那套手鏈和胸針的設計者。讓譚曉清大感吃驚的是:那款讓她如此鍾愛、充滿優雅和時尚感的飾品,居然是由一位男同胞設計的。這位名叫羅明非的設計者,其實才剛從珠寶設計專業畢業不久。在工作中,他和譚曉清經常對設計最終的定奪上有著心照不宣的默契。

當產品的設計最後定型後,下一步就要考慮如何向市場推廣。嘉華經過研究決定,除了在媒介上投放廣告外,還將舉辦一個大型的新品發布會。發布會將邀請各地的經銷商以及其他的合作夥伴們出席,並會請來媒體為新產品的推出造勢。象這樣大型的對外活動,需要由公關部、市場部、營銷部、技術部、財務部等多個部門協同合作。一時間,嘉華的各個部門都不甘落後,大家都忙得不可開交。

 

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用力擠擠總還能擠得出來。閑暇的時候,譚曉清依然孜孜不倦地研讀著有關宋代的史料。

在查閱和收集了大量的資料後,譚曉清開始著手對這些資料進行分析和整理。其中她最關心的內容,就是北宋王朝在“靖康之變”前後的那段曆史。

以前,譚曉清對曆史知識並沒有多大的興趣。可現在她通過學習,對曆史知識的興趣變得越來越高。她不僅翻閱了大量有關的曆史文獻,就連《宋史》這樣的紀傳體通史類的書籍,也都讀得津津有味。

物是人非,滄海桑田。北宋滅亡的曆史事件,引發了譚曉清諸多的思考。通過廣泛的閱讀,她逐步弄清了北宋王朝興衰的來龍去脈,而且對其滅亡的原因進行了理性地分析。

從公元960年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起,至公元1127年宋欽宗趙桓被廢為庶人,北宋王朝前後總共持續了一百六十八年。在華夏文明史上,北宋王朝在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麵的發展,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可是,作為這樣一個當時遠遠地走在世界文明前列的中原王朝,卻被一個國家實力遠不如自己的、以北方遊牧民族為主的金朝而輕易地滅亡了。這樣尷尬的結局,難免會令無數的後人扼腕長歎。

在曆史的長河中,後人在如何評說北宋王朝時顯得非常矛盾。一方麵,他們讚美北宋在經濟和文化上所取得的高度繁榮輝煌的成就。另一方麵,他們又貶責北宋在軍事和政治上所表現出的羸弱和混亂。由於北宋沒能抵禦住北方女真族的入侵而亡國,導致了淮河以北的中原地區淪落入女真族之手,使得生活在那裏的漢人飽受了外族的摧殘和蹂躪。

北宋王朝的滅亡,雖然有其必然性,但也帶有相當的偶然性。曆史上不少的朝代,因外族入侵而導致的亡國,通常都發生在國家力戰而竭之後。北宋王朝的滅亡,卻是當國家尚擁有強大的軍事和經濟實力時,僅因為皇帝落入了入侵者之手而突然發生的。這種在毫無征兆中猝然掉鏈子的現象,不能不讓人質疑北宋的君臣們在女真族大舉入侵的關鍵時刻,出現了集體層麵上嚴重的誤判和失誤。

對北宋滅亡的原因,後代的史學家們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以下所歸納的幾點原因,有些雖有落入俗套之嫌,但也確實對北宋的滅亡產生過或多或少的影響:

其一,時運不濟。北宋時期,北方的遊牧民族經過了幾百年的積累和發展,已經從之前鬆散的部落聯盟,逐步成長和建立起較為完善的國家體製。在此時期,全球的氣候恰好進入了一個“小冰河期”,導致氣溫大幅度下降。遊牧民族所居住的北方,因為嚴寒造成了糧食的減產和資源的匱乏,生活變得異常艱難。為了生存,他們不得不向南方遷移,想方設法地掠奪和侵占富庶的北宋,使得北宋王朝接二連三地麵臨了遼朝、西夏、金朝等多個強敵的輪番進攻和騷擾,因此窮於應付。當時北宋的統治者們,由於之前沒有經曆過殘酷戰爭的洗禮,被眼前繁榮的經濟和文化表象所迷惑,缺乏危機意識,導致對戰爭的準備不足。

其二,軍事實力不及。自五代十國之後,中原王朝失去了“燕雲十六州”這個易守難攻的天然屏障,致使門戶大開,華北平原完全裸露在北方遊牧民族的鐵蹄之下。在平原上作戰,騎兵占有絕對的優勢。可由於塞外和西北等出產良馬的地區,都沒有控製在北宋的手裏,使得北宋的軍隊隻能以步兵為主。在戰場上,他們完全處於被動防禦的地位,即便是打了勝仗也隻能擊潰入侵之敵,卻無法將其全部殲滅。於此相反,北方的女真族,由於長期進行部落與國家之間對土地和資源的爭奪,借連年的征戰造就出了一支強大的軍事武裝。同時期的北宋軍隊,無論在裝備和士兵的素質上都相對低下,難以同能征善戰的女真族抗衡,因此遭到了金朝高效的國家戰爭機器的碾壓。

其三,政、軍體製的缺陷嚴重。為了避免唐朝末年以來藩鎮割據和宦官亂政的發生,北宋從建國初就采取了重文抑武的施政方針。這樣的做法,雖然有利於加強中央的集權,卻過分削奪了武將的兵權。北宋規定,武將平時不得參與士兵的軍事訓練,隻有在執行具體的軍事任務時才能帶兵。這使得北宋的軍隊在戰時容易出現兵不知將、將不知兵的不利局麵。在戰場上,北宋又常派文官作為監軍,隨軍督導軍隊對中央既定戰略的執行,這會妨礙武將的臨機決斷,使其難以應對瞬息萬變的敵情,從而降低了軍隊在戰鬥中的靈活性。同時,北宋實行募兵養兵的政策,每年招募了數量眾多的士兵卻又疏於訓練,使得軍隊多而不精,不僅耗費了國家大量的軍餉,還造成了冗兵、冗費的局麵,削弱了國家戰爭機器的實力。

其四,統治階層過度腐敗。北宋王朝對士紳階層的待遇十分優厚,皇族、外戚、功臣等後代,在“恩萌法”的庇佑下,生下來就擁有相應的官職和俸祿。朝廷的各級部門因此變成了龐大的官僚機構,使得人浮於事,大大地增加了國家行政的運作成本。受官員們腐敗風氣的影響,整個士紳階層也變得追求奢侈,揮霍無度,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使得貧民百姓的生活不堪重負,因此導致了民怨沸騰,動搖了社會的穩定,加速了北宋的滅亡。

其五,新舊黨爭不斷。北宋王朝的滅亡,不是因為毀於某一個人,而是整個統治階層集體的失誤。朋黨之爭,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北宋經曆了王安石變法和司馬光廢法兩個關鍵時期,導致了整個統治集團陷入了分裂。從“元豐”到“元祐”,從“元祐”到“紹聖”,從“紹聖”到“元符”,每個時期都充斥著“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針鋒相對的政治鬥爭。北宋時期的朋黨之爭持續時間之長,波及麵之廣,對朝政產生了嚴重的負麵影響。朋黨之爭使得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加劇,君臣之間勾心鬥角,朝廷內外紛爭不斷,國家機器難以正常運轉,造成了社會動蕩、國力內耗,最終給國家帶來了滅頂之災。

其六,庸臣誤國。北宋期間,奸臣和貪官們數不盡數。宋徽宗時期,“北宋六賊”蔡京、王黼、童貫、梁師成、朱勔、李彥等人受到重用,長期盤踞在統治集團的上層。這些人有的陰險奸詐、諂上媚下、挑撥離間;有的專權擅國、陷害忠良、投降乞和;有的荒淫奢侈、貪贓枉法、橫行霸道;把朝廷搞得烏煙瘴氣,把社會弄得民不聊生。北宋的大臣們,常常廢話連篇,空談誤國。他們的奏議,動輒上千言,洋洋灑灑,宏論迭出,可能落到實處的百無一二。元人歐陽玄在《進宋史表》中批評宋朝“聲容盛而武備衰,論建多而成効少”,可謂一語中的。

其七,皇帝昏庸。宋徽宗雖然聰慧過人,可在行為上輕佻、放蕩。他精通於寫詩作畫、但並不專於治國之術。在政治上,他重用奸臣;在生活上,他窮奢極欲。宋徽宗在位期間,大興土木,放任“花石綱”為害東南二十年,民財為之耗盡,害得許多百姓家破人亡。元人郝經曾借詩歎詠說:“萬歲山來窮九州,汴堤猶有萬人愁。中原自古多亡國,亡宋誰知是石頭”。

聯金滅遼,是宋徽宗在位期間操盤主持的一件大事。後人對此曾有多種不同的評說,有人指責聯金滅遼是一項錯誤的戰略。其實,這種見解也有膚淺之嫌。即使當時北宋不采用聯金滅遼的舉措,一樣難以逃脫被金朝滅亡的命運。當時的情況是,遼朝軍隊的主力已經基本被金朝消滅了,無論北宋出兵與否,金朝滅亡遼朝都已成定局。當遼朝被滅亡之後,宋金兩朝的國土必然接壤,兩朝交惡是遲早的事。其後的曆史走向,不會因為宋朝在遼金的衝突中選擇中立而發生重大改變。如果宋朝能借聯金滅遼之機,先占據燕雲之地的話,總比被金朝占據了要好。問題的關鍵,還是由於宋朝自身的軍事實力過於孱弱,遇到的又是金朝這樣強大的勁敵。縱使有再好的策略和機遇,也都於事無補。當然,北宋在聯金滅遼過程中軍事上的糟糕表現,更讓金朝感到有機可乘,從而加快了其南侵滅宋的步伐。

可讓人歎惋的是,當金朝大舉來犯、北宋王朝危在旦夕的時刻,宋徽宗竟然受部分大臣的蠱惑,選擇了禪位。這個昏庸的決定,不僅讓他丟掉了一個帝王該有的擔當,而且使他從此失去了權力和自由,以致成為他人手中的玩物,最後竟落到被女真人誘俘、直至客死他鄉的悲慘結局。

當宋徽宗被女真人押解著,一路蜿蜒北上時,他一定對自己當初的禪位追悔莫及。不然的話,以他的聰慧勁兒,如果一直大權在握,應該不會讓自己落入女真人的手中。在後來漫長的悲苦日子裏,支撐宋徽宗活下來的原因無非有兩個:其一,南宋的江山還在他的兒子宋高宗趙構的手裏。在他的內心深處,或許存有一線期盼:有朝一日,自己能被兒子迎奉回江南。其二,他的宗室子孫們,雖然多數都遭到了金朝皇室的霸占,這對曾經貴為北宋皇帝的他來說,這當然是一種恥辱,可這樣也讓他的宗室子孫們因此得以生存和繁衍下來,最後變成了金朝皇室的一部分。在那種生不如死的境遇裏,或許也隻能這麽想才會有活下來的勇氣。

宋欽宗更是一個悲劇人物。他在國家麵臨危難的時刻被推上了皇帝的寶座。雖然他繼位後能憂勤恭儉、殫精竭慮,一心想把國家治理好。可是他執政時在用人和策略等方麵都存在很大的失誤。這表現在對他金朝入侵的嚴峻性認識不足,沒有充分地備戰,而隻是一廂情願地想同金朝議和。

在做皇帝的一年多時間裏,宋欽宗走馬燈似地拜罷了二十幾位宰執大臣。如此頻繁的換人反映出他的投機心理,而這必將導致朝廷政策在執行上的不連貫性。宋欽宗在位時,對不少拯救危局的關鍵之策不予采納,反而準允多個嚴重的誤國之謀。比如,當金軍第二次南下時,包括種師道在內的多位大臣曾向他建議,要他暫時撤出東京,避開金軍的鋒芒。然而,由於種種的原因,宋欽宗始終沒有采納這個建議,以致後來自食苦果,及至被俘亡國時才追悔莫及。

尤其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宋欽宗作為一國之君,竟沒有及早地把皇室的成員分散到外地。在金軍到達東京之前,宋徽宗想再次外出避禍,卻遭到了他暗中阻攔。以致當東京被金軍攻陷後,整個皇室的成員被金朝一網打盡。若不是康王趙構因先前出使金朝而僥幸逃脫,匆匆建立起了南宋,並守住了江南的半壁江山的話,那麽因北宋亡國而給中原漢人帶來的危機將會更加嚴重。

對於如何評價宋欽宗這個皇帝,南宋時臣子李綱與宋高宗趙構曾經有過一次意味深長的對話。李綱在《建炎進退誌》中記載說:“上曰:淵聖(宋欽宗)勤於政事,省覽章奏,有至終夜不寢,而卒有播遷之禍,何也?餘奏曰:淵聖在東宮十餘年,令德聞於天下。及即大位,憂勤恭儉,雖古之賢主,無以遠過。適當國步艱難之時,勤儉有餘,而英明不足,不能分別忠邪,群言紛至,為小人所惑,故卒誤大事。人主之職,但能知人而任之,近君子而遠小人,雖不親細故,而大功可成。不然,雖衡古程書,衛士傳餐,亦無益也。”

李綱對宋欽宗的這段針砭其實切中要害。宋欽宗本人是個憂勤恭儉之主,在國運平穩時,或許能成為一個循規蹈矩的守成之君。然而,在國運艱難的戰亂時期,作為國君最重要的必須有英明的決策,能夠知人善任。否則的說,隻會誤國害民。

《宋史》中在評價宋欽宗時說:“帝在東宮,不見失德。及其踐阼,聲技音樂一無所好。靖康初政,能正王黼、朱勔等罪而竄殛之,故金人聞帝內禪,將有卷甲北旆之意矣。惜其亂勢已成,不可救藥,君臣相視,又不能同力協謀,以濟斯難,惴惴然講和之不暇。卒致父子淪胥,社稷蕪茀。帝至於是,蓋亦巽懦而不知義者歟!享國日淺,而受禍至深,考其所自,真可悼也夫!真可悼也夫!”

當然,如果根據當年的曆史狀況實事求是地去分析,宋徽宗和宋欽宗所犯下的失誤並非是完全沒有原因的。首先,兩人所接手的江山都是從祖輩上傳下來的,因此他們對外族新生政權的威脅理解不深,對戰爭的殘酷性估計不足。再加上在宋朝的眼裏,金朝是個經濟和文化都非常落後的國家。在同金朝交往的初期,北宋的君臣們對女真族存有很大的偏見,以為他們隻是落後和野蠻之邦。這種偏見會造成歧視,歧視會導致仇恨,仇恨必將引發戰爭。宋金兩朝起初是同盟,後來金朝突然翻臉,對宋朝拔刀相向,對這種變化北宋的君臣們沒有足夠的準備。

盡管如此,宋徽宗和宋欽宗的失誤所造成的後果卻是非常嚴重的。北宋王朝不僅因“靖康之變”而亡國,還導致淮河以北的中原大地自此烽火連天,漢民族因此遭受了嚴重的災難,這給漢文明的曆史劃上了一道深深的傷痕。

不過,如果站在曆史發展的角度來看,北宋的改朝換代以及金朝由此而入主中原,其實隻是華夏文明史上一次民族融合的過程,是華夏曆史遺產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從金朝本身的發展來看,“靖康之變”使得金宋兩朝自此勢不兩立。金朝在滅亡了遼朝和北宋後,由於吞並了兩朝大量的土地而膨脹過快,造成國內的政治、經濟和民族等問題都變得非常嚴重。金朝入主中原後,曾在金世宗與金章宗時期達到了發展的高峰,可隨後就因為政治的腐敗而國勢漸衰。後來,在快速崛起的蒙古和與它勢不兩立的南宋共同的夾擊下,金朝隻存在了一百二十年就滅亡了。如此看來,當年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在滅亡了遼朝後,堅決反對立即同北宋開戰是有相當的道理的。

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從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北宋年間,乃是華夏文化高度發展的時期,曾經湧現出過無數風流人物,用群星璀璨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這些風流人物的命運,因為時代的變遷各有不同。他們的人生經曆和結局,有許多是值得現代人去借鑒的。

在眾多的曆史風流人物當中,最讓譚曉清唏噓感歎的要數宋徽宗趙佶了。

 趙佶喜好聲色,驕奢淫逸。當年,他作為宋神宗的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起初隻被封為端王。如果不是因為宋哲宗死時無嗣,本不可能做皇帝的。當商議該立誰為帝時,當朝的宰相章惇堅決反對讓趙佶做皇帝。他不顧君臣之禮,在朝上厲聲地說:“端王輕佻,不可君天下。”應該說,章惇的眼光是夠毒辣的。

對於宋徽宗因何丟掉了江山,《宋史》中分析得十分透徹:“跡徽宗失國之由,非若晉惠之愚、孫皓之暴,亦非有曹、馬之篡奪,特恃其私智小慧,用心一偏,疏斥正士,狎近奸諛。於是蔡京以獧薄巧佞之資,濟其驕奢淫佚之誌。溺信虛無,崇飾遊觀,困竭民力。君臣逸豫,相為誕謾,怠棄國政,日行無稽。及童貫用事,又佳兵勤遠,稔禍速亂。他日國破身辱,遂與石晉重貴同科,豈得諉諸數哉?昔西周新造之邦,召公猶告武王以不作無益害有益,不貴異物賤用物,況宣、政之為宋,承熙、豐、紹聖椓喪之餘,而徽宗又躬蹈二事之弊乎?自古人君玩物而喪誌,縱欲而敗度,鮮不亡者,徽宗甚焉,故特著以為戒。”

倘若當初宋徽宗沒有做皇帝,很可能會以一個書畫大家而名垂青史。宋徽宗的書法和繪畫都獨樹一幟,引領時代的風騷。他有不少傳世的書法和繪畫作品。在書法上,他的楷、行、草各體皆佳,所獨創的瘦金體,鐵畫銀鉤、飄逸瘦挺,個性十分鮮明。在繪畫上,他的花鳥畫無論從物象意念的營造,寫實技法的創作,到詩、書、畫、印四位一體的安排,都在華夏藝術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由於喜愛書畫,宋徽宗在位期間曾親自掌管翰林圖畫院,借助皇權使宋代的繪畫藝術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就連那幅著名的《清明上河圖》,也同宋徽宗有直接聯係。當宋人張擇端完成了這幅歌頌太平盛世的畫作後,立刻把它呈給了宋徽宗。宋徽宗見了酷愛此畫,用“瘦金體”親筆在圖上題寫了“清明上河圖”五個字,並鈐上了雙龍小印。

一個如此有藝術才華的人物,卻不幸被後人評說成一代昏君,實在有點悲催。然而,在帝製時代,皇帝的性格會直接影響到國家和民族的性格。宋徽宗輕佻、浪漫地對待帝國的統治,終於給北宋王朝帶來了萬劫不複的災難,使得繁華興盛的國家,一朝毀在他和兒子宋欽宗的手裏。宋徽宗本人也自食苦果,不僅淪為亡國之君,生活也由天堂變成了地獄。元朝宰相脫脫在撰寫《宋史·本紀·徽宗趙佶》時,曾不由地擲筆歎道:“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換作現代的說法就是:卿本佳人,奈何作皇帝呀!

宋徽宗趙佶一生的境遇,與南唐後主李煜十分相似。兩人都生得豐姿俊逸、聰慧絕倫,也都取得了極高的藝術成就,是華夏曆史上不可多得的兩位天才。李煜的詞曲意境深邃、神韻天成;詞裏的那份淒涼悲傷,濃烈得化解不開。趙佶的書法和繪畫造詣超凡、獨步天下;字跡間的那種挺拔秀麗,無人能超越。兩人都是因為意外上位而成為了一國之君的,又都因為不懂治國安邦之道而淪為亡國之主。李煜親手葬送了南唐;趙佶則禍害了北宋。在國破家亡之後,兩個人的遭遇也同樣相似,都是在倍受淩辱中苟且偷生,最後又都身死異鄉。

趙佶同李煜的命運如此相似,以至後人附會說趙佶是由李煜轉世托生而來的。為何會有這種說法呢?

原來,當年風華絕代的李煜,在南唐亡國之後,三千裏的錦繡江山灰飛煙滅,成了宋太祖趙匡胤的俘虜。他被蔑稱為“臣虜”,扣押在東京城內。李煜天性純孝、寬厚仁義,在趙家天子的淫威下,受盡了屈辱。宋太宗趙光義繼位後,李煜的日子變得更加艱難。他心愛的小周後被宋太宗肆意玩弄,常被召去陪酒侍寢。李煜除了暗自抹淚外,別無他法。可即使他選擇了逆來順受,最後還是被宋太宗賜下了混有牽機藥的毒酒所鴆殺,悲慘地撒手人寰。

據說李煜之所以被死,是禍起他寫的那首千古絕唱《虞美人》。在這首詞裏,李煜訴說了感懷故國的悲涼心境。其詞曰: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隻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關於趙佶是李煜的托生轉世,宋人張端義在《貴耳集》一書中,煞有介事地記載說:在趙佶在出生之前,他的生父宋神宗趙頊有一天去秘書省觀賞宮裏的藏畫。他先是走馬觀花地瀏覽了一番,然後在一幅南唐宮廷畫師所畫的李煜畫像前,默默佇立良久、不忍離去。對這位豐神俊逸的亡國之君李煜,宋神宗極為心儀:“見其人物儼雅,再三歎訝”。在趙佶出生的那個晚上,宋神宗又夢見李煜前來拜訪。賓主兩人把酒言歡,大有相見恨晚之意。隨後,趙佶就降生了。書中記載說:“繼時徽宗生,所以文彩風流,過李王百倍。”

於是,後人堅信趙佶就是李煜的投胎。而李煜投胎趙家的目的,就是為了報複趙家先人當年對他的欺辱與亡國之恨。機緣巧合,北宋果然亡於趙佶之手。李煜悲慘的宿命,終於在趙家後人的身上以更為悲慘的方式重新演繹了一回。難道人世間真的有因果報應嗎?明人尤侗在《良齋雜說》中確言鑿鑿地說:“李後主亡國,最為可憐,宋徽宗其後身也。”

以史為鑒,對北宋滅亡原因的反思,給了譚曉清諸多的啟迪。從那些曆史風流人物的命運當中,她學到了儆醒,並對因果輪回產生了敬畏。

隨著在嘉華日益地嶄露頭角,譚曉清常會聽到別人對自己的誇獎。次數一多,她也難免會有些飄飄然,對自己在工作上取得的進步而自鳴得意。每當這種時候,她往往又很快地清醒過來,告誡自己不能驕盈自滿,隻有不斷地努力方為立身之本。

譚曉清暗自地勉勵自己說:要是光講才華,誰能比得上趙佶呢?可就算你才高八鬥如趙佶,隻要一招不慎,照樣會輸得滿盤皆空、下場淒慘。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有人說,上海同北京這兩座城市的個性完全不同。北京是一座男性化的古都,越滄桑、越成熟,才越有魅力;上海則是一座女性化的新城,越青春、越時尚,才越有資本。大上海獨特的燈紅酒綠,以及在空氣中飄散著的小資情調,就連在霓虹燈下站崗的哨兵,都會因此變得兒女情長、英雄氣短。

如今的大上海,不僅是人們購物的樂園,而且早就站在了時尚的巔峰。有多少令人眩目的時尚大劇,頻繁地在這裏上演著。

初夏的一個晚上,在浦東的一家奢華的五星級酒店裏,新一代的嘉華珠寶產品盛裝首發。在一間大型多功能的會議廳裏,伴隨著炫彩的燈光秀,清新時尚產品的發布會,在隆重而熱烈的氣氛中拉開了帷幕。

發布會先由陳惠媛代表嘉華公司致歡迎辭。她在致辭中,首先歡迎了到場的嘉賓和媒體代表,並簡略地回顧了嘉華公司自創立以來的發展曆史。接著,陳惠媛概括地講述了公司當前的經營發展、產品創新、戰略合作等狀況。她在講述中談到,持續的創新是企業健康發展的關鍵,嘉華始終致力於原創珠寶首飾的設計和製作。此次推出的清新時尚產品,將進一步引領珠寶行業的未來,並會給各級的合作商帶來更加廣泛的合作機會。

接下來,嘉華市場部、銷售部等相關部門的主管們,分別對清新時尚產品的市場推廣、營銷模式等做了更加詳細的講述。隨後,作為清新產品係列的主要負責人之一的譚曉清,代表公司回答了應邀到場的媒體們的提問。

此前,譚曉清剛被晉升為嘉華市場部的總監,專門負責清新時尚珠寶的品牌形象建設。今晚,她身著一套定製的初夏係列的禮服,淡綠色的一字肩上衣配上一條白色的筒裙,既彰顯出職業女性的成熟大方,又帶有時尚小女人的清新明豔。在她的胸前,配戴著許新送給她的那枚鑲嵌著珍珠的胸針。若是論資排輩起來,這枚胸針可要算是清新產品係列的鼻祖。

當有媒體問到嘉華對清新時尚產品的期望時,譚曉清回答說:“作為熱愛時尚的年輕人,誰不想擁有幾件時髦的首飾?曾幾何時,時尚珠寶的價格居高不下,讓不少人感到遙不可及。清新珠寶產品,就是要給珠寶行業帶來一股清新的風,把優雅的時尚帶進人們的生活。清新時尚產品,將以卓越的品牌風格、精致的原創設計、高品質的實材以及合理的價格,幫助越來越多的時尚達人充分展示自身的優雅與魅力。”

發布會結束後,還安排有一場高檔酒會。在酒店的宴會廳裏,來自全球各地的嘉賓們歡聚一堂,共同暢談和憧憬著清新珠寶產品美好的市場前景。

在商務活動中,酒會的目的,通常是為了聯絡和增進合作夥伴之間的感情。為此,主辦方會精心營造一種輕鬆的氛圍,讓賓主們可以共享一段愉快而歡樂的時光。

宴會廳的四周,擺滿了琳琅滿目的美食。各式珍饈美味、佳肴好酒,應有盡有。

譚曉清的手上端著一杯紅酒,在人群中間穿梭應酬著。如今,她早已習慣了這樣的場合,可以一邊喝著昂貴的紅酒,一邊同嘉賓們談笑風聲。

在這樣的交際酒會中,每個人都抱著各不相同的目的,任何事都有可能成為談資。在應酬時,你得保持風度,談吐得體,學會聆聽,並隨時給人一種專業的風範。隻要能做到這些,酒會就能成為你建立人脈和收集信息的好去處。

當然了,你也得懂吃懂喝,適當的掌握一些有關美酒、美食的知識。

比如說紅酒吧。懂酒的人常說,美食佳肴其實隻是物質上的滿足,隻有紅酒才能給人帶來精神上的享受。

如今,譚曉清早就成了紅酒鑒賞的行家。她手中的這杯陳年紅酒,酒體的顏色呈暗淡的紅褐色,一看便知經過了至少十年以上的沉澱。她淺淺地呷上一口,感覺這個紅酒年輕時的緊澀,在經過了沉澱之後而被柔化,使口感變得柔和而豐富。原有的果味,逐漸地轉化成了成熟、複雜且帶有層次感的味道,象是一種用幹果、礦物和香料混合而成的氣息,喝在嘴裏讓人覺得滋味綿長、經久不散。

或許是由於譚曉清隻偏愛精神上的享受,對美食這種物質上的滿足,她的理解同以前的差別不大。不僅如此,出身平民階層的她,對在食物上過度的奢侈,有時還會覺得心疼。

比如說撒在糕點上的這些黑色鬆露吧。譚曉清將一塊糕點放起自己的盤裏,取下上麵的幾粒鬆露,優雅地放入口中細細地品嚐著,卻隻感到了一股泥土的味道。

記得有人在形容美酒時,說是喝了就能聽到從遠古傳來的隆隆鼓聲。如果人都這麽神經,那是否能說吃了鬆露,便可聞聽自大地發出的低吟淺唱?可此刻,譚曉清最想吃的還是家鄉重慶的羊肉蒸籠。人啊,真是一種難以滿足的動物。

不知為何,譚曉清一想到羊肉蒸籠,就又回憶起了同許新在一起的日子。

譚曉清禁不住地在心中念叨,要是許新現在也在這兒,看到清新時尚產品的成功,看到跟原來完全不同的自己,那該多好啊?她這麽一想,眼裏頓時潮濕了。

譚曉清又端起了一杯紅酒。今兒晚上,她想好好地放空一回自己。

 

酒會結束後,譚曉清沒有乘坐嘉華安排迎送的專車,而是在酒店的門外上了一輛計程車。她不打算直接回家,可也沒想好要到哪兒去。

車子漫無目的地開了一陣,譚曉清才終於想好了要去的地方。她喊司機把讓車子開過了黃浦江的隧道,一個人在外灘邊下了車。她想沿著黃埔江岸走一走,帶著微熏的醉,讓晚風吹一吹。

夜幕籠罩下的黃浦江畔,華燈齊放、炫麗奪目。遠處和近處的燈光交織在一起,用斑駁陸離的色塊,勾勒出城市風景印象派的美麗畫卷。

譚曉清漫步在外灘長堤上,想著許新,想著自己的生活。

經年已逝,心中曾經刻意珍藏的思念,秘不示人。別人看得到我的笑靨如花、明媚飛揚。可是,有誰知道在我的心底,因為你,而暗殤錯節。

如今,你我被分隔在了兩個不同的時空。倘若我倆能在聚散離合之後,不忘相遇的初心;在滄海桑田之際,苦守於初逢的阡陌,我便相信,關於你我之間的緣分,尚沒有完結。

你曾切切地許我三生,而我倆卻正錯失今朝。前世、今生之後,你我還可再相約來世。或許隻是因為命中的劫數,才讓我倆暫時的分離。倘若如此,我會懷著一份虔誠的念想,雖年華空負,卻心靜如水、雲淡風清。你我共同經曆過的往事,永遠都不會被遺忘。那些鏤刻著你的記憶,如一窖陳香的美酒,沉澱柔化、滋味芬芳。

假如生活能夠重來,自己還會同許新去做那個穿越時空的遊戲麽?如今在那個時空裏,他可否安好?為何他還滯留不歸?難道他真的忘卻了山盟海誓?難道他狠心地拋棄了命中注定?所有的這些問題,譚曉清都不知道答案。

生活就如同用一個個日子串起來的珠鏈,一旦鏈上的那些珠子串好了、固定了,就再也無法調動它們的順序,那怕是穿越到另一個時空裏。

在浮世塵囂之中,對癡情的男女來說,誘惑太多,堅持太少。曾經有過的天長地久、生死相隨的愛情,曾經懷過的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念想,在命運翻雲弄雨的捉弄下,都成了遙不可及的夢。

譚曉清覺得許新是個傻瓜,沉溺在虛幻的遊戲裏迷失了,讓她這樣的美女在孤寂中獨守空閣。要知道,你青春可人的老婆,已經上了臥室的床,等著你前來溫存,可你卻偏呆在客廳裏,沒完沒了地打遊戲。豬頭呀你!

說起傻瓜,譚曉清覺得自己也算一個。都怪她沒能攥牢許新風箏上的那根線;都怪她給許新的自由過了火。還有,千不該、萬不該拋下許新從那個時空裏獨自一人回歸。不是說好的生死不離麽?為何到頭來又各奔東西?

譚曉清終於明白了:在這場考驗靈魂的穿越時空遊戲裏,她和許新都是輸家。可是,人生沒有倒退鍵,無法讓兩人再從頭來過一回。造化弄人,自己的選擇,還得由自己來買單。

人生若夢,富貴如雲。或許愛情本身就是一場修行,注定要經曆千回百轉。夢想是高遠的、飛揚的;可生活卻是骨感的、實在的。曾幾何時,譚曉清還沒有逃脫物質的誘惑,如此渴望命運中的波瀾。到今天她才懂得:生活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路過了繁華,方知道淡定從容才是真。

如今,沒有了許新的擁抱,譚曉清的手是涼的,心是冷的,慢慢的,身子也冷了。她恨那次穿越,是它讓她和許新本來擁有的幸福,化成了空中樓閣。她想念許新,想和他結婚、生孩子,相守一生一世,過個平平淡淡、一地雞毛的日子。這個要求很高麽?

譚曉清來到了黃埔江邊,憑欄遠眺著對麵的水泥森林。那個高高在上的九重天酒廊裏,可否還保存著當年的那一絲飄過心底的愛情的芬芳?

一對兒年輕的戀人,從譚曉清的麵前追趕、嬉笑著跑過。他們跑到了黃浦江邊,親熱地摟在一起,擺好姿勢,用手機來個兩人甜蜜的自拍。

譚曉清羨慕地望著這幸福的一對兒。曾幾何時,她和許新也像他們一樣,無憂無慮、快快活活,一切盡在掌握之中。可如今,他倆被分隔在不同的時空裏,承受著肝腸寸斷的相思之苦。觸景生情,她不禁淒然淚下。

譚曉清的眼前漸漸地模糊了,那個曾重複過無數次的場景再次閃現:在不遠處,可不就是那個熟悉的他麽!在她的屏息之間,他朝她一步步地走來。他的身影漸漸清晰;他的笑容燦若星辰。在她的凝視中,他來到了她的麵前,張開雙臂將她擁入懷裏。他的呼吸,如晚風輕拂,吹動了她的秀發。他倆終於擁抱在一起了,再次化成了一體。

假如,命運真能如此眷顧,如今的這份苦苦等待,便不過是機緣巧合的宿命。假如,那山重水複的相逢真能發生,他就不再是她生命裏的過客,而是她靈魂中的歸人!

譚曉清一個人佇立在江畔的欄杆前,在晚風中苦苦地懷想著、思念著,久久不肯離去。她想起了那句話:“得成比目何辭死,隻羨鴛鴦不羨仙。”這才是幸福的真諦。此刻,她多麽希望許新能和她在一起,擁著她、摟著她,走過這美麗的黃浦江畔的夜晚。

恰在此時,一則清新產品的廣告,正播放在黃埔江對岸的一個巨幅電子廣告牌裏。那“清新”兩個字,在譚曉清的眼眸裏跳動著,象是一支淒婉柔美的舞蹈,快閃了她和許新曾經你儂我儂的幸福時刻。

譚曉清撫摸著佩帶在胸前的胸針,這是許新送給她情定終身的愛情信物。她一邊撫摸著它,一邊在心中默默地祈禱:“快回來吧,親愛的新。”她的喃喃自語在風中飄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