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天下第一書

(2018-12-13 12:49:45) 下一個

天下第一書

—培土                                                                                            

       《道德經》的作者,據《史記》等記載,為老子,人稱李耳,或李聃。傳說出生時就是白頭發(“生而皓首”),可能年輕時就被稱為老頭子(懷疑有先天性白化病)。名耳則是因為耳朵長得奇特。據宋濂《諸子辨》,“聃”,耳漫無輪也。聃字的另外解說是,耳垂抵肩。另有一說,其母親姓老,老子為該老姓女子之子,因生子於李樹之下,故又稱之為李耳。

       老子是位公認的大學者,時任東周的守藏史,管理周室的藏書和檔案。周朝衰落,老子出走,西渡流沙,不知所終。在經過函穀關時,關吏尹喜留他講道,並寫下五千言的《老子》一書。尹喜研讀《老子》著迷,官也不做了,掛冠而去,也是不知所終。

       春秋時期的書不是太多,老子的職務更讓他博覽和領悟當時人們的知識水平。《老子》五千言,基本上總結了當時的認知水平,同時無疑的摻進了老子個人的思想,有極高的哲學內涵,和老子提倡的為君治國之道。該書後被名為《道德經》,在漢朝和唐朝都被尊為第一經典著作,其內容差不多概括了從黃帝到東周末期,兩千多年的華夏文化精華。其思想體係又稱為“黃老之學”(從黃帝到老子),漢朝之“文景之治”和唐朝之“貞觀之治”都是以黃老之學為主導思想。唐高祖李淵,更是追認老子李聃為李姓第一代始祖(老子之前,確實沒有李姓的記載,而正如許多偉大的古人,老子好像也是知母不知父的主)。故自唐朝開始,有“老子天下第一”的民間傳說。

       《道德經》的不同版本和注釋解說有千餘種,並有三十多種文字翻譯,不同翻譯版本也有千種左右。然而,《道德經》裏的許多字都有其單獨含義,甚至一字多意,不同人總有不同的領會,翻譯的書更是沒法達到原文含意。曆史上出版最多的書被認為“聖經”第一,“道德經”第二。不過,研讀“道德經”的人,一般都會認真抄寫一遍以上,故曆史上傳抄最多的書恐怕是“道德經”;又,“聖經”是給廣大百姓的,而“道德經”則主要是給執政者和學者看的。

       《老子》一書後來被道教立為第一經典書籍,並改稱為《道德經》。然而,《道德經》畢竟是一部高深的哲學和智慧之書,結果是道教一直不能發展成為一個適用於芸芸眾生的宗教。並且其道德提倡、及理想之國,與眾人的追求往往相反,故自唐以後,興趣者逐步減少,道教也逐漸凋零。

       隨著時代變遷,科學技術成為大眾的追求。然而,正如霍金所預言,人類忽然麵臨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危險。早在原子彈爆炸之時,人們就意識到科技的發展最終可能導致毀滅人類。中華文化傳統有抑製科學創新的成分,起源就在“道德經”(如“無為而無不為”;“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中國人太聰明,而且有濫用科技的傾向,如果有創新文化的話,說不定地球已經完蛋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