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坎貝爾 美國頭回碰上,單打獨鬥贏不了中國

(2025-09-08 12:41:29) 下一個

坎貝爾不死心:美國頭回碰上,單打獨鬥贏不了中國

2025年09月08日  觀察者網 【文/觀察者網 柳白】

“在現代史上,美國還是頭回遇到一個在多數關鍵實力維度上擁有更大體量的競爭對手——中國。僅憑美國自身國力,可能已不足以應對這一挑戰。”《紐約時報》在9月7日發表的長文中再次炒作起中美競爭話題,敦促特朗普政府轉變疏遠盟友的行事作風。

這篇文章的兩名作者均是拜登政府時期高官,分別是前常務副國務卿庫爾特·坎貝爾,以及前國家安全委員會對華事務主任杜如鬆(Rush Doshi)。

兩人稱,美國僅靠單打獨鬥,已無法在規模和能力上匹敵中國,中國在經濟、製造業、科技和軍事等多個關鍵領域已超過美國。兩人稱,美國若想保持全球主導地位,必須發揮“盟友優勢”,聯合歐洲、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印度等國的經濟、技術與軍事力量來對衝中國的規模優勢,否則下個世紀就將由中國主導。

坎貝爾(左)和杜如鬆(右)坎貝爾(左)和杜如鬆(右)

文章稱,世界正處於這樣一種時代,衡量美國霸主地位的真正標準將是華盛頓能否構建所謂的“同盟規模”,即與其他國家聯手,在經濟、技術和軍事領域進行全球競爭的實力。

然而,美國特朗普總統似乎在反其道而行之。他奉行單打獨鬥、以關稅為核心的外交政策,已經疏遠了盟友,還給了中國加強盟友體係的機會。特朗普近期對印度加征高額關稅,就是例證之一。美國花了三十年時間拉攏印度,把它當作製衡中國的地緣政治棋子。但在對印度加征關稅後,印度總理莫迪上周時隔七年首次訪華,中印決定摒棄近期緊張關係,以夥伴而非對手的身份開展合作 。

“特朗普是在玩火。”文章寫道,在整個20世紀,美國通過產能與創新力擊敗了德國、日本和蘇聯。但中國不同。在最關鍵的戰略競爭指標上,中國已超越美國。

若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經濟規模超過美國近30%。中國的製造業規模是美國的兩倍,汽車、船舶、鋼鐵、太陽能(4.890, -0.01, -0.20%)板的產量都遠超美國,還生產全球70%以上的電池、電動車和關鍵礦物。在科技領域,中國的活躍專利和高被引論文數量超過美國。在軍事上,中國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海軍,造船能力估計是美國的230多倍,並且正迅速成為高超音速武器、無人機和量子通信領域的佼佼者 。

“數量本身就代表一種質量。”文章稱,大國興衰常常取決於規模,隨著生產力水平接近,人口更多、領土更大的國家最終會後來居上。英國在工業革命中的先發優勢最終被美國和俄羅斯追趕並超越。20世紀,美國一度讓敵人心生畏懼:希特勒稱美國是一個“擁有難以想象生產能力的巨人”,而策劃偷襲珍珠港的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則承認,他在太平洋(4.760, 0.05, 1.06%)上隻能短暫橫行,因為美國工業力量最終會壓倒日本。

文章寫道,如今,這種規模優勢正是對中國的最佳描述。美國若想與中國匹敵,必須依靠聯盟放大自身力量。美國的自我更新固然必要,但光靠自身遠遠不夠。畢竟單獨來看,美國在許多重要指標上都弱於中國,但如果與歐洲、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印度等聯手,美國就能對衝中國的規模優勢。

可伴隨著特朗普政府推行的強硬政策,美國的全球聲望大幅下滑,在許多國家都低於中國。如果特朗普真要加強盟友規模,可能會依賴更多施壓。這或許能在短期內迫使一些夥伴讓步,但長遠來看會耗盡信任。

文章稱,特朗普要求盟友多做一些並沒有錯,但他正在把寶貴的籌碼浪費在錯誤的目標上。與其滿足於含糊的貿易承諾,他更應推動盟友在能引發美國再工業化的關鍵領域進行長期且明確的投資。

坎貝爾和杜如鬆最後再次警告特朗普政府,現在構建盟友規模體係為時未晚,否則隻會讓美國走向萎縮與孤立。

“如此一來,除非自身出現重大失誤,否則下個世紀必將由中國主導。”

盡管美方屢屢渲染中美競爭,炒作所謂中國帶來的挑戰,但中方多次強調,渲染競爭有百弊而無一利,尋求合作是必需而不是選擇。

今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在吉隆坡會見美國國務卿魯比奧。王毅在接受中國媒體采訪時表示,如果從曆史演進和人類整體的視角看,中美兩個大國確實擁有廣泛共同利益,也存在廣闊的合作空間。雙方有責任,也有可能找到一條新時期中美在這個星球上的正確相處之道,這將是兩國人民之福,也是世界各國所盼。

拜登政府時期,坎貝爾曾任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印太事務協調員、常務副國務卿,被認為是美國政府的“亞洲事務專家”。他一方麵經常批評和攻擊中國,在台灣和南海等主權安全問題上攪渾水;另一方麵,他強調“競爭性共存”,是拜登政府任內對華政策的掌舵者之一。

今年4月,坎貝爾在美國《外交事務》雜誌網站發表聯合署名文章,警告特朗普政府不要“低估中國”,同時呼籲美國拉攏盟友,構建“新的聯盟”來對抗中國的挑戰。

文章稱,當前美國對中國的看法已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即從認為中國會超越美國的悲觀情緒中轉向了過度自信,覺得中國不可能超越“上升中的美國”,而這極有可能“危險地低估”了一個世紀以來唯一GDP超過美國70%的競爭對手的實力。

此後,他又在一場由香港美國商會主辦的研討會活動上表示,特朗普政府誤判了中國的實力,美方此時應當對中方開放溝通渠道。

“中國是一個硬核玩家(powerful player),而且在未來幾十年都將如此,其擁有龐大的軍事實力,在發明和機器人(20.290, 1.25, 6.57%)技術方麵進行了大量投資,在座的各位都清楚這些領域的發展情況,”坎貝爾說,“中國將是、並將繼續是一個占主導地位的參與者。”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