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伯恩斯 美駐華大使談中國 遠比蘇聯強大

(2025-09-14 11:34:17) 下一個

美駐華大使受訪談中國:“遠比蘇聯強大”

每周,美國“政客”新聞網(POLITICO)的記者都會分享對全球思想家、政治家、權力人物或名人的采訪。

本周,“政客”新聞網中國問題記者林海(Phelim Kine)與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 (Nicholas Burns) 對話討論了作為拜登政府在北京的最高外交官所麵臨的挑戰。伯恩斯表示,在他看來,今天的中國,遠比當年的蘇聯強大。

發表時間: 

美國駐中國大使伯恩斯美國駐中國大使伯恩斯 © 路透社照片

作者:小山

據“政客”新聞網報道,伯恩斯於1988年隨當時的美國國務卿舒爾茨(George P. Shultz)首次訪華。當時,中國國內生產年總值(GDP)為3120億美元,中國政府已開始試行村級民主選舉,而習近平正擔任福建省廈門市常務副市長。34 年後,當伯恩斯抵達北京出任美國駐華大使時,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已達到17.5 萬億美元,習近平已成為中國穩固的最高領導人,領導著日益壓製性的威權政府。

拜登政府認為中國“既有重塑國際秩序的意圖,也有越來越多的經濟、外交、軍事和技術力量來實現這一目標”。

“政客”新聞網稱,伯恩斯於去年4月開始在北京工作,當時正值中國嚴苛的疫情政策的嚴厲階段。他作為拜登政府在中國的核心人物的角色恰逢雙邊關係因與台灣有關的緊張局勢、新疆的侵犯人權行為以及2月份在美國大陸上空發現並隨後被摧毀的中國間諜氣球而陷入困境。這些緊張局勢的一個可能反映是:習近平讓伯恩斯等了一年多才在本周二接受他遞交國書。

伯恩斯的外交生涯長達數十年。他於1980年代在裏根總統的冷戰時期政府任職,並於1990年代初擔任老布什政府的蘇聯事務主任。他還曾擔任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和美國駐北約大使。

據“政客”新聞網采訪記者稱,與伯恩斯談到了21世紀美國對華外交的壓力、兩國之間令人不安的溝通差距,以及將與蘇聯的舊冷戰與更複雜的美中競爭進行比較的麻煩。

該網站解釋,為清楚起見,對這位美國駐華大使的采訪作了濃縮和編輯。

清零及其後果如何影響您管理大使館的能力?

它影響了我們工作的方方麵麵。它影響了我們在這裏的生活方式,影響了我們的家庭和在這裏上學的美國孩子。在北京,當然還有上海、廣州、武漢、沈陽即我們有領事館的地方。在封城期間,商店有時會關門。政府辦公室是禁區。很難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在北京春季和秋季的封城期間,甚至連公園也曾在某些時候關閉。

抵達中國時有檢疫要求。所以,如果你到了,即使你的檢測結果呈陰性,你也必須隔離。當我到達中國時,我和我的妻子在隔離區度過了 21天。我想在頭九個月裏,我在三次不同的回中國旅行中總共度過了40天的隔離期。

我們也不能在中國國內旅行。這意味著我們駐北京大使館和四個領事館的很多官員無法真正做好他們的工作。如果你在這裏為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工作,你必須查訪(製造)工廠,但做不到。如果你是公共外交官員或政策官員,你想去雲南、四川、廣東,也都做不到。

我們開始達到某種程度的正常狀態,但這是一個艱難而奇怪的開始。

美國人對中國有哪些誤解,反之中國人對美國有哪些誤解?

這裏的主要問題是,由於新冠病毒,美國人民與中國人民在很大程度上隔絕了。又因為三年沒有來回通航。在疫情大流行前,我們有成千上萬的商務旅客在兩國之間來回穿梭,現在已經基本斷絕。而且由於目前航班稀缺,很難獲得從一個國家到另一個國家的價格合理的商業航班。我們看到的是商務旅客的涓涓細流,但不是潮水湧流。

學生是(美中)這一關係的壓艙石之一。就在10年前,每年有14000名至15000名美國學生在中國學習。目前在中國的美國學生隻有大約350人。那是因為新冠疫情,美國學生無法獲得學生簽證。在過去的三年裏,許多大學交流項目不得不關閉。我們現在沒有過去那樣的民間之間的聯係。

在中國方麵,由於審查製度和網絡防火牆,我們很難真實地反映我們政府的信仰、美國正在努力做的事情、國會正在做的事情,或者普通美國人關於中國的想法。Google、Facebook和 YouTube不允許在這裏運營。作為美國駐華大使,我不被允許在《人民日報》上發表未經編輯的評論文章,就像中國駐美大使被歡迎在我們的媒體上發表評論文章那樣。所以我們這裏的所有人都擔心,由於所有的這些障礙,中國人往往無法得到我們美國社會是怎樣的真實寫照。

是什麽讓您夜不能寐?

我們顯然想避免意外的衝突。我不認為有發生衝突的可能或可能性很大,但顯然是可能的。因此,這導致我們在美國政府方麵關注在兩國政府之間建立可靠溝通渠道的必要性。

我們許多最重要的渠道在2022年8月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訪問台灣後,被北京政府暫停。我們認為恢複軍事渠道是非常重要的,這些渠道將我們從五角大樓,從我們在夏威夷的司令部和美國印太司令部連接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過去的一兩年裏,我們的外交渠道一直在斷斷續續。我們希望看到它們獲得可靠地加強,以便我們能夠一起工作,避免任何意外的衝突,任何誤解,並處理日常的政府事務。

中國政府讓您的工作有多難?

我們在這裏的活動確實麵臨許多限製,這些限製是在莫斯科服務的美國外交官所熟悉的,例如,或前幾代美國外交官在冷戰最糟糕的年代在蘇聯服務(時所熟悉的)。

但在中國的美國外交官通常被限製訪問中國的大學校園。這方麵有一些例外情況。但我們希望在不久的將來,美國各級外交官有可能訪問大學校園,與教師和學生交談。

能夠與省級領導人交談很重要,因為他們是這裏治理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我認為這將改善(美中)這一關係的健康,但我們已經受到了一些限製。這並不罕見,因為在過去20或30年的大部分時間裏,美國在這裏的外交官都會遇到這種情況。但在過去一兩年裏,這些限製可能越來越嚴重。

您認為蘇聯的舊式威權主義和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威權主義之間有什麽相似或不同之處?

當我想到蘇聯從194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力量時,它與中國在世界舞台上展現的力量和實力完全不同。這就是為什麽我認為人們在舊的冷戰和我們現在的大國競爭與中國之間所做的這種比較,有時會對思考比較有幫助,但它們並不準確。

蘇聯曾是一個巨大的力量。它的核規模。以及它的軍事層麵,當時蘇聯在東德有幾十萬軍隊在富爾達缺口和德國北部平原上與美國人對峙。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力量比蘇聯曾經的力量無限的強大得多。而它是基於中國經濟的非凡力量,其科學和技術研究基地,其創新能力,以及其在印度-太平洋成為未來主導力量的雄心。我確實認為來自中國的挑戰更加複雜,更加根深蒂固,對我們未來的考驗更大。

5大原因 中國遠比當年的蘇聯更強大 美國也不行!

2023年05月03日 原創:占豪

“中國遠比當年的蘇聯更強大!”
 
這是對中國不太友好的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最近發表的重要觀點。他在采訪時表示,中國遠比當年的蘇聯更加強大,而且未來也將會更加強大。
 
坦率說,伯恩斯擔任美國駐華大使以來沒幹什麽對中美關係友好發展的好事,某種程度上他也是帶著反華使命而來。但是,他的這句話,倒真的是說在點子上了——客觀而言,中國的確比當年的蘇聯更強大!換句話說,美國想像過去戰勝蘇聯那樣戰勝中國,現在看是完全不可能的癡心妄想!

伯恩斯在司徒雷登故居留影,他會成為下一個司徒雷登吧

更為重要的是,美國想借助“新冷戰”與中國搞對抗以便最後戰勝中國,也是死路一條。因為,比蘇聯更強大的中國要比蘇聯更有韌性,以中國的大國智慧,美國推動的新冷戰,根本打不起來!退一萬步,哪怕打起來了,也打不了多久就會以美國的崩潰而告終!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必然邏輯。
 
那麽,為什麽中國遠比蘇聯當年更強大呢?占豪認為,我們可以從5個方麵進行深入比較。
 
第一個方麵:中國人口基數
 
中國早在改革開放前,人口基數就達到了10億,現在更是超過了14億。相比中國,蘇聯人口解體前最高峰時期僅有2.867億,整個華約人口僅不到4億。雖然當時美國人口和蘇聯不相上下,但北約人口當時相當於華約的兩倍,所以在人口上以蘇聯為首的華約就輸給了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這注定蘇聯劣勢。
 
然而,今天的美國人口3.3億,中國則擁有14億人口。哪怕把其他發達國家都加上,也才10億人口,比中國人口依然少了4億。整個北約也才10億人口,依然低於中國。這也注定了,美國與中國競爭,人口處於劣勢。
 
人口代表著什麽?
 
在同為工業國家的背景下,人口代表著更加細致的社會分工,代表著更大的市場戰略縱深,代表著經濟發展的潛力、工業製造的能力和潛力、科技發展的潛力,甚至包括戰爭的潛力。總的來說,人口是不完全代表綜合國力,但是綜合國力強大的基礎。

試想,中國勞動人口高達9億,就這個數字已經接近整個發達國家的總人口了。所以,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強國,中國雖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市場,第一大貿易國,第一大製造業大國,但中國依然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上述所有談到的潛力,中國都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反觀今天的美國,猶如垂垂老矣時常犯迷糊的老拜登一樣,還從哪裏能找到潛力和空間出來呢?

 
更為重要的是,與美西方、美北約10億人口超級分散的經濟體相比,中國是一個中央集權的單一市場國家,這就決定了中國的產業分工水平、中國發展潛力,遠非現在的發達國家可以比擬。
 
可能有人會在這裏提到印度。印度當然有發展潛力,但與中國沒辦法相比,因為印度的三個“沒有”,注定了他未來很長時間裏無法與中國競爭。這三個“沒有”包括:一是沒有實現掃盲,二是沒有實現基礎工業化,三是沒有足夠的發展空間。這三個“沒有”中的前兩個“沒有”,是需要非常規手段才能實現,印度不具備這樣的非常規條件;第三個“沒有”,除非搞侵略否則完全無法短期實現,而印度既沒有足夠的實力,當下也沒有足夠的國際政治環境。美國都做不到的事印度當然也做不到。
 
所以,中國的人口基數,以及中國所擁有的資源稟賦決定了,中國擁有比蘇聯更加強大的基礎。坦率說,今天的中國就綜合能力和潛力而言,已經開始比美國更強大了。我們現在與美國的差距,無非就是一些高精尖領域,這些領域中國未來一定會突破,但美國現在遏製中國也做不到;另外就是軍事實力數量上的差距,這個也可以彌補,我們正在快速進步。

第二個方麵:中國的文明

美國人其實不懂,中國之所以比蘇聯更強大,第二個重要原因就是中國的文明。

中華文明基因是農耕文明,農耕文明最根本的運行邏輯就是和平與穩定。因為,有了和平與穩定,古代社會就可以種莊稼、搞生產,人民就可以安居樂業、生活就會富足,國家社會的文明發展程度就會越來越好。正是基於農業文明的基因,中華文明的包容性極強,因為隻要大家有和平穩定發展的共識,那麽就能坐下來一起好好發展、互通有無,就能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所以,哪怕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哪怕中國已經非常強大,中國的政治主張就是互相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中華文明為啥對其他文明同化性非常強?原因就是中國從來不逼著對方變成自己,而是互相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終我就是你,你就是我。試問,哪個國家和民族不想和平發展呢?不想安居樂行業呢?,所以現在全世界都越來越認同中國最高領導人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中華文明,不斷地兼容其他文明、包容其他文明,當然會越來越強大。

反觀美國和蘇聯,其本質都是遊牧文明的基因,搞國強必霸,美國或蘇聯第一,結果兩個第一就要爭個你死我活,最後蘇聯死了。

遊牧文明文化與農耕文明文化最大的區別在於,遊牧文明的發展建立在掠奪基礎上,古代草原的遊牧文明靠搶農耕文明來發展強大自己,近代的西方海洋文明是古代遊牧文明的升級版。之所以說是“升級版”,那是因為古代的草原遊牧文明搶了之後就走了,哪怕攻城略地後最終也是融入當地文化。而西方的海洋文明則不同,他會持續奴役他國的人民,甚至對他國的人口進行種族滅絕。美國販賣黑奴的曆史僅僅過去百年而已,而西方人為了占領美洲,更是殺絕1.5億印第安人。所謂的“地理大發現”,不過是西方殖民者試圖為自己的掠奪穿上了所謂“文明”的外衣,但無論如何改編不了吃人的本質。

遊牧文明的特點就是不斷排除異己,不斷入侵,不斷吞並······當然,由於缺少包容性的文明,所以最後當遊牧文明大到一定程度就會進入無法控製的狀態而崩潰。

所以,蘇聯足夠大的時候,在遭受到美國的巨大壓力和內部壓力後崩了。美國現在也已經足夠大了,而且現在也遭受到了巨大的內部和外部壓力,所以我們看到他也快崩了!

他們之所以都會崩,是因為他們無法承載全人類多樣化的文明,所以越大就越難控製,最終必然崩潰無疑!蘇聯崩潰不意味著美國的勝利,而是美國崩潰的開始!這個世界,本來是多樣性的,也需要多樣性的自治。中國主張各國自治,互不幹涉內政;美國則要治人,一切美國優先,試問如何可持續控製? 美國不崩誰崩?美國崩!不會有第二個結果!

第三個方麵:中國的製度體係

很多人喜歡把中國的體製與蘇聯的體製相比,其實中蘇的製度體係有一些相似性,因為新中國之後我們學的是蘇聯老大哥,所以肯定有一定的相似性。

但是,我們應該看到,我們改革開放後學的是美西方,所以我們現在的一些方麵與美西方也有一些相似性。然而,大家仔細看就會發現,中國的製度體係與蘇聯也好、美西方也罷,都不具可比性,都有巨大的或者說根本性的不同。因為,時至今日,中國的基礎運行製度,事實上依然是在中華文明製度體係上所做的升級,這一切並非舶來品。

中國現在的政府層級結構,是從秦代開始沿襲下來的大一統的郡縣製,中央對地方擁有絕對的權威和絕對的權力。早在中國古代,就有對官員非常明確的選任和管理上的人事回避製度,其目的就是防止官員因個人利益或親屬關係等因素對政治活動產生不良影響。這種人事回避製度源遠流長,正式確立於兩漢,發展成熟於唐宋,完備於明清。主要包括親屬回避、地域回避和職務回避,體係非常完善。

說白了,在中國的曆史上,掌握政治權力的人除了皇權以外都不能世襲,社會自然形成利益集團的速度就會變慢。但是,這也無法完全避免利益集團的形成,因為古代無法避免土地兼並,所以中國的朝代興替都是跟著土地兼並走的,當土地這種最重要的生產資料大規模集中在少數人手中時,這個朝代就快完蛋了。

但是,換了新朝的時候,新皇帝把前朝的利益集團、大地主階級殺的殺、關的關、奪的奪,土地再次分散,然後再次進入繁榮期,最後王朝大部分會再次亡於土地兼並。中國古代,總的來說就是在這樣的循環中不斷重複。

然而,到了新中國的時候,這個政治設計就太偉大了!為什麽毛主席說新中國可以跳出曆史周期律?就是因為毛主席領導的共產黨所做的這一切偉大設計。

最重要的生產資料——土地,隻有兩種屬性:國有和集體所有。國有就是國家所有,政府代表人民持有土地,土地屬於全民;集體所有製主要在農村,以村集體為單位集體共有土地,大家以集體為單位均分土地利益。如此一來,土地兼並就不存在了,過去中國曆史上對曆史周期律影響最大的因素就沒有了。

中國現在的政府體製就是在古代中央集權的基礎上設置的。我們的公務員管理製度,不正是我國古代官員管理的基礎上所做的升級嗎?我們公務員的考試,不正是我國科舉製度的升級嗎?哪怕是我們過去的皇權世襲製度,過去因為我們國家是以家為基本集體的,所以至高的皇權也是以家為形式存在的,這樣的文化基因蝦,皇權世襲就在我國具有天然的世襲合理性。

但是,到了新中國的時候,我們不可能再皇權世襲,因為曆史上中國的家國天下的格局被西方列強打破了。但是,新中國後,我們依然學習了我們曆史文化中的優秀的部分,即由一個沒有私利的政黨——中國共產黨長期執政,這和古代的皇權“世襲”有些相似,不同的是中國共產黨的內涵遠超曆史上的家國天下中的皇權。中國也由過去傳統意義上的皇權家國天下,到今天由一個代表全中國老百姓的優秀集體來管理和治理國家。坦率說,不得不感歎,這是多麽高明的升級啊!

我們來看看中國共產黨的定義。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

用最直白的語言來表述,中國共產黨就是中國人民最先進的代表的集體,代表著全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沒有自己的政黨私利,其目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其最高理想是帶領全人類實現共產主義。

我們再看我們國家對黨員的教育與管理。思想上的教育,是吸收了中國曆史上釋儒道文化的精神內涵。譬如儒家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精忠報國、內聖外王、“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等等,這些內涵在黨章中不是隨處可見嗎?再譬如佛家的無我見, 無人見, 無眾生見, 無壽者見“,這不正是實事求是嗎?“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不正是人人平等與“我將無我”的境界嗎?再再譬如,道德經中的上善若水,不也正是現在共產黨對黨員的精神要求嗎?

而在紀律教育和管理上,共產黨對黨員則完全是法家的邏輯,可以說是用遠高於法律的政治紀律在對廣大黨員進行治理,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十八大之後的刀刃向內反腐。試問,在當今世界,我們哪裏能看到像這樣大規模、持續性的刀刃向內的反腐?
中國共產黨的邏輯就是,根本不允許任何形成影響社會發展和治理的利益集團,在中國隻有一個根本利益那就是人民利益,共產黨的核心就是做一件事,那就是:為人民服務。

試問,就這樣的政治體係,蘇聯如何相比?美國如何相比?新中國之前中國被列強蹂躪百年,為什麽1950年代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可以小米加步槍打敗剛剛贏得二戰勝利的強大美軍?這一切,就是因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製度體係,從根子上就不是蘇聯能比的,也遠非今天的美國可比!

我們國家現在的主題思想不是早期的馬克思主義,是發展後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與中華文化相結合後的偉大成果,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後的中國化了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除了原來的馬列主義外,還有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思想、科學發展觀,以及現在集所有之大成者: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與過去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視野主要集中在中國大地不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與新時代中國國力相匹配後發展出來的重要思想,其最大的特征就是國際視野、放眼全球。“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全球範圍內的價值映射,是中國走到世界舞台中央,向全世界分享中國發展成果與思想文化盛宴的過程,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背景下的定海神針和發展方向。

試問,我們現在再看曾經的蘇聯和現在的美國,我們是不是有登泰山一覽眾山小之感?我們再看我們的“四個自信”: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文化自信,是不是覺得我們各方麵就是比他們優越?我們,隻是發展時間少了一點而已,新中國才70多年,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發展,必然需要一定時間,但現在我們已經看到了自己的實力和潛力,不僅比蘇聯強,比美國也強。

反觀美國和蘇聯呢?美國國內搞的是聯邦製,全球範圍內搞的是聯盟製;蘇聯搞的是加盟共和國製,全球範圍內搞的是聯盟製。這種製度是過去遊牧民族製度的升級,當他們強大可以對外掠奪的時候,他們才可以穩定存在。反過來,一旦他們無法對外掠奪,聯盟會瞬間崩塌,聯邦或加盟共和國也會解體。所以,蘇聯最終解體了,美國未來也非常危險!大概率也是解體!

第四個方麵:中國的經濟

與蘇聯相比,中國現在的經濟可要強太多了。蘇聯,曆史上從來都不是經濟強國,他之所以能與美國長期對抗,根本原因是蘇聯強大的中央權力和集約化的計劃經濟。

二戰後,由於全球都遭到了經濟重創,所以蘇聯的計劃經濟就有了強大優勢,因此在美蘇對抗初期,蘇聯甚至還占據了部分優勢。然而,隨著美西方經濟的恢複性發展,美西方工業基礎好、人口基數大的優勢就越來越凸顯,市場經濟的靈活性也讓社會分工越來越細,這使得蘇聯在經濟上的劣勢越來越大。

因此,到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後,美國與沙特為首的阿拉伯國家聯手之後,蘇聯經濟的弱勢就越來越凸顯,短板越來越無法彌補,再加上蘇聯窮兵黷武,以及主題思想在赫魯曉夫之後的斷根,最終蘇聯崩潰了。

蘇聯崩潰,從基礎上說就是經濟基礎不夠紮實,爾後又在此基礎上做了一係列錯誤選擇導致的。

相比蘇聯的經濟,中國的經濟要強大得多。中國善於學習,不但學習了蘇聯的計劃經濟精髓,還在改革開放後學習到了美西方市場經濟的精髓,於是中國既有計劃經濟高效的部分,譬如宏觀調控;又有市場經濟高效的部分,譬如發揮市場的主觀能動性和市場化自動自發的社會分工優勢,最終練成了如今強大的中國經濟體係。

中國經濟,不止是蘇聯沒法比,就是現在的美國也沒法比!美國敢宏觀調控華爾街嗎?白宮開個會,華爾街的大佬們分分鍾就知道了,甚至白宮開會的議題本身就是華爾街擬定的,美國政府誰能決定華爾街?華爾街大佬們開個會,派一係列遊說集團遊說各個國會議員,分分鍾就能決定美國政府幹什麽。反觀中國,經過民主集中最終在中央形成決議的事,誰都得執行!在美國,資本領導美國的政黨;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一切!

所以,中國經濟不但比蘇聯強大得多,其內生綜合能力,客觀上比美國也強大得多。美國現在看起來很強大,其實非常虛!

第五個方麵:中國的科技

中國科技,要比之前蘇聯的科技更加強大。為什麽?因為,蘇聯雖然在高精尖領域一直在與美國競爭,但是蘇聯絕大部分科技從來沒有達到過美國的水平,或者說蘇聯主要是在軍事科技方麵與美國接近。

其實,本質上看,美蘇的競爭也是第三次工業革命過程中雙方技術的競爭。第三次工業革命是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空間技術和生物工程的發明和應用為主要標誌,涉及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生物技術、空間技術和海洋技術等諸多領域的一場信息控製技術革命。

然而,蘇聯在第三次工業革命過程中整體上都弱於美國,尤其是在決定性的電子計算機技術方麵嚴重落後美國,這最終導致了蘇聯後期在與美國的競爭中越來越跟不上節奏,蘇聯的經濟由於市場規模非常小,也就無法支撐第三次工業革命技術的可持續發展。美國依靠市場讓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技術越走越遠,可持續力越來越強;反過來,對蘇聯來說,由於市場規模太小,其與美國的第三次工業革命的競爭反而成了國家的負擔,成了對經濟的消耗。

因此,最終美國贏了蘇聯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

我們再看今天中美之間的競爭,中國現在缺的就是美國還能卡中國脖子的高端芯片等極少數領域,但在大多數領域中國已經接近、趕上甚至超過美國。譬如,中國的高鐵、5G、特高壓、智能電網、新能源等技術已經遠遠超過美國;而在軍事領域,中國在高超音速武器、隱形戰機、新時代軍艦、火箭炮、艦船綜合電力係統、電磁彈射等等技術方麵都超過了美國。

現在的美國,更像是之前的蘇聯;現在的中國,更像是曾經的美國。這就是風水輪流轉!由於中國有單一的14億人的大市場,美國對中國的技術卡脖子封鎖就是一個曆史笑話,未來三五年就會被中國打得粉碎!

上述五大原因,都決定了中國的確遠比當年的蘇聯更強大!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如果美國再針對中國進行打壓遏製,一定會激發中國的內生動力,從而最終把美國的路都走完讓美國的霸權主義無路可走。

美國未來唯一的出路是,真正放下霸權思維,與中國合作,分享未來全人類發展的利益!否則,美國今天已經失去了霸權,再這麽折騰一二十年,美國的國家都很難再按現在的形式存在了!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