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6個月十萬列 中歐班列跑出互利共贏加速度

(2024-11-20 13:31:58) 下一個

十萬列,中歐班列跑出互利共贏“加速度”

2024年11月19日 
 
汽笛聲起,班列開動。第10萬列!15日10時20分,隨著X8083次中歐班列緩緩駛出重慶團結村中心站,駛向德國杜伊斯堡,中歐班列跑出全新紀錄。刷新紀錄!5月,突破9萬列;11月,突破10萬列,數據顯示,中歐班列開行萬列所需時間由開行之初的90個月縮短為現在的6個月。(11月18日《人民日報》)
 
千年之前,古絲綢之路悠悠的駝鈴聲,穿荒漠、越天山,連接起中國與中亞,勾勒出了一條商貿往來和文明交流之路。千年之後的2013年,我國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中歐班列應運而生。10餘年發展,中歐班列路網越織越密——在境內,93條時速120公裏圖定中歐班列運行線聯通125個城市;在境外,通達歐洲25個國家227個城市以及11個亞洲國家超過100個城市。物流,經濟的血脈,暢通經濟循環的重要環節。奔馳不息、聯通萬裏的中歐班列“鋼鐵駝隊”,促進貿易聯通,助力經貿發展。正如荷蘭新絲綢之路物流公司醫療保健運輸銷售主管傑夫·莫萊納爾斯所點讚的:“中歐班列能同時滿足企業開拓歐洲和亞洲市場的需求,帶來全新發展機會。”
 
搭建互利共贏新平台。中歐班列的開通運行,是共建“一帶一路”行穩致遠的生動實踐。如今,中歐班列不僅聯通了中國與歐洲及沿線國家,還通過沿海港口海鐵聯運、西部陸海新通道、長江黃金水道等方式,聯通了韓國、日本等東亞國家以及新加坡、泰國等東南亞國家;通過波羅的海、黑海、地中海海鐵聯運及萊茵河水鐵聯運等方式,聯通了英國、北歐各國、地中海沿岸各國以及歐洲大陸腹地,基本覆蓋了亞歐大陸全境,形成了“暢通高效、多向延伸、海陸互聯”的通道格局。更值得關注的是,在中歐班列的帶動下,沿線地區的經濟聯係更加緊密,合作領域不斷拓展,合作層次不斷深化,既有利於中歐雙方的經濟發展,也為全球經濟的複蘇和增長注入了新的動力。
 
見證中國開放新氣象。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具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工業化體係,是穩定全球供應鏈的重要力量。如今,依托中歐班列,國內一批不靠海不沿邊的城市,成為對外開放新高地。山城重慶,依托中歐班列,外向型產業產值實現年均30%的增長;成都、鄭州,成為進出口商品交易中心、現代化國際物流中心。在國外,中歐班列催生了許多新的物流、工業、商貿中心和產業園區,為當地民眾提供大量就業機會。德國杜伊斯堡港,因中歐班列的開通吸引了上百家物流企業落戶,創造了2萬多個就業機會;波蘭馬拉舍維奇口岸站,因中歐班列的開行業務量成倍增長,極大促進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可以說,一趟班列,串聯上百個城市、多種鐵路運輸規則,中歐班列的開行離不開我國推進高水平製度型開放的不懈努力。
 
彰顯經貿合作新圖景。中歐班列的開通運營,有力促進了沿線國家經貿互通、產業互融。你看:德國的汽車、波蘭的蘋果、荷蘭的奶酪、哈薩克斯坦的麵粉……越來越多的班列沿線國家共享中國市場紅利。2023年中波蘋果貿易值同比增長23.2%。與此同時,中歐班列讓更多電子產品、家電、新能源汽車等“中國製造”以更快速度、更優價格到達中亞、歐洲,讓中國製造揚帆出海。也正是雙向的貿易流動,豐富了沿途各地人民的生活,也促進了沿線國家的經濟發展。可以說,中歐班列作為經貿合作的橋梁,正引領著亞歐大陸合作發展的新圖景。
 
跨越山海,追風趕月。中歐班列一路前行,不僅跑出新時代互利共贏“加速度”,也跑出互利共贏“新高度”,也必將為促進全球經濟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作者 劉純銀 陳智)

中歐班列開行10萬列 “鋼鐵駝隊”再出發

重慶日報 發布時間:2024-11-16 

11月15日10時20分,中歐班列第10萬列班車從重慶團結村中心站駛出。記者 張錦輝 攝/視覺重慶

笛聲響起、輪對轉動,列車載著數十個集裝箱緩緩駛出站點,朝歐洲大陸奔去。

對重慶鐵路集裝箱中心站(以下簡稱團結村中心站)的工作人員而言,這樣的場景司空見慣,但11月15日10點20分的這次發車卻意義非凡:這是中歐班列開行的第10萬列。

2011年3月,重慶在團結村中心站開行了首趟直達歐洲的國際鐵路列車——“渝新歐”國際班列,奏響了中歐班列發展序曲。十餘年發展,這些飛馳在歐亞大陸間的中歐班列,被譽為“一帶一路”上的“鋼鐵駝隊”。

如今,中歐班列第10萬列從團結村中心站駛出,重慶為“鋼鐵駝隊”翻開了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重慶:夢開始的地方

講述中歐班列,必然要先把目光看向“夢開始的地方”:重慶。

不靠海、不沿邊,沒有地理區位優勢,水運遠、空運貴,缺乏陸上通道支撐,這些都是重慶這座身居內陸腹地的城市想要擴大對外開放麵臨的瓶頸。

沒有合適的物流通道,那就自己開辟一條!抱著如此心態,重慶決定以鐵路為載體,打通一條直達歐洲的國際鐵路大通道。

飲水方知開源難。

想開辟這條通道,重慶不僅要爭取國家層麵的支持,還要與沿線國家溝通協調。同時,因為沒有任何經驗可循,很多困難都要靠探索解決,難度可想而知。

對開放的渴望,讓重慶“敢為人先”。2010年10月,重慶成功開行“渝新歐”首趟到新疆阿拉山口的測試班列,驗證了國內段通行的可行性。

2011年3月19日,“渝新歐”班列首次全程運行:從重慶團結村出發,曆經16天,抵達德國杜伊斯堡。重慶在全國率先打通了直達歐洲的國際列車。

“首列”成功後,重慶加快腳步,不斷在班列開行上開拓創新——

從國內到歐洲,路程中最低溫度達到零下40℃。重慶聯合多個單位、企業,率先研製出獨立蓄熱控溫集裝箱,解決了中歐班列無法在冬季常態化、規模化運輸電子產品的難題。

國際鐵路此前無法運輸郵包,這與電商快速發展趨勢相悖。重慶一方麵向國家層麵爭取支持,另一方麵與鐵路合作組織27個成員國的鐵路部門進行協調,一年來往電子郵件300多封,最終打破“國際鐵路禁止運郵”這條實施了58年的禁令。

國際貿易以海運為主,鐵路等運輸方式的運單缺乏金融屬性,也難以證明企業對貨物的所有權。重慶以中歐班列為依托,於2017年12月開具了全球首筆鐵路提單國際信用證,打破了國際貿易領域陸運提單缺失的格局,為陸上貿易規則的探索提供了助力。

……

北京交通大學係統工程與控製研究所副所長紀壽文表示,重慶不僅是中歐班列的“開拓者”,也是中歐班列政策、模式的“先行者”,為班列的發展探索了大量可複製推廣的創新舉措,中歐班列發展過程中留下了眾多“裏程碑”。

重慶在中歐班列的運營上一直處於全國前列。截至今年10月,重慶開行的中歐班列累計超過1.6萬列,也是全國首個重箱折列破萬的中歐班列;運輸貨物品類上萬種,運輸貨值超5600億元,位居全國第一;穩定運行線路51條,境外集散分撥點116個,輻射歐洲14個國家。

同時,重慶在中歐班列上簽發鐵路提單近1萬份,實現了區塊鏈技術賦能物權屬性、全流程信息實時追溯、單據信息透明化“三大突破”;累計發運國際郵件近3300萬件,貨值近25億元,兩項數據均是全國首位。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歐班列之後,重慶相繼打通了渝滿俄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等國際物流大通道,加上長江黃金水道,形成了“東南西北”四向大通道。

重慶內陸腹地的劣勢逐步轉化為優勢,從開放“末梢”邁向“前沿”,開放格局煥然一新。

“鋼鐵駝隊”馳騁亞歐

“渝新歐”之後,國內不少城市看到了這條國際通道的潛力,紛紛跟進。武漢到波蘭、蘇州到華沙、成都到羅茲、鄭州到漢堡……一時間,眾多“新歐”如雨後春筍般湧出。

2014年6月,國務院召開專題會議,明確提出以“渝新歐”為代表的中歐鐵路集裝箱班列打通了我國西向通道,帶動了沿線地區經濟發展和經貿交流,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基礎和支撐。2016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宣布,各地開行的“新歐”全部統一品牌,統稱中歐班列。

這些飛馳在鐵軌上的列車,讓中國與歐洲的關係更加親密。

杜伊斯堡經濟促進局相關負責人克裏絲汀表示,行駛在歐亞間的中歐班列,已經成為兩塊大陸的一個貿易符號。也是因為這些中歐班列,讓中國與歐洲之間的時空距離更近了。

漢堡貨運代理公司Gateway經理約書亞說,中歐班列出現後,亞歐之間有了全新物流通道。中歐班列的持續發展,成為“一帶一路”倡議下維係中歐關係的重要橋梁,打開了中歐貿易的新篇章。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全球海運、空運不暢,導致國際貿易麵臨“斷供”壓力,而中歐班列卻成為亞歐間最穩定的貨物運輸大通道。

當年4月,中歐班列(渝新歐)在全國首發“中國郵政號”專列,重慶以其為載體,承擔起疏運國際郵包尤其是中歐間國際郵包的重任,緩解了大量國際郵包滯留國內的問題。

另外,重慶、西安、義烏、武漢等地開行中歐班列防疫物資專列,為歐洲20多個國家的90多個城市運送防疫物資近千萬件,獲得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國際社會的普遍讚譽。

汽笛聲響,道通天下。

經過十餘年發展,中歐班列已是共建“一帶一路”的旗艦項目和標誌性品牌,也成為一條凝聚共識、合作共贏、充滿活力的發展之路。

而在各方協作下,中歐班列輻射範圍不斷擴大,運輸的貨物品類達53大類5萬餘種,綜合重箱率穩定在100%,可通達歐洲20多個國家超過200個城市,並連接11個亞洲國家超過100個城市,運輸服務網絡基本覆蓋亞歐全境。

這些行駛在亞歐大陸間的“鋼鐵駝隊”,開創了亞歐國際運輸新格局,搭建了沿線經貿合作新平台,有力保障了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內外兼修為全國“打樣”

從0到10萬列,中歐班列再次邁上新台階,翻開了發展的新篇章。

2023年舉行的中歐班列國際論壇,首次提出要建設中歐班列的“四大體係”,即高效運輸體係、安全治理體係、多元通道體係、創新發展體係。隨後,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國鐵集團等部門單位,結合中歐班列發展實際情況,對“四大體係”進行了優化完善,成為中歐班列未來發展的“規劃圖”。

重慶市政府口岸物流辦主任楊琳介紹,“四大體係”各有側重:高效運輸體係,是為了讓中歐班列實現常態化的暢通開行;安全治理體係,是為了保障中歐班列的安全穩定;多元通道體係,將為中歐班列持續發展提供存量和增量;創新發展體係,則是中歐班列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與動力。

紀壽文認為,站在更微觀的層麵,中歐班列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關鍵是解決好內、外兩個方麵的問題。

對內,我國開行中歐班列的城市眾多,必然會出現線路重複、口岸擁堵、貨源競爭等情況,想要實現中歐班列的高質量發展,就必須有效解決這些問題,讓眾多中歐班列形成合力。

目前,中國國際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已經在統籌全國中歐班列的開行計劃,對中歐班列資源進行合理調度。同時,重慶、河南、湖北、浙江、湖南五省市在2019年就聯合發布《中歐班列高質量發展倡議書》,提出加強協同合作,避免惡性競爭,堅持創新發展,證明開行了中歐班列的城市間,已有合作共識。

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帶動下,重慶與成都在中歐班列的合作上,給全國“打了樣”。2021年1月1日,重慶與成都同時開行“中歐班列(成渝)”,標誌中歐班列(渝新歐)與中歐班列(成渝)統一品牌對外宣傳推廣。三年以來,中歐班列(成渝)已累計開行超過2萬列,其中在2023年,中歐班列(成渝)全年開行超5300列,運輸箱量超43萬標箱,兩項數據均位居全國第一。

對外,重點是國外運價協商、貨源組織、海外倉設立等。比如,目前國外的客戶資源主要在國外貨代公司手中,國內企業缺乏話語權,這不利於中歐班列回程貨源組織。

國內像重慶、成都、西安、鄭州、義烏等“成績”較好的城市,可以組成一個聯盟,這樣再與沿線國家、地區、企業洽談,話語權更強、底氣也更足。

紀壽文建議,各大開行了中歐班列的城市,要加速在國外布局海外倉,這有利於擴大其輻射作用,提升班列的運行效率。

重慶早已走在前列。早在2017年,重慶就在德國創建了麵積近6000平方米、中歐班列行業中唯一的自主產權海外倉。這個海外倉,可在杜伊斯堡進行集結分撥,向北可至丹麥、瑞典,向西至荷蘭、英國,向南至法國、西班牙,極大加速了外貿貨物周轉速率,進一步強化了回程班列貨物集散分撥能力。

大事記

2011年3月19日 首列重慶至德國杜伊斯堡的國際列車探索開行。

2013年3月18日 德國杜伊斯堡發車的國際列車順利抵達重慶,實現了中歐回程國際列車“零”的突破。

2015年7月 在重慶牽頭努力下,鐵路合作組織公布修訂的《國際鐵路貨物聯運協定》,取消關於禁止鐵路運送郵包專運物品的條款,為中歐班列常態化運郵消除了規章限製。

2016年6月8日 中歐班列統一品牌正式發布啟用。

2018年8月26日 中歐班列累計開行數量突破10000列。

2021年1月1日 重慶、成都兩地同時發出2021年中歐班列(成渝)第一趟列車,重慶的班列開往德國杜伊斯堡,成都的班列開往波蘭羅茲。這是中國首個兩地合作開行的中歐班列品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