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黃循財

(2024-05-17 22:39:34) 下一個

黃循財 新加坡不能陷入地緣政治浪潮

發布:2024年05月15日 17:02來源:環球網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今天將正式卸任。李顯龍13日向總統尚達曼遞交他和整個政府的辭呈,尚達曼接受了辭呈,辭呈將於15日正式生效。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繼任總理,黃循財將率領新內閣在同一天宣誓就職。
 
新加坡《聯合早報》14日刊登對黃循財的采訪稱,亞洲仍是全球發展的重心,作為其中一員的新加坡可以服務廣泛的亞洲地區。他同時強調,新加坡“不能陷入地緣政治浪潮”。

新加坡最新的民調顯示,多數新加坡人對此次交接的消息持積極態度,有53%的受訪者肯定黃循財的能力,許多受訪者認為黃循財值得信賴、誠實和有領導才幹。莊嘉穎說,53%的新加坡人肯定黃循財的能力,部分來自他領導抗擊疫情期間的表現,同時也因為他在長期擔任公務員和官員期間,執行能力不錯,處理事情相當平穩。

“戰略思想家,內向但平易近人”,新加坡亞洲新聞台14日稱,這是與黃循財共事的人對他的基本評價。曾與黃循財有過互動或在不同崗位上與其共事過的人,都認為他是一位善於觀察政策細節、但又有清晰大局觀的領導人。盡管已經過去了許多年,但黃循財始終不變的是他的腳踏實地,以及他總是把公眾放在自己之前。

卡塔爾半島電視台14日稱,黃循財被選為第四代領導人接替李顯龍。不過,他起初並不是首選。2018年,李顯龍原本選定時任財政部長王瑞傑為第四代領導團隊之首,但後者在2021年請辭。報道稱,新加坡領導人繼承一直較順利,繼承人都經過多年的培養。這得益於該國良好的政治治理,人民行動黨長期以來在議會中占據絕對多數以及它在關鍵機構中的主導地位。

新加坡媒體稱,李光耀首次擔任總理時隻有36歲,吳作棟是49歲,李顯龍是52歲。與僅比李顯龍小9歲的王瑞傑相比,1972年出生的黃循財年齡優勢更明顯,他接班後“執政跑道更長遠”。

《日經亞洲評論》稱,在前三任總理執政期間,新加坡通過吸引大量外國投資和建立出口導向型經濟,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經濟體之一。將自己融入多邊貿易網絡一直是這個城市國家的策略。黃循財預計將沿著前任確定的道路前進。然而,隨著新加坡經濟的成熟,它不能再指望繼續過去那樣的指數級增長,黃循財麵臨著更新新加坡模式的壓力。

麵臨內外挑戰

有分析認為,新加坡之所以取得成功,除了優越的地理位置、民眾的勤奮努力和良好的政府治理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即從李光耀開始到李顯龍時代,新加坡走出了一條獨特的小國外交之路,即“大國平衡外交戰略”。

《聯合早報》14日稱,黃循財日前接受本地媒體聯合采訪時坦言新加坡正麵臨重重內外挑戰。對於複雜多變、保護主義和民族主義抬頭的外部環境,黃循財強調,新加坡不能陷入地緣政治浪潮,須堅持以國家利益出發,維持一貫和有原則的處事方法。

黃循財6日接受《經濟學人》專訪時曾回應中美關係、新美防務合作、台海局勢對新加坡的影響等問題。他表示,如果“小院高牆”圍起來的院子越來越大,不僅會對新加坡造成傷害,也會傷害美國和全世界。黃循財特別強調,新加坡長期堅持一個中國政策、反對“台獨”。“這是一個長期立場……我們不允許自己被任何支持‘台獨’的勢力所利用。”

《南華早報》14日稱,各國在中美之間遊走變得越來越困難。報道引述密歇根大學新加坡籍榮休教授林願清的話稱,在新加坡對華政策方麵,黃循財和李顯龍不會有什麽不同,因為這些政策“關乎國家利益,而非個人偏好”。林願清稱,中國是新加坡最大的貿易夥伴,而美國是新加坡最大的外國投資者和最大的服務出口市場。“任何對新加坡的生存和繁榮感興趣的人都不能堅持或要求它犧牲其中一個。”報道還引述另一名專家的話稱,黃循財應吸取李顯龍任期內的經驗教訓,在處理與台灣(專題)有關的問題時要“特別謹慎”。報道稱,“黃循財和新加坡第四代領導團隊將繼續推動大國間的平衡外交,這是自李光耀以來新加坡外交的基本原則”。

黃循財:人們更在乎我是否能交出漂亮成績單

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接受《經濟學人》專訪時指出,新加坡目前高度發展,新加坡人賺取高薪的同時,成本不可能低,因此必須不斷創新和推高生產力。(通訊及新聞部提供)
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接受《經濟學人》專訪時指出,新加坡目前高度發展,新加坡人賺取高薪的同時,成本不可能低,因此必須不斷創新和推高生產力。(通訊及新聞部提供)

字體大小:

非名校出身或許能讓更多人產生共鳴,但即將接過總理領導棒子的副總理黃循財認為,更關鍵的是他要能交出漂亮的成績單。

也是財政部長的黃循財日前接受英國經濟專刊《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專訪時,訪員問他非名校背景,是否讓更多普通新加坡人感到親切。

對此,畢業自海格男校(現為丹絨加東小學)、丹絨加東工藝中學(現為丹絨加東中學)和維多利亞初級學院的黃循財輕描淡寫。

 

“我的背景就是這樣。如果這讓新加坡人更能產生共鳴,那挺不錯。但新加坡人是明智的選民,他們最終會要我對他們所關心的事務,交出好成績。這可包括更好的生活,提高他們自己和他們孩子的生活水平。”

黃循財曾不隻一次指出,參加大選時,他不會假設執政的人民行動黨會自動當選,也不會假設大選後他一定是下任總理。黃循財受訪時強調,如果他和團隊工作水平不盡人意,同時出現更優秀的另一個團隊,他相信新加坡人會相應做出選擇。

首名我國獨立後出生總理

黃循財會是首名在新加坡獨立後出生的總理,他說這讓他和許許多多的年輕人一樣,懷抱促使新加坡取得成功的種種價值觀和信念——唯才是用、對貪汙零容忍、種族和諧、勞資政三方協作,且不斷尋找共同點。

然而,年輕人的誌向已經跟以前不同了。2022年6月展開的新加坡攜手前進(Forward Singapore)運動,讓黃循財認識到年輕人希望新加坡對成功設下更廣泛的定義、尊重每一份工作、為每份工作提供更公平的薪資,也為個人提供更多保障,讓他們不至於因挫折而一蹶不振。

他和第四代領導團隊(4G)正把這些誌向匯集到“新加坡攜手前進路線圖”,並且逐步實現這些目標。

至於他的領導風格,黃循財說:“我就是我,我仔細聆聽每個人的意見。開會時,我不會一開始就假設我已經知道所有答案。我要知道其他人的見解、其他人的觀點,最終考慮怎樣的決定和後果對新加坡來說是最好的。”

黃循財以冠病疫情期間不得不按照情勢調整政策措施,以及調高消費稅等,說明他做出的決定,會符合新加坡與新加坡人的利益。與此同時,他也會向新加坡人解釋為何必須做出困難的決定。

黃循財很清楚政治景觀不同於過往,大多數選民今天雖然還希望行動黨組成政府,但同時希望國會有更多反對黨的聲音。

“我最終作為總理,帶領政黨參選時,我們必須竭盡所能把觸角伸向每個新加坡人,我們也會竭力讓他們參與所關心事務的決策規程,讓他們共同形塑我們的未來。”

李顯龍總理下星期三(5月15日)交棒後,仍會留在內閣扮演國務資政的角色。黃循財說,這樣的做法在其他國家雖不普遍,卻是新加坡長久以來的珍貴傳統。

他相信不論是建國總理李光耀、第二任總理吳作棟或馬上要卸任的李總理,都不會阻止新任總理為領導方式定調,或做出自己的決定。

在我國,總理向來也是執政黨的秘書長,黃循財相信這個傳統也會延續,假以時日會由他擔任行動黨的秘書長。

黃循財認為,李總理國際上的人脈非常寶貴,他會善加應用。這是因為,身為領導人他必須想方設法汲取團隊乃至每名新加坡人的集體力量,好讓新加坡這個小紅點在暗沉和紛擾的世界裏發出更大光芒。

黃循財:“小院高牆”院子不斷變大將傷及世界

字體大小:

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警告,在美國對中國采取“小院高牆”的出口限製下,院子若不斷變大而導致技術分岔,將給世界帶來傷害,因此將經濟工具用於實現地緣政治目的時,須慎重。

美國對中國的科技製裁和出口限製,引發全球科技體係一分為二的擔憂。黃循財星期一(5月6日)在接受英國《經濟學人》專訪,被問到新加坡如何應對時說:“我們希望出口限製的出台會得到謹慎權衡,因為如果存在國家安全問題,這是可以理解的。”

但他同時指出,如果“小院高牆”圍起來的院子越來越大,最終導致許多經濟領域的技術分岔(bifurcation),不僅會對新加坡造成傷害,也會傷害美國和全世界。

 

黃循財因此呼籲,要顧及經濟工具如何被用於實現地緣政治目的。他以軍事領域為例說,安全人員會審慎評估投擲炸彈帶來的附帶損害,會為擔憂報複、事態升級以及各種後果而深思熟慮。

他說:“當你開始考慮用經濟和金融手段來實現地緣政治目的,評估附帶損害就不那麽直接,我們在這方麵也沒有太多經驗;如果不小心,這將對全球經濟產生重大影響,更糟糕的是影響全球穩定。”

黃循財在專訪中也回應中美關係、新美防務合作、台海和中東局勢對新加坡的影響等問題。

俄烏戰爭後,我國對俄羅斯采取製裁,在回應記者提問若台海爆發衝突,新加坡是否會製裁中國時,黃循財形容這是個假設性問題,新加坡不希望這樣的事發生。

他解釋我國在俄烏戰爭上的立場說,新加坡明確認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嚴重違反了《聯合國憲章》,侵犯了他國領土主權和完整。

“如果這樣的入侵能用‘曆史錯誤和瘋狂的決定’來合理化,世界會變得更不安全,我們會非常脆弱。”

至於台灣,黃循財強調,它的情況與烏克蘭不一樣;人們試圖將兩者相提並論,但它們在本質上相當不同。“因為烏克蘭是一個主權國家,但就台灣而言,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奉行一個中國政策。”

黃循財說,新加坡長期堅持一個中國政策、反對台獨,甚至在新加坡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前就是如此。

他說:“這是一個長期立場,我們在處理與中國大陸和台灣的關係時非常謹慎,要符合我們的一個中國政策。我們不允許自己被任何支持台獨的事業所利用。”

被問到如何評估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治下的中國,黃循財說,中國經濟正經曆重大結構性調整,不能再繼續依賴廉價勞動力來取得增長,而是需要依靠創新和生產力;中國也在設法減少經濟對房地產的依賴,轉而投資先進製造業。

黃循財:中國正在努力追求更加平衡增長模式

另一個結構性轉變與如何分享增長的果實有關。黃循財說,中國正在努力追求另一種更加平衡的增長模式,即“共同富裕”。

他認為,中國的基本方向是把更多的增長成果分配給勞動者,而不是資本方,但需要在兩者之間找到適當的平衡。“如果做得過頭,勢必挫傷民營企業家的‘動物精神’,這會讓邁向下一個增長階段變得更困難。”

在政治上,華盛頓政圈形容中國日益極權、專注於安全、同美國對抗,甚至是爭奪霸權。被問到是否認同這樣的描述,黃循財說,中國從領導層到許多官員都認為美國在遏製、圍堵和打壓中國,剝奪中國在世界上應有的地位,因此也會設法擺脫這樣的遏製,確保在科技上自力更生。

他也指出,中國經曆了他們稱為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不同發展階段,認為中國已是一個強大的國家,屬於中國的時代已經到來,他們要更強勢地維護國家利益,包括在海外的國家利益。

黃循財說:“但在這方麵,中國也必須像所有大國那樣,認識到如果做得太過分,用蠻力推進、脅迫、擠壓或施壓其他國家,就會引起反彈,包括在本區域……他們需要學習所有大國都得經曆的這一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