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卡爾森采訪普京視頻 刺激群魔政客魔障

(2024-02-12 04:19:58) 下一個

美記者采訪視頻一曝光 西方就慌了

2024年02月11日 23:30來源:後沙月光

近日,美國知名節目主持人塔克?卡爾森對普京的采訪視頻引發了轟動效應。

身後就是莫斯科!

2月9日早晨7時30分左右(北京時間)采訪內容在X(原推特)平台公布後(比原計劃推遲了一天),僅僅兩個小時,視頻瀏覽量已超過2000萬,點讚26萬,轉發8.8萬條,評論超1.5萬條。

很多西方政客的心就慌了。

英國前首相約翰遜第一時間跳出來喊:“不要相信這個荒謬的采訪。”

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裏說::“他就像一隻小狗……他已經被美國很多媒體解雇了,但對俄羅斯來說,他是個有用的傻瓜。”

歐盟委員會和波蘭那邊也氣得不行,有傳言說歐盟將製裁卡爾森。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白宮協調員科比(John Kirby)幹脆呼籲大家不要去觀看卡爾森的采訪:

“……美國人民理解烏克蘭為何而戰,他們所要求的隻是我們的幫助。他們沒有要求美國士兵。我認為美國人民不會因為一次采訪而改變。我認為,任何看過這次采訪的人--我還沒看到采訪內容--都應該相信這一點。請記住,你在聽弗拉基米爾-普京說話,你不應該相信他說的每一句話。”

 

它們為什麽怕成這樣?因為這段采訪令西方編織的信息繭房被撕開了一角,普京擊中了要害--西方關於烏克蘭問題的謊言。

這足以令它們陣腳大亂,比西方更著急的是網上的烏粉們,烏粉甚至比西方更加賣力地在歪曲采訪內容,攻擊普京和卡爾森。

 

如果說這是一場策劃周密,精心設計的采訪,那麽,從輿論效果來說,采訪人和受訪人都已經贏了,還有X平台也是受益人。

簡單說下采訪過程:

塔克·卡爾森是一名時政評論員、電視主持人和作家。1969年5月出生於舊金山,父親是名外交官理查德,母親是畫家麗莎。

卡爾森職業生涯起始於《標準周刊》(該報與福克斯新聞屬於同一個老板)

卡爾森隨後在CNN、PBS、MSNBC工作過,成名於福克斯新聞(這家夥一慣反華)

2020年因深度介入美國大選(站川普)以及一些反猶言論被人起訴,不得不離開了福克斯新聞。

然後去推特獨立製作節目,後來與馬斯克合作。

2024年2月1日晚間卡爾森抵達莫斯科伏努科沃機場。

由於他很可能得到采訪普京的批準,美國對他的態度分成兩派,共和黨(川粉)稱拜登害怕美國人民“聽到真相”,民主黨稱卡爾森是“叛國者”。

 

2月6日,他到克裏姆林宮采訪了普京,時長大約兩個多小時。

2月7日,普京新聞秘書德米特裏·佩斯科夫證實了此事。

2月9日,采訪視頻內容公布(卡爾森在自己的網站上對視頻一刀未剪)

由於對話內容很豐富,我也不可能麵麵俱到,就解讀一下普京最能刺激西方的談話內容--烏克蘭問題。

普京從公元862年(俄建立中央集權)談起,就像曆史老師一樣講述了俄羅斯曆史。

他還提到了列寧將一些領土從蘇俄劃給烏克蘭共和國以及斯大林將波蘭、匈牙利、羅馬尼亞等國土地並入烏克蘭的問題。

他強調,從烏克蘭和俄羅斯分別獨立後,雙方是緊密的合作夥伴關係。如果沒有“顏色革命”,“我們根本不會(對烏克蘭)動一根手指頭,我們根本不會想到這一點,烏克蘭也不會失去克裏米亞”。

普京將顏色革命稱為“政變”或“血腥事件”。

他將此事分成兩個階段:

一、2004年“橙色革命”--2008年北約布加勒斯峰會(美國邀請烏克蘭加入北約)

由於2008年德法否決,北約暫時對烏克蘭和格魯吉亞關上了大門,但俄美因此出現了嚴重問題。

二、2008年-2014年第二次“橙色革命”。

“2014年,他們(美國和烏克蘭親美勢力)發動政變,而那些不支持政變的人開始受到迫害,對克裏米亞人造成了威脅,我們被迫將克裏米亞置於我們的保護之下。2014年,他們開始在頓巴斯發動戰爭,用飛機和大炮對付平民。畢竟,一切都是從那裏開始的……”

長期以來,美國編造的信息繭房是:烏克蘭人渴望民主,他們在2004年自發走上街頭反對“選舉舞弊”,要求重新選舉(亞努科維奇已當選總統);2014年,烏克蘭人民為了反對腐敗,又自發走上街頭,趕跑了亞努科維奇總統(再次當選)。

而美國為了保衛民主而全力援助烏克蘭,抵抗侵略者俄羅斯(重新將克裏米亞並入俄羅斯)

普京簡單講述了兩次顏色革命給烏克蘭所帶來的傷害和歐洲地緣政治變化。

2004年和2014年,烏克蘭到底發生了什麽?

2004年第一場顏色革命,女主角:季莫申科,歐洲媒體當時稱她為“民主的聖女貞德”。

 

季莫申科通過壟斷天然氣生意成了富可敵國的富婆,但她還想要獲得政治權力以擴大她的商業帝國。

在1999年烏克蘭總統大選時,季莫申科幫助尤先科和庫奇馬擊敗了共產黨候選人西蒙年科。

庫奇馬成功連任總統後,任命尤先科為總理,寂寞姐為副總理(分管能源部門)

2001年4月,官癮還沒過足的寂寞姐卻因卷入前總理拉紮連科(她的情人)腐敗案被解除職務,並被判入獄。

尤先科見她一倒,認為是庫奇馬要過河拆橋,幹脆辭職,打算等寂寞姐出來雙劍合璧。

不久,兩人就發起了“沒有庫奇馬運動。”

美國也發現了這對金童玉女,白宮開始介入烏克蘭內政。

美國的抓手是記者格奧基.貢加捷被殺案(2000年9月16日,他在基輔郊區被人勒死,再砍下腦袋,焚屍滅跡)

這名記者是美國力挺的意見領袖,而庫奇馬總統的貼身警衛梅利尼琴科少校是美國間諜。他在總統辦公室沙發下安裝了竊聽器,錄到了庫奇馬下令殺死這名記者的命令(庭審時,庫奇馬認為錄音是偽造的)

梅利尼琴科少校將錄音帶通過烏克蘭NGO“公民自由基金會”(總部在紐約)主席亞曆克斯交給了美國情報人員。

梅利尼琴科少校夫婦逃到美國後,貢加捷老婆也逃到美國,三人都獲得了美國國籍。

小布什以錄音帶要挾庫馬奇,美國國務院將此事寫入了當年的《人權報告書》

美國要借此事推倒庫奇馬勢力,扶持金童玉女上台。

然而,2004年11月21日第二輪PK開票後,得到庫奇馬勢力支持的亞努科維奇以49.46%得票率擊敗尤先科,當選總統。

美國對這一結果是有預判的,它早就在準備:外部聯合盟友對烏克蘭製造選舉舞弊的輿論壓力;在烏克蘭內部策動顏色革命。

尤先科和寂寞姐見還有機會翻盤,就躺地打滾,拒絕承認敗選,橙色革命進入最混亂階段。

美國和歐盟呼籲烏克蘭宣布第二輪投票無效,美歐不承認亞努科維奇為烏克蘭新總統。

烏克必須民主下去,一直投到尤先科當選總統,才算民主。

橙色革命之所以成為顏色革命的模版,因為它是:

“曆史上第一個由互聯網大規模組織起來的街頭政治運動”

後來世界各地的套路基本就是從這裏學來的,因為師傅都是美國人。

“Maidan(公共廣場)組織”負責網絡動員,美國現場指揮用的是手機短信(現在更先進了)

幾萬頂帳篷、十幾萬個睡袋、統一的橙色服裝,早就運到了基輔。

橙色革命資金來源:

美國民主基金會、福特基金會、卡內基基金會、索羅斯基金會……

季莫申科的企業資金,逃亡在海外的俄羅斯寡頭別列佐夫斯基等人的錢(他們想借勢打敗剛剛結束第一任期的普京)

街頭運動由各個NGO具體負責,包括每天給“民主鬥士”結賬發錢。

尤先科則負責扮演國家“拯救者”的角色,他是美國最信任的人,因為他的老婆葉卡捷琳娜·丘馬琴科是美國公民。

丘馬琴科不僅有美國國籍,也是美國政府官員。1991年,美國國務院委派她創建“烏克蘭―美國基金會”(隸屬於美國民主基金會),並前往基輔工作,掌控著6500萬美元的獎金。

據說她是在飛機上結識了尤先科(當時是烏克蘭央行行長),然後尤先科與妻子離婚,與美國女人結婚。

尤先科這位“美國女婿”通過了美國情報機構的考驗,他與美國達成了交易:美國幫助他成為總統;他幫助美國實現地緣政治利益。

資金和物資到位後,基輔所有大學和中學停課,學生每天到街頭叫喊。

還有各州民眾也被運到基輔。人生地不熟外鄉人是最好指揮的,利沃夫、捷爾諾波爾、伊萬諾弗蘭克夫斯科、羅夫諾等州都有人在每天趕往基輔。

記者的攝像頭永遠對著他們,讓他們有成就感。

基輔五月廣場那十幾萬名學生和民眾,就每天穿著同款同色衣服,白天癱瘓交通,晚上帳篷啪啪啪。

歐洲媒體不斷地將讚美聲傳遞給他們,讓他們相信這是對的。

美國駐烏克蘭大使還時不時到街頭慰問示威者,鼓舞他們。

當美國手越摸越深時,俄羅斯也急了,11月23日俄國家杜馬發表聲明:“我們對烏克蘭反對派的激進違法行動表示嚴重關切。”

但那時候俄羅斯的警告根本不起作用。

在經曆長達四個月的街頭癱瘓後,2004年11月29日,烏克蘭最高法院對第二輪選舉展開聽證會,2004年12月3日做出終審裁決,宣布第二輪選舉結果無效,決定在12月26日進行第三輪投票。

2005年初,尤先科翻盤成功,美國再也不說舞弊了。因為它如願以償地掌握了烏克蘭的內政外交,還有什麽比安插一個總統更順手的事情?

 

季莫申科這一派在“橙色革命”中出力甚大,她也分到了大蛋糕,成為了烏克蘭總理。

 

“美國女婿”上任後,就立刻配合美國申請加入北約,全然不顧烏克蘭憲法中規定的“中立原則”。

2008年,德法關上了烏克蘭加入北約大門,避免了一場可能的戰爭。

2010年2月25日,亞努科維奇卷土重來,當選烏克蘭總統,任期5年。

他與俄羅斯簽署了《哈爾科夫協議》,解決了克裏米亞問題:克裏米亞半島屬於烏克蘭,軍港由俄黑海艦隊永租(其實是重新確認了1997年俄烏協議)

另外,亞努科維奇停止了加入歐盟和北約的腳步。

這不僅會令美國的“戰略投資”泡湯,也解除了俄歐發生激烈衝突的危險。

俄歐烏三方受益,是美國決不能允許的事情,畢竟打擊歐元,維護美元霸權也是美國的目標。

2013年11月21日,烏克蘭大V記者穆斯塔法•納耶姆號召他的臉書粉絲去內紮勒茲諾茨廣場抗議,紀念橙色革命勝利九周年。

 

美國的“餅幹女巫”紐蘭帶人到街頭給示威者送餅幹和麵包。到場的記者比警察還多,這次主要是起到點火的作用。

烏克蘭示威者的價格是每天200格裏夫尼亞(約25美元),2014年1月21日《紐約時報》聲稱,這25美元不知道是誰提供的。

2014年2月,抗議者的口號從希望加入歐盟,變成了政治要求:亞努科維奇下台,提前舉行總統大選。

2月中旬,烏克蘭政府宣布同意提前舉行大選,恢複全國穩定。

如果就這樣結束,那麽幕後黑手將前功盡棄。

2月20日早晨,獨立廣場響起槍聲,當天就死了53人。

誰開的槍?

開槍的居然是格魯吉亞人。

之前有人花了6萬美元,請來兩名格魯吉亞殺手(軍人出身)涅爾加捷和列瓦傑什維利。

20日早晨他們進入預先選定的大樓,7點30分,槍擊開始。

每開四五槍之後,他們就換一個窗口。然後,扔掉槍支,離開大樓。

涅爾加捷和列瓦傑什維利後來躲到亞美尼亞,他們在視頻作證時都提到:行動指揮者是美國軍人。

 

流血衝突被成功製造後,基輔上空每天黑煙滾滾,死亡人數難以統計。

對於此事,這次普京在接受采訪時說,“盡管美國告訴我們:你們在那裏安撫亞努科維奇,我們也會安撫反對派;讓一切沿著政治解決的道路前進。我們說:好吧,我們同意,就這麽辦。亞努科維奇沒有動用武裝部隊或警察,但基輔的反對派武裝卻發動了政變。這是什麽意思?你們到底是誰?我想問問當時的美國領導人。”

其實普京是在暗示自己當時犯了個錯誤,他相信了美國的“承諾”。

由於俄羅斯沒有強力介入烏克蘭亂局,結果亞努科維奇下台了,全家跑到俄羅斯避難。

波羅申科成功上台了,但烏克蘭人民得到了什麽?

國土分裂、社會撕裂、食品短缺、能源危機、電力不足、失業率暴漲、烏克蘭美女往國外流動、美麗的國土一片狼藉。

拿25美元的小“民主鬥士”被拿6萬美元的“大民主鬥士”當成活靶子射擊。

這樣的悲劇何嚐不是一個笑話?

普京的采訪內容廣為傳播後,對許多國家民眾來說會有一定的警醒作用。

而美國和美國狗狗們會感到心驚膽戰,顏色革命搞不起來,美國就得不到傀儡政權,狗狗們則拿不到狗糧。

但那些跟著起哄的“民主鬥士”又能得到什麽?一無所有。

烏克蘭人民想要的是安定的工作、美滿的家庭、幸福的生活。“民主鬥士”卻說這一切都可不要,隻要有“民主”。

它們不懂民主,也決不是民主代言人,它們隻是西方一件廉價的工具,隨時可以被送上祭壇成為祭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