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大豆戰爭 四大糧商合夥做空中國,兵敗中儲糧

(2023-10-16 05:11:04) 下一個

中美大豆戰爭:四大糧商合夥企圖做空中國,不料卻“兵敗”中儲糧

2023-05-17 來源: 客館曆史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4U8A0GK0543L6WE.html

在和平與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各國之間的競爭也從軍事競爭開始向著經濟競爭的方向延伸。於是伴隨霸權而生的貿易戰爭、芯片戰爭、生物戰爭不斷,與此同時霸權的黑手也逐漸伸到了糧食領域。

四大糧商為代表的跨國集團一直企圖通過大豆扼住我國命脈,屢次被中儲糧化解。

跨國糧商企圖做空中國背後隱藏的,是美國的“糧食霸權。”

那麽糧食安全究竟有多重要?我國目前的糧食安全麵臨怎樣的問題?中美之間圍繞大豆又有著怎樣的博弈?

四大糧商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資本成為了一種世界性的力量,各行各業、各個領域都有資本的身影存在,這對於糧食市場也是同樣。

在當今全球的糧食市場上,有4家跨國糧商牢牢掌控著全球糧食的運銷,控製著全球80%的糧食交易。

這四大糧商分別為美國ADM、美國邦吉公司Bunge、美國嘉吉公司Cargill、法國路易達孚Louis Dreyfus。

因此我們也通常將這四大糧商稱之為“ABCD。”憑借著對上下遊的參與和控製,這四大糧商掌控著市場的定價權。

而這四大糧商中的3個都是美國經營多年的跨國巨頭,即便是法國路易達孚也有美國背景。

隨著全球化發展以及國內糧食進口需求,這四大糧商也不可避免的將手伸到了中國。

這其中最為普通大眾所熟知的就是美國ADM,說起這個名字可能有些人會感到陌生。

但是提起它與新加坡企業共同投資的益海集團,想必許多人都有所耳聞,益海嘉裏擁有包括金龍魚、香滿園、胡姬花等眾多知名食品品牌。

同時還是魯花等多家加工企業的股東,其工廠幾乎遍布全國各地,同時也不斷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

也正因為有著如此大的影響力,四大糧商也不可避免成為美國通過糧食戰略打壓中國的手段。

2004年美國方麵稱其當年的大豆產量可能會出現失收,由於資本炒作導致美國期貨交易所的大豆期貨價格飆升。

大豆價格的快速飆升導致市場出現恐慌,於是作為大豆主要進口國,國內的相關廠商就開始大量搶購美國大豆。

當時的大豆價格最高飆升至4300多元/噸,後來美國方麵又改口說當年大豆產量正常,於是便導致大豆價格暴跌。

一來一去,四大糧商賺得盆滿缽滿,而中國的國內廠商由於高價購置,出現了債務逾期或者成本無力承擔的情況。

當國內企業麵臨虧損與破產的窘境時,四大糧商又站了出來,以救世主的形象對這些企業進行低價收購。

不消一年的時間,國內70%的大豆產能就都掌控在了以美國為背景的外資手中,使原本就處於劣勢的國內大豆產業雪上加霜。

這場大豆危機使得中國97家榨油企業中的64家被外資控製,本來就掌控上遊產業鏈的外資廠商又通過向中國傾銷大豆,形成壟斷,壓榨國內企業的生存空間。

這也隻是美國糧食霸權的冰山一角,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作為剛需品的糧食迎來大漲,作為控製上下遊產業鏈的國際糧商自然收入不菲。

美國強大的糧食生產能力為其提供了保障,國際糧商又壟斷了生產和銷售的市場,同時美國的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又成為糧食價格的引導者。

無論是各個環節、各個領域,美國都占領先機並成為規則的製定者和市場的管理員,這也構成了美國強大的“糧食帝國。”

一邊是這些掌控全球糧食的終端廠商和資本家們富得流油,一邊是全球糧食價格上漲以及糧食短缺,造成許多貧困國家的人民麵臨生存問題。

一邊是許多人民吃不上飯造成一些國家政局動蕩、政權變更甚至國家破產,一邊是美國坐收漁翁之利,同時攪亂世界形勢,維護和鞏固自身霸權。

由此可以窺見糧食安全的重要以及美國糧食戰爭的殘酷。

國際糧商憑借糧食大發橫財,然而資本的欲望是無限的,美國的霸權主義也是無底線的。

為了進一步控製和壟斷糧食市場,扼住全球糧食尤其是大豆這一戰略命脈,美國在名義上實行科技戰略,實則是維序大豆霸權。

1994年美國方麵批準了孟山都轉基因大豆的商業化推廣,自此開啟了其大豆戰略的又一次布局。

2004年轉基因大豆的風潮刮到了南美的阿根廷,使得其國內近一半的土地用作轉基因大豆的種植。

由於轉基因大豆的上下遊全部由美國方麵控製,所以美國很快就借此壟斷了該國糧食市場,這個作為世界糧食重要出口國之一的阿根廷,很快就被扼住了命脈。

由於價格低廉且產量高,傳統大豆在與轉基因大豆的競爭中很快便失去競爭力,也很快占據了中國市場。

美國就這樣借助資本並憑借各種手段,逐漸侵蝕中國糧食市場,企圖做空中國。

那麽糧食安全對於一個國家究竟有多重要?不妨從我國古代的曆史記載上管中窺豹。

食為民天

根據古籍記載,早在春秋時期我國就出現過所謂的“糧食戰爭。”

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然而根據《吳越春秋》記載,當時勾踐為了削弱吳國實力,以實現報仇的目的,便與大夫文種覓得一策。

當時勾踐親自求見吳王夫差,以缺糧造成餓殍遍野為由,向夫差借糧,並約定第二年如數返還。

因為勾踐曾向吳國臣服,加上在吳國期間還為夫差牽馬墜蹬,受盡屈辱卻依然忠心侍奉。

這讓夫差對勾踐放鬆了警惕甚至放他回了國,所以麵對勾踐借糧的要求,夫差便準備答應下來。

在夫差看來勾踐不過是一個貪生怕死的碌碌無為之主,根本不敢欺騙吳國,即便不還也可以滅了他。

於是便借與勾踐一萬石糧,此事引起了伍子胥的強烈反對,然而驕傲的夫差對此卻未作理會。

第二年越國果然按時還糧,並且個個碩大飽滿,夫差見此更加得意,把這些作為種子分給百姓種下。

誰知秋收時這些種子竟顆粒無收,致使吳國發生饑荒,勾踐趁機派兵攻打吳國,果然大敗吳國。

原來,勾踐是命人將這些種子全部架於火上蒸鍋,所以根本不會發芽。

而《管子》中同樣記載有齊桓公設計抬高絲織品、狐皮以及器械等商品的價格,使各國棄農從商。

從而導致周邊一些國家國內糧食不足,出現內部動亂,然後歸順齊國。

這些自古流傳的曆史記載不隻說明了國與國之間的陰謀陽謀較量,稍有不慎便會令國家陷入萬劫不複之地。

同時也說明了糧食作為人們賴以生存的必需品的重要性。

俗話說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作為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糧食安全不僅與每個公民的生活息息相關,更是關係國家命脈的大事。

隨著袁隆平等一係列農業學家的不斷研究和改良,使得中國的糧食產量獲得穩步提升。

根據官方報告現實,截至2019年的我國糧食產量較建國初期提升了126%,總產量連破新高。

同時穀物自給率高達95%以上,為保證糧食安全提供了堅強的後盾,同時儲備供應充足,可應對突發情況。

隨著糧食產量的提升,居民的食物選擇也變得更加豐盛,無論是米麵糧油還是肉蛋魚蝦都能供應充沛,老百姓的餐桌也日益豐盛。

所以在一般老百姓的感受和認知裏,糧食危機似乎離我們非常遙遠。

即便有所感觸也不是十分真切,遠沒有芯片戰爭、貿易戰爭造成的電子等產品的價格上升來得深切。

在日常中,我們討論和糾結更多的是每天吃什麽種類的飯菜?甚至為種類過多不知道選擇什麽而發愁。

在茶餘飯後也更多會討論一些時政熱點或者娛樂八卦,卻不怎麽在意糧食短缺和糧食危機這種話題。

然而在每年的政府報告裏麵,我們卻經常會看到一個老生常談的詞“糧食安全。”

那麽對有著如此產量且土地廣袤的中國來說,為何卻總是強調糧食問題呢?我國的糧食安全麵臨著哪些問題呢?

大豆危機

雖然我國的糧食總產量高,是世界上的產量大國,但是在糧食問題上卻存在的巨大的缺口。

建國後,經過黨的正確領導、農業專家的研究貢獻、以及廣大農民的辛勤勞動。

我國在大米、小麥、玉米的產量上獲得了重大的突破和提升,已經基本實現了自給自足。

但同時我國也是世界上第一大糧食進口國,僅在2021年一年,我國糧食進口量就高達16453萬噸。

那麽有著如此龐大的進口量的糧食究竟是什麽呢?

談起這個話題我們就要說說飲食的問題了,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升,對於食物的需求和要求也便越來越高。

並且單一的營養攝入根本無法滿足人們的健康需求,所以除了三大主糧以外,肉製品、食用油、蔬菜、水果等等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食品。

而這其中的一些食品,或者說用來製作食品的原材料,比如土豆、油菜籽等等都存在缺口。

同時這些糧食不隻要供給到14億老百姓的餐桌,也要用於飼料養殖以及工業生產上。

所以雖然我國的糧食在某些種類上基本實現了自給自足,但是卻存在結構性短缺的問題。

這當中最為緊缺,也最為致命的就是大豆問題。

其實大豆原產於中國,在我國種植曆史悠久,從紛亂的戰國時代到封建主義即將消亡的清朝,我國的大豆產量一直都是世界領先水平。

大豆不隻是優質的蛋白質來源,有著極高的營養價值,同時還是製成許多其他食品的重要原料。

比如食用類的製成品,如豆製品、豆漿等;還有工業類使用,如豆油、甘油、醫藥;同時提取過豆油的餅粕也是非常好的飼料,由此可見大豆的重要性。

然而自從甲午戰爭中國大地戰火不斷,加上建國後人口和需求的暴增使得大豆缺口日益增大,且大豆種植成本高、收益低。

基於多種原因導致我國的大豆缺口與日俱增,僅2022年我國就進口大豆9000多萬噸。

我國大豆進口量高達80%以上,而自給率則僅為17%,每年都需要從美國進口大豆。

大豆起源於中國,直到1804年才被引入美國,然而由於美國的農業機械化水平高,加之轉基因技術的研究,使得人力成本較低。

加上土壤、氣候等多種條件的影響,使得美國大豆在產量與質量上都遠遠領先我國。

如今的美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產和出口國,產量占全球的53%。

在此優勢麵前我國的大豆種植麵臨巨大的競爭和衝擊,這也就導致大豆種植的積極性低,形成惡性循環。

也正是基於以上原因,大豆安全不僅關係到國家的穩定和發展,同時也成為了一些國家用以維序霸權的戰略手段。

美國方麵的狼子野心也引起了中國政府的重視,為了不被美國把控糧食命脈,防止美國利用市場漏洞進一步收割國內資本。

中國方麵自1955年便建立了糧食儲備製度,2000年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正式成立,中儲糧的成立對於保障中國糧食安全有著重要意義。

一方麵可以應對美國利用惡意的價格變動壟斷資本市場,維護糧食市場的穩定。另一方麵可以對國內的糧食暴跌進行兜底,維持糧食產生的正常運作。

有了強大的國有力量的保障,使得糧食這一關係國家命脈的產業有了兜底和應對危機的存在,也多次挫敗了四大糧商的“陰謀。”

隨著國家的重視,國有資本也紛紛介入糧食市場,隨著中儲糧、中糧等許多企業的崛起和介入,使得外國資本妄圖壟斷國內的幻想也逐漸破滅。

同時麵對巨大的大豆缺口,中國方麵也采取了多種措施,積極實施大豆振興計劃,降低對大豆進口的依賴度,並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但是我們仍然要看到國內的大豆乃至糧食產業依然麵臨嚴峻挑戰。

即便是國資控股的中糧,其食用油的主要貿易對象仍是美國ADM,產業振興之路依然任重道遠。

結語

四大糧商與中資企業的“大豆較量”,其本質上可以說是中美間的“大豆戰爭”,糧食安全事關國家穩定不容忽視。

我國用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22%的人口,這是建立在黨和國家的正確領導以及無數農業科學家的辛勤努力之上的。

“安不忘危,存不忘亡”。雖然如今人們生活富足了,但我們不僅要處變不驚,也要居安思危。

 

  • 作者:然若
  • 編輯:二爻
  • 參考資料:
  • 趙麗麗,楊多貴.糧食戰爭:美國霸權世界的秘密武器[J].科技促進發展,2010(11):24-29.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