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據視覺中國
一張百元美鈔,成本大約17美分。但這張小小的紙幣,可以向全世界買買買,換回價值100美元的商品、服務。
雖然美元成本不高,但它背後有著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國家信用作背書。
不過最近,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拋棄”美元。
印度外交部4月1日宣布,印度和馬來西亞已同意用印度盧比進行貿易結算;3月底的時候,巴西媒體報道稱,中巴將在以後雙邊貿易時,使用本國貨幣結算,不再以美元為中介貨幣……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尋求美元以外的方式進行貿易結算,一股“去美元化”的浪潮悄然來襲。
他們,紛紛對美元霸權說“不”——
“去美元化”浪潮不遠了
多國苦美元久矣。
過去幾十年,“收割世界”成為美國的日常騷操作。美國不僅利用美元霸權來收割世界其他國家的財富,還喜歡用美元作為武器來恫嚇和製裁其他國家。
美元霸權已經存在了幾十年,滲透進了世界經濟的各個環節。
二戰後的1947年,布雷頓森林體係確立了美元與黃金掛鉤,其他貨幣與美元掛鉤的國際貨幣體製。此後,美國通過馬歇爾計劃向歐洲輸出美元,幫助歐洲重建,美元地位空前提高。1971年,美元與黃金脫鉤,成了一種信用貨幣,卻繼續擔當全球金融和貿易的首要儲備貨幣角色。
既然是信用貨幣,那對美國和美元的不信任種子發芽,“去美元化”的浪潮也就不遠了。
其實,前些年次貸危機發生後,“去美元化”已經成為多國關注的熱點。近幾年發生的種種,隻是讓大家按下了加速鍵。
近年來,美國頻頻利用美元作為武器,對不滿意的國家濫施金融製裁,各國辛苦積攢的美元儲備隨時都有被掠奪的危險,這讓很多國家不得不提高警惕。尤其是俄烏衝突發生後,俄羅斯的遭遇強化了許多國家減少對美元依賴的認知。
有人說,美元作為武器被用得越多,美元被拋棄的速度就越快。此外,美國隻關注美元的主權貨幣職能,而不顧其應該行使的國際貨幣職能,2022年,美聯儲加息7次,加息幅度達4.25%,高頻率、大幅度的加息,將給外圍國家帶來災難,同時削弱了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
外加最近,矽穀銀行等美國多家銀行發生危機,美國通脹居高不下,還有那些巨額國債,對美國信用的質疑和對美元霸權的不滿,讓一些國家“去美元化”的意願越來越強。
不把雞蛋放進同一個籃子裏——
貨幣多元化日趨明顯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等機構的數據顯示,過去20年裏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占比整體呈現下降趨勢,2000年美元儲備在全球占比超過70%,目前這一比例下降到56%左右。2022年第三季度,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占比近60%;2023年1月,美元在全球支付體係中占比約40%,還是牢牢坐穩頭把交椅。
雖然目前,國際結算和國際儲備依然以美元為主,但很多國家都看清了風險,為了分散風險而主動尋求貨幣多元化。
“像俄羅斯在俄烏衝突之後麵臨的國際收支方麵問題等,都促使大家重新去反思,如此重度依賴美元,是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在這種擔憂之下,大家嚐試尋求美元之外的其他交易媒介。”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教授胡捷認為。
“去美元化”怎麽去?可以用另一種國際貨幣來替代美元,也可以還有國家雙邊貿易選擇用本幣結算,少了美元這個中間商賺差價。
比如,印度和馬來西亞前不久“官宣”,將用印度盧比進行貿易結算。按照印度媒體的說法,這一決定是印度向去美元化邁出的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一步,也是為了保護印度貿易不受俄烏衝突的影響。
前不久的東盟國家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也重點討論了通過本地貨幣交易,減少對主要貨幣的依賴。
巴西和阿根廷今年1月也宣布,兩國正就建立共同貨幣“蘇爾”展開準備工作。此前,美元在該地區國際貿易占比高達96%。
胡捷教授認為,雙邊貿易采用本幣結算,並不是一個長遠可行的選項。“隻能說在特定的曆史階段,針對一些特定貿易項目,兩個國家都使用自己的本幣結算,或許是可行的。”在他看來,本幣結算不代表著未來的發展趨勢方向,大家希望減少美元在國際貿易當中的占比,那麽需要尋找的是一種通用媒介,比如歐元。
以歐元為例,在最近20來年的時間裏,歐元在國際貿易的份額從25%上升到40%。美元則從45%降到了40%。
除了本幣結算和尋找其他國際貨幣外,前段時間訪華的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想法更進一步,提出要成立亞洲貨幣基金組織。
在4月4日議會回答提問時,安瓦爾說自己在中國時公開提出這項提議(成立“亞洲貨幣基金組織”),並披露,他至少兩次在中國提到了這個構想。
其實,安瓦爾在上世紀90年代擔任馬來西亞財政部長時,就提出過類似建議,但這一想法沒有得到支持,因為美元在當時仍被認為非常強勢。
現在,時移世易了。美元還是那個美元,但越來越多國家對美元敬而遠之。
去年俄烏衝突發生後,浙江的一些民營企業也受到了波及。因為無法使用美元結算,他們與俄羅斯的正常貿易往來受阻,貨款遲遲不能收回。
美國幕後操控的 SWIFT 壟斷著全球跨境支付結算業務,被世界各國廣泛使用。這一技術其實不難,中國的人民幣跨境支付係統(CIPS)、俄羅斯的金融信息傳輸係統(SPFS)都具有跨境結算能力,難得是須得到全球絕大多數金融機構的認可。
不過現在在俄羅斯,人民幣現已取代美元成為交易量最大的外國貨幣。
新加坡前外交部長楊榮文曾說:“美元是對我們所有人的詛咒。如果你把國際金融體係武器化,就會有更多的替代品取代它,美元將失去其優勢。”
多國推動以非美元貨幣進行貿易結算——
人民幣國際化還有多遠?
橫行世界幾十年的美元霸權,不會這麽快終結。不過人民幣國際化的腳步確實在提速。
2016年以來,人民幣進入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人民幣國際化邁出了重要一步。
現在美國媒體也都很關注美元地位麵臨的挑戰,甚至開始宣揚起了威脅論。
美國《商業內幕》網站稱,從印度、巴西到中國和俄羅斯,許多國家都在推動以非美元貨幣進行貿易結算。報道稱,在這種背景下,美元在世界上的統治地位受到極大威脅,其中有五大項目對美元的威脅最大。
著名經濟學家、《貨幣戰爭》一書作者詹姆斯·裏卡茲(James G. Rickards)當地時間4月8日在福克斯電視台的一檔節目中稱,盡管“中國在努力削弱美元的地位”,但美元的“最大敵人”來自美國自己的機構之一。他還指出,從各國之間的實際交易來看,美元確實已經受到了“威脅與挑戰”。
雖然人民幣國際地位正越來越強,但短時間內並不會變成像美元那樣的國際貨幣。
國際通用貨幣,一來需要貨幣總體來說比較安全可靠,通脹管理得還可以,二來需要可自由兌換的,但目前人民幣的可自由兌換程度並不高。
胡捷教授對未來很有信心,“人民幣國際化是非常有希望的,但還有一些問題需要解決,譬如實現徹底的自由兌換,才能夠把潛力釋放出來。”他說,“當下的話人民幣在全世界國際貿易的支付占比當中大概是2.5~3%。和美元、歐元的40%的占比相比,還有很大的距離,也排在英鎊、日元之後。但我們的潛力應該是遠超英鎊和日元。”
為什麽?因為中國是世界第一大貿易國、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進出口總量,比美國、比歐盟都大,在國際貿易這個圈子中分量十足。憑借龐大的經濟和資本實力,進一步提升人民幣的國際地位,擴大人民幣的影響力,完全可以實現。
法國道達爾能源公司與中海油公司3月28日完成一筆液化天然氣交易。這是中國首單以人民幣結算的進口液化天然氣(LNG)采購交易。
不難發現,中國根據自身發展需求有側重點,會優先開展與能源和礦產輸出國的本幣交易。像前麵提到的巴西。中國對巴西出口額619.7億美元,而進口額1095.2億美元,貿易逆差475.5億美元,礦產也是占了大頭。
“去美元化”是中國防範重大金融風險、保障金融安全的戰略選擇。而人民幣國際化是“去美元化”的一個重要途徑。
中國一直是個穩紮穩打的國家,不會因為國際化需求而放棄匯率穩定和貨幣政策獨立性。所以人民幣國際化,目前官方還是非常謹慎推進的。因為一個國家的貨幣要實行自由兌換,不能光考慮貿易問題,還有諸如資本流動問題等很多其他的問題要考慮。
總的來看,美國仍具有長期主導世界經濟的能力。很多國家的“去美元化”,將是一個長期而複雜的國際貨幣博弈的過程,但這一趨勢不會逆轉。美元失去霸權地位是大勢所趨,世界貨幣體係將進入“多極化”時代,人民幣有望成為重要一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