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外貿正在崩盤,原因有這些

(2023-03-04 05:23:14) 下一個

中國外貿正在崩盤,原因有這些

盧克文工作室 |2023-03-04  

最近這一個月,關於中國外貿出現困境的流言傳得沸沸揚揚,網絡上搞得遍地哀嚎,都是:

“中國2023年春季外貿訂單總體下降40%”“深圳鹽田港、廣州南沙港、上海港、寧波港空置集裝箱堆積如山”“中國訂單一夜蒸發”“長三角外貿企業停止招聘”這些信息等等。

接著再搭配“外資已撤離中國”“中國工人大量失業”“東南亞和歐洲已承接中國訂單”“產業轉移越南印度已成定局”這一類無比驚悚的消息。

 

但這些文章我越看越奇怪,都是一些網絡信息的拚湊,在外網截張圖、在內網摘抄幾段文字,內容越震驚越好,卻沒有看到一篇文章,是實打實采訪中國外貿企業後寫出來的。

為了搞清楚事情真相,這幾天時間,我們私下找到二十多家外貿公司進行調研,將事情進行了梳理,大致弄清楚了這一次外貿危機,到底是怎麽回事。

堅持用事實說話,是我們寫文章的主基調。

下麵進入正題。

首先,中國港口出現大量空置集裝箱是真的,出口出現下滑,也是真的。

但情況沒有部分人說的那麽誇張。

比如說空置集裝箱大量堆積這個事,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這兩年,我們集裝箱造多了。

疫情期間,我們外貿生意好得過分,當時全世界隻有中國有生產能力,大家都給中國下訂單,需求量暴漲,海外東西一下就賣光了,庫存常常跟不上,一年賺了幾年的錢。

一位老外貿人說,他們當時“每天起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漲價。”

漲價不是他們黑心想趁亂多掙錢,純粹是一種市場行為,因為他們不漲,後麵的訂單生產都跟不上了,要壓一壓訂單量。

那兩年美國那邊不斷地給民眾發錢,民眾領到錢就去消費,商家這時候膽子也被市場催肥了,訂單源源不斷地下給中國公司,有貨就賣得出去,外貿好得一塌糊塗,生產擴容,生產出來的貨越來越多,發貨到美國或歐洲的時候,集裝箱不夠用了。

為了應對天量的出口訂單,隻好猛造集裝箱。

就這樣集裝箱還跟不上市場供應,不斷瘋狂漲價,幾百一千美金的集裝箱,最高時漲到兩三萬美金一條。

 

中國人賺錢素來喜歡低調行事,外貿賺錢的時候,大家都是靜悄悄地不作聲,悶聲發大財,而新聞這個行業有特殊性,一般是報憂不報喜,所以外貿發財這兩年,很少見媒體報道。

中國這邊的港口非常智能,集裝箱裝好貨後嗖一下就發出去了,而到了美國後,由於他們那邊港口疫情,一些公司放假,很多人不能正常上班,貨卸不下來。

還有一種原因是,美國那邊狂發錢,碼頭工人不上班比上班還有錢,幹脆就不上了,碼頭嚴重缺人,貨都卸不下來。

卸下來也沒地方放,因為它國內的運輸行業也放假,也不上班,所以當時美國各種新聞,高薪請人去碼頭幹活。

由於美國港口處於半癱瘓,效率極低,導致好多貨物一直積壓在港口。

從中國運貨過來的船,就一直停在港口上不了岸,排起老長老長的隊,而中國這邊又有新生產出來的貨物需要運到美國,我們就再擴產集裝箱,擴產運輸船,把基礎產能增大了。

正常流程是一船貨運到美國,再拉美國的產品回到中國,接著重新裝滿中國貨物返回美國,但現在因為美國港口堵塞,變成那邊船還沒回來,這個循環被打斷了,我們隻能用新造的船和集裝箱又出發了。

2021年底的時候,所有商家的貨都備得足足的,中國賣家還在使勁生產發貨,這時候美國的商家,比如亞馬遜一看不對,他們倉庫裝不下了,也不願意冒險新建倉庫,就出了一個限製政策,給商家一個倉儲額度。

由於貨實在太多一時賣不掉,而亞馬遜又會收大家倉儲費,一般庫存超過半年到一年,倉儲費比物品本身還值錢,導致商家都在降價賣庫存,2022年很多中國商家就一直是在清庫存的狀態。

注意,我們外貿公司,不是2023年才開始清庫存,是2022年就已經有人在清庫存了。

也從2022年開始,國外陸續恢複生產,這時候國內的外貿生產已經擴張過一次,訂單不夠加上外國友商也接單了,就隻能削減產能,開始裁員,一小部分公司還會倒閉。

一位資深外貿人透露,就算全球需求沒有轉向疲軟,這一波產能擴充後,也會自然淘汰一批的。

其實美國在2019年前,就已經出現了消費疲軟,這是他們專業搞外貿的才了解的信息,特朗普對中國貿易加關稅後,情況已經有點嚴重了,但沒想到疫情突然又把外貿行業拋到一個高點。

2019年他們業內就有一位做玩具的,準備兩千多萬的貨到亞馬遜倉庫,準備聖誕跟新年血賺一波,結果賣得特別差,隻賣出幾百萬的貨,正焦慮得不行,啪一下,疫情突然來了,歐美國家在線上的消費加劇,他那庫存居然全部清光了。

本來這哥們鐵定要虧,最多打折把貨清掉,但沒想到最後還掙了不少錢。

 

所以說,大量空置集裝箱是真的,因為前兩年搞太猛了,現在恢複正常了,吐出來是正常的。

出口出現下滑也是真的,2019年前就有這個跡象了,是疫情延緩了中國外貿數據,現在庫存部分還沒清完,美國那邊消費也真的下降了不少,下滑是符合邏輯的。

一家做車載娛樂的外貿商告訴我,2023年這兩月訂單還行,與去年持平,但走勢不太樂觀,全世界各國老百姓經曆疫情後,大都花了不少存款,收入減少,購買力下降,具體走勢還是得看疫情後世界經濟恢複情況,以及生產資料價格是否平穩。

美國那邊消費確實出了問題,美國消費信心指數從1月的106下滑至2月的103,預期指數從76下跌到69.72023年頭兩個月,消費者信心一直在下滑。

根據美國大營企業聯合會(Conference Board)的信息,美國消費者開始縮減支出,尤其在汽車、家電、房屋等大件商品上少花錢,很多休假計劃也在2月份被取消。

我查了查過往數據,美國人在202211月開始消費信心明顯下降,而歐洲是在20227月開始的。

從宏觀上來說,歐美國家都是從2022年下半年開始,民眾不敢亂花錢了,到了2023年,變得更謹慎了。

而一些發展中國家本來就不是我們的出口主力,另外像日本這樣的發達國家,據一位專做日本出口的外貿商向我們透露,這兩年日元貶值太厲害了,日本人也買不動了,他們的業務直接暴跌了40%

美國以及歐洲的消費為什麽就下降了?

我把網絡上大多數相關文章都看了一遍,覺得都說得太複雜了,其實主要就兩件事:

一是通脹把物價抬高了。

二是政府不發錢了,利率又上升了。

歐洲這邊我們重點報一下英法德三國的數據,英國20226月的通脹率同比是9.4%20232月同比是17.1%

 

 

法國20226月的通脹率同比是5.8%20232月通脹率同比是6.2%,數據沒有英國那麽可怕,但他們食品漲得有點凶,食品價格同比上漲了14.5%

德國20226月的通脹率同比是7.6%20232月通脹率同比是8.7%,同樣處在高位。

美國20226月的通脹率同比是9.1%20232月通脹率同比是6.2%,數據也不低,這還是美聯儲不斷加利率壓下來的。

對比一下中國,20226月的通脹率同比是2.5%20232月通脹率同比是1.8%,才知道歐美這兩年通脹有多嚴重。

歐美通脹上漲的主要原因說了八百遍了,就是俄烏戰爭、疫情、發錢三大主因,以前是政府發錢,民眾瘋狂消費,扛得住通脹,現在政府不發錢了,利率還上去了。

我們都知道,美國普通人手裏不留現金,沒儲蓄習慣,常常習慣超前消費,2022年底,美國包括抵押貸款、汽車貸款、學生貸款和信用卡債務在內的家庭負債,一共是16.9萬億美元,其中,信用卡欠款達到了9860億美元。

2021年,中國消費零售總額是6.83萬億美元,美國是7.41萬億美元,美國人口是3.3億,中國人口是14億,我們人口是美國的4倍,但花起錢來,還不如美國那麽點人口。

而且消費結構也不太一樣,中國人現在的消費,主要集中在食品、煙酒、教育、娛樂,而美國人的消費除了房屋,就是各種享受型支出。

做一個比較,2021年中國人均食品煙酒消費是1113美元,支出占比29.8%,美國是3827美元,支出占比15.6%;中國衣著消費是220美元,占比5.9%,美國衣著消費是731美元,占比3%;中國居住消費874美元,占比23.4%,美國居住消費9427美元,占比38.3%;中國教育文化娛樂消費403美元,占比10.8%,美國是2045美元,占比8.3%

2021年中國恩格爾係數是29.8%,美國是15.6%,美國由於在科技、金融、軍事上遙遙領先,可以讓全球供養他們民眾享樂,能讓普通人開著皮卡拖著小船去度假,這是中國人現階段不可能做到的。

我們不能簡單地說是美國金融霸權,讓全球發展中國家供養他們,美國軍事、科技、金融是一體的,是這三者同時領先,我們才被迫供養美國民眾,讓他們日日享福,還敢超前消費,而我們隻能低頭踩縫紉機,給他們做衣服做鞋子做襪子。

美聯儲這幾年一直在調高利率,以壓製通脹,從20223月開啟加息,中間八次加息,利率從0.25%上升到了4.75%,市場預計最高峰會在5.25%-5.5%之間,也就是還得加一陣子。

利率一高,還房貸還信用卡的錢就變多了,以信用卡舉例,2019年美國拖欠信用卡還款的是1580萬人,2022年漲到了1830萬人。

考慮到居住消費在美國消費占比38.3%,還房貸成了頭等大事,消費就放一放了。

美聯儲加利率,全球美元回流,都把錢放回美國,全世界更沒錢找外貿買東西了。

 

所以實際情況很簡單,美國人要拿錢還貸,所以不買東西了,其他國家沒美元了,買不了東西,中國外貿企業當然就困難了。

其實外貿企業並不是所有細分行業都下跌了。

我們把調研過的中國外貿企業做了下歸類,發現近三個月來,服裝、鞋帽、家具、玩具、陶瓷、皮革箱包等企業確實受到了很大衝擊。

一家主做歐美客戶的服裝外貿企業說,他們近幾個月訂單下滑了40%,一是他們不買了,二是生產都轉移到了東南亞或者印度等,但是,注意但是,麵料等還是在國內生產的。

佛山一些做LED照明和做陶瓷的外貿企業,他們透露自己業務下降了30%,很多在疫情前就轉移去了東南亞。

轉去東南亞和印度,主要是歐美逼迫他們轉移的,一個是美國給中國加了高關稅,另一個外貿公司反映,他們接單時,歐美客戶要求不要在中國生產,強逼產業鏈轉移,他們也沒辦法,隻能按客戶指定的辦。

不過,能轉移的都是低端產業,有一定技術含量的都沒辦法轉移。

做車載娛樂、手持穩定器、精密數控機床的外貿商向我們反映,他們的訂單不僅沒減少,反而有增加,做精密數控機床的哥們,他手頭的訂單反而在2023年增加了40%

一個做家電的老哥十分自信,他說這個行業基本上已經轉得沒法轉了,一些客戶就是找他們購買原材料,回他們國家組裝再賣到歐美,無非就是轉移裝配,核心的東西全是在中國人手裏。

一位亞馬遜資深賣家說,服裝這些行業是一定會被搶走的,沒什麽技術含量,三哥和越南人拿起來就能做,但他們做電子類產品,絕對沒有被搶走,這行幾乎都是中國人在競爭,沒國外賣家什麽事,從產品設計到更新升級,全部是中國賣家在盈利。

在德國做機床的一位哥們,說美國本土確實在加強製造業,他們機床設備廠現在很忙,訂單大量來自美國,因為機床是工業母機,可以推測出美國的確在認真重振製造業。

美國一邊加強自己的製造業,一邊想盡辦法扒中國製造業的皮,通過各種強製手段,逼迫產業鏈離開中國,削弱中國工業,以維護美國塑造的世界秩序。

不過從我調研後得到的信息,以及大數據來看,中國工業的核心力量並受什麽大影響,就像那位亞馬遜賣家說的那樣,走的都是低端產業,凡是有技術含量的產業,對上下遊依存度很高,走不了,也沒法走。

還是用數據說話吧,感謝外貿行業的各位帥哥靚女,給我提供了大量寶貴數據。

下圖是2021年和2022年中國外貿進出口月度總數據,大家可以看到,中國出口額總體數據非常樂觀,可以說是全世界最樂觀的,2022年還高於2021年。

 

把時間拉長來看,就更加樂觀了,要是印度能幹成這樣,莫迪半夜做夢都要笑醒。

2022年中國外貿順差8776億美元,增長了2011億美元,說明大部分外貿公司還是在悶聲發大財,現在有一點收縮,也是正常的,部分媒體用不著一驚一乍。

一直在針對中國的美帝,2018年對中國發起貿易戰,對華逆差是3200億美元,之後發生什麽事呢,2020年對華逆差3103億美元,2021年對華逆差3553億美元,2022年對華逆差接近4000億美元。

我們不是說美國在強製工業轉移嗎?越南、印度、墨西哥、歐洲都把中國外貿的飯碗搶光了嗎,來來來,我們來看一下,這三年時間,各個國家的對美國的外貿數據,是騾子是馬,一遛就知道。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到,越南和歐盟對美國的出口確實在增加,但中國也在增加,並不是傳說中的減少,由於基數太大,底子太厚,崩潰這兩個字,好像還差十萬八千裏。

就是一直被搶生意的低端製造業代表紡織服裝,目前中國還能占25.65%的市場份額,傳說中一騎領先的越南,其實隻有14.87%的份額。

隨著中國製造業的逐步升級,以及美國強行跟中國脫鉤,服裝、鞋帽、家具、玩具、陶瓷、皮革箱包等行業,是一定會轉移到越南、印度、墨西哥等國,我們用不著慌裏慌張的,這是曆史的必然趨勢。

而現在替代中國,成為美國第一和第二大貿易夥伴的加拿大和墨西哥,主要還是能源領域數據龐大,加拿大主要向美國出口石油、運輸設備、機電產品,墨西哥主要向美國出口計算機和電子設備、石油、煤炭、化學品和運輸設備。

可以預見,美國在努力培育墨西哥替代中國的部分功能,因為機械與電氣、百貨、紡織,正是美國從中國進口的前三項。

 

美國不斷想跟中國脫鉤,中國卻一直想牢牢綁定美國,美國現在APP下載的前三項,不知不覺已經全部變成來自中國的APP了。

第一名的Temu是拚多多美國版,魔性複製了拚多多中國版的全部細節,第二名是剪映美國版,屬於字節跳動,第三名是當今世界第一娛樂大殺器TikTok,也來自字節跳動。

把美國政府急得,現在打算直接封殺TikTok,以防止中國軟件打破美國在全球的輿論統治。

中美之間外貿與互聯網難舍難分,相愛相殺,體現的是兩國體係上的相互依存,盡管美國高層現在對中國恨之入骨,時刻把中國當蘇聯一樣提防,但你哪見過這樣的美蘇關係?

最後,我們對這幾個月鬧得沸沸揚揚的外貿崩盤事件做個總結:

1.此次外貿整體下跌,是前兩年疫情期間吃得太狠,吐出來一部分。

2.確實也有庫存堆積的原因,另外生產了大量集裝箱,空箱堆得天高,才把事情搞得這麽驚悚。

3.歐美因為美聯儲加息,引發了嚴重的消費下跌,加劇了外貿下行。

4.中國外貿確實在被其他國家搶生意,有美國強逼的原因,也有自己成本上升的原因。

5.但核心外貿領域,有技術含量的產品,出口其實沒有下跌,反而在增長。

6.外貿這一次收縮,隻是美元霸權統治世界的一次周期性反應,大概過幾個月後,外貿就會調節回正常狀態。

7.打鐵還須自身硬,可見中國工業升級和人民幣升級,確實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8.中國要進步,就不能一直幹低端工業,遲早會有別的國家替我們生產衣服鞋子,我們才可以開著皮卡拖著小船去旅遊,這是曆史規律,不用大驚小怪。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