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cel
cancel
cancel
cancel
個人資料
正文

石川禎浩 中國共產黨百年史

(2023-02-08 22:26:56) 下一個

簡介

劉少奇的高腳床、毛澤東的藏書齋……〈義勇軍進行曲〉、〈東方紅〉
從領袖逸聞到流行「紅歌」逐一解碼 歸納百年大黨各階段關鍵特質
 
「中國已不存在出版這本書的媒體空間」

中共黨史專家石川禎浩重磅力作 特別收錄臺灣中文版作者序
★ 榮獲第25回「司馬遼太郎賞」 第33回「亞洲.太平洋賞特別賞」★

「中國共產黨是怎樣的政治組織」是每個臺灣人一生避免不了、需要不斷探究的問題。中國史研究專家石川禎浩教授,鋪陳中共自創黨、建國、革命、開放到今日極權大黨的發展過程,更從領袖逸聞、各時期流行的愛國歌曲「紅歌」來分析其各階段特質。在二十大結束、習派全麵上位的此時,這是通盤理解共產中國的最佳入門書。
 
作者簡介  石川禎浩
 
1963年生,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教授,專長為中國近代思想史和政治史、中共黨史、中日交流史。著有《中國共產黨成立史》(2001)《「紅星」是怎樣升起的:毛澤東早期形象研究》(2016)、《中國近代歷史的表與裡》(2015)等書。《中國共產黨百年史》是他的最新作品,榮膺有「日本文藝界諾貝爾文學獎」之稱的司馬遼太郎獎。

日學者新書解碼中共百年黨史DNA

 

HK01  2023-02-08 19:38-

日學者新書解碼中共百年黨史DNA

甫離開人世的台灣著名政治學家朱雲漢,生前從事“亞洲民主動態調查”,長期實證結果得出,中國大陸民眾對其政治體製的滿意度和支持度都相當高。這個結論對受西方民主化思維影響的人來說,往往百思不得其解,朱雲漢於是投入政治體製研究,看到了“中國模式”在當代曆史巨變中的積極意義。

如果說朱雲漢是從政治的角度切入,揭開中共建黨乃至建國至今的體製之謎,那麽日本學者石川禎浩,則可以說從曆史著手,試圖解碼中國共產黨這個百年大黨的關鍵DNA。其寫於中共建黨百年前夕的新書《中國共產黨百年史》,近日由台灣商務印書館推出繁體中文版。

這部在日本獲得“司馬遼太郎獎”肯定的作品,有意糾正日本當代年輕人對中國和中共的固有觀點,期望大家抱持冷靜客觀的態度,看待這個東亞的強大鄰國。依循作者如此初衷,該書得以在反中、反共意識形態高漲的台灣社會推出中文版,意義可說是格外不同。

中國共產黨如何改變中國?

任教於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的石川禎浩,專長為中國近代思想史和政治史、中共黨史、中日交流史等。其以中共早期建黨史研究享譽於國際學界,特別是2001年中共建黨80周年時,石川禎浩出版《中國共產黨成立史》,首次正確考證出中共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時間,在中共黨史學界引起巨大的關注和討論。其重要研究著作《中國共產黨成立史》(增訂版)、《“紅星”是怎樣升起的:毛澤東早期形象研究》,兩書繁體中文版均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發行。

有別於“學習”和“研究”兩種中共黨史讀法,石川禎浩新著《中國共產黨百年史》篇幅短小,卻能涵蓋百年曆史,從各種曆史片段和有趣逸聞出發,另闢出“科普”式的黨史讀法。如同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陳永發所言,“石川禎浩是講故事能手”。

《中國共產黨百年史》最大的特點在於“詳古略今”,全書五章,前四章聚焦於中國共產黨的起源與革命“走向權力之路”,以及建政後的前30年史,僅有第五章論述文革結束、改革開放以及追求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習近平時代。由於中國崛起的時代背景,許多人已忘記中共草創之初僅有13名黨員的史實,在那個革命要殺頭的年代,中國共產黨如何建立革命根據地、走過長征,並在內戰中打敗國民黨的摧枯拉朽之勢。陳永發在今(2023)年台北國際書展講座解讀《中國共產黨百年史》,便坦言不能否認中共建黨之後,“傑出領導”與“不斷摸索”這兩大特質發揮了重要作用。

日學者新書解碼中共百年黨史DNA

第二個特點在於,石川禎浩以1920年代以降中國的愛國歌曲、流行歌曲為鋪陳,襯托出中共百年黨史不同階段的時代特徵。令讀者印象深刻的是,中共究竟是如何將群眾組織起來,扭轉孫中山所說的“一盤散沙”,石川禎浩在書中以紅軍時期的軍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為例,由於當時共產黨活動的地區是農村,士兵亦大多為農民出身,這首帶有民謠旋律的軍歌既令人耳熟能詳,同時“將共產黨的組織原理帶入軍隊中”,“明白易懂地表現出軍隊是為了黨和民眾而服務的這一理念”。

執政效能受肯定的中國模式

“不忘初心”是今日中共“自我革命”的主要訴求,如何理解中國共產黨於今跨過建黨百年之後的“延續性”,石川禎浩在書中把解答的線索放在了共產黨體內的DNA。

作者在書中舉了一個相當值得推敲的案例,日本某位學者曾於1997年至2010年以天津居民為對象,調查當地民眾“黨和政府是否知道,對於人民來說什麽是最好的”,結果不分年齡層有高達七成至八成的人回答“非常同意”或“同意”。此外,書中亦提及,受到外界批判強烈的社會監控體係,可是多數中國人“都高度評價個人資訊與種種社會服務關聯的數位管理社會,讚賞共產黨的統治”。

在石川禎浩看來,不同於民主國家透過議會協議、決定政策、重視程序的西方體製,“由少數英明領導集團迅速作出必要的決定,雖然基本上沒有選舉、討論、表明及持續主張反對意見的權利等,但這些省去的社會成本,可以用來期待低成本但高效能的政治。”出身於民主國家之列日本的作者並不否認,不同於西方近代化模式的“中國模式”,正在以發展中國家為主的許多國家和地區“穩健地傳播開來”,但他還是期望中共領導人應當思考,“已經不是中國一國要走向何方,而是中國與世界要走向何方”。

“中國模式”的執政效能之所以受到民眾的高度肯定,石川禎浩認為關鍵在於中共體內“列寧主義”(布爾什維克主義)與毛澤東遺留下來的DNA,結合在中國共產黨身上,既表現出傳統中國社會為政者擁有“毋苦民”的強烈意識,以及共產黨“為人民服務”的鮮明旗幟,“無論情況如何變化,有一點不容置疑:今天的中國共產黨是承繼自百年前誕生的那個組織”。陳永發在談論該書的講座上,也強調了中國共產黨並非“舶來品”,而是內外兼具,藴含中國人的獨立自主性於其中。

重新認識世界最強大的政黨

日學者新書解碼中共百年黨史DNA

當今世界經曆疫情摧殘與戰爭撕裂,意識形態的二元對立愈形嚴重,中美之間的戰略對抗,令中國共產黨這個作者口中“超巨型執政黨”領導下的中國,陷入了國際輿論場的話語與形象之爭。《中國共產黨百年史》後記寫道:中國共產黨既不是苦心才保住命脈迎來這一天(建黨百年),也不是做為曆史遺產,被當成曾經存在過的政黨,置於博物館展示櫃;而是成了這個世界最強大的政黨,如今也在變化中不斷增強存在感,在全世界的眾目睽睽下迎來了百歲誕辰。

石川禎浩固然有其受限於本位的看法,但他這段語重心長的文字,依舊說明了無論是亟欲挽救帝國餘暉的美國,抑或與美國在戰後有著千絲萬縷關係的日本,還是由於殖民經驗與地緣政治對中國大陸始終存有心理隔閡的台灣、香港,都應該對既陌生又熟悉的中國共產黨有著更客觀的全麵認識。

2月4日台北國際書展以《中國共產黨百年史》為主題的講座上,一位台灣讀者提問了中共是否會對台灣發起“武統”的尖鋭話題。與石川禎浩同為中共黨史研究權威的台灣學者陳永發如此答道:“台灣很奇怪,既要與中國大陸為敵,卻又不知道大陸在想什麽。”要解開這個實存的矛盾困境,石川禎浩《中國共產黨百年史》或許是一份可以帶來反思的素材。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