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為何西方未能成功孤立俄羅斯

(2023-02-24 12:11:22) 下一個

製裁打擊並不如預期 為何西方未能成功孤立俄羅斯?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西方形成了一個看似聲勢浩大的全球聯盟:共有141個國家在聯合國要求俄羅斯無條件撤軍的決議中投了讚成票。

相較之下,俄羅斯似乎孤立無援。僅有四個國家支持俄羅斯並反對該決議,其中包括朝鮮。

但西方並未像乍看起來的那樣贏得了全球那麽多人心。還有47個國家投了棄權票或未參加投票,其中包括印度和中國。這些所謂的“中立”國家當中,有許多都為俄羅斯提供至關重要的經濟或外交支持。

連起初同意譴責俄羅斯的一些國家也認定這場戰爭與己無關——此後也開始轉向更為中立的立場。

一年過去了,形勢愈發明朗:盡管西方的核心聯盟依然非常穩固,但它從未能說服全世界一起孤立俄羅斯。

世界沒有劃出楚河漢界,而是各自為營。在大部分中間派看來,俄羅斯的侵略主要是歐洲和美國的問題。這些國家並不會視之為生存威脅,在入侵製造的經濟和地緣政治動蕩中,它們最看重的是保全自身利益。

此種形勢讓人想起冷戰時期許多中立國家的做法。但如今,世界的聯係已然更加緊密。全球通信、經濟往來和安全聯係的規模和複雜程度給了西方的對手太多可乘之機。

周四,聯合國大會通過了另一項要求俄羅斯從烏克蘭領土撤軍的決議,但中國、南非、印度及南半球許多國家繼續投出棄權票,凸顯出它們的疏遠態度——在它們看來,這是西方的戰爭。

以下是俄羅斯如何利用了這一形勢的。

繞過製裁

起初,西方的經濟製裁似乎打擊了莫斯科維持戰爭的能力。以美國為首的37個國家參與了製裁行動,凍結了俄羅斯的外匯儲備,並將其主要銀行作為製裁目標,動搖了俄羅斯金融體係的基礎。

製裁封鎖了飛機零部件和電子產品半導體等關鍵產品的進口。數以百計的企業自願停止在俄業務,導致俄羅斯民眾失去了蘋果零售店和Netflix訂閱。

但製裁的打擊並不如西方預期那樣沉重。位於華盛頓的非營利組織西爾維拉多政策加速器收集的數據顯示,有少數國家填補了缺口,對俄羅斯的出口增長遠高於戰前水平。還有些國家的出口在開戰之初有所下降,但隨後也已回升。

僅中國和土耳其兩國就能彌補大部分出口缺口。

中國製造的乘用車取代了西方汽車製造商過去對俄羅斯的供應。中國的機械和半導體出口也在增長。跨國企業生產的其他產品不能再直接出口到俄羅斯,但現在能從前蘇國家流入。

即便土耳其向烏克蘭出售軍火,總統埃爾多安還是增加了對俄貨物出口,在西方的製裁大壩上撕開了一道口。

“我們對烏克蘭和俄羅斯一直采取平衡政策,”埃爾多安在9月表示,那是土耳其投票支持美國譴責俄羅斯入侵六個月後。

總的來說,在入侵之初的出口下滑之後,對俄貿易水平已經反彈,因為有足夠多的國家仍然願意與俄羅斯做生意。

從長遠來看,製裁仍可能給俄羅斯帶來嚴重打擊。製裁措施已經阻攔了外國投資,政府資金儲備正逐漸耗盡。石油貿易限製迫使俄羅斯減產。俄羅斯的天然氣輸氣管道轉向亞洲也需要數年時間。

但俄羅斯經濟即使不景氣也足以支撐戰爭繼續進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上個月預計,今年俄羅斯經濟將增長0.3%,較此前預計的萎縮2.3%有了大幅改善。

購買軍火和零部件

美國及其夥伴國家向烏克蘭直接輸送的致命武器和軍事裝備越來越多。它們還試圖通過出口管製禁止許多企業向俄羅斯出售關鍵技術,從而切斷俄羅斯自身的軍事裝備供應。

在這些武器的幫助下,烏克蘭出乎全世界意料地頂住了更強大的俄軍的進攻。至少有40個國家向烏克蘭提供了軍事援助,包括運送進攻性武器和其他形式的軍事援助。

然而,剝奪俄羅斯軍事裝備的努力並不算太成功。在這一問題上,俄羅斯同樣得到了幫助。美國宣稱,朝鮮已向俄羅斯運送了“大量”炮彈。伊朗向俄羅斯提供了“神風”無人機,莫斯科已將這些無人機用於攻擊烏克蘭的民用基礎設施。

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繼續向俄羅斯提供軍民兩用產品,如可用於軍事裝備的微芯片。

當然,分析人士表示,俄羅斯似乎確實麵臨精確武器的短缺,比如依賴於高科技設備的巡航導彈。俄羅斯士兵也報告了前線夜視設備和偵察無人機的缺乏。

利用全球的矛盾心理

很多世界領導人不太喜歡一個國家入侵另一個國家的想法。但他們中的許多人也樂於看到有人站出來對抗美國。

在非洲、拉丁美洲、亞洲和中東地區,許多與美國和歐洲有著密切官方關係的政府並不認為這場戰爭是一種全球性威脅。相反,他們將自己定位為中立的旁觀者或仲裁者,盡可能地保留餘地。

亞洲國家對俄羅斯入侵的反應不一,在聯合國最初的投票中,超過三分之一的國家拒絕譴責俄羅斯。雖然美國的大多數盟友都與美國保持一致,但俄羅斯一直能夠利用自冷戰以來的貿易關係和友好的公眾輿論。

在入侵之初,美國要求印度減少從俄羅斯購買石油。此後隨著印度一直不願與任何一方結盟,這一立場有所軟化。在印度與中國邊境的緊張局勢加劇之際,專家們表示,印度認為不能拿它與俄羅斯的關係冒險,後者是印度的主要武器來源。

海灣國家與西方國家一起投票譴責俄羅斯,但是自那以後,它們在很大程度上尋求被視為中立的仲裁者。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總統穆罕默德·本·紮耶德前往俄羅斯,會見了俄羅斯總統普京,並表示他尋求通過外交途徑解決問題。他還提供了阿布紮比機場用於布裏特妮·格裏納的換囚地點。

迪拜尤其已成為俄羅斯人的一個中心——一個西方製裁無法觸及的寡頭和親克裏姆林宮權貴的天堂。而沙特阿拉伯曾表示,它必須追求自己的利益,即使這會導致與美國的長期關係出現摩擦。

將近一半的非洲國家在譴責俄羅斯的投票中棄權或缺席,這表明許多國家越來越不願意接受美國的是非觀。俄羅斯通過不懈的宣傳和硬實力贏得了朋友,越來越多的國家與俄羅斯雇傭軍簽約,購買俄羅斯武器。

在南非,與俄羅斯的關係可以追溯到蘇聯對結束種族隔離製度的支持。其領導人看到了與俄羅斯更緊密結盟的機會,同時填補歐洲和美國留下的貿易空白。但與許多其他非洲國家一樣,南非似乎小心翼翼地在同俄羅斯日益密切的關係與同西方的關係之間保持平衡。

與美國有著長期關係的拉丁美洲基本上與其北方鄰國一起投票譴責俄羅斯。但最近幾個月,裂痕開始更加明顯。

哥倫比亞最近拒絕了美國提出的向烏克蘭提供武器的請求。德國總理肖爾茨上月訪問巴西時,巴西總統路易斯·伊格納西奧·盧拉·達席爾瓦拒絕發表支持烏克蘭的言論,他說,“我認為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發生戰爭的原因需要弄清楚。”

試圖削弱西方核心聯盟的力量

幾十個國家組成了核心集團,通過提供軍事援助或製裁俄羅斯來支持烏克蘭。

事實證明,戰爭期間西方國家的團結令人矚目,德國、法國和意大利等長期以來被視為對俄羅斯相對友好的國家仍然堅定地支持烏克蘭。2019年被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宣布為“腦死亡”的北約,再次實現了保護西方聯盟不受俄羅斯攻擊的明確目標。

但即使在西方國家之間,這種團結也不是完美的。作為歐盟成員國,匈牙利嚴格來說實施了對俄羅斯的製裁,但在歐爾班的領導下,匈牙利一直是歐盟內部對支持烏克蘭並不熱心的“局外人”。它推遲了幾項需要一致支持的歐盟決定。

還有一些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支持的國家拒絕對俄羅斯實施經濟製裁。

隻有很少幾個國家是竭盡所能的:實施製裁,提供重型武器——比如坦克、裝甲車和防空導彈係統,並且——根據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的數據——將GDP的至少0.1%投入到對烏克蘭的雙邊援助中。

戰爭已經過去一年,俄羅斯的策略很明確:等待西方出局。普京認為,擔心戰爭對本國經濟和政治造成損失的歐洲國家最終會放棄對製裁以及武器供應的支持。在這場衝突中已經保持中立的亞洲、中東和非洲國家將繼續增加與俄羅斯的貿易。

也許就連美國在明年的總統選舉中也會對戰爭感到厭倦,並向烏克蘭施壓,迫使其向普京讓步。

西方如何保持一致——以及能讓世界上多少人至少一定程度上站在它的一邊——很可能決定衝突的結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