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內自媒體酷玩實驗室文章:大家有沒有發現,這個世界變得越來越魔幻了。
前幾天,德國總理朔爾茨在歐盟峰會上一改往日嘴臉,向中國吹起了彩虹屁,表示沒有國家想與中國“脫鉤”。
他還以“身”示好,說將在下個月初首次訪問中國,並強調“去北京對我而言很重要”。
更早之前,朔爾茨還在德國政府各大部門的極力反對下,堅持給中國開綠燈——允許中資企業投資德國漢堡港的一個碼頭。
這個港口是德國相當重要的一個基礎設施,一度被德國列入“禁止落入外國人手中”的資產,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甚至稱“丟掉這座碼頭的控製權將使漢堡港陷入困境”。
如今堂而皇之地拱手讓給咱們,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要知道,歐洲此前可一直是宣揚中國威脅論的帶頭大哥,經濟部長甚至叫囂全歐聯合起來製裁中國,結果首相上台後第一年,竟然就是公開為中國“站台”。
而我兔的反應呢?還一臉冷漠。
外交部得知此事後,直接拒絕確認。有外媒記者就此向外交部發言人提問,發言人隻是回應“沒有信息可以提供”,至今沒有答複。
德國的“跪舔”貼到了冷屁股上。要放在從前,簡直難以想象。
同樣魔幻的一幕也發生在英國身上。
前幾天,在特拉斯執政40多天就狼狽下台後,英國公布了他們的新一任首相人選。
結果竟然是皮膚黝黑的印度裔候選人,蘇納克。
眾所周知,印度很長時間以來一直是英國的殖民地,一個前殖民地血統的人來成為自己的首相,這波反噬著實是讓人看得目瞪口呆。
有不少人調侃,說自東印度公司向印度派出總督164年了,印度終於向英國派出了總督,還有人表示這波是印度借殼入五常。
與此同時,國內股市最近也是苦不堪言。
總之就是一句話,世界開始魔幻了,太魔幻了。
那麽,這波貫穿全球的”魔幻行為“,背後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麽,它們背後又有沒有聯係呢?
01
今年3月1號,曾在香港襲警後逃跑的亂港分子林宇軒,在個人facebook上發帖,稱自己要去烏克蘭參戰,但剛沒說幾句,話鋒一轉開始賣慘,稱自己去了英國,並沒有拿到所謂的BNO護照(British National Overseas 英國國民(海外)護照),四個月來零收入:
請網友們支援我點去烏克蘭的路費吧。
網友們當然不是傻瓜,支援烏克蘭是假,趁機騙錢才是真。於是不僅不給小林打錢,還跑去評論區口吐芬芳。
後來應該是心虛了,林宇軒把帖子改了改,把“捐錢”部分刪除了,但又在帖子最後放上了付費訂閱頻道的鏈接,還把這條帖子在其主頁進行了置頂。
曾經在香港蹦得挺歡的林宇軒,逃到英國後淪落到“化緣”的地步,當時就有人質疑找不到工作是不是他英語不行?
事實上,還真不是,林宇軒隻是這個群體的一個縮影。“英國港僑協會”(HKB)調查顯示,隻有18.5%的BNO移民在英國找到了全職工作。
很多在香港從事金融、法律工作的人,跑到英國後隻能找廚師之類的工作,不是他們英語不好,也不是能力不行,而是連英國人自己都找不到工作了,哪還有多餘的飯碗給這些“二等公民”呢?
林宇軒在臉書上化緣時英國首相還叫約翰遜,如今6個月不到,特拉斯宣布辭職,英國馬上要迎來今年的第三位首相了,但英國人民好像一點開心不起來,因為種種跡象表明:
英國的經濟要崩了。
本周一,IHS Markit數據顯示,英國10月綜合PMI(反映經濟變化趨勢的指數)初值由9月的49.1下降到47.2,低於預期的48,創23個月來新低記錄。
10月,製造業PMI初值由9月的48.4降至45.8,低於預期的48,創29個月來新低。不含疫情年份在內,英國產出下降速度已經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快了。
三季度以來,英國已經有86家上市公司發布盈利預警,遠高於去年同期的 51 家,是2008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當了45天英國首相的特拉斯,新官上任三把火,本來最想做的就是靠大刀闊斧改革重振英國經濟,可沒想到特拉斯想大幹一場,卻被生活大幹了一場,英國資本市場直接發生大地震。
英國國債暴跌,跌的英國養老金都快爆倉了;英鎊暴跌刷新曆史記錄,兌美元匯率一度達到1:1.1,距離跌破200多年來的記錄隻差一步之遙;英國股市暴跌,全球投資者紛紛撤離。
當然了,經濟差的肯定不止英國,咱們A股、港股這兩天也是一片哀嚎。
日本就不止是哀嚎了,日元貶值速度堪稱暴力。
10月25日,也就是今天,美元兌日元來到了148.82日元。這麽低的匯率是個什麽概念呢?
它跌破了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的低點,跌破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低點,上一次跌破150還要追溯到1990年,距今已經32年了。
經合組織(OECD)的最新預測顯示:今年日本的GDP規模預計會達到553萬億日元,按照近期“1美元兌140日元”的平均匯率,美元計價的日本GDP規模,或隻有3.95萬億美元,不足4萬億。
日本媒體發文哀歎,以美元計價今年日本的GDP跌回到了30年前,如果再考慮通脹的話,那GDP可能隻有1992年的87%。
辛苦大幹30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德國總理舒爾茨宣布訪華後的第二天,希臘前財政部長亞尼斯·瓦魯法基斯發表了一個評論,他認為能源價格飆升引爆了歐洲經濟危機,歐盟經濟崩潰已成定局。他還特別點名德國說:
該國基於俄羅斯廉價能源和中國龐大市場的經濟模式正在崩潰。
不知道大家感覺到了沒有,仔細看看近期各個國家的新聞,好像大家經濟都要崩了,這到底是因為什麽?
02
對於歐盟經濟要崩潰的原因,瓦魯法基斯後續還做了一個解釋:
一方麵,俄羅斯此前輸往歐洲的廉價能源已不複存在,隨著歐盟與俄羅斯的矛盾不斷加深,歐洲國家的能源危機日益嚴重。
在此背景下,美國又在割歐洲盟友的韭菜,高價賣給歐洲國家液化天然氣,不僅讓歐洲民眾的生活苦不堪言,也讓歐洲工業正在麵臨坍塌的可能,大量製造業因急劇攀升的能源價格被迫轉向北美市場,使得歐洲輿論哀鳴:美國正在掏空歐洲引以為傲的根基。
另一方麵,在美國的唆使下,歐洲也籠罩著一層“與中國脫鉤”的陰影,不難想象,一旦歐洲國家徹底失去中國這個龐大的市場,歐洲經濟重回正軌幾乎是癡心妄想,畢竟去年中歐貿易額首次觸及曆史頂峰,來到8000億美元以上的位置,切斷與中國的貿易合作,無疑是自尋死路。
俄烏戰爭,美國持續拱火,趁機跑到歐洲大收“能源稅”,已經引起了很多歐盟國家的不滿。比如21日當天,法國總統馬克龍就再次指責,美國正在能源和貿易政策中“玩把戲”:
“美國不僅正在用高於國內市場的價格,向歐洲夥伴出售‘創紀錄’的天然氣。此外,在歐洲某些沒有補貼的行業中,美國為增加自己的經濟吸引力,也正在開始建立針對這些行業的高額補貼。”
在馬克龍講話次日,法國巴黎爆發了反美國反北約的集會抗議。
如果說“俄烏戰爭”引發的一係列事情,能解釋歐洲一些國家經濟崩潰的原因的話,那日本以及其它一些國家的經濟困境,就跟美元霸權脫不了關係了。
大半個世紀前,法國前總統戴高樂的聲音依舊在全世界回蕩:
美元就是強盜!
1944年,“布雷頓森林體係”建立了美元的金本位製度,這時候美元還和黃金掛鉤,理論上並不能肆無忌憚地印錢。
但美國還是在偷偷大量印鈔,越戰失敗後,美國黃金儲備量迅速下降,1971年後,布雷頓森林體係終於宣布崩潰。
但沒想到崩潰後美國來了招更無賴的,它迫使國際接受美元與原油掛鉤,因為原油並不具備黃金的稀缺性,所以就可以幾乎不受限製地印錢了。
2020年,由於GDP斷崖式下降,股市連續熔斷,數百萬人口一夜失去工作,美國開啟了印鈔機模式。一年內就放出了紓困金5萬億美元,整整相當於日本2019年全年GDP之和,是2008年金融危機時美國救市操作的六倍之多。
史無前例的大規模放水,帶來了國際資產大漲價。以房地產為例,據OECD統計,疫情期間經合組織成員國實際房價指數共計上漲了18.8個點,房價的季均增長翻了一倍以上,最近兩年多來,房價的漲幅比過去5年都多。
美聯儲放水先把各國資產催成“虛胖”,接著猛烈加息完成收割。
從2022年3月開始,截至目前,美聯儲已經累計加息了300BP。
加息後,美元回流,各國資產泡沫被戳破,美元大薅一波羊毛離場,然後爛攤子讓別人來收拾。1997到1998年東南亞金融危機,就是這樣發生的。
現在來看,英國、日本就是第一批快頂不住了的受害者,接下來肯定還會有更多國家被美元加息收割。
美元霸權的強盜邏輯,已經讓世界各國不堪重負了。
當法國總統馬克龍公開批評美國,德國總理舒爾茨高喊“北京很重要”,英國新首相被外界認為會重新思考對華關係時,我們終於看到:
在美元霸權近乎堅不可摧的外殼上,一條條裂縫已經被撕裂開了。
03
那在這種“鐮刀”收割之下,各國就真的隻能束手就擒任人宰割了嗎? 也並不是。 在這個全球化時代,大家被逼無奈下還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抱團保暖。
抱團的紐帶,就是中國。 我們能看到,今年有大量的高端製造業紛紛到中國投資建廠。僅僅前6個月,就有多家汽車、電子、化工企業在中國落戶。 拿最近的來說,巴斯夫就是個例子。 上個月,德國著名化工巨頭巴斯夫集團在湛江的生產基地正式落地,總投資100億歐元,相當於5個特斯拉超級工廠。 建成之後,巴斯夫湛江工廠將成為僅次於德國總部和安特衛普工廠的全球第三大生產基地。
巴斯夫成立於1865年,相當於清同治四年,也是現代化工黃金時代起飛階段。 毫不誇張地說,正是在這家企業的不斷創新下,德國才在上世紀一路狂奔,曆經兩次世界大戰仍然屹立不倒,成為如今的製造業大國。
對於德國而言,巴斯夫絕不隻是一家本土企業而已。 就連如此“國之重器”都遠遷中國,可見如今的中國在他們眼中有多重要。 除了巴斯夫之外,眾多的德國百年老店也紛紛在中國建廠。 德國蔡司集團是全球著名的光學和光電設備製造商。一周前,他們投資2500萬美元的蘇州蔡司生產基地正式奠基,這是蔡司集團首次在中國建廠。
德國的汽車企業也緊隨其後。BMW在沈陽鐵西李達村投資150億元建了一家新的工廠;奧迪在長春建了一個新能源汽車製造基地,占地150公頃,預計能年產15萬輛新能源汽車;大眾在安徽投資了168億元,建成了能年產35萬輛汽車的MEB工廠。奔馳則在順義建成了第56號工廠,是目前奔馳集團中現代化程度最高的工廠。 MINI的電動車生產線也整體搬到了中國,未來將在中國生產純電的MINI轎車。著名的動力總成企業,德國FEV公司也落戶沈陽,同時落戶沈陽的,還有BMW的高壓電池研發中心等等。
雖然德國總把“去中國化”掛在口頭,但身體卻出賣不了自己。 那有人要問,這樣抱團對它有什麽好處? 顯而易見,目前中國有世界上最先進的供應鏈產業,最通達的交通物流係統,最充裕的技術人力儲備,和最廣闊的市場。 更重要的,我們的能源也足夠用。
自俄烏衝突爆發以來,歐洲緊跟美國開啟對俄能源製裁,俄羅斯則減少輸歐天然氣作為應對,由此在歐洲引爆一場曠日持久的能源危機。 德國在歐盟成員國中對俄氣的依賴程度最高,受到的衝擊最為嚴重。數據顯示,來自俄羅斯天然氣供應占其需求55%-60%。 在德國,天然氣約占發電能源結構的15%,雖然近年來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飆升,但天然氣發電的地位仍舉足輕重。 能源危機讓德國一隻腳踩在了懸崖邊。
好在,中國有充足的能源供應。我們富裕的電力和天然氣,完備的供電設施,可以讓這些企業維持足夠的產能,不至於被美國“一波帶走”。
除了能源之外,中國還有歐洲不具備的軟件開發實力。 前不久,一則“大眾汽車宣布將與地平線成立合資企業”的消息,讓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在了一家中國公司身上。 它的名字叫地平線,做的是汽車智能芯片。 據了解,大眾集團計劃在中國投資20億歐元,與地平線成立一家軟件合資公司,旨在進一步提升數字化競爭力並實現技術獨立。 為什麽德國汽車巨頭要千裏迢迢來找一家中國公司合作呢? 這背後,是中國的軟件技術開發實力,相比於幾乎缺席整個互聯網時代的歐洲,不止強得一星半點。
無論是技術實力,還是人才儲備,我們在經曆了過去20年互聯網飛速發展後,都對後者展現出了碾壓一般的優勢。 進入智能車時代後,這種技術很快完成了過渡,也就變成了如今我們看到的,對擁有百年曆史的汽車巨頭實現了反超。 當國產新勢力OTA升級隻需半個月時,大眾電動車的車主卻還在和車機斷網和死機纏鬥。當國內的車廠在智能座艙和輔助駕駛方麵瘋狂堆料時,大眾連初級的輔助駕駛功能都還沒玩明白。
在今年4月,大眾為了“抱中國大腿”,緊急在中國成立CARIAD軟件子公司,以推動集團及旗下各大品牌在中國實現數字化轉型。 與此同時,與地平線成立軟件合資公司,希望抓緊利用中國的技術優勢來彌補不足。 類似的“技術抱團”還有日本。 10月24日,豐田、比亞迪、一汽豐田三方聯合發布了第一款車——bZ3 ,這是 bZ 純電動專屬係列的首款轎車產品。
這款新車不但搭載了比亞迪磷酸鐵鋰刀片電池,它的設計、研發以及生產等工作也將由比亞迪負責。這也就意味著這款將要懸掛豐田“牛頭”標的純電動汽車,極有可能是一款換標比亞迪。
作為全球銷量最高的車企,也是全球利潤率最高的車企,豐田之所以會選擇與比亞迪組建一家由後者為技術主導的合資公司,除了它自身純電動汽車技術底蘊不足之外,在電動汽車零部件供應鏈等方麵的劣勢也是另一個關鍵原因。
綜合來看,一台電動汽車上的零部件總數會在 2 萬個左右。如果一家汽車公司想順利造車,最先需要的是花大價錢砸出一條可靠的供應鏈。而中國,恰恰是目前電動車供應鏈最完善的國家。
總而言之,在美國圍追的情況之下,選擇抱緊中國才是求生之路。
當然,過去總是傲嬌的英國也不例外。
早在2016年,英國就超過新加坡成為最大人民幣離岸結算中心。 從去年開始,英國更是開始和中國在能源領域加深合作。 2021年12月,英國國際貿易部與明陽智慧能源集團簽署備忘錄,支持明陽在英修建葉片廠和風力發電機組廠。英國駐華貿易使節吳僑文視其為“劃時代” 的投資,標誌著中國可以更深入地參與到英國風電供應鏈發展。
在儲能領域,英國攜手華能集團,利用陽光電源技術,在門迪開發歐洲最大的鋰電池儲能項目,於 2021 年並網投運。2022 年 2 月,天合儲能在英國交付首個儲能項目 ——位於英格蘭東部的 50MW 電池儲能係統。 10月20日,英國倫敦國王學院中國研究院院長、英國皇家國際問題研究所亞太項目副研究員克裏·布朗近期接受專訪時特別指出,過去十年間,中國作為一個日益強大的現代國家在世界舞台發揮作用,對國際社會的影響力更加突出,與中國的合作“不能停止”。 與中國的合作“不能停止”。這一句話,足以道出大家的心聲。
尾 聲
更多的國家需要中國,也就導致在貨幣方麵,我們開始變得更有吸引力。
目前,人民幣已成為俄羅斯外匯市場的新星。3月初以來,其在莫斯科證券交易所的成交量增長了30倍。
就成交量而言,它在流動性最強的貨幣中排名前三。這背後,主要是由於出口商增加了人民幣在外匯收入中的比重,因此俄羅斯市場上的人民幣報價上漲。進口公司推高了人民幣需求。
但不僅是商業組織在證券交易所和銀行分行購買人民幣,與中國沒有直接業務聯係的公民也表現出前所未有的活躍。
根據莫斯科交易所的數據,6月份人民幣購買總量中有13.9%是自然人,實際上,年初幾乎為零。哈薩克斯坦堅戈和土耳其裏拉也很受私人投資者歡迎。對裏拉的需求很可能是由於俄羅斯受製裁情況下,土耳其已成為俄羅斯遊客的主要國際目的地。
對於這種囤積人民幣的熱情,團結銀行董事會主席維亞切斯拉夫·阿爾布佐夫表示:
“人民幣與現在流行的‘中國’、‘發展’的概念聯係在一起。我們在早春看到了類似的情況,當時美元上下波動,俄羅斯人不知道如何存錢。打個比方,人們四處奔波,尋找一個安全的避風港,在那裏他們可以帶著自己的積蓄去度過金融風暴。這就是我所說的衝動決定。
可以看出,人民幣正在成為全世界麵臨危機時的新選擇。
而反過來看,我們也應該主動去在金融方麵上去團結各個國家,形成新的貨幣聯盟。
全球一共230多個國家和地區,將其中所有被美元欺壓的國家,都凝聚、抱團在一起,就能夠形成一種前所未有的力量。
不單指人民幣,歐元、英鎊、日元都聚集在一起,隻有這樣才有機會能對抗美元,隻有大家擰成一股繩逆著美元的思路來走,才能扛過這場危機。
放棄偏見,放下過去的芥蒂,拋下狹義的國家概念,加強每個地區在金融上的聯係和合作,才是解決目前金融危機的當務之急。
全世界苦美元久亦,唯有團結才是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