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857)
2023 (2384)
2024 (1325)
2018-5-5 10:34 AM| 發布者: 雪海| 查看: 10| 評論: 0|來自: 觀察者
http://www.66.ca/portal.php?mod=view&aid=182547
在近期中美貿易談判中,中國製造業升級計劃——“中國製造2025”受到美方的高度關注。與此同時,在大陸的另一端,一個歐洲國家的製造業升級計劃已令當地“初嚐甜頭”。
據科技日報4月26日報道,近期,2018漢諾威工業博覽會在德國開幕,此次展會圍繞的核心之一是“工業4.0”。報道稱,隨著工業4.0戰略的實施,越來越多外遷的德國企業開始回歸。德國一份研究調查認為,自2000年以來,德國製造業出現回歸本國趨勢,目前約有3%的海外企業已經回歸,其中就包括在中國的企業。
其中一組數據引人關注,隨著引進機器人,一家製造玩具模型的德國企業生產效率大大提高,過去需要大量中國工人手工製作的車模,現在30秒就能製造一個。
德國工業1/4的機器設備已經聯網或準備聯網
科技日報表示,在此次工業博覽會中,各個廠商都展出了有關工業4.0的數字技術,包括使用數字技術實現虛擬現實的工業化生產裝置,可在很短時間內向客戶提供真實完美的產品效果。另外還有全新搭載了人工智能的機器人,德國漢諾威展覽公司董事局主席柯克勒博士表示,“自動化技術、IT平台和機器學習集成將推動工業4.0更上一層樓”。
以智能製造為特征的工業4.0在德國企業中已經深入人心。根據科技日報援引德國信息與通信技術行業協會(Bitkom)的最新報告,德國工業1/4的機器設備已經聯網或準備聯網;半數以上的生產企業對工業4.0充滿期待,這與幾年前德國中小企業對工業4.0的恐懼和懷疑態度已經大不相同。
Bitkom主席貝格在接受科技日報的采訪時表示,過去幾年裏,德國在工業4.0方麵做了許多紮紮實實的事,工廠裏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聯網機器。麥肯錫德國分公司的一份報告顯示,智能製造每年給德國帶來的額外經濟增長超過100億歐元,隨著智能機器人和具有自我學習功能的計算機不斷引入,樂觀估計到2030年能給德國經濟貢獻1600億歐元。
德國企業曾為降低成本遷往中國,如今出現回流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科技日報報道稱,工業4.0開始幫助德國製造業回歸。以生產火車和汽車玩具模型為主的馬克林公司曾經在2006年關閉了德國的工廠,主動遷往中國降低勞動力成本。但是隨著引進機器人,生產效率大大提高,過去需要大量中國工人手工製作的車模,現在30秒就能製造一個。在人力成本大大降低的情況下,這家公司如今又重新遷回德國。
據弗朗霍夫協會係統與創新研究所(ISI)的調查,從2000年以來,德國製造業出現回歸本國趨勢,目前約有3%的海外企業已經回歸。
但是另外一方麵,科技日報表示德國工業4.0也並不是沒有風險,首先是特朗普的貿易保護政策,德國作為製造業強國和出口大國,全球自由貿易對其至關重要。
其次,默克爾在講話中提到中國和美國在人工智能領域非常活躍,德國企業需要全力維護自己的地位。
最後對德國企業來說,最大的風險還涉及工業4.0的專業人才嚴重短缺,Bitkom的統計顯示,目前德國IT行業有55000個崗位空缺,有57%的企業感覺到人才短缺的壓力。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德國政府計劃強化對本國人才的培養,以及加大對外來人才的吸引力度。
中企準備好了嗎?
據人民郵電報消息,工業4.0項目是德國於2013年4月在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正式推出的項目,是2010年7月德國政府在《高技術戰略2020》確定的十大未來項目之一,旨在支持工業領域新一代革命性技術的研發與創新。
在德國全力推動“工業4.0”之際,中國的企業的表現如何呢?
中國首套工業4.0流水線也已經亮相第十六屆中國工業博覽會,工業4.0業已進入中德合作新時代,中德雙方簽署的《中德合作行動綱要》中也存在有關工業4.0合作的內容。
新華社曾在4月24日專訪了比亞迪高管哈維爾·孔蒂約赫。孔蒂約赫表示,在工業4.0的技術升級浪潮中,“中國企業已準備好參與這個領域的競爭”。
他說:“如今在歐洲使用的許多硬件都是在中國製造的,質量上乘。許多中國公司在相關領域也能達到非常高的水平,中國公司在將概念實用化開發並推向市場的速度上比歐洲公司快很多。”
他還表示,工業4.0讓每個參與者都有同等的機會,“你不需要製造機器設備的多年經驗,但你要知道怎麽讓它們協作起來,這給了每個參與其中的人機會,即便新來者也可以晉升到行業的最頂尖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