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857)
2023 (2384)
2024 (1331)
2025 (25)
為中國幹杯!西方空頭支票讓緬甸失望 轉型之痛後重新認識中國
2018年04月20日 04:00 環球網
http://news.sina.com.cn/w/2018-04-20/doc-ifzihneq3029339.shtml
【環球時報記者 李司坤】在緬甸生活的中國人近兩年大多能感受到身邊的變化,那就是緬甸人越來越親近中國。近日,一位在緬甸實習的中國留學生和《環球時報》記者說起與朋友在仰光一家夜店的經曆:鄰桌的幾個緬甸青年特意來給他們敬酒,還用英語表達“為中國幹杯”的意思。而平時,也總有陌生的緬甸人會主動用漢語“你好”和中國學生打招呼。
仰光過去的公交車大多是韓國和日本淘汰的二手車,破舊不堪,也容易發生交通事故。生活在仰光的華人林女士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去年當地換了一批中國製造的新公交車,車裏還裝有空調。有一次,她在公交車上聽到一位想請人給自己讓座位的緬甸老人說:“這些車真不錯,如果我有座位的話,簡直可以睡著坐回家了。”
在日常消費上,緬甸人的生活中也多了中國元素。電影《湄公河行動》在中國國內熱映時,緬甸的電影院引進該片。《環球時報》記者去看的那場,影院內座無虛席,緬甸百姓看得全神貫注。
雲南瑞麗邊貿街,街頭隨處可見緬甸人做生意。視覺中國 資料圖
在仰光新開的大型購物商場內,中餐廳的數量越來越多。緬甸民眾對中餐,尤其是中式火鍋、烤魚、麻辣香鍋非常熱愛。記者曾居住的公寓樓下有家商場,裏麵開了一家麻辣香鍋,每到飯點總是人滿為患,與旁邊的泰餐店、韓式拌飯店的冷清形成鮮明對比。
在緬甸,也有不少人認為,中資企業已經積累了很多社會經驗,如資助僧侶學校、為當地民眾進行電腦培訓、播放公益電影等。有的還在給學校捐助的文具上,貼上公司的項目標識,拉近和當地民眾之間的距離,也讓人們更好地了解這些造福緬甸的項目。
點滴細節足以說明普通緬甸人對中國的好感,反映出一定的民意。緬甸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吳巴拉埃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昂山素季在談到與中國的關係時,多次跟她身邊的官員強調,“中國是我們挪不走的鄰居”。
還有緬甸人強調,昂山素季領導的民盟在執政伊始就受到國內民意的大力支持,因為在和中國交往方麵沒有任何曆史負擔,所以在製定對華政策時更純粹、更客觀。這都影響著民眾對中國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