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風蕭蕭:對話方川 抗抑鬱藥確實有效

(2018-02-25 10:45:04) 下一個

風蕭蕭:對話方川 抗抑鬱藥確實有效

      風蕭蕭  文學城博客 2018年2月24日

  多年來,可以說,自從1955年畢闕博士 (Henry K. Beecher)發表“安慰劑效應”以來,在西醫學術界,就開始了對精神類疾患藥物的有效性之爭,尤其是抗抑鬱藥物,一些人用臨床測試證明它們不比安慰劑有效。2018年2月25日,發現 BBC 中文網 文章《為醫學界一大爭議劃句號:新研究指抗抑鬱藥有效》,驚喜,轉載。
  該文說,醫學期刊《柳葉刀》發表研究報告,根據116,477人的522項臨床試驗,證實21種抗常見抑鬱藥,在緩解抑鬱發作症狀上較糖丸更有效。領導該研究的牛津大學精神病學係副教授安德瑞·奇普裏亞尼向BBC表示:“究竟抗抑鬱藥對治療抑鬱是否有效,是長久以來的爭議,今次研究是最後答案。”
  在風蕭蕭看來,從本質上來講,對抗抑鬱藥物的有效性之爭,其實是西醫哲學理念誤導所致。
  讀者方川在轉載的文章下留言,我覺得他說得很好,回複。回頭看看我與方川的對話,覺得很有意義,受此啟發,我對回複方川的內容進行了擴充,寫此文《風蕭蕭:對話方川 抗抑鬱藥確實有效》。
  風蕭蕭與方川對白:
  方川 2018-02-25 19:56:17 留言: 
  恐怕應該說是對有些人有效。因為患上抑鬱症的原因不同,治療的對策應該有異。比如有的人是因為失業失戀或貧困而致抑鬱,藥物的作用也許就很有限了。
  風蕭蕭_Frank 2018-02-25 21:09:36 回複 '方川' 2018-02-25 19:56:17的留言: 
  對路。
  中醫千年前就有治病是時“三分在治,七分在養”之說,西醫1955年發表“安慰劑效應”,說沒有藥物的安慰劑,也能取得50-60%的臨床治愈率。這都說明心理因素對健康的決定性作用,這就是FDA要求新藥上市,要有雙盲臨床實驗結果,證明新藥的治療作用好於安慰劑。
  其實,很多西藥的作用比安慰劑強不了多少,其副作用卻很大,玩上市 - 殺人 – 召回的遊戲。這也是牛津大學探討此問題的原因。
  '方川' 2018-02-25 19:56:17的評論: 
  謝謝風蕭蕭的認真回複!精神科或者心理科的專家們必須十分小心才能在病人與非病人之間劃個合理的科學的界限。現在的年輕學生因為成績不理想去看心理醫生,因為有學期作業時間緊張也去看心理醫生......難以承受和麵對現實。學術界醫療社會化問題的討論其實就是對於這個學科的灰色地帶的爭論。
  風蕭蕭2018-02-26 19:48:19 回複'方川':其實,這種疾病診斷上的困境,恰恰是現代西醫在其哲學理念機械還原論的指導下走進了誤區,找出致病源,然後設法殺滅。如果找不到致病源,或者沒有可用藥物殺滅致病原,高傲的西醫就投降歇菜了。還給那些沒有可用藥物殺滅的致病原起了新名字"Super Bug"。 
  對於身體機能失調,沒有致病源的疾患,譬如心理疾患,西醫就沒有好辦法了,雖然,有些藥物用於臨床,但是,也隻能維持,無法治愈,不但有副作用,還會產生抗藥性。 
  根據學術研究報道和我自己的經驗,中醫對非傳染性疾患,尤其是心理疾患,顯示出優勢。這得益於其指導理念 - 道家哲學的理性,更符合現實世界的卡關的客觀規律。
  從太極圖上可以看出,道家哲學看待世界萬物為對立統一體,構成對立統一體的雙方,既對立,又統一,互相依存,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失去了存在的基礎。

             Image result for 太極圖

                   太極圖

  現實世界也證實了道家哲學的正確性,譬如,宏觀上來看,從宇宙星係間的旋轉運行,太陽係的地球與太陽之間,太陽係與其它星係之間,微觀上看,構成萬物的原子的電子圍繞原子核的運行,都是即排斥,又吸引,處於對立統一的動態平衡。
  以此為指導理念的中醫,雖然,與西醫相比較,在生理解剖上概念模糊,但是,從陰陽平衡角度診斷和治療的方法,卻展示出優勢。
  看看報道;《流感肆虐 一款中藥在美國徹底火了》,按中醫陰陽平衡理念配置的中藥枇杷露能夠治療流感咳嗽,被美國人買到脫銷。 
  道家哲學指導的中醫正在迫使機械還原論指導的、走投無路的西醫轉變其醫學理念和研究方式,走中國古老道家開拓的路。 

為醫學界一大爭議劃句號:新研究指抗抑鬱藥有效

  阿萊士·塞裏恩(Alex Therrien)BBC健康衛生事務記者  
  2018年 2月 24日

抗抑鬱藥究竟有沒有效?研究者說,一項最新研究的結果,平息了醫學界其中一個最大的爭議。

這項發表於醫學期刊《柳葉刀》的研究分析了522項臨床試驗的數據,涉及116,477人,證實21種抗常見抑鬱藥,在緩解抑鬱發作症狀上較糖丸(dummy pill)更有效,但亦同時顯示出不同種類的藥物之間,藥效有極大差異。

2016年,全英共有6470萬次抗抑鬱藥處方,較2006年上升逾一倍,但坊間一直質疑抗抑鬱藥的效用,一些測試更稱它們不比安慰劑有效。

英國皇家精神科醫學院(The Royal College of Psychiatrists)指,這項研究“終於為圍繞抗抑鬱藥的爭論劃上句號”。 

是次研究為綜合分析(meta-analysis),使用一些非公開數據,以及522次針對成人抑鬱發作的臨床測試數據,證實這21種抗抑鬱藥全部比糖丸有效;不同抗抑鬱藥與糖丸相比有效的程度,由三成至超過兩倍不等。

領導是次研究的學者、牛津大學精神病學係副教授安德瑞·奇普裏亞尼(Andrea Cipriani)向BBC表示:“究竟抗抑鬱藥對治療抑鬱是否有效,是長久以來的爭議,今次研究是最後答案。”

“研究發現,最常見的處方抗抑鬱藥,對輕微至嚴重的抑鬱症狀有效,這對病患與醫生而言都是好消息。”

Presentational grey line

抗抑鬱藥是“不能說的秘密”?

英國著名脫口秀藝人基斯頓·塔爾博特(Christian Talbot)也有患上抑鬱症的經曆。三年半前,他發現言語治療不再有效,開始服用抗抑鬱藥物。

Christian Talbot

塔爾博特醫生告訴他,其抑鬱病因是血清素不足,影響了他的心情、情緒及睡眠

塔爾博特說自己一開始對服用抗抑鬱藥很抗拒,因為他害怕服用後會令自己變得神智不清、敏感度降低,但開始服用後,他很快就感受到其良性效用。

“不是說會感覺到極大的變化,但我確實覺得肩上有什麽重擔卸了下來。我沒那麽不安了,感覺更加平和。”

塔爾博特認為,服用抗抑鬱藥似乎是大家有意回避的話題。

“我不知道大家是害怕談論,還是覺得羞恥,但抗抑鬱藥跟一般的藥物沒有什麽區別,隻是它治的是心理疾病而非生理疾病。”

Presentational grey line

“有力證據”

是次研究的參與者指,這項研究成果有助於醫生選擇最適合的抗抑鬱藥,但不代表所有病患均要轉用其他藥物。他們強調,研究成果得出的,是不同藥物的平均藥效,而不是藥物對特定性別、年齡層、症狀嚴重程度不同的病患的藥效如何。

研究者說,今次研究的數據大部份是用藥八星期的效果,因此這些數據未必適宜用作評估不同藥物長期服用的效果。

他們還補充指,這項研究的發現,不等於說抗抑鬱藥必然是治療抑鬱的第一選項:“除了藥物以外,醫生亦應同時考慮其他可行選項,如心理治療等。”奇普裏亞尼解釋。

英國皇家精神科醫學院教授卡米尼··柏裏安蒂(Carmine Pariante)則說:“是次綜合分析,清晰顯示這些抗抑鬱藥能有效改善心情、協助人們抵抗抑鬱,終於為圍繞抗抑鬱藥的爭論劃上句號。”

“較為重要的是,這份報告分析了製藥企業的非公開數據,顯示這些企業對研究的資助,並不影響結果,證實抗抑鬱藥的臨床實效,並不受藥業資助的宣傳影響。”

然而柏裏安蒂教授亦指出,這份研究對於如何治理難治性抑鬱症(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以及抑鬱病症無法以上述21種藥物治療的病患,沒有新的發現。

倫敦大學學院精神流行病學教授格林·劉易斯(Glyn Lewis)形容今次研究“非常好”,是抗抑鬱藥藥效的“有力證據”。

“抗抑鬱藥經常被傳媒質疑,但這項研究顯示,它們有助於控製抑鬱症患者的病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風蕭蕭_Frank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方川' 的評論 :
'方川' 2018-02-26 14:52:16評論: 謝謝風蕭蕭的認真回複!精神科或者心理科的專家們必須十分小心才能在病人與非病人之間劃個合理的科學的界限。現在的年輕學生因為成績不理想去看心理醫生,因為有學期作業時間緊張也去看心理醫生......難以承受和麵對現實。
學術界醫療社會化問題的討論其實就是對於這個學科的灰色地帶的爭論。

風蕭蕭的回複:其實,這種疾病診斷上的困境,恰恰是現代西醫在其哲學理念機械還原論的指導下走進了誤區,找出致病源,然後設法殺滅。如果找不到致病源,或者沒有可用藥物殺滅致病原,高傲的西醫就投降歇菜了。還給那些沒有可用藥物殺滅的致病原起了新名字"Super Bug"。
對於身體機能失調,沒有致病源的疾患,譬如心理疾患,西醫就沒有好辦法了,雖然,有些藥物用於臨床,但是,也隻能維持,無法治愈,不但有副作用,還會產生抗藥性。
道家哲學看待世界萬物為對立統一體,從宇宙中星係間的旋轉運行,到構成萬物的原子中電子圍繞原子核運行,都是即排斥,又吸引,處於對立統一的動態平衡。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失去了存在的基礎。以此為指導理念的中醫,雖然,與西醫相比較,在生理解剖上概念模糊,但是,從陰陽平衡角度診斷和治療的方法,卻展示出優勢。
看看報道;流感肆虐 一款中藥在美國徹底火了,中藥枇杷露能夠治療流感咳嗽,被美國人買到脫銷。
道家哲學指導的中醫正在迫使機械還原論指導的西醫轉變其醫學理念和研究方式,走中國古老道家開拓的路。
方川 回複 悄悄話 謝謝風蕭蕭的認真回複!精神科或者心理科的專家們必須十分小心才能在病人與非病人之間劃個合理的科學的界限。現在的年輕學生因為成績不理想去看心理醫生,因為有學期作業時間緊張也去看心理醫生......難以承受和麵對現實。
學術界醫療社會化問題的討論其實就是對於這個學科的灰色地帶的爭論。
風蕭蕭_Frank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方川' 2018-02-25 19:56:17的評論 : “恐怕應該說是對有些人有效。因為患上抑鬱症的原因不同,治療的對策應該有異。比如有的人是因為失業失戀或貧困而致抑鬱,藥物的作用也許就很有限了。”

風蕭蕭:對路。中醫千年前就有治病是時“三分在治,七分在養”之說,西醫1955年發表“安慰劑效應”,說沒有藥物的安慰劑,也能取得50 - 60%的臨床治愈率。這都說明心理因素對健康的決定性作用,這就是FDA要求新藥上市,要有雙盲臨床實驗結果,證明新藥的治療作用好於安慰劑。其實,很多西藥的作用比安慰劑強不了多少,其副作用卻很大,玩上市 - 殺人 - 退市的遊戲。尤其是與治療心理疾患有關的藥物。這也是本文探討此問題的原因。
方川 回複 悄悄話 恐怕應該說是對有些人有效。因為患上抑鬱症的原因不同,治療的對策應該有異。比如有的人是因為失業失戀或貧困而致抑鬱,藥物的作用也許就很有限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