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都鐸王室風雲錄(三):動蕩歲月之血腥瑪麗(5)

(2025-11-08 12:34:45) 下一個

1555年4月,瑪麗一世覺得自己到待產時間了,算算日子,從1554年7月成婚到現在已滿9個月;特別是年前11月教皇特使波爾用聖母經祝福她候,瑪麗真真切切感受到路加福音1:41中施洗者約翰的母親伊麗莎白對聖母瑪麗亞說的話,“伊麗莎白一聽見瑪麗亞的問安,腹中的胎兒便跳動起來,伊麗莎白被聖靈充滿。”,所以瑪麗充滿了信心和期待,滿心歡喜地等待王位第一繼承人的誕生。

伊麗莎白被從牛津伍德斯多克宣到倫敦懷特宮,一方麵見證王位第一繼承人的誕生,讓她知道自己降級到第二繼承人;另一方麵也是確保萬一瑪麗死於難產,伊麗莎白在京城。在那個女人生孩子等於過鬼門關的時代,這種考量實屬常規。

瑪麗的丈夫、西班牙王儲菲利普從1554年7月到倫敦後就一直住在懷特宮裏的王後寢殿,此時瑪麗、伊麗莎白和菲利普都在懷特宮。菲利普在伊麗莎白到達兩天後便去拜訪她,並送給她一顆價值4000杜卡特金幣的鑽石做見麵禮。雖然同在懷特宮,瑪麗卻拒絕見自己這個同父異母妹妹。

伊麗莎白登基後和整個歐洲玩婚姻遊戲時,曾告訴大臣們菲利普此時就愛上了她。這也不無可能,畢竟此時菲利普28歲,對21歲年輕、健康、活潑的伊麗莎白動心也不奇怪,而且菲利普後來也的確成為伊麗莎白的追求者之一。但1555年菲利普要和伊麗莎白搞好關係也關乎他自己的性命。菲利普知道自己不受英格蘭人待見,一旦瑪麗死於難產,保不齊英格蘭人不會拿他祭旗,到時候他就需要伊麗莎白這個新君的保護。故此,在與伊麗莎白公主見麵後,菲利普告訴瑪麗要善待伊麗莎白。

4月底,伊麗莎白回到牛津伍德斯多克繼續被軟禁,瑪麗則從懷特宮搬到漢普敦宮待產。Te Deum (讚美神)拉丁語讚歌再次在大小教堂唱響,倫敦各個救濟院裏的婦女孩子們也在領救濟時被要求為女王安全誕下王嗣做禱告。

4月過去了,5月也過去了一半,孩子連個影子也沒有。到5月下旬,所有人都意識到根本沒有孩子,包括瑪麗自己。傷心欲絕的瑪麗女王坐在漢普敦宮地上,痛哭流涕。

我們現在知道瑪麗患有假孕症(pseudocyesis),也叫幻影懷孕(Phantom pregnancy)。這是一種罕見病症,患者體驗到懷孕的所有症狀,包括停經、腹部腫脹、晨起惡心嘔吐,但並沒有真正懷孕。瑪麗從青少年起就月經不調,還患有癔症和神經衰弱,和菲利普成婚後經常頭痛,食欲減退,一直需要醫療照顧。很可能因為患有卵巢囊腫或腫瘤而導致提早停經和假孕症狀。

瑪麗自己則將這一切歸因於神對她的懲罰,她的罪孽?當然是沒能在自己的王國裏徹底鏟除新教異端。瑪麗堅信,隻要英格蘭還有異端,神就不會給她菲利普的孩子。在哭泣、懺悔和禱告之後,5月24日瑪麗給向王國內的主教們下達了一份通告,讓他們“更快更勤勉地追捕‘擾亂分子’”。


瑪麗一世肖像1554年(Hans Eworth)大英肖像館
© 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 London

伊麗莎白被再次傳喚入京,到漢普敦宮覲見女王。讓瑪麗惱怒的是,伊麗莎白一進門,宮人們便對她行屈膝吻手禮,彷佛她已經是君主,而伊麗莎白居然沒有拒絕。瑪麗讓伊麗莎白為自己的越軌行為道歉,伊麗莎白回答說自己並沒有越矩。這是姐妹倆在1553年瑪麗登基時一同騎馬入倫敦城之後的第一次見麵。這兩人本就不是同路人,現在更是分別禮貌地克製自己,避免公開反目而已。

從瑪麗的角度,知道自己不會有後,如果自己走了,伊麗莎白是亨利八世唯一活著的孩子,所以明知道伊麗莎白一定會恢複新教改革,但為了都鐸家的王位,伊麗莎白必須活著。從伊麗莎白的角度,她也知道瑪麗時日不多,自己遲早會是英格蘭君主,所以對這個長姐女王的態度也沒必要還像之前那麽唯唯諾諾。

姐妹倆見麵後,瑪麗對伊麗莎白說到:“我知道你還在堅持你的真理,不願意懺悔,但我向祈禱神終有一天你會懺悔。”

伊麗莎白回答:“如果這一天不會到來,我即不祈求您的原諒,也不期望您的獎賞。”

這回答,已是明目張膽的忤逆了。

但瑪麗並沒有發怒,而是接著問伊麗莎白是否會告訴朝臣自己被關押在倫敦塔和被軟禁在牛津是不公正待遇。

伊麗莎白回答:“該我承受的,我就要承受。”

瑪麗無話可說,隻是用西班牙語低聲自語:上帝才知道。

無論後人如何評價瑪麗的殘暴,但她即沒有用“用狸貓換太子”這一招弄個男嬰冒充王儲,也沒有狠下心來殺了伊麗莎白;就憑這一點,她也不算是完全無底線之人。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對瑪麗來說可謂是在她那已經傷透的心上再插一刀。

在確認瑪麗女王並沒有懷上自己的骨血因此西班牙無緣英格蘭王位後,菲利普根本不想繼續在英格蘭逗留。他一個堂堂的西班牙儲君,忍辱負重在英格蘭朝廷和王宮做了一年的二等公民,完全是因為他父親神聖羅馬皇帝卡洛斯五世想通過他的婚姻收服英格蘭。

我們在亨利八世篇中提到過,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卡洛斯五世、法蘭西國王佛朗索瓦一世和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這三位歐洲君主都在1510年前後登基,三人馳騁歐洲互為敵友,愛恨情仇幾十年。亨利和佛朗索瓦早在1547年就離世了,而卡洛斯五世1519年接管神聖羅馬帝國時,帝國和法國之間在意大利半島的戰爭如火如荼,一直打到1550年都沒有結束的跡象。卡洛斯即需要統籌奧匈前線和地中海前線這都不省心的雙方,加上當時都在帝國版圖內的德意誌和低地國家新教改革帶來的麻煩,同時還需要應付來自東邊奧斯曼帝國的威脅,卡洛斯五世可謂心力憔悴。1552年,卡洛斯五世將奧地利大公讓給自己的弟弟斐迪南(Ferdinand),意在讓弟弟繼承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大位(神聖羅馬帝國斐迪南一世)。1555年夏末又將把西班牙所屬低地國家總督和勃艮第大公這兩個位置讓給了兒子菲利普,意在讓兒子繼承西班牙王位(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之後卡洛斯五世幹脆就撂了挑子,躲進修道院去尋求方外淨土了。


哈布斯堡王朝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提香Titian)

菲利普覺得自己再在英格蘭呆下去就是浪費時間和生命了,於是借接管低地國家為由在1555年8月底離開了英格蘭,但告訴瑪麗兩三個星期就回來。因為健康問題,瑪麗未能到多佛港口送行,兩人在懷特宮共進晚餐就算是告別宴了。第二天,瑪麗目送菲利普的駁船在泰晤士河上漸行漸遠,菲利普向她揮手最後道別,瑪麗的心都不知道碎成幾片。

以後的日子瑪麗更加焦慮,吃不下睡不著,每天都給菲利普寫很長的信,菲利普的回信從來都是隻言片語而且隻談公事,瑪麗無奈隻能給自己的表兄、菲利普的父親去信,要求將菲利普送回她身邊。

1555年10月,菲利普正式接任西班牙所屬低地國家總督和勃艮第大公,瑪麗再次去信懇求他回英格蘭。菲利普回信說要回去隻有一種可能性,那就是讓他在英格蘭政府擔任某種要職。這是禮貌的拒絕,菲利普明白英格蘭議會不可能同意,加上他本來就不喜歡英格蘭,何必再浪費時間。實際上菲利普在布魯塞爾日日美酒夜夜笙歌,而且和一位名叫黛勒夫人(Madame d'Aler)的美女墮入了愛河(關於這位夫人的曆史記錄很少)。

瑪麗女王沉醉在自己的痛苦中自怨自艾,當然是再次給了朝裏朝外“居心不良”之人動機,議會也不是鐵板一塊地支持瑪麗了。尤其是到1555年12月,對瑪麗最忠心的大臣、72歲的宰輔嘉丁納病逝了,這對瑪麗的行政權威來說無疑是致命的一擊。

嘉丁納和倫敦主教邦納是英格蘭新教改革者最痛恨的兩人。借用聖經《啟示錄》,關押在紐蓋特的溫徹斯特副主教約翰·菲爾波特(John Philpot)在獄中寫道:“雞蛇妖怪雖然已死,但他的瘟雞們和巴比倫大淫婦還活著”。雞頭蛇身妖怪Cockatrice指的是嘉丁納,瘟雞們指的是教皇主義者,巴比倫大淫婦指的當然是羅馬教廷。約翰·菲爾波特該年12月18日在倫敦斯密斯菲爾德市場被燒死,在《福克斯殉道者目錄》中列第326位。

除了宰輔嘉丁納之外,瑪麗樞密院的其他主要成員是我們之前提到過的那位亨利八世秘書派傑特,現在是派傑特男爵;教皇特使紅衣主教波爾,現任英格蘭最高神職坎特伯雷大主教;促成菲利普和瑪麗聯姻的羅馬帝國大使西蒙·內納德;當然還有第三代諾福克公爵托馬斯·霍華德,英格蘭貴族中位階最高的教皇派。

1555年底,樞密院覺察另一樁試圖武力推翻瑪麗的預謀,領頭的是亨利·達德利爵士(Sir Henry Dudley)。

這位亨利·達德利爵士和我們在九日女王篇中提到的諾森伯蘭公爵約翰·達德利是族人堂兄弟,兩人共有同一個曾爺爺;他的母親西西莉·格雷(Cicely Grey)還是九日女王簡·格雷的姑奶奶(簡·格雷父親的親姑姑)。[1]

達德利爵士行伍出身,在亨利八世時代多次出征愛爾蘭,還是當時著名的英國外交官,多次出使法蘭西和西班牙所屬低地國家,愛德華六世時代任海軍副司令。是以亨利達德利在歐洲尤其是法蘭西人脈頗廣。

1553年7月愛德華六世去世後,達德利爵士協助和支持諾森伯蘭公爵扶持簡·格雷上位,為此被瑪麗在關進倫敦塔。同年10月,瑪麗赦免了他,出獄後達德利爵士自我流放去了法蘭西,之後就一直在法國謀劃推翻瑪麗。

古今中外的謀反,無一不從流言蜚語開始。1555年底,達德利爵士首先秘密告知他在英格蘭的朋友們:聽說他們已經在準備加冕禮了。

圈內人自然明白這個加冕禮所指何意,當然是瑪麗準備為菲利普加冕英格蘭國王。一旦菲利普做了英格蘭國王,英格蘭就會成為西班牙附屬國。英格蘭西部地區首先不答應,很快西部紳士們就開始密謀起義,計劃打到倫敦,扶持伊麗莎白上位。至於瑪麗嘛,可以收拾行裝去布魯塞爾和她丈夫團聚。

亨利·達德利爵士在法蘭西也沒閑著,半夜潛入盧浮宮覲見法王亨利二世。亨利二世許諾他艦隊,鼓勵他殺回英格蘭,還給了他一大筆資金,用於招募雇傭軍和流放法蘭西的英格蘭人,並建議他過海之前先偵察英格蘭在諾曼底海岸的動靜。

但宮牆是有耳朵的,達德利麵見法王之事被英格蘭在法國宮廷的臥底發現,他們告知了駐法大使,大使用密信將消息傳回英格蘭。1556年年初,樞密院逮捕了其中一個密謀者,不費吹灰之力就從他口裏套出密謀參與者名單。

但就在涉嫌密謀的人全被被捕、下獄和處死後,瑪麗一世也無法消除內心恐懼。現在她不僅是吃不下睡不好,而且看哪兒哪都有要謀害她的人,議會和樞密院裏更是人人都想害她。懷特宮和格林威治宮三步一哨五步一崗也沒法讓他安心,每天隻睡兩三個小時。

嘉丁納年前去世後,紅衣主教波爾徹底失去掣肘,瑪麗和波爾現在相信隻有盡快鏟除異端,瑪麗和英格蘭才能再次得到神的認可與祝福。瑪麗時代最著名的火刑,“牛津三烈士”(Oxford Martyrs)就是在這個宗旨下發生的。[2]

1556年2月出現在歐洲的大彗星(C/1556 D1),到5月初在倫敦上空徘徊了整整一周時間,大白天也能看到,這顆彗星的直徑有月球直徑的一半,其尾部發射出“火焰一般的光芒讓人目瞪口呆”,每個人都相信它預兆翻天覆地的變化即將到來。

(待續)


[1] 西人的名字重複太多,很容易弄混。諾森伯蘭公爵約翰·達德利有個兒子也叫亨利·達德利,是伊麗莎白一世寵臣萊斯利伯爵羅伯特達德利的兄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polebear 回複 悄悄話 真是好看啊,謝謝加班加點的寫,別太辛苦了,慢慢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