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都鐸王室風雲錄(一):亨利七世是如何登上王位的(6)

(2025-09-09 04:58:10) 下一個

第三章:成王敗寇(下)

前麵說到亨利·都鐸在奪位之戰之前意圖說服他的繼父托馬斯·斯坦利伯爵(Lord Thomas Stanley)倒向自己。

斯坦利兄弟

斯坦利家族不僅世襲馬恩島國王(King of Mann)頭銜【馬恩島位於愛爾蘭海中英格蘭與挪威的中途位置,即如今的曼島(Isle of Man)】,而且是柴郡(Cheshire)的諸侯,擁有英格蘭中部的大片土地和私人軍隊。斯坦利頭婚娶的是內維爾家的埃林諾·內維爾(Eleanor Neville),這個埃林諾是第四代索茲伯雷伯爵(4th Earl of Salisbury)的唯一繼承人,兩人一共生了11個孩子,三個男孩長大成人功成名就,其中兩個封了騎士另一個做了伊利主教(Bishop of Ely)。托馬斯·斯坦利在柴郡首府徹斯特還有一個弟弟叫威廉·斯坦利,是個爵士(Sir William Stanley,手裏也有兵。

托馬斯·斯坦利和沃德維爾家是兒女親家,其長子喬治·斯坦利和愛德華四世以及上篇說到底白金漢公爵三人都是沃德維爾家的女婿,喬治·斯坦利娶的是伊麗莎白·沃德維爾的另一個妹妹婕姬塔·沃德維爾(Jacquetta Woodville)。

曆代斯坦利家族的長子都在王宮任職。斯坦利本人是三朝老臣,亨利六世和愛德華四世時任宮相。不知是理查三世實在無人可用,還是他太過輕信,1483年白金漢政變流產後,理查三世將白金漢的英格蘭總警長(Lord High Constable of England)一職給了斯坦利,負責王宮軍隊調動和京畿警備。雖然並無證據說明斯坦利參與了流產政變的謀劃或執行,但他畢竟是瑪格麗特·博福特的丈夫,自己最大的挑戰者亨利·都鐸的繼父啊!

托馬斯·斯坦利本人在約克和蘭卡斯特兩家的權力鬥爭中始終保持中立,他手裏掌握的力量決定了亨利·都鐸和理查三世都需要他的支持,理查三世因此扣押了他的長子作人質,希望以此挾製斯坦利不向亨利倒戈。

斯坦利顯然是對局勢拿不穩,要等他們中間一方露出贏家的跡象才決定向哪個方向靠攏,亨利·都鐸到達舒茲伯利後設法與他秘談三次,斯坦利都沒有明確表態;但威廉·斯坦利的態度從一開始就很明確:無保留支持亨利·都鐸。

決戰前夜

8月20日,理查三世親自帶兵北上迎敵,到達英格蘭中部腹地的萊斯特郡(Leicestershire),與先期到達的諾福克公爵(Duke of Norfolk)匯合。21日,支持他的另一股力量諾森伯蘭公爵(Duke of Northumberland)到達,三股兵力加在一起大約15,000人。理查三世計劃在萊斯特郡小鎮柏絲沃(Bosworth)外麵的丘陵與亨利·都鐸交戰,以遏製亨利南下進入倫敦。這就是英格蘭內戰曆史上最著名也最慘烈的柏絲沃原野戰役(Battle of Bosworth Field)。

20日晚,理查三世將這三股兵力駐紮在戰場東北方向的山嶺上(Ambion Hill),居高臨下。

亨利·都鐸的兵力大約在5000到8000人,駐紮在理查三世營地下麵西南方向約兩公裏之處的一片開闊草地上。

而斯坦利倆兄弟加起來大約有6000人,他們晚一天趕到,於8月21日夜紮在戰場南邊的山嶺上安營紮寨,兩兄弟之間距離不到一公裏,即便於坐山觀虎鬥,又便於兄弟之間相互援助。三方營地形成半圓,環繞一片方圓大約一公裏的沼澤地。

理查三世當晚便派信使到斯坦利營中,提醒斯坦利他的長子喬治也在理查營中,如果斯坦利次日戰鬥中站錯立場,兒子性命不保。斯坦利回複:王上,我還有其他兒子(Sire, I have other sons.)。

1485年的這個夜晚,平常隻有羊群徜徉的寧靜山穀裏,將近三萬人馬枕戈待旦。刃出鞘,箭在弦,對於雙方來說,都已別無選擇。亨利·都鐸已山窮水盡,理查三世同樣已無路可退。明朝太陽升起之後,命運女神青睞的會是誰?

一戰定乾坤

次日一早,理查三世將兵力分成三股,諾福克擔任先鋒,他自己打主陣,後衛是諾森伯蘭。理查三世的武器裝備也十分了得,擁有140門大炮。後人在柏絲沃戰場挖掘出三十多個炮彈殼,這在中世紀歐洲戰役中可謂少見。

根據後人所挖掘的炮彈彈殼位置判斷,理查德將這140門大炮沿山嶺東西方向排成一字陣列,先鋒諾福克位於陣列的西端、理查三世的右翼;諾森伯蘭位於大炮陣列的東端、理查三世的左翼。

圖1:柏絲沃原野戰役列陣

亨利·都鐸自知在作戰方麵毫無經驗,不可能像理查三世那樣親自指揮,他將指揮大權授予堅定的蘭卡斯特派第13代牛津伯爵,自己則在衛兵的保護下守在指揮營帳的後麵。

牛津伯爵約翰·徳·維爾(John de Vere, 13th Earl of Oxford),在約克家愛德華四世和蘭卡斯特家亨利六世的殊死鬥爭中就是蘭卡斯特陣營主將,他是次子,在兄長1462年被愛德華四世處決後也逃到法國,是亨利·都鐸最堅定的追隨者。

戰鬥打響後,理查三世派人送信給南山坡上的托馬斯·斯坦利,要求他立即與亨利·都鐸交鋒,斯坦利未加理睬。亨利·都鐸也火速給斯坦利送信,要求他立即表明立場,斯坦利回答說,時機成熟了我自會表明立場。

戰鬥一開始理查三世的大炮占了上風,但牛津伯爵親自打頭陣,用自家獨創的兵法"牛津楔形”帶領士兵冒著理查三世的炮火列陣往東先下戰場,接近沼澤地的邊緣後往西北方向迂回,意圖盡快離開沼澤地與諾福克的先鋒部隊近距離作戰。

雙方士兵一旦遭遇,就是實打實的冷兵器肉搏,理查三世的大炮失去了威懾力。麵對強大的對手,牛津伯爵不敢分散兵力,堅持楔形列陣,楔形中間是步兵,兩邊由騎兵保護,他嚴令士兵不許離開各自的班長三碼遠(3,2米),合力擰成一股繩,一小塊一小塊地將對手往死裏砍。

肉搏戰亨利的兵力顯然更加勇敢,尤其是在威爾士收編的部隊,更是殺紅了眼。

此時理查三世派人給後衛諾森伯蘭公爵發信號,要求他迅速加入作戰,但連諾森伯蘭的影子都沒見到。整個戰役中,國王方麵隻有諾森伯蘭公爵毫發未損。後人認為諾森伯蘭無法增援的原因要麽是被沼澤地阻擋無法進入陣地,要麽是被斯坦利兄弟倆的兵力所牽製。

亨利·都鐸看到雙方前鋒部隊膠著,一時難分勝負,便騎馬帶領一小隊衛兵向南山坡猛衝,試圖盡最後的努力親自麵見斯坦利兄弟,要求他們加入戰鬥。

就在這個關鍵時刻,理查三世做出了一個致命的錯誤決定。

理查三世見諾森伯蘭後援遲遲不到,心裏開始發慌。他看到亨利帶著一小股人往南跑,已經和主力部隊分開,勢單力薄,就意圖擒賊擒王,抓住亨利快速結束戰鬥。這個策略本身在平原作戰可能並無錯,但錯的是這裏是沼澤地。

理查三世帶領大約200人,從主陣地的外圍包抄衝入亨利的護衛中。先天脊柱側彎的理查三世戰得十分英勇,先砍死了亨利的旗手,再把亨利身邊的一名護衛砍下馬,眼看著就要把亨利·都鐸手到擒來。

亨利見勢不好,迅速下馬混在身邊的幾名法國雇傭軍軍官中。

此時牛津伯爵派給亨利·都鐸的衛兵已經緩過神來,衝上去擋住了理查三世的戰馬,為亨利自己的衛兵爭取了寶貴的時間將他們的主公及時救走。

這時候,半山腰上的威廉·斯坦利看到理查三世與大部隊分散,而且已經被亨利的人馬包圍,便在未通知兄長的情況下領著自己的人衝下山加入了亨利的陣營。弟弟此舉也迫使哥哥托馬斯不得不加入戰鬥,從而在節骨眼上保住了亨利·都鐸的戰果。

理查三世英勇戰死

這時候,理查三世的先鋒諾福克公爵已處於敗勢,士兵們已失去鬥誌,諾福克公爵戰死,亨利·都鐸的指揮官牛津伯爵帶領的先鋒部隊已經獲勝。

此時,失去了主力部隊保護的理查三世和他的小股人馬已被逼退到沼澤旁邊,理查的戰馬失足跌進水裏,國王自己從泥潭裏爬起來,衛兵讓他換馬逃走,可理查三世拒絕後退半步:“上帝不允許我後退一步。我今天要麽贏得像個國王,要麽死得像個國王”(God forbid that I retreat one step. I will either win the battle as a king, or die as one)。理查三世半年前才安葬了愛妻,加上此前一年還不到10歲的獨子也死了,如今一個在他眼裏身份低微的nobody還有搶他的王位,可以理解他為什麽寧死不降。

中世紀是個信奉武士精神的年代,理查三世的英勇,讓後來都鐸王室的禦用史學家也不得不如此記錄這場戰役:理查國王隻身奮戰,在敵人最猛烈的進攻下勇猛陣亡(King Richard, alone, was killed fighting manfully in the thickest press of his enemies)。

主將陣亡,理查三世的軍隊一哄而散。猜猜誰最先找到理查三世落在沼澤裏的小王冠?三朝不倒翁托馬斯·斯坦利!不僅找到,而且恭恭敬敬地放在亨利·都鐸腳下的草地上。威廉·斯坦利將它戴在亨利的頭上,亨利坐在一棵大橡樹下,眾將士三呼萬歲,擁戴亨利為新的君主。

一些威爾士士兵找到理查三世的屍體,剝光了他的戰袍,鞭屍後將他裸露的屍首綁在馬上,帶到萊斯特的一個方濟各教會修道院裏向民眾展示,以證明理查三世的確已死,屍首示眾兩天後才被潦草葬入教堂外麵一個無名墳墓裏。這個小修道院在亨利八世的英國宗教改革中被推到,理查三世的葬身之地自此也消失在曆史的煙霾裏。

柏絲沃戰役讓亨利·都鐸奪位成功,成為都鐸王室的第一任君主,也是英國曆史上最後一位全憑武力奪得天下的君王。

然而,奪江山容易守江山難。亨利清楚知道此去前途多凶險,因為發生在理查三世身上的一切,完全可能在他自己身上重演。

欲知亨利七世上位後如何鞏固政權,坐穩江山,且聽下回分解。

--------------------------------------------------

【理查三世戰死後,約克家和蘭卡斯特家男性後裔死得隻剩下一個10歲男童,後也被亨利七世監禁並在1499年斬首,金雀花英格蘭支的Y染色體徹底斷崖,但他們的女性後裔從來沒有停止過尋找先祖理查三世骸骨的努力,直到2012年9月12日,萊斯特市區的一個停車場,工人地下施工時挖掘出一副骸骨。此消息在地方報紙登出後立刻在大西洋兩岸的英國和美國引起多方關注。經專家多方鑒定,2013年2月4日,DNA測試結果出來,證實這副骸骨的主人的確是英格蘭國王理查三世。2015年3月26日,英格蘭金雀花王室最後一位君主理查三世,陣亡530年之後,在萊斯特大教堂按照國王禮儀重新安葬。】

(待續)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