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說,1570年教皇庇護五世將英格蘭女王伊麗莎白開除教籍的教宗詔書,不僅對英格蘭而且對歐洲乃至全球的未來格局都起到某種程度的推進作用。
北方起義失敗後,大約300名起義者逃到蘇格蘭,其中除了諾森伯蘭和威斯摩蘭這兩位伯爵之外,其餘絕大多數是英格蘭的天主教貴族子弟。從蘇格蘭逃到意大利、法蘭西或西班牙之後,這些英格蘭天主教海外勢力很快與羅馬耶穌會(Jesuits)取得聯係,此後一直致力於顛覆英格蘭新教君主伊麗莎白一世。
而從貿易角度而言,伊麗莎白被開除教籍,意味著歐洲天主教國家,特別是教宗國和神聖羅馬帝國版圖內各大公國,與英格蘭之間的貿易關係惡化,英格蘭商人在這些國家的安全無法得到保護,而天主教歐洲商人在倫敦也同樣不受歡迎。
與此同時,亨利七世時代的最大產業羊毛紡織產業已經凋敝,英格蘭對外貿進口產品的需求也發生了變化,除了從“舊世界”來的織錦、檸檬或石榴香味肥皂外,上流社會現在也開始追逐從“新世界”來的奢華品,比如白糖、珍珠等。
之前我們說過,英格蘭在愛德華六世的1550年代就成立了“新大陸商業探險公司”(Company of Merchant Adventurers to New Lands,簡稱 Muscovy Company)[1],之後瑪麗一世頒發給這家公司王室許可,將貿易渠道延申到俄羅斯和亞洲。瑪麗一世失去卡萊後,英格蘭與土耳其奧托曼帝國之間的貿易得以加強,加上1560年代英格蘭海軍商船達到非洲和美洲新大陸,與歐洲之外新市場的貿易渠道已經開辟。
教皇開除伊麗莎白女王的教籍,無疑進一步推進了英格蘭商務探險向新世界的繼續擴展,這也是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和法蘭西國王查理九世對教皇庇護五世未與他們商量就宣布開除伊麗莎白教籍都感到不滿的主要原因。
從英格蘭國內政治局麵而言,北方起義之後,國務卿兼樞密院秘書長塞西爾的地位進一步鞏固,下議會基本上全部由新教議會組成,女王還在1570年初將塞西爾加封為伯利男爵(1st Baron Burghley);從此刻起,威廉·塞西爾就被同時代以及後人稱為伯利勳爵或簡稱為伯利(Lord Burghley, or Burghley)。
1570年,伊麗莎白女王的政府添加了另一位不可或缺和女王深信不疑的大臣:佛朗西斯·沃辛漢(Sir Francis Walsingham)。和國務卿塞西爾以及掌璽大臣尼古拉斯·培根一樣,沃辛漢也是非傳統貴族家庭出身、在劍橋接受教育、在倫敦學習和從事法律的律師。
事實上,整個伊麗莎白45年在位期間,她的樞密院常規出席議事的成員在10人左右,其中劍橋教育背景的律師占半數以上,政府的重要職位都由非傳統舊貴族家庭出身+劍橋+律師專業背景的人擔任。
這個名單中除了國務卿兼樞密院秘書長塞西爾本人外,掌璽大臣尼古拉斯·培根爵士(Sir Nicholas Bacon)、財相沃特·邁爾德威爵士(Sir Walter Mildmay)、女王首席私人秘書托馬斯·史密斯爵士(Sir Thomas Smith,Principal Secretary)和王冠名下公爵封地蘭卡斯特郡欽差大臣拉爾夫·賽德勒(Ralph Sadler, Chancellor of the Duchy of Lancaster),都符合這個標準。這就是伊麗莎白一世的“塞西爾劍橋俱樂部”,現在又添加了佛朗西斯·沃辛漢這員大將。
圖1:英格蘭第一位間諜大師沃辛漢
沃辛漢也是一位堅定的新教徒,比塞西爾小12歲的沃辛漢,不僅有敏銳的政治觸覺,更是情報收集和間諜管理高手。1570年初,沃辛漢出任英格蘭駐法蘭西大使,由此進入歐洲各國之間的情報圈,用他那鷹一樣的雙眼在巴黎掃描一切對英格蘭不利的跡象。而伊麗莎白此時也特別需要沃辛漢這雙犀利的眼睛。
沃辛漢很快就遇到他加入俱樂部後的第一個重量級對手。
1567年7月蘇格蘭的瑪麗女王被迫遜位以及次年成為英格蘭的貴賓級囚犯後,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將駐英格蘭大使換了人,已在英格蘭任職5年並與伊麗莎白女王有默契的席爾瓦(Diego Guzmán de Silva)被撤換,新大使是埃斯佩思(Guerau de Espés)。兩位大使的交接日期是1568年9月3日,恰好在瑪麗7月13日被關押在約克博爾頓城堡之後,10月4日約克調查會開始之前。
和席爾瓦這個相對純粹的外交大使不同,埃斯佩思是菲利普二世派來在瑪麗·斯圖爾德是否涉嫌謀殺親夫達恩利調查上向英格蘭施壓的政治大使。
到英格蘭之後,埃斯佩思立刻與英格蘭天主教貴族以及瑪麗·斯圖爾德的流亡“小朝廷”聯絡,並在一個月之後向馬德裏匯報:1,蘇格蘭女王瑪麗在英格蘭有生命危險;2,伊麗莎白支持蘇格蘭新教貴族推翻瑪麗,3,英格蘭對瑪麗女王涉嫌謀殺的審理公正性無法保障。
1570年夏季,第四代諾福克公爵從倫敦塔釋放,官麵上的理由是他涉嫌與蘇格蘭瑪麗女王以及北方貴族密謀推翻伊麗莎白的證據不足,實際上還是伊麗莎白不願意自己的手沾上弑親之血。瑪麗和諾福克都是伊麗莎白的親眷,瑪麗的奶奶是伊麗莎白父親亨利八世的親姐姐,而伊麗莎白女王外婆的閨名是伊麗莎白·霍華德(Elizabeth Howard),是諾福克的爺爺第三代諾福克公爵的親妹子。
伊麗莎白不願意處死自己的血親,諾福克出獄後給伊麗莎白寫了保證書,保證絕不會再涉入與蘇格蘭女王聯姻之事, 但沒過多久諾福克就陷入了另一場試圖推翻伊麗莎白的陰謀之中。
1570年年底,沃辛漢在法國的間諜網注意到一位居住倫敦多年的翡冷翠銀行家羅伯托·李多斐(Roberto Ridolfi),發現他頗得西班牙大使埃斯佩思的信任,李多斐不僅與流亡歐洲的英格蘭天主教勢力有聯絡,與蘇格蘭女王和諾福克公爵還都有書信來往。沃辛漢很快證實,這些人的目標還是老一套三板斧:瑪麗·斯圖爾德聯姻諾福克公爵;劫持或刺殺英格蘭女王伊麗莎白;恢複蘇格蘭女王的自由並扶持她成為英格蘭新君。
當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的低地國家總督阿巴公爵聽到這個消息後,直接將這個計劃歸類到異想天開。菲利普二世本人也不看好這個計劃,他登基前在英格蘭做瑪麗一世夫婿時就住在懷特宮,對懷特宮的防守能力非常了解,他還親自去過懷特宮的武器庫,知道懷特宮的防禦能力絕不是小股人馬可以攻破的。
但伊麗莎白樞密院裏的幾位天主教貴族卻願者上鉤,支持這個計劃。當這個計劃呈現到諾福克麵前時,雖然他拒絕簽署任何文件,卻也明確口頭同意行動的執行。諾福克的助手將他對李多斐的口頭指示記錄後回讀給他聽,諾福克點頭表示應允。
之後發生的事情成為曆史上的一團漿糊,誰也不知道究竟哪些是事實,哪些是杜撰。
標準的說法是,李多斐在1571年3月攜帶諾福克公爵給他的委任信(letter of credence)離開英格蘭去往歐洲。委任信用埃斯佩思大使與馬德裏聯絡所用的密碼寫成,主要內容是授予李多斐全權代表瑪麗和諾福克先與教皇聯絡,然後與菲利普二世以及西班牙所屬低地國家總督阿巴公爵聯絡,商討如何由西班牙出麵支持英格蘭貴族再次起義推翻伊麗莎白。
起義計劃書裏列出八位有爵位的英格蘭貴族和四名騎士的名字,稱他們的兵馬加起來一共有四萬五千人;西班牙會另外派一支六千人部隊,登陸後與當地起義部隊匯合。諾福克聽完後既沒有表示同意也沒有表示反對,隻是“Well”了一聲,但這聲 well 就已經是謀逆了。
就在同時,被求囚禁在謝菲爾德城堡的蘇格蘭女王要求麵見伊麗莎白,說是有秘密情報隻能說給伊麗莎白一個人聽。伊麗莎白回信:夫人,你已經在我的王國裏引起了一場叛亂,你想奪我的命,但你不會承認。如果你和你的同謀們想利用我的恐懼達到目的,那你們就太不了解我了。如果你有任何秘密,你應該寫下來書向我報告,你很清楚我不想見到你。
李多斐雖然不是個稱職的陰謀家,但他卻是個勤快的陰謀家,在馬德裏、布魯塞爾、和倫敦、謝菲爾德之間 不停地傳遞消息。1571年4月12日前後,負責替他傳信的查爾斯·貝利(Charles Baillie,弗萊芒出生的蘇格蘭人,1564年起受聘於瑪麗女王的顧問若斯主教)在多佛港一上岸便被抓捕,之後被押到倫敦塔受刑,再之後就竹筒倒豆子般全部招供。
瑪麗矢口否認與此事有關,但一份批準西班牙入侵計劃的文書上有她的親筆簽名,坐實了她與謀反計劃的關聯。從這一刻起,伊麗莎白徹底打消了恢複瑪麗蘇格蘭女王身份的想法,並接受了蘇格蘭女王應該被永久監禁這個事實,但伊麗莎白還是狠不下心來將瑪麗處死。
諾福克公爵就沒這麽幸運了,於1571年9月5日再次送入倫敦塔囚禁。盡管他聲稱自己與李多斐陰謀沒有直接關聯,但沃辛漢和塞西爾可以出具足夠的信件坐實他的罪名,而且派往諾福克公爵府搜查的人不僅找到有瑪麗簽名的討論聯姻的信件 ,還在公爵府房頂上“找到”西班牙大使密碼的解碼鑰匙。
1572年1月16日,諾福克在倫敦塔接受審判,罪名是“圖謀和指揮謀害女王”,但伊麗莎白兩度在死刑執行令上簽字後又撤銷,女王告訴塞西爾,她的理智和感情完全無法協調,“後腦不相信前腦的判斷”,一直到塞西爾第三次呈上死刑執行令才簽了字。
1572年6月2日,第四代諾福克公爵托馬斯·霍華德在倫敦塔斬首,成為霍華德這個“叛逆之家”在曆史上眾多被斬首的成員之一。
阿倫代爾伯爵和南安普敦伯爵也同時被捕,外加一幹與此事有關聯的勳爵鄉紳。塞西爾成功肅清了樞密院裏的所有天主教成員。
這就是英格蘭曆史上的李多斐陰謀(Ridolfi Plot),而這場密謀的中心人物李多斐本人,1571年3月離開英格蘭後就再未踏足英倫,數年後回到翡冷翠重操家族的銀行業務,並在1600年成為翡冷翠大公國議員,並且活到80歲高齡。
1571年的這場"密謀"如此草率,其中細節撲朔迷離真假難辨而且諸多巧合,整個過程環環相扣,和驚險小說一樣叫人難以置信;以至於不少後人認為不能排除李多斐是沃辛漢的雙重間諜這一可能性,目的當然是將蘇格蘭女王和她在英格蘭的天主教支持者徹底暴露並鏟除。
後人也一致認為,佛朗西斯·沃辛漢是英國曆史上第一位間諜大師。在他之前,英格蘭有告密者和情報買賣者,但沒有職業間諜。沃辛漢首次建立了英國第一個由政府管理的情報機構,他發明了本土和海外間諜網絡,他的職業間諜活躍在巴黎、布魯塞爾、羅馬、馬德裏、君士坦丁堡、蘇格蘭和英國主要港口以及倫敦的外國商人圈。現代間諜技術中的密碼破解、雙重間諜、信件攔截、美人計、對外國使節跟蹤和監視,甚至對敵方間諜酷刑審問等方法都可以追溯到沃辛漢,他才是軍情五局和六局真正的祖師爺。沃辛漢的敏覺和組織能力以後多次保全了伊麗莎白女王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