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都鐸王室風雲錄(二):亨利八世的六位王後(5)

(2025-09-19 05:10:20) 下一個

亨八王後第一任:阿拉貢的凱瑟琳(4)

上次說到亨利八世加入教宗儒略二世的聖軍聯盟(Holy League)欲出征法蘭西。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備戰要錢,要錢就得向貴族和百姓征稅;開戰有悖於先王的治國方針,況且眼下英格蘭並無邊境危機,因此樞密院那幫老家夥們認為這隻是新主少年氣盛,為在歐洲搏名而去打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們自然也是反對開戰的,但派誰去說服亨利放棄開戰念頭呢?自然是人人稱讚的皇家施舍卿托馬斯·沃爾西(Thomas Wolsey)啦。

沃爾西受樞密院委托前去勸說年輕的國王。沃爾西本人並不主張開戰,但他看準了新主登基,需要扶持,而這也是他的機會。沃爾西很快發現,聖上並非年輕氣盛受人慫恿才要和法國開戰;相反,和法國開戰是亨利自己的心願,其初衷真的是為了基督教國度的榮耀而追隨教宗。沃爾西意識到夥同樞密院反對亨利並非良策,隻有幫亨利擺脫樞密院牽製,才能保障自己的前程。

要實現這個目標,就必須斬斷“公章之旅”。沃爾西告訴亨利,由樞密院和議會蓋章確認國王簽署文件的做法隻是慣例,並非法律;而從法律角度出發,君主有至高無上的權威,做事不需要由臣子發通行證。

從這一刻起,沃爾西成了亨利八世唯一信任的文臣,亨利很快見識到沃爾西的能力,似乎就沒有他辦不到的事情。沃爾西這種全方位管理和組織能力正是亨利八世急需也是其他人,無論朝臣還是門閥,都缺乏的。

於是在1512年初亨利八世欽點沃爾西為戰爭後勤將軍(Quartermaster General of the War),負責一應備戰事務。沃爾西不負眾望,很快就籌集了足夠的船隊和2萬5千人馬。作為獎勵,亨利八世又將沃爾西任命為約克教區事務主任(Dean of York),約克大教堂在英格蘭的地位和坎特伯雷大教堂比肩,英格蘭僅有的兩位大主教就是坎特伯雷大主教和約克大主教。對於沃爾西來說,這是他職業生涯的重大進步。他,一個肉鋪老板和牲口販的兒子,成了約克大教堂的神職主管!

與此同時,在成立聖軍聯盟之後,教宗儒略二世又頒發“教宗令”將法王路易十二開除教籍。為了鼓勵英格蘭年輕的亨利八世下決心正式宣戰,儒略二世給亨利運來了一大桶意大利紅酒、一朵黃金打造的都鐸玫瑰和100塊帕馬森奶酪。儒略二世甚至許諾亨利,隻要打敗法國,他會在巴黎親自將亨利加冕基督教法蘭西國王(Most Christian King of France)頭銜。

1512年4月,英格蘭正式對法宣戰。亨利八世沒有禦駕親征,而是派出18艘戰船和1萬5千士兵,渡海去西班牙到與斐迪南二世的部隊會合。

英格蘭人馬到西班牙後才發現他們被西班牙國王給耍了。西班牙方麵根本就沒為他們準備帳篷和供給,士兵們冒著傾盆大雨露營野外。四月份的西班牙天氣已經很炎熱,士兵們口渴難忍,吵著要啤酒。但漫說是啤酒了,英格蘭士兵連飲用水都不能保障!

沒多久英軍就發現斐迪南二世根本無意和他們去攻打法國,因為他本人這時候正在和西班牙北部一個叫納瓦拉(Kingdom of Navarre)的小王國開戰,叫女婿的英格蘭士兵過來是幫他守南部邊境的!英軍指揮官發戰報回國,匯報說斐迪南二世“說得好聽、做得難看”。天氣惡劣、供給不足、衛生條件差,好多士兵開始拉肚子,軍中威脅兵變。1512年10月,英格蘭不得不撤軍。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英軍的狼狽很快在歐洲各國傳開,神聖羅馬皇帝的女兒說英格蘭軍隊“太久沒打仗,已經忘了如何打仗了”。亨利將嶽父的背信棄義和自己受的羞辱一股腦全都算在凱瑟琳頭上,夫妻之間第一次出現裂痕。

然而,亨利八世如果這麽輕易地放棄那就不是亨利八世了。他很快開始備戰下一個回合,並且決定這一次他要禦駕親征,帶兵直接攻打法國。不過這一次他不會再上嶽父的當,而是直接和神聖羅馬皇帝麥克西米連一世結盟。

在精明強幹的沃爾西的統籌下,1513年一開年,2萬5千英軍(大部分是從威爾士征來的)和後勤裝備全部調度完畢。

開春後,主力部隊先行渡海,亨利八世自己在6月份也到達法國卡萊(Calais)。卡萊省在法國的北方,和英格蘭之間隻隔著英吉利海峽,它是自亨利六世之後英格蘭在法國唯一所剩的屬地。


圖1:丹佛和卡萊位置圖

和亨利八世一起渡海到法國的是一個浩浩蕩蕩的行宮,衛兵300人,外加150名宮人,其中包括牧師、樂師、廚師、歌者、舞者、侍者、文書。亨利自己就占用了9個營帳,中間打通,連成甬道。他的主帳篷金碧輝煌,四角掛著金幣,裏麵放著他的隨行四柱大床;無論亨利步行到或騎馬到哪裏,都有十四個手捧樂器、身穿金色服裝的少年在兩旁陪襯。他這是不僅要向歐洲王子們顯示自己的勇氣和風度,還要顯示自己的財富。

和亨利八世的排場相比,戰事本身可以說是不足掛齒。1513年8月,英軍連下兩城,守城的法國士兵基本上沒有還手,可以說是聞風而逃,拱手讓出了泰魯安(Thérouanne,位於卡萊以東約15公裏)和圖爾奈( Tournai,位於今天的比利時)這兩座城池。這兩座城,都在攻城一個星期左右就淪陷,仗打得如此之快,英國曆史上將它們戲稱為“策馬之戰”(Battle of Spurs)。


圖2:卡萊、泰魯安和圖爾奈位置圖

亨利八世能夠順利告捷,和沃爾西的精心策劃和高效及時的後勤調度是分不開的。在泰魯安,亨利八世行宮和麥克西米連一世行宮自由自在地交融在一起,老少兩位國王肩並肩手拉手一起欣賞馬上長矛賽、歌舞、美酒,亨利的臉麵大增。攻城之後,亨利八世躊躇滿誌地在這兩座城裏大興土木,建築城堡,而沃爾西也被欽點為泰魯安主教。

就在亨利八世意氣風發馳騁法國時,家裏那位也沒閑著。亨利八世出征時,懷著孕的凱瑟琳親自送夫君到多佛,渡海前夜兩人在多佛城堡住下,第二天凱瑟琳將亨利送上戰船,雖然是離別,但沒有眼淚,隻有作為基督教君主為上帝的榮耀而征戰的自豪。出發前亨利已委任凱瑟琳監國,說明他對凱瑟琳的信任。

此時曆時八年的康布雷同盟戰爭(War of the League of Cambrai)進入最後階段,路易十二盟友、亨利的姐夫、蘇格蘭國王詹姆士四世1513年9月9日親自帶領蘇格蘭軍隊越過邊界進入英格蘭,這就是著名的佛洛登戰役(Battle of Flodden),史書將它也算在康布雷同盟戰爭大框架內。

凱瑟琳雖然沒有領兵上陣,但她是英格蘭軍隊的指揮者之一,她給亨利去信,說“陛下在法國忙於征戰,我們在家裏也沒閑著,正在和蘇格蘭人打仗消磨時間呢,但這是我心所屬。我忙極了,整天趕工幫著軍隊縫製戰旗。”

佛洛登戰役蘇格蘭方麵損失慘重,由於指揮失誤,蘇格蘭三四萬兵力對英格蘭兩萬六千兵力,結果還是大敗。在英格蘭和蘇格蘭的邊境上,僥幸活命的蘇格蘭士兵逃到河灘裏,又被入海口的漲潮淹死大半,詹姆士四世陣亡,屍體被英格蘭士兵作為戰利品抬回倫敦交給了監國的凱瑟琳王後。

此時此刻的亨利,還很在意凱瑟琳對他自己的看法,他將攻陷的法國城堡的旗幟寄給凱瑟琳作為表功的信物;而凱瑟琳技高一籌,命人將詹姆士四世血跡斑斑的戰袍脫下來寄到法國,告訴亨利“我沒忘記自己的職責,替陛下打敗了蘇格蘭,給陛下寄去蘇格蘭國王的戰袍,讓陛下用另一位國王的戰袍做您的戰旗,方能襯托出陛下的英勇。”

從1509年登基到1513年短短幾年內,亨七苦心經營二十四年為八世攢下的125萬英鎊皇家小金庫已被八世霍霍了一大半,而當時英格蘭一個文職人員的年收入才不到二十英鎊。

亨利八世很快就發現他根本無法和法國拚國力,法國國王有三倍於他的子民,光人頭稅就讓亨利望塵莫及,更不用說附屬國和諸侯的進貢了。亨利的錢袋顯然沒有他對戰爭與榮耀的胃口大,要保存顏麵,唯有和談。打來打去,雙方回到原點。

1514年亨利八世與法王路易十二簽署了和平條約。條約之一就是亨利將自己年僅17如花似玉的妹妹瑪麗公主嫁給51歲的路易十二。路易十二已有兩任王後,都已去世,沒給他留下男祠,法國的 Salic Law 不允許女性做國王,所以路易十二生兒子的壓力比亨利的還大。作為交換條件,路易同意英格蘭可以保留攻下的那兩座池城。

瑪麗公主不光繼承了她母後的美貌,還繼承了約克女的桀驁。她知道自己是王兄唯一的未婚妹妹,雖說公主聯姻責任不容推卸,但要嫁給一個黃土已經埋到脖子根的風燭殘年之人,瑪麗是死活不願意。在亨利八世的軟硬兼施之下,瑪麗同意嫁給路易,但有一個條件:路易死後,她可以隨意嫁給自己想嫁的人,亨利口頭同意了。

1514年10月,18歲的瑪麗嫁給52歲的路易,成為法國王後,婚後不到3個月,1515年元旦,路易一命嗚呼,史稱死於“房事過度”。隻能說做國王真的是不容易。

瑪麗的心上人是王兄亨利的發小,薩福克公爵查爾斯·布蘭登(Charles Brandon)。路易十二死後,亨利八世派布蘭登去法國接回瑪麗,但逼著布蘭登在出發前發誓不和瑪麗私定終生,但是在法國煎熬了三個月後重獲自由的瑪麗對愛人重提王兄的承諾,說服了布蘭登冒一次大不韙,兩人於1515年3月3日在巴黎秘密結婚,隻有十人見證了婚禮,其中之一是法國新君、十九歲的佛蘭索瓦一世,就是他為瑪麗和布蘭登搭線見麵的。

瑪麗和布蘭登回到英格蘭後,亨利八世龍顏大怒,因為這兩隻愛情鳥的行為完全破壞了亨利八世和樞密院想再次用瑪麗與歐洲其他王室聯姻的計劃。樞密院上書亨利八世將布蘭登以欺君罔上之最判斬刑,是沃爾西說服了亨利放過妹妹和新妹夫。但死罪可免活罪難逃,布蘭登被判2萬4英鎊巨額罰款,後來亨利氣消了才減免了罰款數額。

家事方麵,雖然亨利八世不斷出軌,但他和凱瑟琳王後之間還是誌同道合的。法蘭西大捷後於1513年10月回到英格蘭,11月份凱瑟琳再次臨產,生下的倒是個男胎,但卻是個死胎。

1514年6月,宮裏宣布凱瑟琳的第四次懷孕,於1515年1月早產一個男嬰,仍然是個死胎!

1515年春末夏初,凱瑟琳第五次懷孕,此時英格蘭對她到底能不能正常地生個孩子已經不報太大希望了。1516年2月18日淩晨4點多鍾,凱瑟琳順利生下一個女嬰。她,就是後來的“名垂青史”的“血腥瑪麗”。

國事方麵,到了1516年,歐洲局勢再度變化。

西班牙方麵,斐迪南二世和伊莎貝拉一世年僅16的外孫卡洛斯繼位成了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Carlos I de España),而早在十年前他就已從父親那裏繼承了祖母名下的勃艮第公國,加之他祖父神聖羅馬皇帝馬克西米連一世也已晚年,卡洛斯在1519年又繼承祖父的王位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卡洛斯五世(Charles V, Holy Roman Emperor,也被稱為哈布斯堡的卡洛斯(Carlo V d'Asburgo)。

也就是說,19歲的卡洛斯控製的領土包括了哈布斯堡王朝繼承權之下的奧地利大公國、勃艮第和勃艮第所屬低地國家(荷蘭、比利時),加上西班牙王、德國和北部意大利。而他是英格蘭王後凱瑟琳的外甥。


圖3:西班牙卡洛斯一世/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卡洛斯五世

法蘭西方麵,路易十二已於一年前去世,隻有兩個女兒成年。幾經周旋,1515年法蘭西王冠最後回溯五代由法王查理五世的玄孫佛蘭索瓦繼承,條件是娶路易十二的長女克勞德(Claude of France)為王後,是為法蘭西國王佛蘭索瓦一世(François Ier),而他此時還是米蘭公國統治者,王後克勞德同時也是布列塔尼公國的女公爵(Duchess of Brittany)。【這位法國的克勞德公主、布列塔尼女公爵和我們後麵故事的女主亨利八世第二任王後安·波琳交情頗深,在這裏先埋個伏筆。】


圖4:法蘭西國王佛蘭索瓦一世

而這些祖上傳下來的多重頭銜和封地領地,是亨利八世做夢都得不到的。


圖5:登基前後的亨利八世

這三位年輕君主之間的年齡差距不超過十歲。亨利出生於1491年,佛蘭索瓦1494年,卡洛斯1500年,未來幾十年的歐洲是這三位互相較力的舞台,上演的戲碼是三人之間的進攻與反進攻、征服與反征服、炫耀與反炫耀,歐洲是和平還是戰爭,全在這三位年輕君主的股掌之中。

(待續)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