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陸
坎貝爾鎮號撞港後,艦上的第三中隊突擊隊員開始上岸行動:2 個衝鋒隊和5個爆破隊,在後衛和一台迫擊炮的掩護下登陸。該隊的爆破目標為港口水泵房和地下油庫。衝鋒隊隊長、穿短裙的羅伊(Donald Roy)上尉是蘇格蘭人,外號“高地領主”,和他的軍士長一起用雲梯和手榴彈解決了水泵房頂上的兩個炮台,然後帶領隊員正麵攻擊,占領了唯一的吊球,形成橋頭陣地,為爆破組提供撤退路線,過程中4名衝鋒隊員陣亡。與此同時,5個爆破小組按計劃如期完成爆破任務,但第5 小組傷亡慘重,半數隊員陣亡。
第一中隊和第二中隊的登岸行動卻沒有這麽順利。從01:28暴露身份後,幾乎所有英軍炮艇都被擊中,第一中隊隻有炮艇ML457 成功登陸;而第二中隊隻有炮艇ML177上的突擊隊員成功到達內港老閘門位置,並成功炸毀停靠在內港的兩艘德軍拖船。除此以外,隻有M160和ML269兩艘炮艇突破了岸上的炮火到達老碼頭的上遊,但無法登陸,ML160在上遊作戰,而ML269 則完全失去了控製,在河麵上轉圈。
被擊毀冒煙的英軍炮艇
作為襲擊總指揮,指揮艇上的紐曼中校原本並不需要親自登陸,但他卻是首先在老碼頭登陸的人員之一。紐曼中校上岸後立即命令迫擊炮襲擊潛艇塢頂上給突擊隊員造成重大傷亡的炮台;然後下令機槍射擊一艘武裝拖船,迫使其向上遊撤退。在他的指揮下,突擊隊員成功擋住德軍增援,直到爆破組完成爆破任務。
突擊隊員、步兵軍士長托馬斯·杜倫特和他的隊友在第一中隊的ML306號炮艇上,托馬斯負責艇上路易斯機槍的發射。受到岸上猛烈炮火狙擊,ML306 無法登陸,不得不調轉方向撤退,但卻與追擊坎貝爾鎮號的德軍驅逐艦迎頭碰上,兩者之間距離不到60米,ML306 被岸上和驅逐艦上的探照燈暴露無遺,托馬斯沒有任何掩護,交火過程中,頭部、雙臂、雙腿、胸部和腹部多處中彈,全身鮮血淋漓,但他奮力站了起來,向著德軍驅逐艦的劍橋連續射擊。這時托馬斯在探照燈的照射下已經成為數架德軍機槍的近距離目標,連接中彈,已無法站立,但他趴在機槍的槍座上繼續射擊,直到失血過多而昏倒。
值得一提的是,與英軍突擊隊相比,可以說德軍駐守部隊的作戰經驗相對比較缺乏;加之措手不及,所以才讓英軍突擊隊貴在神速而獲得成功,但隨著時間的推進,突擊隊終因兵力與裝備相差懸殊而被擊退。
撤退
襲擊行動海軍指揮官萊德艦長和突擊隊總指揮同在指揮艇上,登陸後,萊德立即前去查看坎貝爾鎮號的位置,確認她的艦艏已牢牢插入幹船塢。半夜兩點左右,萊德意識到超過半數的炮艇已經被擊毀,剩下的炮艇很快也會玩完。再不撤退,就真的走不了了。這時候,從坎貝爾鎮號上下來的水手已經轉移到了指揮艇和魚雷艇,02:30,萊德返回指揮艇,他下令魚雷艇發射魚雷擊毀內港的老閘門,然後下令魚雷艇向入海口撤離。在入海口處,魚雷艇遇到一艘正在下沉的英軍炮艇,在營救過程中,魚雷艇自身也被擊中。
而指揮艇在從老碼頭退到河中央時被德軍炮火困住,萊德艦長這時注意到岸上的炮火聲音漸漸減弱,指揮艇周圍隻有七、八艘冒煙的炮艇,起初他以為岸上的突擊隊員已經控製了德軍火力,但很快意識到老碼頭和內港的老閘門都已經被德軍收複,自己無法營救困在岸上的英軍,便下令指揮艦迅速撤離,沿途繼續遭受德軍炮火的襲擊。半途中遇到炮艇ML270,萊德命令ML270尾隨,兩艘艦艇在硝煙和指揮艇最前方機槍的掩護下繼續向入海口突圍,並成功到達入海口,但是在離海岸線6公裏處,一枚德軍海防炮落在兩艘艦艇中間,位於指揮艇艦艏的機槍手薩維奇(W. A. Savage)陣亡。
淩晨兩點以後, 位於老碼頭的突擊隊總指揮紐曼中校也意識到水上撤退線路已經被切斷,岸上的三個中隊加起來大約有100名幸存隊員,紐曼將他們集合,對他們下達了3條命令:
1. 想方設法回到英格蘭;
2. 不到彈盡糧絕不投降;
3. 能不投降盡量不投降。
在紐曼中校與突擊隊員副總指揮考伯蘭少校的帶領下,幸存的突擊隊員從老碼頭撤離,衝過一座嚴密把守的橋梁進入聖那澤爾鎮,因為這是從港口突圍到附近農村的唯一通路。沒死於橋上機關槍掃射的突擊隊員最終在聖納澤爾鎮狹窄的街道上被德軍堵截,隻有5人成功逃脫,其餘全部被俘。這5名逃脫的突擊隊員,最後在法國抵抗組織的幫助下靠步行和自行車成功進入名義中立的西班牙,再從直布羅陀乘船回到英格蘭。
歸途
與此同時,位於入海口附近的兩艘狩獵級驅逐艦阿瑟斯頓號和泰恩代爾號一直在尋找26日從聖那澤爾港派出的那5艘德軍魚雷艇,一直到28日06:30才發現它們的蹤跡。兩艘驅逐艦在11公裏近距離襲擊了這五艘魚雷艇。此後不久,這兩艘驅逐艦發現了成功逃出的指揮艦和兩艘炮艇,艦上傷員被轉移到阿瑟斯頓號。在確信沒有其他逃出炮艇後,這兩艘驅逐艦開始返航,並於09:00與布魯考斯比號和克利夫蘭號會合。
沒過多久,返航艦隊被德國空軍的水上飛機發現,德軍派出多用途戰鬥機攔截,但有驚無險,被英軍戰鬥機反攔截成功。鑒於海上天氣惡劣,阿瑟斯頓的艦長恐怕炮艇跟不上,便將幸存突擊隊員轉移到驅逐艦上,將幾艘跟隨的炮艇擊毀沉海。
在16艘出發的襲擊炮艇中,ML160、ML307和ML443也成功逃離聖那澤爾,進入海麵。他們在駛向驅逐艦預定營救點的途中被一架德軍Junkers 88多用途戰鬥機發現,戰鬥機俯衝時,這三艘炮艇同時開火,戰鬥機在尾翼被擊中後墜入大海。他們在集合點一直等到28日10:00,害怕德軍的再次空襲,他們決定放棄等待,獨立進入大西洋,開始返航,兩天之後才回到英格蘭。
坎貝爾鎮號爆炸
坎貝爾鎮號撞港之後,德軍並沒有意識到這是一顆巨型定時炸彈。相反,他們認為這隻是英軍突擊隊一次失敗的突擊行動。
坎貝爾鎮號的預定爆炸時間是28日04:30。但整個28號上午都毫無動靜。一撥又一撥的德軍官兵輪流登上坎貝爾鎮號上參觀,加上眾多德軍官兵和港口工人在她的周圍轉來轉去。
1942年3月28日上午,爆炸之前的坎貝爾鎮號,留意艦上毫無防備的德軍士兵。
28日天亮之後,越來越多的英軍官兵被抓獲,都被關押在港口的德軍總部,比蒂艦長是其中之一。28日中午,比蒂艦長被提訊,負責訊問的德軍軍官對比蒂艦長說:
“坎貝爾鎮號造成的這點小破壞,用不了多長時間就能修好。”
他的話剛說完,坎貝爾鎮號就發出了驚天巨響。
比蒂艦長麵帶微笑,溫文爾雅地答到:
“我們還沒你想象的那麽傻。”
根據突擊隊員、工兵連長蒙哥馬利(Robert Montgomery)的推測,延遲爆炸的原因可能是鉛筆雷管中的硝酸被部分蒸發。
坎貝爾鎮號爆炸時,40名德國軍官和港口工作人員正在艦上巡察,總共大約360德軍被炸死。
爆炸的次日(3月29日),納粹托特組織(Todt Organisation)的工人開始清理現場,30日16:30,英軍炮艇上兩枚延時引信魚雷爆炸,再次在港口造成驚慌。在工人逃離爆炸現場時,港口守衛將他們的哢嘰工裝服誤認為英軍製服,開槍射擊。
襲擊行動海軍指揮萊德艦長
坎貝爾鎮號艦長比蒂艦長
襲擊行動總指揮突擊隊長紐曼中校
後記
諾曼底幹船塢被炸毀後一直到1948年才修複。希特勒對聖那澤爾襲擊十分震怒,德軍西線戰區總司令希爾珀特(CarlHilpert)被就地撤職,德軍加強了亞特蘭大和斯堪的納維亞海防,加固了聖那澤爾港的防禦。因缺乏安全港,對盟軍大西洋海上運輸航線造成巨大威脅的德軍戰列艦提爾皮茲號(Tirpitz)此後一直被困在挪威海域,未敢進入大西洋,因此而得到“孤獨的北方美人”稱號。
3月28日淩晨,與ML360交換炮火的德軍驅逐艦艦長少校保羅(F. K. Paul)登上ML306號炮艇,看到軍士長托馬斯·杜倫特倒在機槍旁,奄奄一息。托馬斯被德軍士兵抬到聖那澤爾的德軍醫院,但終因受傷太重而死亡,和其他陣亡英軍一起埋葬在離聖那澤爾11公裏的拉博爾埃斯庫布拉克(La Baule-Escoublac)戰爭公墓。
一星期後,保羅少校在戰俘營見到突擊行動指揮官紐曼中校,提及ML306炮艇的頑強反擊,建議英軍給該炮艇的機槍手頒發最高勳章。1945年6月15日,托馬斯被授予維多利亞十字勳章,次年國王喬治六世(當今女王的父親)將勳章頒授與他的母親。
獲維多利亞十字勳章的另四人分別是坎貝爾鎮號艦長比蒂、突擊大隊長紐曼中校、襲擊行動海軍指揮萊德艦長、指揮艇機槍手二等水兵薩維奇。參與行動的官兵中,一共89人獲得各級軍功章。
參與襲擊行動的622名英軍,隻有228成功逃離,回到英格蘭。169人在襲擊中陣亡(105名海軍人員、64名突擊隊員),215人被俘,送往布列坦尼首府雷恩(Rennes)戰俘營。
坎貝爾鎮號上的艦鍾在襲擊行動鍾被隊員保存,並在二戰結束時獻給賓夕法尼亞州的坎貝爾鎮(Campbelltown, Pennsylvania)市政廳。1987年,英國皇家海軍將一艘護衛艦命名為坎貝爾鎮號(HMS Campbeltown),坎貝爾鎮居民投票一致通過,將該艦鍾安裝在新坎貝爾鎮號上。2011年,新坎貝爾鎮號退役,這個曆經戰火、見證時間的艦鍾被歸還給坎貝爾鎮市政廳。
坎貝爾鎮號上幸存的艦鍾
英軍陸軍突擊隊在40年6月組建後,二戰中在挪威、英吉利海峽諸島、地中海國家、法國、荷蘭、德國和緬甸等敵後執行襲擊任務,希特勒對其非常規作戰手段極為惱火,稱之為“野蠻的謀殺”。
二戰期間,整個陸軍突擊隊共獲勳章479枚:其中8枚VC(Victoria Cross,維多利亞十字勳章,最高勳章)、37枚DSO(Distinguished Service Orders,傑出服役勳章)、162枚MC(Military Cross,軍功十字勳章)、32枚DCM (Distuguish Conduct Orders,傑出表現勳章)和218枚MO(Military Orders,軍功章)。
二戰結束時,大部分海軍和空軍突擊隊被解散,隻留下三隻海軍突擊隊,和陸軍突擊隊合並組成英皇家海軍陸戰隊(Royal Marines)。
二戰期間的第10突擊隊大隊為盟軍大隊,戰後其中的法國隊員成為法國海軍陸戰隊(Commandos Marine)的前身;荷蘭隊員成為皇家荷蘭陸軍特種兵(Korps Commandotroepen)的前身;比利時隊員成為比利時陸軍即時響應部隊(Immediate Reaction Cell);而美國陸軍遊騎兵(United States Army Rangers)的第一遊騎兵營前身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英皇家陸軍突擊隊的影響。
(完)
感謝閱讀。敬請繼續關注更多二戰故事。
第一篇第一段裏說此戰鬥德軍“360人陣亡”,意思是360人戰死再加360人炸死這麽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