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以前,在神秘的印度加爾各答,住著一家美若天仙的七姐妹,不光美麗,而且富有。她們父親是不列顛在加爾各答的法官,名叫詹姆士·派陀(James Pattle ),號稱“全印度最大的騙子”和醉漢。她們的母親阿黛琳(Adeline)被譽為全印度最美的歐洲女郎;法國騎士的女兒,她的父親是瑪利亞·安東涅特的隨從,因為與王後“過於親密”被路易十六發配到印度。
派陀夫婦和她們的三個大女兒
1845年,派陀死於印度,財產由夫人繼承,留下遺囑讓夫人將自己的遺體運回英格蘭埋葬。派陀自己事先製定好遺體運送計劃:在棺材裏裝滿朗姆酒防腐(隻有酒鬼才想得出這招)、從加爾各答雇船、由夫人護送回英格蘭!
裝滿了朗姆酒的棺材就放在派陀夫人船艙的窗外,出航後沒幾天的一個晚上,夜深人靜之時,棺材突然炸開,棺材蓋被衝開,派陀的屍首呼地坐起,把派陀夫人嚇得魂不附體。水手們拒絕前行,說上帝的旨意,不讓派陀回英格蘭,勸服夫人調轉船頭回加爾各答。
返航途中遭遇風暴,活人棄船而逃,死人留在了海上。夫人回到加爾各答,以為這個讓她痛苦、操心了一輩子的醉漢丈夫就此海葬了,沒想到幾天後派陀的棺材被海浪打回到岸上,在他家附近登陸!當地人把棺材運回到派陀夫人家門口,就在夫人不知所措站地在棺材旁邊的時候,棺材蓋再次被衝開,派陀再次坐起,麵對夫人!
派陀最後被葬在加爾各答的聖詹姆士教堂。經過這一番折騰,比丈夫小18歲的阿黛琳受到驚嚇,也在那一年去世了。
派陀夫人阿黛琳,伍爾芙的太外婆
他們的七個女兒分別名叫阿黛琳、莎拉、瑪麗婭、朱莉婭、露易莎、索菲婭和維吉尼亞(Adeline、Sarah、Maria,、Julia、Louisa、Sophia 和 Virginia),她們就是英國曆史上著名的“派陀七姐妹”(The seven Pattle sisters),加爾各答出生,法國受教育,父母去世後回到英格蘭定居,成為倫敦的社會名媛,個個釣得金龜婿。老四朱莉婭成為著名的肖像攝影家;最美麗的老七維吉尼亞成了伯爵夫人;老三瑪麗婭嫁給軍醫傑克森,生了一個美麗的女兒,閨名茱莉亞·傑克森(Julia Jackson),她就是維吉尼亞·伍爾芙的母親。
老三瑪利亞·派陀(傑克森夫人,Jackson),伍爾芙的外婆
老四朱莉婭·派陀(卡默倫夫人, Cameron),著名肖像攝影藝術家,伍爾芙的四姨婆
老七維吉尼亞·派陀(薩默斯伯爵夫人,Lady Somers),伍爾芙的七姨婆
伍爾芙的母親朱莉婭一度是前拉斐爾畫派(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 )的模特兒之一,她是愛德華·伯納-瓊斯(Edward Burne-Jones)的油畫《天使報喜》(Annunciation)中的聖母瑪麗婭(收藏於利物浦 Lady Lever Art Gallery)。
伯納-瓊斯筆下的朱莉婭·傑克森,伍爾芙的媽媽
伯納-瓊斯的《天使報喜》(Annunciation),媽媽朱莉婭是聖母瑪利亞。
伍爾芙的娘家姓史蒂芬(Stephen),太爺爺是威廉四世的內閣財政法庭法官,爺爺是英國殖民事務署的副秘書長。伍爾芙的父親是作家、文學批評家萊斯利·斯蒂芬爵士(Sir Leslie Stephen),他是《國家名人傳記詞典》(Dictionary of National Biography)的第一任主編,劍橋三一學院畢業。伍爾芙的伯父則是英格蘭高等法庭法官,父子三人都是爵士,可以說伍爾芙出生於世代封官進爵的豪門。
伍爾芙的父母都是二婚,所以她的兄弟姐妹來自三個家庭,母親朱莉婭和前夫有兩子一女,父親萊斯利和前妻有一個女兒,兩人之間又有四個孩子(伍爾芙、姐姐、哥哥和弟弟)。維多利亞時代時興大家庭。
像所有維多利亞時代的上流社會一樣,維吉尼亞的哥哥和弟弟都進了貴族學校接受正規的古典教育,步其父後塵進了劍橋,而維吉尼亞和姐姐則是在她們父親浩瀚的私人圖書館裏接受的早期教育,姐姐凡妮莎(vanessa)以後成為著名畫家。幾個孩子中,維吉尼亞最有乃父風範,喜歡鑽在圖書館裏埋頭讀書,從小就擅長編故事,五歲的時候能每天晚上給父親講一個不同的故事。
那個年代不時興兩代人之間的情感交流,所以家庭氣氛總是嚴肅而古板的,維吉尼亞隻有在全家到康沃爾海邊度假的時候才可以無拘無束,聖艾夫斯(St. Ives)的暑假是她童年最美好的記憶,她的小說中很多情節都發生在康沃爾,那裏的沙灘和燈塔不斷在她的小說裏出現。那是她的過去,花園裏奔跑的孩子,夜深人靜後的海浪拍岸聲;維吉尼亞以後四十年的生命都建築在這個記憶上,仿佛以後的年華都是從這個記憶裏滲透出來的,就連她自己也無法解釋為什麽。
正如托翁所言,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樣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1895年,維吉尼亞13歲,她母親突然去世了。沒多久長姐如母的絲泰拉(同母異父)也離世了,剛剛進入青春期的維吉尼亞第一次被憂鬱症擊倒。
1897年到1901年,維吉尼亞在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女生部修古典語言學,攻讀希臘語、拉丁語、德語和曆史。
1904年,維吉尼亞父親逝世。1906年她的親哥哥、Bloomsbury Group 的發起人托比·斯蒂芬(Thoby Stephen)在希臘度假時染上傷寒不治而逝。這一連串的死亡將維吉尼亞再度送入崩潰的精神世界,一度住進精神病院修養。伍爾芙一輩子都未能擺脫躁鬱症,但在治療上卻與其私人醫生極度不配合,似乎沉迷其中,把抑鬱症當成了自己 Identity 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伍爾芙的同父異母姐姐則是嚴重的精神病患者,在瘋人院住了一輩子。
伍爾芙在她的自傳體散文《A Sketch of the Past》裏描述,她六歲那年,她的同母異父成年哥哥將她抱到窗台上,猥褻她的私部,造成她終生對性的恐懼以及對男權的抵觸。維吉尼亞讀大學時結識了當時的女權主義運動領導人物,但她自己從來都不是狂熱的女權主義者,一生反對任何形式的暴力和衝突。
1910-1913年,伍爾芙三度住進劍橋的一家私人女子療養所,她就是在這段時期和包括布汝博(Rupert Brooke)在內的“新異教徒”青年群體發生心靈碰撞,並於1912年嫁給作家李奧納德·伍爾芙 (Leonard Woolf)。盡管心理障礙常常擾亂她的社交生活,伍爾芙的寫作卻從來沒未中斷過,她的第一部小說《The Voyage out》就是在這時成書的(1915年出版)。
(未完)
至於卡米拉,因為查爾斯是王儲,他有無數的頭銜,其中之一是Duke of Cornwall, 傳統上由國王/女王的長子承擔,所以卡米拉就成為 Duchess of Cornwall。王儲的最高頭銜是 Prince of Wales 威爾士親王,但因為卡米拉是再婚,而且她是天主教,所以威爾士王妃的頭銜到現在還是戴妃的,至於她在查爾斯成為國王之後會不會得到Queen Camilla這個稱號,現在還不是個定數。
以前這些 peerage 頭銜是采邑製度的一部分,有實權和兵力的,現在隻是封號而已,最多就是采邑的土地和房產收租。
不知卡米拉公爵夫人的稱號和康沃爾郡有何關係,是地理上的從屬、重疊或臨近。
法國女作家杜拉斯晚年也是遠離了熱鬧的巴黎,生活在西南部的大西洋海邊,是否海空的寧靜和遼闊能帶來新的靈感。。
康沃爾還是個很浪漫的地方,自古以來就是走私者的天堂,最近的電視劇 the night manager 的故事就是以康沃爾開始和結束的。蝴蝶夢的作者在康沃爾的房子,昨晚BBC還有一台節目提到她呢。
剛意識到,沃爾夫總是蒼白柔弱的樣子,還真像拉斐爾前派中的女子。
她既柔弱又強大,原來家族基因了得,有那麽多姿多彩的姨媽,讓我想起英國的密特福德姐妹了,而她的家族似乎更早。
伍爾芙的眼神裏總有一絲驚恐,原來是早年的經曆,這本是一樁小事,甚至是常見的,可對於敏感柔弱的兒童就是重大的打擊了,關鍵是環境始終沒有給她一個公正,仿佛是她一個人在扛著這個心靈負擔。想起了台灣的三毛和最近的林奕含,有時童年創傷真的很難治愈,這還是有創造力的才女呢。
_________
博主經典名句!我的一個同學也和我說過類似的話,不過她說的是要用後半生來療早年的傷痛,嗬嗬,有創造力的人可以通過創作來解脫和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