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想要有點作為的高中生都離不開老師的推薦信。想去做義工嗎?要參加夏令營嗎?稍微有“含金量”的義工和夏令營申請都需要附上老師的推薦信;準備升級童子軍Eagle Scout(鷹級)嗎?想獲得獎學金嗎?老師的推薦信可以幫忙;要想進入頂尖大學,強有力的推薦信更是必不可少。一些成績優秀、課外活動也可歌可泣的學生沒能獲得名校青睞,自己百思不解,家長更是憤憤不平,豈不知很可能是老師推薦信、申請文書這些“軟件”不夠優秀。申請名校的學生大都“硬件”響當當:完美的GPA、傲人的SAT或ACT分數等等,但這些隻是冷冰冰的數字,“軟件”才能叫招生官的腦海浮現出活生生的候選人形象。自以為擁有“硬實力”的學生反倒不注重“軟實力”,並不少見。
那麽,如何請求老師寫推薦信?又如何獲得最佳推薦信?
老師給學生寫推薦信,不是責任,也不是義務,而是出於愛心,明白這一點才能跟老師溝通良好。身為高中老師,我給學生寫過如上所述的各式各樣的推薦信,也從同事們的口中聽到各種故事,在此苦口婆心一番,提供竅門。
第一,親自向老師請求,不要通過電子郵件。人之常情,麵對麵更容易交流,更容易滋生感情。寫郵件的學生可能出於內向或害羞,那麽向老師開口正好是一個跟成人交流的鍛煉機會。有的學生可能出於缺乏社交常識,因為玩慣了社交媒體,那麽父母需要引導孩子怎樣跟人交往。有的學生則出於無禮,連請求的郵件都不發,直接發一個網上鏈接,好似命令老師填寫推薦信,老師若是拒絕,學生活該。
第二,給老師充分的時間。有的學校明文規定,比如要提前三個星期請求老師。即使沒有規定,也應該給老師至少兩周時間。一般說來美國公立高中老師全職工作時間是每天教學五課時、備課一課時,這點備課時間通常是不夠的,夜晚還在家改作業、批考卷、備課是常有的事,寫推薦信要等到周末才有空。
我曾有個學生來請求我寫一個獎學金的推薦信,說截止日期是當天晚上十二點。我完全可以拒絕他:我都沒逼過他當天交作業,他倒來逼我!但是看他一臉誠懇的樣子,我又真心想幫助他,便答應了。我下班前上網查看那個獎學金的信息,打算等晚上再斟酌。不料發現截止時間是下午五點!隻好馬上動筆。這封信害得我晚兩個小時下班。幸好這個學生拿到獎學金後來向我致謝,我才覺得功夫沒白費。
老師寫推薦信,都是分文不取的額外加班。每封有力度的推薦信,在我都需要一兩個小時完成。在每年九月到十二月底的大學申請季節,最可憐主課的數學老師和英文老師,工作量徒然加大,要寫幾十封的推薦信。學生和家長是否想過這是在要求老師犧牲個人時間?給老師多些時間準備,是該有的的善心。
第三,給老師提供素材。有的老師會要求學生書麵回答問題,比如我的一位同事就要每個被推薦者寫出,在我的班上什麽地方最激發你的學習興趣,什麽地方讓你感受到自己的成長。即便老師沒有要求,也最好問一下,寫一篇個人陳述是否對老師有幫助。
美國高中老師通常每年教一百多個學生,不可能記得每個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除非在班上閃閃發光的。好的推薦信需要生動的細節,而不是泛泛而談的誇獎。學生寫的素材可以喚起老師的記憶,也是給老師的教學提供反饋。當然此時應當寫的是正麵積極的反饋,老師看得心歡,其言也善。
最後,向老師表示感謝。獲得了實習機會,贏得了獎學金,收到了大學錄取通知書,別忘了向推薦老師道謝,老師會很願意分享學生的快樂。就算沒有好的結果,也可以跟老師分享,會得到老師的安慰和鼓勵。一盒巧克力,一張星巴克禮物卡,等等實質性的謝意,更是對於老師付出的肯定。老師也是血肉之軀,當然笑納甜美的感謝,況且推薦信很可能就是老師周末在星巴克咖啡刺激下的傑作,付一杯咖啡錢不為過。我的同事們鮮有不愛星巴克咖啡的。
選哪個老師寫推薦信?先看大學要求,有的要求文理科老師各一封,有的要求輔導員的信。再看學生跟老師的關係,越了解自己的越好。平常有沒有在他/她的班上積極參與,踴躍發言?有沒有讓老師知道自己的興趣愛好?
我有一次帶兒子參加鋼琴比賽,發現兒子英語班上的一位同學也來參賽,而且他彈得相當出色。我特地去向他的英語老師提及他的音樂天賦和比賽表現,這位老師很驚訝,根本不知道這位學生會彈鋼琴。不久後,這位老師布置了一個project,讓學生自由運用各種藝術形式表達自己對莎士比亞作品《威尼斯商人》的理解,她鼓勵那位鋼琴手用音樂來詮釋。事後這位老師告訴我,那位鋼琴手交的作業就是一段他演奏鋼琴曲的錄像,其創意和技巧令人印象深刻。不難想象,那位學生將來的推薦信上會出現這個閃亮的細節。
學生的興趣愛好會激發老師的靈感,老師又會想方設法讓學生在課堂上展現才華,這是一個良性循環,好老師會盡量叫每個學生都有Shining Moment(發光時刻)。群星燦爛的課堂是老師們的夢想,也是學生們學習的樂園。讓自己在課堂上發光,當然也是獲得最佳推薦信的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