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美國發生的動亂不僅凸顯了社會的分裂,還凸顯了家庭中兩代人的對立。密西西比一位23歲白人女孩在臉書上舉報自己父母種族歧視,聲明要他們“體驗被社會教訓的滋味”,結果導致父母收到多條死亡威脅。華人家庭也不例外,一位耶魯華裔學生寫了致父母和華人社區的公開信,信中指責父母輩對亞裔對非裔的歧視和敵視,表示自己與非裔站在一起。一石在華人社會激起千層浪,數位父母輩迅速回信指出那封公開信為大學左派教育洗腦出的顛倒黑白論,而更多的華二代發聲挺同輩,於是更多的華一代站出來反擊,兩代人的辯論此起彼伏。
代溝並非當代獨有,然而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美國父母發現,自己對兒女十八年的苦口婆心比不上大學教授們一兩年的教化,兩代人之間突現鴻溝。美國大學裏的反傳統教育迎合了青少年的叛逆心理無疑是重要因素,但父母們的育兒經有沒有可以反思的地方?
南加州大學社會心理學教授Vern Bengtson曾經和同事就信仰的傳承做了史無前例的深入研究,信仰包括任何宗教信仰,他們跟蹤350個家庭、跨越四代人,研究對象3500人當中年紀最大的生於1881年,年紀最小的生於1988年。結果令人驚訝,能夠把信仰傳承給下一代的最重要因素竟然是兒女與父親的親密關係。
這由此解釋了美國社會問題:家庭的破碎與社會中傳統的離棄和道德的下滑正比例上升,這在黑人社區尤為顯著。當今美國黑人族裔單親比例在所有族群中最高,每四個黑人家庭中就有三個無父,而1950年黑人非婚生子率僅有18%。政府福利政策傾斜單親家庭的誤導可謂外因,內因則是傳統家庭觀念的淪落,隨之而來的是教育價值觀念和法製觀念的淪落,沒有父親的黑人青少年們更容易受到毒品和幫派的誘惑,以至於走向犯罪、甚至謀殺,無怪乎占全美人口13%的黑人成了全美50%的謀殺案凶手。美國心理學家Loren Moshen博士曾經對美國人口統計數字進行分析,發現父子關係的疏離對青少年犯罪的影響比貧窮更大。事實和數據都在表明,幫助黑人社區回歸傳統家庭觀念可謂至關重要。社會問題實為家庭問題的寫照。
即使在雙親健全的家庭裏,許多父親以為自己辛勤工作養家糊口就滿足了家庭的需要,豈不知家庭對父親最大的需要是對妻兒之愛。“喪偶式育兒”不幸在中國也很普遍,調查表明,如今高中生們的傾訴對象排名裏,父親排在同性朋友、母親、異性朋友、兄弟姐妹和網友之後。家中父親在兒女眼中的關係竟然比不上虛擬空間的朋友,實在令人悲哀。
父愛重要不等於說母愛不重要,如果說普天下母愛像是恒數,那麽父愛類似變數,這個變數的力量可以強大到扭轉兒女人生的方向。兒女縱有叛逆,與父親的親密關係遲早會將他們挽回。
Sean McDowell是著名基督徒作家、《鐵證待判》作者麥道衛(Josh McDowell)的兒子,他在九十年代中期上大學時適逢網絡的出現,他有天在網上讀到一個專門對《鐵證待判》大批判的博客,逐章駁斥書中觀點,十九歲的他震驚之餘信仰世界動搖了。他回家對父親宣告:“我不知道我還能相信你的教導!”父親卻出乎他意料地平靜,說:“那很好!我的教導就是讓你學會追求真理。不管你選擇信什麽,我和你媽都愛你。但是希望你相信的是讓你信服的真理,而不是為了叛逆的緣故拒絕你受過的的教導。”兩年過去了,Sean問父親當初麵對兒子叛逆的宣告時心裏真正在想什麽,難道沒有被嚇壞了?父親的回答很簡單:“沒有,因為我和你關係深厚。” 果然是那深厚的父愛挽回了兒子,Sean如今在大學教授的正是護教學,已經成為捍衛美國傳統信仰的年輕領袖。
麥道衛是怎樣和兒子建立親密關係的呢?從這個小故事裏略見一斑。他曾經帶著十歲的Sean去聖地亞哥講道,會場體育館坐滿了五萬人,興奮的觀眾們喊聲震耳,十歲的小男生覺得全世界的人都擠到這裏來了,不禁歡呼:“哇塞,爸爸,有那麽多人!” 麥道衛摟著兒子的肩膀說:“是啊。但你知道嗎?對我來說,你比這所有人加起來還重要。兒子,你對爸爸的看法比所有五萬人的看法都更重要!” 兒子的眼睛睜大了,再次掃了一遍整個體育場。然後又歡呼道:“真的嗎,爸爸?比所有人都重要?” 那一刻Sean感到非常安全和重要,知道了自己在父親眼裏是多麽的寶貴。
如果要父親們麵對選擇題:是孩子重要還是工作重要?絕大多數父親一定會選擇前者,但是父親們在家庭中有沒有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選擇?麥道衛盡管工作繁忙,卻總能擠出時間和家中四個孩子單獨相處,用言語和行動表明對每個孩子的關愛和對他們個人價值的肯定。
在孩子的心目中,Love的拚寫實際上是T-I-M-E,親密需要時間來醞釀,在沒有愛的關係裏任何說詞都是蒼白的。父子間的親密關係猶如橋梁,心與心之間的橋梁,能夠跨越代溝的時空。
謝謝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