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為

人世間所有事情的成敗完全在於每一個人是否能夠努力去嚐試去想然後腳踏實地的去做!
個人資料
yongbing1993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走資派隱瞞毛澤東時代真實曆史

(2025-08-28 08:16:36) 下一個

走資派隱瞞毛澤東時代真實曆史







轉載:《該把毛澤東時代被隱瞞的真實曆史,告訴孩子們了!》

新浪網 作者: 新老人

毛澤東時代的民生清貧,是很多人抓住不放,攻擊毛澤東的"罩門"。當一些事物被反複謠傳,自然會被人解讀為那是不能直說的史實。

而扭曲了曆史,往往就扭曲了未來。而扭曲曆史的要害,正是要扭曲未來。 而要想追求未來,就必然要還原曆史!

國民黨統治的民國民生不淒慘?

沒有比較,就沒有鑒別。毛澤東時代的民生與今天相比,或許有許多不盡人意,但判斷曆史是否進步,隻能同過去相比,也必須同過去相比!因人們無法拿今天去比較明天,隻能在比較昨天中顯影,這就是曆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

1、民國各種饑荒。

舊中國饑荒不斷,全國各地幾乎年年都發生餓死人的水旱災害。

其中,較大的幾起是:1920-1921年的華北四省大饑荒,死1000多萬;1928-1930年的北方八省大饑荒,奪走1300萬條性命,5000萬難民;1936-1937年的川甘大饑荒,逾千萬人死亡;1939年的水災大饑荒,1943年中原大饑荒、廣東大饑荒,共有600多萬人餓死;1946-1947年南方大饑荒,粵桂湘就餓死1750萬人。舊中國的老百姓即使沒被餓死,平均壽命也隻有35歲。

舊中國除了災荒,還有官吏腐敗,兵匪肆虐,惡霸橫行,災難頻繁,迷信泛濫,文盲充斥,缺醫少藥,民不聊生。

魯迅的結論是:中華民族"不像活在人間"!

2、美國記者筆下的河南災荒。

作為特寫鏡頭,具體看看1942年河南的災荒,1943年2月1日《大公報》發表了通訊《饑餓的河南》:"十室九空",人禍更隨處可見。

國民黨政府非但不作為,且變本加厲盤剝災民。

毛澤東時代的"窮根"在哪?

毛澤東時代的民生,相比民國無疑是翻天覆地,但毛澤東時代的27年裏,民生畢竟還不富裕,基本都穿帶補丁的衣服,主食基本以粗糧為主,甚至瓜菜代,這都是事實,可"水有源,樹有根",毛澤東時代的民生為什麽還不富裕,這有四大深層次原因。

原因之一:新中國建在"一窮二白"之上。

新中國建國時,中國經過了上百年的半殖民壓迫和幾十年的戰爭,幾乎沒有工業和基礎設施、文盲率80%、嬰兒成活率20%、科技水平處於十九世紀中葉。

新中國建國時,要資本沒資本,要技術沒技術,要外匯沒外匯,要海外市場沒市場,有的隻是國民黨發行金圓券,把大陸的財富掠奪一空,將價值100億美元的黃金運往台灣,留下了天文數字的通貨膨脹。

全國人均資產僅僅1美元多點,就是說將全國的固定資產若平均分配,每人隻占有一美元;1950年的國民生產總產值是180億美元(一美元兌2.75元人民幣),每人平均隻能分到十幾元錢,農業產值占80%。中國是世界最貧窮國家之一。

原因之二:建設新中國一分錢掰八半花。

治國就如治家,一個窮家過日子,掙錢都吃了、喝了,那是"二流子";一個窮家要過上好日子,在保證吃飯的前提下,必須要勒緊褲帶,將有限的資金放在擴大生產,培養孩子上學,建房蓋屋娶媳婦上等等。

處於千瘡百孔百廢待興的新中國,一分錢八下裏指望著。

在絕對困境中建國,毛澤東要顧民生,可也要節衣縮食的籌集中國工業化的資金。在這樣的環境中,必須要勒緊褲帶過幾年緊吧日子。

這樣的國情下,"一要保吃飯,二要搞建設",就是個兩難,又是必須堅持的大政方針。

在這樣的國情下,民生的重點隻能是保吃飯,隻能保最基本的民生,這是萬般無奈。在這樣的國情下,勒緊褲帶也要建國,這也是一個偉大民族的曆史悲壯。

在這樣的國情下,就是睡地窨子,也要艱苦創業,他成就了中華民族創業的輝煌。毛澤東時代的28年,創造出遠遠超出5000年中國創造出的物質財富總和!

原因之三:"準戰爭環境"要用錢衛國。

毛澤東時代整個處在,"大戰不斷,小戰(局部戰爭)接二連三、一切按最壞的情況做準備"的"準戰爭環境"下。評論毛澤東時代的民生,絕不能脫離"準戰爭年代環境"的曆史實際。

1、"國內局部戰事不斷。

剛建立的新中國,內有上百萬國民黨殘兵、上百萬土匪作亂。

國內剿匪從1949年進行到1962年;國內戰爭從1949年進行到1974年:舟山群島之戰、萬山群島之戰、上海防空保衛戰、海南島之戰、東山島之戰、東海海戰、一江山島之戰、炮擊金門、西藏平叛、反台灣國民黨軍隊特工登陸騷擾、"八·六"海戰與崇武以東海戰、對美國和台灣國民黨空軍的反偵察、反襲擾作戰。

還有,1960年底至1961年初,中國邊防部隊與緬甸國防軍在中緬邊境"金三角"地區前後兩次實施了聯合清剿國民黨殘軍的作戰行動,史稱中緬聯合勘界警衛作戰。這是我軍曆史上特殊的、鮮為人知的越境作戰行動等。

2、衛國立威必打之戰。

毛澤東時代國土寸土不讓,打衛國立威之戰絕不手軟!

(1)、抗美援朝"投入舉國之力。

1951年,中國的全部財政預算才126億人民幣,軍費比例超過50%,(比例數大,絕對數小)。

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立國之戰,這是中華民族的自立之戰,無論花多少錢,都必須去打!我們最後打贏了!

(2)、饑餓中打贏了中印之戰。

三年困難時期,急需休養生息,可印度咄咄逼人搶占中國領土。 蘇聯與美國裝備和支持印度發動邊界戰爭,毛澤東堅定地說:不管你印蘇聯軍,還是美印聯軍,即便再來一次八國聯軍,我們中國也要與你們打!打出一個真理來。 短短30天,中國完勝中印之戰!

(3)、援越抗美投入53億美元。

美國軍事作家、評論家拉瑞斯約本海默:在他那個時代,隻有那個時代,我們空軍在靠近北越領空時候,戰鬥機就會自動報警,因為那裏有中國派駐的34支火炮與導彈防空營。 我們國家:美國!請你永遠記住這位偉人:毛澤東!

(4)、中蘇邊界衝突耗資巨大。

珍寶島戰鬥規模不大,但對國內的政治、經濟的影響之深,卻超過了建國後曆次軍事鬥爭。舉國進入"要準備打仗"的臨戰態勢。

(5)、西沙之戰意義深遠。

1973年9月,南越非法宣布將南沙群島的南威、太平等10多個島嶼劃入版圖,還不顧中國政府的嚴正警告,於1月15日派驅逐艦隊強占西沙金銀、甘泉兩島。

中國軍隊收複三島,全殲入侵的南越軍隊。 沒有那一場硬仗,中國現在還有南海嗎?

3、備戰備荒一刻不停。

戰可以不打,但兵不可一日不備。

(1)、"深挖洞"建成地下長城。

珍寶島之戰一爆發,中國全麵進入了"要準備打仗"的臨戰態勢,為防蘇聯核襲擊和入侵,全國城市軍民集中力量修防空洞,僅北京市平均每天有30萬人參加戰備勞動,修建平戰結合的人防工程體係,麵積達二百七十多萬平方米。

(2)、"兩彈一星"投入168億。

在極為困難的情況下,毛澤東下大決心:"當了褲子都要搞"。整個"兩彈一星"投入168億人民幣,中國擁有了原子彈、氫彈、導彈、動力攻擊潛艇、衛星。沒有"兩彈一星",就絕沒有今天中國的地位!

(3)、"三線"建設投入6000億。

準備早打,打核戰爭,"三線"建設就投入6000億元。這些錢都打水漂了嗎?投入6000億元的"三線"建設,不是建設和開發大西北嗎?沒深刻改變中國經濟建設的格局嗎?

毛澤東是"人民大救星"

民生需用錢,建設需用錢,打仗需要用錢,國家又"一窮二白",在這樣的情勢下,毛澤東時代的民生必須勒緊褲袋去艱苦創業!

(1)、誰最有資格評價毛澤東時代的民生?

民生是人民的民生,毫無疑問,人民最有資格評價民生。而最有資格評價毛澤東時代民生的人,應該是當時最普遍的大眾百姓,而不是那些受了一些委屈的“精英”在那裏哇哇大哭!

因為,他們是那個時代民生的主體,因為他們還都有一個共同的經曆,都經曆了新舊社會的對比。

俗話說:有比較,才有鑒別。

老一代人都經曆過舊社會啼饑號寒,流離失所,賣兒賣女,妻離子散,老一代人最有體會是毛主席把他們從水深火熱中解救出來。毛澤東不僅根本性的改善了人民的生存條件,讓饑腸嚕嚕的人民吃飽了飯,衣不遮體的"東亞病夫"們有了衣穿,結束了洪災澇難造成的流離失所,更開天辟地第一次作了國家主人翁!不受當官和有錢人的氣,人人相對平等。

民心是鏡,民心如天。

毛澤東時代走過來的廣大工農群眾依然深切懷念毛澤東!

因為他們深知:相比舊中國的悲慘生活,毛澤東時代的民生,無疑是極其偉大的曆史進步!

(2)、毛澤東時代的民生絕不僅是吃穿。

毛澤東時代雖然民生清貧,但一家能養4、5個孩子,現在的老百姓誰能養得起?

而民生又僅僅是吃穿嗎?

毛澤東時代的掃盲、免費教育,消滅了血吸蟲、麻風、天花、鼠疫、霍亂,徹底掃除了賣淫、吸毒、妓女、高利貸、人剝削人,物價穩定、沒有毒化食品,社會安定,路不遺失,讓億萬人走上了工作崗位,讓婦女解放了,從工農中大量提拔幹部,真正讓人民當家做主。

這不都是毛澤東時代創造的民生奇跡嗎?

(3)、毛澤東始終與人民同甘共苦。

在那個艱苦創業的年代,人民生活還未解決溫飽,但毛主席貪汙了嗎?毛澤東奢靡了嗎?毛澤東不始終與人民同甘共苦嗎?

建國後,毛澤東隻做了兩套衣服(參加開國大典的禮服和訪蘇時的禮服),買的一雙圓頭皮鞋一直穿到與世長辭。

毛澤東除公眾場合或接見外賓,平時穿的衣服經常補丁摞補丁,工作人員勸他換件新的,毛澤東說:"老百姓能穿補丁衣服,難道毛澤東就不能穿帶補丁的衣服嗎。"

直到毛澤東逝世時,他的一件睡衣用了二十多年,補了73個補丁;一條毛巾被補丁達70多個,一雙拖鞋穿了20多年。

毛主席從不吃補品和山珍海味,但三年困難時期"他不吃肉,我們的共和國就是給他老人家一天殺一口豬算過分嗎?毛澤東的女兒也常常餓的"夜不能寐"。

毛澤東說,"誰讓你們是我毛澤東的女兒啊!"

1976年,農曆除夕之夜。毛澤東在病榻上吃了幾口他喜歡吃的武昌魚和一點米飯。這就是開國領袖的最後一次年飯。

民眾哀悼毛主席失聲痛哭

這就是人民領袖,這就是人民的太陽。

全麵認識毛澤東時代的民生,就不能孤立地看,而應全麵地看,應曆史地看,應辯證的看。

毛澤東時代的民生相比舊社會,那是天翻地覆之變! 當然,我們也不否認毛澤東時代的民生狀況,還存在很多不盡人意之處,可這能簡單歸咎於毛澤東嗎?

毛澤東時代能保障絕大多數百姓基本的生存條件,就已是天大的奇跡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毛澤東是如何應對美蘇高調反華






1965年毛澤東改定趙樸初的《哭三尼》發表,為何會引起全國轟動?

1965年初,中蘇尚處於交惡階段,前蘇聯總理柯西金要訪華,毛澤東突然想起趙樸初的三首作品來,說:“柯西金來了,就把這組散曲公開發表,作為給他的見麵禮。”

毛澤東說的這組散曲,就是在人民日報發表後引起轟動的《哭三尼》。《哭三尼》是毛主席改定的標題,分別是《哭西尼》《哭東尼》《哭自己》,作品中“哭了”三次的人,正是前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

在上世紀60年代世界政治舞台上,有三個名字中帶“尼”的名人,分別是前蘇聯領導人尼基塔·赫魯曉夫,美國總統肯尼迪和印度總理尼赫魯,這三人對中國都不友善,曾勾連在一起高唱反華論調。

1958年7月31日,毛澤東在機場迎接訪問中國的蘇共中央第一書記赫魯曉夫

巧不巧的是,1963年11月到1964年11月,“三尼”相繼出事:肯尼迪被刺殺,尼赫魯去世,赫魯曉夫也被趕下了台。消息傳到中國,著名社會活動家、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趙樸初覺得大快人心,便提筆寫下了《尼哭尼》《尼又哭尼》《尼自哭》三首作品。

1965年2月,毛澤東為趙樸初的三首作品修改標題後,寫下《某公三哭》四字作為總標題,讓發表在人民日報上,並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播音員趙忠祥全文朗誦廣播,一時間全國震動,人盡皆知,這三首作品也成了中國文學史上獨樹一幟的作品。

下麵,我們就一起看看這三首作品及其背後隱藏的時局故事,標題以毛主席改定為準。

1《哭西尼》:肯尼迪遭刺殺後,蘇美並肩稱霸的美夢破碎

1963年11月,美國總統肯尼迪遭到刺殺。當時美蘇雖然處於冷戰期,但他們就像冷戰期的夫妻一樣,很難真正決裂,反而總想著聯合起來支配世界。

趙樸初從報上得知消息後,心想肯尼迪遭刺殺,赫魯曉夫該傷心痛哭了,於是腦海中浮現出一首散曲,寫了下來:

我為你勤傍妝台,濃施粉黛,討你笑顏開。我為你賠折家財,拋離骨肉,賣掉祖宗牌。可憐我衣裳顛倒把相思害,才盼得一些影兒來,又誰知命蹇事多乖。真奇怪,明智人,馬能賽,狗能賽,為啥總統不能來個和平賽?你的災壓根兒是我的災。上帝啊!教我三魂七魄飛天外。真是個如喪考妣,昏迷苫塊,我帶頭為你默哀,我下令向你膜拜。血淚兒染不紅你的墳台,黃金兒還不盡我的相思債。我這一片癡情啊,且付與你的後來人,我這裏打疊精神,再把風流賣。

這首散曲,極盡諷刺挖苦之能事,把當時赫魯曉夫治下的蘇聯對美國奴顏屈膝討好的嘴臉表露無遺。

赫魯曉夫之前,斯大林在晚年定下的外交總方針是:鞏固和加強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與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相對抗。
可赫魯曉夫上台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不遺餘力批判斯大林的個人崇拜,在對美政策上,也是決定重大國際問題與美國合作,並且於1959年訪問美國,謀求通過和平方式與美國平起平坐,為此不惜傷害一些社會主義國家的利益和感情。

這些,在趙樸初的《哭西尼》中可見端倪。在這首曲子中,作者以赫魯曉夫的口吻,說我一天梳妝打扮,就是為了博美國總統肯尼迪一笑,為此不惜背離社會主義同盟骨肉,背叛祖宗斯大林親定的外交政策,可憐我苦苦相思,誰料肯尼迪你竟被刺殺了呢?美國可真是奇怪啊,能賽馬賽狗,為啥總統選舉不能和平比賽,非要搞刺殺呢!失去你,我赫魯曉夫就像死了父母一樣,真是痛苦,但還得打起精神,繼續賣乖討巧。

這種諷刺手法,讀來真是酣暢淋漓,大快人心。

當時,蘇聯和中國是處於交惡狀態的。上世紀50年代起,中蘇矛盾衝突加劇,一是赫魯曉夫上台後,全盤否定斯大林,在社會主義陣營引起極大震動和思想混亂,而中國是不讚成全盤否定斯大林領導的社會主義奮鬥史的。

其二是,蘇聯處處以老大哥自居,要求中國在外交和軍事上服從蘇聯,以實現蘇美聯合稱霸世界的夢想,為此蘇聯還提出,要在我國領土上建立中蘇共有的艦隊。這種侵犯我國主權的事,當即遭到了毛澤東和其他領導人的堅決拒絕。

中蘇就此交惡,毛澤東後來說:中蘇鬧翻實際上是在1958年,他們要在軍事上控製中國,我們不幹。

以上就是趙樸初寫《哭西尼》的背景:蘇美勾結,中蘇交惡。

趙樸初的這首散曲,被他的老朋友、時任中宣部副部長的姚溱看到後,稱讚寫得好,要了去。不久,又被康生看到,康生轉手把這首曲子送給毛主席,康生本想說,趙樸初把國家間的嚴肅鬥爭庸俗化了。

不料毛澤東卻很喜歡,對康生說:“這首曲子歸我了。”趙樸初後續寫的兩首諷刺散曲,也深受毛主席喜歡,並親自安排發表。

2《哭東尼》:尼赫魯因病去世,蘇聯有兔死狐悲之感

美國總統肯尼迪遭刺殺後不久,1964年5月,印度總理尼赫魯因病去世。

蘇聯當時是親美、扶印而反華的,早在1962年,印度就公然從我國西南邊界向中國軍隊全麵進攻,蠶食中國疆土,中國發起自衛反擊戰,並取得了完勝。

在中印邊界衝突中,蘇聯的赫魯曉夫,公開發表聲明偏袒印度,並將中蘇矛盾公之於眾,這讓中蘇、中印關係都降到了冰點。

趙樸初聽說尼赫魯死了,心想這會赫魯曉夫失去一個“兩肋插刀”的兄弟,又該傷心痛哭了,於是寫下了散曲《哭東尼》:

掐指兒日子才過半年兒,誰料到西尼哭罷哭東尼。上帝呀,你不知俺攀親花力氣,交友不便宜,狠心腸一雙拖去陰間裏。下本錢萬萬千,沒撈到絲毫利。實指望有一天,有一天你爭口氣,誰知道你呀你,灰溜溜跟著那個尼去矣。教我暗地心驚,想到了我自己,“人生有情淚沾衣”。難怪我狐悲兔死,悲徹心脾。而今而後真無計,收拾我的米格飛機,排練你的喇嘛猴戲,還可以做一筆投機生意。你留下的破皮球,我將狠命地打足氣。偉大而真誠的朋友啊,你且安眠於地下,看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嗚呼嘻嘻!

在這首曲子裏,趙樸初依然以赫魯曉夫的口吻,進行了赤裸而辛辣的諷刺。

蘇聯本來信仰共產主義,但赫魯曉夫上台後,公然與馬克思列寧主義相背離,反而親西方、拉攏印度,並不斷對外擴張,置周邊社會主義兄弟國家的安危和利益於不顧,走上了一條新帝國主義霸權道路,這便是趙樸初嘲諷赫魯曉夫的背景。

《哭東尼》中,“收拾我的米格飛機,排練你的喇嘛猴戲,還可以做一筆投機生意”,這句是對中印邊界衝突的情況概述。

上世紀60年代,蘇美印都有霸權主義抬頭的趨勢,企圖對外擴張,聯合稱霸世界,他們將新興的中國視為假想敵,不斷進行壓製。

然而,經曆腥風血雨的新中國,早已不再是任人擺布的對象了。肯尼迪遭刺殺、尼赫魯抑鬱而終,蘇聯兔死狐悲,霸權主義還未抬頭就已顯出衰落的跡象。

3《哭自己》:赫魯曉夫被趕下台,蘇聯國運再難起死回生

斯大林去世後,赫魯曉夫的上位,本來就有點名不正言不順的意味,他通過玩弄各種手段鏟除異己,不惜討好美國、印度,最終爬上了蘇聯最高領導人的位置。

剛一上台,赫魯曉夫就反其道而行之,偏離社會主義道路,向著霸權主義邁進。1964年10月,在蘇聯內鬥中,他被勃列日涅夫等趕下了台,解除了蘇共中央第一書記職務。此後,赫魯曉夫完全淡出政壇,沒幾年就因心髒病而離世。

趙樸初得知赫魯曉夫被趕下台的消息後,又提筆寫下一首《哭自己》:

孤好比白帝城中的劉先帝,哭老二,哭老三,如今輪到哭自己。上帝啊!俺費了多少心機,才爬上這把交椅,忍叫我一筋鬥翻進陰溝……說起也稀奇,接二連三出問題。四顧知心餘幾個,誰知同命有三尼。一聲霹靂驚天地,蘑菇雲升紅戈壁,俺算是休矣呀休矣。淚眼兒望著取下像的宮牆,嘶聲兒喊著新當家的老弟,咱們本是同根生,無奈相煎何太急。分明是招牌換記,硬說我寡人有疾,貨色兒賣的還不是舊東西?俺這裏尚存一息,心有靈犀。同誌們啊,還望努力加餐,加餐努力,指揮棒兒全靠你,沒有我的“我的主義”。

樸初說這個赫魯曉夫呀,就像三國的劉備一樣,哭完肯尼迪又哭尼赫魯,這會輪到他自己哭了。同病相憐的三尼,再也翻不起什麽風浪了。當時中國剛剛原子彈爆炸成功,屹立於東方,躋身大國行列,蘇印等周邊滋事者再也不敢小覷中國。而在蘇聯國內,赫魯曉夫和勃列日涅夫本是同根生的兄弟,如今在權利的鬥爭中也翻了臉。隻希望以後,沒有了赫魯曉夫的“修正主義”,蘇聯努力走上正道。

很可惜,後來的結果是蘇聯並沒有回歸正道,而是走向了解體。

赫魯曉夫下台後,蘇共書記勃列日涅夫和總理柯西金等,在國際社會主義運動和對中國問題上,依然執行一條沒有赫魯曉夫的赫魯曉夫主義,中國對此進行了揭露和批判。

早在赫魯曉夫執政時,蘇共就發表公開信攻擊中國共產黨,毛澤東認為,蘇共領導人已經背叛了馬克思列寧主義,與新老殖民主義同流合汙,是世界被壓迫民族和人民更危險的敵人,因此,要同他們鬥一萬年。

在這種大背景下,當毛主席看到趙樸初的三首散曲後,就非常喜歡。

1965年初,毛澤東得知蘇聯總理柯西金要訪華,有意要給他一個下馬威,就審定修改套曲標題後,讓發表在2月1日的《人民日報》上,同時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播音員趙忠祥,在早晚新聞中連續幾天朗誦了這組套曲,當時影響很大,引起了全國轟動。

赫魯曉夫下台後,蘇聯的社會主義道路並未走上正軌,一直玩火自焚,直到蘇聯解體。而中國,則在毛澤東、周恩來等偉人的領導下,打破蘇美等西方帝國主義國家封鎖,不畏強權克服重重困難,開創了一個又一個新局麵,走上了社會主義之路。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天地之間有杆秤秤砣是咱老百姓






在新中國,在全世界,沒有一個領袖受到人民發自內心的,如此持久、廣泛、真情和熱切的懷念。這種懷念,在“天地之間有杆秤,秤砣就是咱老百姓”的曆史檢驗中與日俱增,愈益熾熱和強烈。那是毛主席和毛澤東時代,真正讓人民做主人,讓社會好起來,讓國家站起來,讓帝國主義怕起來,給我們留下了無比的美好和幸福,無限的希望和力量......

關於毛主席和毛澤東時代的美好,你不說誰說,你不傳誰傳,要用強大的正能量之聲,徹底淹沒那些企圖抹黑毛主席和毛澤東時代的一切謠言與虛無化泡沫!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毛澤東時代最偉大的功績為:“社會主義製度的建立,是我國曆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是我國今後一切進步和發展的基礎。”(引自《決議》)

社會主義製度建立後,如何保衛新中國和建設新中國?毛澤東時代創造出無數人間奇跡,其最重要的有九大奇跡:  

1. 軍事奇跡:打贏了所有對外戰爭

保衛新中國是一場艱巨的任務,毛澤東時代打贏了抗美援朝,打贏了中印自衛反擊戰,打贏了抗美援越,打贏了抗美援老,打贏了珍寶島之戰,打贏了西沙收複戰,完全可以自豪地說,毛澤東時代用劣勢裝備、以弱勝強,花費軍費極小,打贏了一切對外戰爭,一洗百年挨打的恥辱,打出軍威國威,打出了相對和平環境,打出中華民族空前絕後之軍事奇跡,躋身世界第三軍事大國。

特別是抗美援朝,敢同世界最強軍事同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敢同22國聯軍開戰,還一鼓作氣把如虎強敵,從鴨綠江打回三七線(穩定三八線)。

因抗美援朝打出國威軍威,美帝在越戰中始終不敢越過三七線,中國隻花不到美帝2%的錢,犧牲不到美帝2%的人(美帝花8000億美元,投入50萬軍隊,死亡5.6萬人,受傷30多萬人),打贏了抗美援越,得到美帝完全撤出東南亞,幾乎喪失對東南亞國家的控製力。

若無1974年的西沙之戰,中國西沙將全部喪失(其它戰事無需贅言)。《決議》說:“戰勝了帝國主義、霸權主義的侵略、破壞和武裝挑釁,維護了國家的安全和獨立,勝利地進行了保衛祖國邊疆的鬥爭。”  

2. 經濟奇跡:躋身世界第六工業大國

在物質資源極貧乏的基礎上,在充滿敵意的國際環境和極少外援下,中國用四分之一世紀時間,把“一個完全的農業國家變成了一個以工業為主的國家。1952年,工業占國民生產總值的30%,農業產值占64%;而到1975年,這個比率顛倒過來了,工業占國家經濟生產的72%,農業則僅占28%”。

“國內生產總值年均9.8%快速遞增,我國經濟與美國相比由1949年相差28倍變為1978年的相差5.52倍,中國躋身世界第六工業大國。”
工業建設“逐步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係和國民經濟體係。一九八〇年同完成經濟恢複的一九五二年相比,全國工業固定資產按原價計算,增長二十六倍多,達到四千一百多億元。”(引自《決議》)特別是自力更生建起50多萬個國有企業,撐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係和國民經濟體係。

3. 基礎設施建設奇跡:堪稱天翻地覆

“鐵路基礎設施建設方麵,共完成了一百多萬公裏的公路,兩萬多公裏的鐵路,其中絕大部分是穿越於群山峻嶺和戈壁沙漠,使西南三省、青海、廣西、福建、新疆、寧夏、河套平原等結束了無鐵路的曆史。水利建設完成了主要大江河的治理工作。”其中,“長江、黃河、淮河、海河、珠江、遼河、鬆花江等大江河的一般洪水災害得到初步控製。”(引自《決議》)

新中國成立前,我國隻有大中型水庫23座。到1979年全國共建成庫容10萬立米以上的大中小型水庫8.5萬多座。開掘、興建人工河道近百條,新建萬畝以上的灌區5千多處。1949-1979年30年間的水利建設總投入,相當於現在投入245萬億元人民幣。

“盡管人口增長過快,現在已近十億,我們仍然依靠自己的力量基本上保證了人民吃飯穿衣的需要。”(引自《決議》)

還進行了三線建設、開發了大慶油田,大港油田、勝利油田、任丘油田、遼河油田、中原南陽油田、江漢長慶油田。毛主席逝世時,國庫裏留下了5000億斤糧,1978至1980年讓全國人民吃了三年陳糧,還留下500多萬噸棉花,20多億美元,1974年,陳雲向李先念建議,購進600噸黃金等,這些實物就相當於現在幾萬億。

毛澤東時代既無內債,又無外債,搞建設沒給子孫留下任何債務負擔。建國初如脫韁野馬的通脹治理後,物價一直穩定,再無通貨膨脹!  

4. 科技奇跡:科技競爭力世界第十三

新中國僅用26年,就走過西方國家100至300來年的科技發展道路,從現代技術幾乎為零到接近世界先進水平。瑞士洛桑局統計數字,我國1980年的科技競爭力,排世界第13位。

“毛澤東時代隻用十年就搞成‘兩彈一星核潛艇’,搞出雜交水稻、大型噴氣客機、鐵路機車、現代海船、微電子、衛星回收、計算機以及高性能航空發動機、大規模集成計算機研製成功、CPU、漢字激光照排係統、複方嵩甲醚、人工合成結晶胰島素,神六載人宇宙飛船是70年代的技術,蠶式導彈世界聞名,建成的高科技‘遠望號’係列船其技術高度至今難以逾越,1970年下水的導彈驅逐艦其製海能力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等。”  “再沒有出現過隻三十幾歲以身報國的科學巨匠,諸如,航天之父錢學森、原子彈之父鄧稼軒、氫彈之父於敏、衛星之父趙九章、核物理泰鬥王淦昌和錢三強、導彈之父彭恒武、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催化劑之父閔恩澤、黃土之父劉東升、植物學家吳征鎰、數學家華羅庚、理論化學的奠基人唐敖慶等一大批國際頂尖級的科學家,至今中國最頂尖的科學家的科技成果,幾乎仍是毛澤東時代培育研發。”

5. 教育奇跡:為現代工業革命培養900萬專門人才

建國前全國僅有普通高校205所,毛澤東時代建立數千所大專院校及各類中專基礎教育體係,1949年高校畢業生僅2.1萬人,1978年高校錄取40.2萬人。建國後國民識字率從20%上升到80%,1億多人被掃盲,小學在校生達創記錄的1.5億,入學率達97.3%,普通中學在校生1977年達創記錄的6780萬人。農村基本普及了小學教育,城市普及了中等教育,城鄉開創了成人教育和在職教育。
.
“一九八〇年,全國各類全日製學校在校學生二億零四百萬人,比一九五二年增長二點七倍。三十二年來,高等學校和中等專業學校培養出近九百萬專門人才。”(引自《決議》)  

6. 衛生奇跡:有發展中國家獨一無二的醫療保健體係

“在各縣城和公社建立了衛生院,並培養了遍布鄉村的赤腳醫生隊伍。城市居民實現免費醫療,農民看病收費低廉,發燒感冒類打針吃藥費用一般在一元人民幣以下。消滅了血吸蟲、性病、消滅了麻風、天花、鼠疫、霍亂等惡性傳染病。”(引自《決議》)

“毛澤東時代結束之際,中華人民共和國完全能夠聲稱,它擁有一個雖剛起步但相當全麵的醫療保健體係,這使得它在所有發展中國家獨一無二。”“國民平均壽命由35歲增加到65歲,嬰兒成活率從20%上升到了70%。”毛澤東時代沒醫患衝突,醫院是“救死扶傷”的,醫生是受尊重的。  而且,文化、體育事業有很大發展。“文藝方麵創作了一大批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優秀作品。群眾性體育事業蓬勃發展,不少運動項目取得出色的成績。”(引自《決議》)  

7. 社會保護奇跡:實行了“五保”

“基本的社會保護措施得到了貫徹,如禁止童工,還有農村最低限度的福利方案等,後者中最著名的是對最窮困者們的食品、物、住房、醫療以及喪葬費用的‘五保’。國營企業的城市工人享有工作保障以及國家撥款的福利待遇。”

毛澤東時代工廠無拖欠工人工資,工廠不能隨意解雇工人,婦女的地位在全世界是最平等的,孩子進托兒所、幼兒園及上學免費,單位福利分房,退休待遇得到充分保證,有困難各級組織是關心的。  

8. 外交奇跡:同124個國家建立外交關係

“近代曆史上,舊中國是個任人宰割的東亞病夫。而在毛澤東時代,中國卻成了可以和當時超級大國平起平坐的大國,構成現代國際關係中的大三角格局。

恢複聯合國合法席位,與我國建交的國家從七十年代初的五十幾個猛增至七十年代中期的一百一十幾個國家,恢複了聯合國合法席位,種下一棵為子孫後代遮風擋雨的外交大樹。”

“堅決反對帝國主義、霸權主義、殖民主義和種族主義,維護世界和平,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越來越重大的積極作用。這一切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創造了有利的國際條件,促進了國際形勢朝著有利於世界人民的方向發展。”(引自《決議》)  

9. 社會奇跡:浩然正氣盈貫全國

“毛澤東時代占壓倒性優勢的浩然正氣盈貫國家上下,老百姓揚眉吐氣,邪惡奸詐之流惶惶如喪家之犬。那時秩序優良,毛澤東時代幾乎無貪無賭無殺擄掠綁,被他殺自殺槍決的不到1萬人。”

毛澤東時代學雷鋒蔚然成風,提倡集體主義精神、革命英雄主義,學英雄做模範,好人好事層出不窮,人人積極向上,人人尊奉“勞動光榮”。

政府是世界排名第一的廉潔政府,貧富差距世界最小,犯罪率世界最低,自殺率世界最低,妓女被根絕。特別是人民當家作主(1975年四屆人大,代表共2885人,工農兵比例占67.95%,工農占51.1%),大批工人農民進入各級政權,成世界獨一無二的風景。

“實現和鞏固了除台灣等島嶼以外的國家統一,根本改變了舊中國四分五裂的局麵。實現和鞏固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形成和發展了五十多個民族平等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實現和鞏固了全國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其他各階層人民的大團結。”(引自《決議》)  

對於毛澤東時代,我們要有這樣清醒的認知:“三十二年來我們取得的成就還是主要的,忽視或否認我們的成就,忽視或否認取得這些成就的成功經驗,同樣是嚴重的錯誤。”

顯然,毛澤東時代的成就和成功經驗是基於毛主席的英明決策與領導,是人民創造性地運用毛澤東思想而達成的美好結果,是社會主義製度優越性的表現,是新中國可持續發展、實現國力和經濟騰飛的堅實基礎!.

注:【(引自《決議》)】這個《決議》是走資派鄧小平胡亂邦在一九八一年作的《決議》。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毛澤東知道陳獨秀兒子後怎麽說






陳鬆年是陳獨秀的第三個兒子。

1953年,毛主席來安慶視察,傅大章向毛主席匯報了陳獨秀的兒子陳鬆年的情況。毛主席得知陳鬆年為給兒子籌集學費而在磚廠工作多年時,深表關切,並囑咐傅大章要給予陳鬆年一定的照顧。

從此,陳鬆年一家的生活逐漸好轉。毛主席的關懷讓陳鬆年感受到了共產黨和國家的溫暖,孩子們得以能上大學讀書,陳鬆年家庭的生活也變得溫馨而幸福。

陳獨秀家族的故事,是中國革命史上的一段佳話。陳獨秀作為共產黨的早期領導人,他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陳鬆年作為陳獨秀的兒子,他的堅韌和勇敢,承載著家族的責任和榮耀。

陳鬆年的一生,雖然平凡,卻充滿著不凡的意義。他用自己的雙手撐起了家庭的溫暖,用勤勞和智慧,守護著家族的榮耀。毛主席的關懷和領導,讓陳鬆年一家感受到了共產黨和國家的溫暖,也讓人們看到了中國革命精神的偉大和不朽。

讓我們懷著感恩之心,銘記曆史,珍惜現在,為未來努力。陳獨秀家族的傳奇故事,永遠激勵著我們勇往直前,為中華之崛起而努力奮鬥!

讓我們一起探討,共同銘記這段家國情懷的曆史。

轉載網上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