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為

人世間所有事情的成敗完全在於每一個人是否能夠努力去嚐試去想然後腳踏實地的去做!
個人資料
yongbing1993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毛澤東在延安還放了張國燾妻兒

(2025-08-26 07:52:18) 下一個

毛澤東在延安還放了張國燾妻兒

 

 

 


張叛逃投降蔣介石國民黨後,中央不讓張的妻子離開延安,是毛澤東批準張的妻子帶著兒子離開,沒有留人質。

Al是造Al人的傳話機器,俄羅斯造的Al,能為烏克蘭服務嗎?以色列使用的Al,能說加沙的好話嗎?美國造的Al,和中國造的Al,在同一個有爭議的話題輸入後,能有相同的結果嗎?

《反共華人》配合走資派們用了四十多年的時間造謠說謊來抹黑汙蔑毛澤東,如今的互聯網上就是以《反共華人》的謠言謊言幾乎蕩網都是反共產黨反毛澤東的內容,再用美國造的Al來搜,能有真實數據嗎?

別用Al來誤導了。當然,各自造的Al,為各自的主人自說自話。看來Al也具有了階級性。

北伐戰爭蔣介石國民黨不發動反革命政變恐怕就不會死這麽多人。蔣介石背叛孫中山遺願後國民黨內部很多人轉向共產黨,  而這一代的共產黨人沒有為自己的私利,  有信仰有理想為民旅為中國為實現孫中山的耕者有其田、中國不被外國殖民、建立共和國的遺願的實現奮鬥終身。而這些人都出生於有產階級,  而終身為無產階級全心全意服務。有人對這一群人的抹黑攻擊天地難容。

有意思的是在中國走資派特色政府目前的官方數據中,這些造假篡改用虛假的謊言代替,  就是所有的中國共產黨的曆史,  尤其是建國後都作了有利於走資派的修正,  對文革更是顛倒黑白造謠抹黑完全失去原來的麵目。對反走資派的如四人幫冠上十大罪狀,  對走資派都描寫成為國為民的功臣。所有官方文件、字典、曆史記摘以及網上的百度百科等等全是走資派這四十多年來修正過的資訊,  根本沒有真實的記摘。有時維基百科上的記錄還稍客觀一些。走資派的跨台是遲早的事。

毛澤東製定優待俘虜政策。從建軍之初,1928年,毛澤東就在井岡山宣布了工農革命軍寬待俘虜的政策。1929年的一份《紅軍布告》中明確提出:“敵方官兵,準其投順,以前行為,可以不問。”此後,毛澤東又增加一條“不搜敵兵腰包”,奠定了紅軍優待俘虜的基礎。後將“不許虐待俘虜兵,不許打罵,不許搜腰包”,作為《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中的一條。

毛澤東不計前嫌,沒對放下武器的敵人進行殺戮,並實行優待。相比殘殺、殘暴對待俘虜的軍隊,中共領導的軍隊執行優待俘虜,不打不罵,不施刑法,古今中外,沒有可比,堪稱世界楷模。無論國民黨被俘官兵,還是日軍被俘官兵、美軍被俘官兵、印度被俘官兵、越南被俘官兵,全都嚴格執行優待俘虜政策。當抗美援朝戰爭中被俘的以美國為首的聯軍俘虜,依依不舍的結束戰俘生涯時,美國一家通訊社發文:美軍不僅是敗於戰場,更是被一種文明所打敗。

解放軍不僅優待俘虜,還對傅作義、陳明仁等放下武器的戰犯,委以重任,這換來大批國軍倒戈和投降。當1946年6月26日解放戰爭打響,無人相信共產黨能贏得戰爭。因國軍430萬人,裝備精良,解放軍120萬人,還是土槍土炮,雙方力量對比太懸殊。可打到1949年六月,才短短三年,就變成國民黨軍149萬人,解放軍400萬人。因280萬國軍調轉槍口,包括整建製起義、投誠和接受和平改編的188萬部隊,1500餘名將領,240個師,97艘艦艇,128架飛機,“解放兵”占解放軍總數70%。這為解放戰爭節省大量人力、物力,加速了國民黨死亡。

新中國成立後不久的鎮反,毛澤東都十分慎刑:一方麵反複強調“不應殺者,當然不殺”、“不要隨便捕人殺人”、“不要多捉多殺”、“不殺錯”、“殺人不能太多”,一方麵嚴格限定死刑適用範圍,隻對“真正罪大惡極”者適用死刑,其他反革命分子,則“應判徒刑者均判徒刑,應管製者均給以管製”,“或交群眾監視,用勞動去改造之”。

對戰犯一個不殺,重在思想改造,全部釋放。

有毛澤東掌舵,50多萬右派分子才沒一個被判刑坐牢,隻極少數首要分子,被開除公職,開除黨籍、勞動教養。大多數人隻帶右派帽子,由統戰部門管理,分配適當的工作,交群眾監督;所有右派分子都給基本生活費(高於二級工人工資)。大都讓他們避風頭,接地氣,了解國情,去“改造思想”。毛澤東在一次會議上說:“我們要給右派四張票:一張布票、一張糧票、一張選票、一張黨票”。這後兩張票,實是恢複了(擴大了的)右派一切政治權利。在毛澤東指示下,從1959年到1964年,已給30多萬“右派”摘了帽。

無人能比毛澤東的不殺人。

不過細想,  毛澤東唯有這樣才能團結更多人。在長征途中博古李德張國濤等堅決反對毛澤東,  但後來毛澤東重掌權後還將博古留在領導層中。張國濤自己出逃了。對待鄧小平也是這樣,  對劉少奇彭德懷也持佛心。隻是沒有如鄧小平這麽鬼罷了。

真的,  無人能比毛澤東的不殺人。

就比如在長征中毛澤東是真心想留張國燾的。在共產黨內,除陳獨秀李大釗外,毛澤東就隻看重張。中央紅軍與四方麵軍會師時,不是黨政軍最高領導的毛澤東親自迎接張。張一直珍藏著兩人的合影。這恰恰害了張,使周劉聯手趕走張。張叛逃投降蔣介石國民黨後,中央不讓張的妻子離開延安,是毛澤東批準張的妻子帶著兒子離開,沒有留人質。並且還親自送行,特別交代共事十多年,希望各留餘地。實際上是向張保證不會過於追究。君子風度堪比春秋義士,令人動容。哪是後來的小人可比的。

毛澤東的七律長征很有名。細心閱讀發現一路過來,毛澤東隻字未提過草地。過草地是長征途中最艱苦悲壯的旅程,時間長,犧牲也最多。過去後又是險關,隻剩幾千人的中央紅軍差點全軍覆沒。官方回憶錄中沒有提到是誰的主張,隻說張反對,並中途折回。這便是紅軍分裂的開始。後來張率軍回川,剛下夾金山就入了川軍的口袋陣。好像有人泄密。當時中央紅軍和四方麵軍都有電報。張元氣大傷,沒能入川,從此走上失敗之途。為什麽懷疑?因為後來說張指使兵變也是用電報做文章。建國後陰謀家更是把陰謀玩得爐火純青。

新中國誕生以後,毛澤東曾通過第三者勸說張國燾回國。 張國燾拒絕了。

美國政府便假手一民間組織派出訪問團,赴香港找張國燾。一見麵就預先付上一筆不菲的采訪費。這不啻是給經濟上捉襟見肘的張國燾雪裏送炭。

當時,張國燾沉吟良久,嚴肅地問道:“你們是希望聽順耳的,還是真實的?”

美方人員懇切地回答:“當然是真實的。”

張國燾又默然了一會兒,說:“外界對文革的解讀,大都以為是個人之間的權力之爭,是毛澤東奪劉少奇的權。這實在是想當然而然!以我對中共延安以後曆史的了解,毛澤東可以說是越來越牢固地掌握了黨的權柄,沒有人動搖得了。他要誰下台,不過就是一紙紅頭文件的事,用不著大動幹戈,更不必發動全國人民來幫忙。”

美方人員困惑了。但興趣也更濃了,大睜著眼睛等待他說下去。

張國燾接著說:“以我對毛澤東的了解,他的意圖恐怕是哲學思考多一些……具體而論,也就是讓人民來參與所謂反修防修,以便在他死後也能辨別什麽是修正主義,從而自覺地起而反對修正主義,防止資本主義複辟。”

恐怕是意識形態的隔膜吧,美方人員一頭霧水,仍感到不得要領。而我們卻從張國燾這片言點評感到震驚。看來他對毛澤東的了解也不淺泛,對毛澤東的理解之深也不差於國內的紅衛兵!

張國燾《我的回憶》下冊也發現,中央紅軍初到陝北,毛澤東及時糾正了原陝北紅軍內極左分子的過火行為,多年後,張國燾憶及此事時,給予了明確的肯定。他寫道:“徐海東對毛澤東一到陝北,便糾正戴繼英、聶鴻鈞(極左分子)的錯誤表示欽佩”,“在毛澤東幹預下,高崗、劉誌丹等都釋放出來,官複原職。”張國燾說,“這樣做的結果,陝北的氣象為之一新。”

有趣的是張國燾越到晚年,越有深刻的反省,1949年蔣家王朝大勢已去,國民黨許多高官顯要紛紛逃到台灣。張國燾慌忙把在香港的《創進》停刊,攜帶全家逃到了台北。張國燾攜家眷逃台後,舉目無親,一切都隻能靠自己了。當時正是冬天,他急於找地方將全家安頓下來,奔波數日,才終於在台北租到了一棟房子。張國燾想繼續為國民黨效力,可一年過去了,國民黨既沒有給他安排“工作”,也沒有過問他的生活。

盡管他念念不忘自己是“國民黨六屆中央委員”,但國民黨已將他遺忘了。不久,他居住一帶的房子由行政院批示,被辟作東南行政長官公署,強行征收。他怒氣衝衝地前往行政院找人理論,一番鬧騰過後毫無結果。房子終究還是被人占了,潦倒的張國燾深知“小胳膊擰不過大腿”,於遷台後的第二個冬天,再次帶著全家遷移,遷居當時的英國殖民地香港。

看來大陸的走資派的強拆不是首發,  國民黨逃到台灣後還繼續強拆,  而且還強拆到張國燾的頭上。走資派的一切都繼承了國民黨的做法。

投奔國民黨後,張國燾先後委身於軍統、中統等處,還當過一段有實權的地方官----善後救濟總署江西分署署長。官場的傾軋令他鬱鬱不得誌,很快就被國民黨所冷落。解放戰爭期間,張國燾開始“棄官從文”,以120兩黃金做資本,在上海創辦新聞周刊,取名《創進》,圓了他十年前即已有之的“從思想上反共”的夙願。1949年蔣家王朝大勢已去,國民黨許多高官顯要紛紛逃到台灣。張國燾慌忙把《創進》停刊,攜帶全家逃到了台北。張國燾攜家眷逃台後,舉目無親,一切都隻能靠自己了。當時正是冬天,他急於找地方將全家安頓下來,奔波數日,才終於在台北租到了一棟房子。張國燾想繼續為國民黨效力,可一年過去了,國民黨既沒有給他安排“工作”,也沒有過問他的生活。盡管他念念不忘自己是“國民黨六屆中央委員”,但國民黨已將他遺忘了。不久,他居住一帶的房子由行政院批示,被辟作東南行政長官公署,強行征收。他怒氣衝衝地前往行政院找人理論,一番鬧騰過後毫無結果。房子終究還是被人占了,潦倒的張國燾深知“小胳膊擰不過大腿”,於遷台後的第二個冬天,再次帶著全家遷移,遷居當時的英國殖民地香港。

就在張國燾艱難度日之時,美國的一些機構對他產生了興趣。在他們看來,張國燾雖然已經離開政治中心,但他曾長期擔任中共的高級領導人,他的一些見解和回憶或許對研究中國有著極大的價值。1961年,美國堪薩斯大學名人中心的研究人員找到張國燾,表示希望張國燾為該中心撰寫回憶錄,作為報酬,名人中心每月向其提供2000港元。在當時,每月2000港元是一筆十分可觀的收入,對張國燾來說更是雪中送炭。時年64歲的張國燾滿口應承,開始寫回憶錄。1966年,香港《明報月刊》購買了其回憶錄的中文版權,這便是後來出版的《我的回憶》一書(1980、1981年由現代史料編刊社內部印行,後又由東方出版社數次印行)。 美國解密的張國燾觀“文化大革命”檔案首頁美國解密的張國燾觀“文化大革命”檔案首頁

美國政府的相關機構也看中了張國燾,讓他對紅色中國的時局發表一些看法。此時的張國燾雖遠離政治,但仍然密切關注1966年中國爆發的“文化大革命”。

1968年10月21日,三名美方人員(這三人包括兩名美國駐香港領事館的官員和一名美國專家,為首的是負責中國大陸事務的領事館官員米西蘭尼奧斯)對其進行專訪,在這次訪問中,張國燾大談他對“文革”走向的判斷。

在張國燾看來,毛澤東發起“文化大革命”絕不僅僅是(如外界所推測的)出於政治權力的考慮,他認為毛澤東此舉還有著哲學上的思考。早在五四時期,張國燾便和毛澤東相識,在中共一大上,兩人又一同與會。此後,兩人都曾擔任蘇區和紅軍的重要領導人。在長征中,紅一、四方麵軍在懋功(今四川小金縣) 會師後,張國燾又曾與毛澤東發生政治鬥爭。毛、張兩人既曾是同誌,又曾是對手,張國燾對毛澤東自然有自己的認識。

可見毛澤東的眼力。兩人都有很高的理解力。在曾經的共產黨內,張可能是唯一能夠理解文革的人。終於看到了毛澤東的覺醒和除掉陰謀家劉少奇。他能理解毛澤東一生追求平等的情懷,因為他與毛澤東一樣,從小同情反清複明的洪門造反派和底層人民,也是天生的叛逆者。

其他一些人乘著留洋留蘇的快船投機革命。那時即便留蘇的大部分是國民黨人、無政府主義者和其他黨派。他們希望走上層路線切入中國的政治中心,並沒有代表普通人民的內在動力。他們雖沒有參與組建中共的基礎工作,回國就進入中央。因此從開始就是官僚代表為薪酬工作,沒有真正的革命熱情和覺悟。這種人甚至排斥從頭開始的革命黨人,因為他們隻為升官發財而混進革命隊伍。根據張國燾的回憶,十月革命後的蘇共隊伍中也充滿了這類官僚人物。隻有列寧沒有官僚色彩平易近人,像個憨厚的普通工人,不像讀書人。(列寧是法學博士)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