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360)
2018 (398)
2019 (358)
2020 (353)
2021 (347)
2022 (360)
2023 (339)
2024 (783)
對於中國近代史重要是看誰在說
《中國近代史》:應該是指從1840年開始至新中國1949年10月1日的中國曆史。這一點不管何方神聖又或是妖魔鬼怪都應認同的時間點。《中國》應該是指中國大陸這片上地上發生的事。從1840年開始,在中國大陸這片上地上,所參與的人就很複雜了。這段時間內在這塊土地上所發生的事中所參與的人群:以中國大陸居住的中國人為主,還有純種外國人和華僑。
這段時間內在這塊土地上所發生的事有哪些?1840年以來中國發生的大事:1840年以來,中國經曆了深刻的社會變革和曆史巨變。從鴉片戰爭到新中國成立,中國經曆了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的轉變,其中既有民族獨立和複興的追求,也有探索和探索的曲折。
以下是一些1840年以來中國發生的大事:
1. 鴉片戰爭與不平等條約(1840-1842):
1840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戰敗後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了《南京條約》,這是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標誌著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包括割讓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等。
2. 太平天國運動(1851-1864):
1851年,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對清朝統治構成嚴重威脅,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偉大的農民起義。
太平天國運動後期,由於領導集團的腐朽和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最終失敗。
3. 洋務運動(1861-1895):
洋務運動是清朝統治集團內部一場引進西方先進科學技術和軍事裝備的自救運動。
雖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由於其根本目的是維護清朝統治,未能實現富國強兵的目標,最終失敗。
4. 甲午中日戰爭(1894-1895):
1894年,日本發動侵略中國的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簽訂了《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和澎湖列島,賠款2億兩白銀。
甲午戰爭的失敗,宣告了洋務運動的破產,也進一步加深了中國的民族危機。
5. 戊戌變法(1898):
1898年,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資產階級改良派,發動了戊戌變法,希望通過改革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
由於受到以慈禧太後為首的頑固派的反對,變法僅曆時103天就失敗了,史稱“百日維新”。
6. 義和團運動(1899-1901):
1900年,義和團運動爆發,反帝愛國運動席卷北方,對帝國主義列強侵略勢力進行了沉重打擊。
最終,義和團運動被中外反動勢力聯合鎮壓下去。
7. 辛亥革命(1911):
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製,建立了中華民國。
但由於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中國並未實現真正的獨立和民主。
8. 五四運動(1919):
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是一場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
9. 新民主主義革命(1919-1949):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經過長期艱苦的鬥爭,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
10.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49):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標誌著中國曆史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以上說法是以中國的官方語。
改革開放後有些磚家叫獸閑得蛋痛非要鬧點幺哦子出來,說要從明末清初開始稱”中國近代史“,原因是西方世界的近代史比中國早,要與世界接鬼。明末清初時清滅了明,那是清朝曆史,中國的清代史。
還有些蔣介石國民黨遺留下的磚家叫獸說要從1911年中華民國開始算起,想以中華民國的國民黨為主。那麽如何說得通?中華民國以孫中山開了頭,後躲在南方廣州放棄了中華民國總統政權,真正的中華民國總統有幾個軍閥輪流坐莊。而孫中山國民黨是聯蘇聯共扶助工農的執政理念。到了北伐戰爭,孫中山逝世,蔣介石國民黨統治中華民國時,全中國沒有統一,後又被共產黨趕到台灣島上去了。亡黨亡國之中華民國如何算是中國近代史。
更有磚家叫獸胡說八道:中國近代史有三種慣常態度:”第一種是怨婦心態,凡事以哭鬧為主,就是覺得你們總欺負我們,你們從頭到尾都欺負我們,我們冤得要死,我們苦大仇深,比竇娥還冤;第二種是潑婦心態,凡事講打,打不過我撓:我要反抗,把整個近代史寫成僅僅是反抗的曆史,這個反抗的過程雖然可歌可泣,但畢竟沒打過甚麽勝仗,充其量就是撓人一把,還撓不到臉上;第三種是情婦心態:它跟前麵兩種心態正相反,在它看來,殖民曆史也是好曆史,不殖民我們怎麽進步?今天我們應該怎樣看這段曆史:“又該怎樣去做?很顯然,我們需要冷靜地審視過去,不能再當怨婦、潑婦、情婦。冷靜地審視過去,然後去看待我們的未來,盡早學得聰明些,不要總在一個坑裏反複折騰、反複跌倒。如果我們不能很正確地看待這段曆史,就很難吸取教訓,很難避免過去的悲劇。我們必須從心理上走出我們的中世紀,才有前途,過去的輝煌曆史才有價值。”
以上這段瘋話說明如今學習曆史的低俗無知。在中國近代史上,中國是個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事實,上海的英租界法租界日租界分界清楚,中國人中的各色人等都會以自身的利益走上曆史舞台上來表演。當然有人願作洋奴才,各租界的洋賣辦是存在。有人認為中國落後該被先進的西方國家來殖民。有擁護的,就有反抗的,反對中國被外國帝國主義的殖民。這很正常。後人應有的態度是研究這些不同中國人為何有不同的態度,所占的比例,中國人應采取何種態度而使中國不被殖民,讓中國獨立自強不被帝國主義欺負剝削和壓迫。然而用“怨婦、潑婦、情婦“來發泄一通後,作者是何態度?高高在上於“怨婦、潑婦、情婦“之上?作者本身又能給中國帶來什麽?而這些現象是當時的中國人的一種反應,己成過去式,怪這些“怨婦、潑婦、情婦“有用嗎?
中國大陸大學教科書《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定義:中國近代史,是中國人民為救亡圖存而英勇奮鬥、不怕流血犧牲的曆史,是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進行艱苦卓絕的鬥爭,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贏得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曆史。
1965年5月毛澤東重登井岡山,毛主席在山上悠悠感歎:現在高幹子女特殊化成了正常化。我侄子毛遠新,在哈軍工讀書,他們那個學校高幹子弟比較多,有些還是保送的。毛遠新高中畢業時也被保送到哈軍工,我不讚成,才又去考。
他們放假回家,黑龍江省委還請哈工大高幹子弟吃飯,工農子弟就不請嘛! 這說明了什麽問題? 這和我們井岡山時期提倡的東西不一樣。
條件好了,共產黨掌權了,過去的優良作風還要不要繼承?怎樣繼承?現在幹部的特權對他們的孩子也有影響。他們比一般工農子弟條件優越,別人沒有的東西,他們能有。別人不能去的地方他們能去,他們還可以看內部電影!
要教育他們,不要靠父母,不要靠先烈,要完全靠自己。我們的幹部子弟中,有些現象令人擔心。
1962年8月,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開工作會議,會議原定議題是討論農業、財貿等方麵的工作,但自會議一開始,毛主席發表了長篇講話,提出階級、形勢、矛盾三個題目同與會同誌討論,進一步升華了對當時國內政治形勢的分析。
次月,八屆十中全會召開,中國的政治風向走勢進入了到了一個新階段。會上,毛主席繼續聯係對蘇聯赫魯曉夫實行的政策的批評,提出國內的階級鬥爭問題。
在全會公報上,毛主席還特地寫進了這樣一段話:在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整個曆史時期,在由資本主義過渡到共產主義的整個曆史時期(這個時期需要幾十年,甚至更多的時間)存在著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階級鬥爭,存在著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這兩條道路的鬥爭。
毛主席還提出:對階級鬥爭和資本主義複辟的危險性問題,我們從現在起,必須年年講,月月講。
第二年的杭州會議上,毛主席再度由發揚階級鬥爭精神、警惕修正主義而讚揚昔陽縣的幹部參加勞動運動:我又看了一次山西昔陽縣那個文件,很好!
幹部不參加勞動無非是怕耽誤工作,昔陽經驗恰恰相反。幹部參加勞動不但沒有耽誤工作,而且各項工作都搞得更好了。支部書記不參加勞動還不是“保甲長”! 幹部不參加勞動就可能變成國民黨!
很多問題,一參加勞動都可以解決,至少可以減少一些貪汙、多吃多占,可以向上反映一些真實情況,整黨整團就好辦了,就能把我們的支部放到勞動者積極分子手裏。
所以幹部參加勞動是百年大計,是保證領導權始終掌握在勞動者手中的大問題。縣社兩級幹部也都要參加勞動,我們希望幾年之內分期分批都搞到昔陽縣的程度。
毛主席當時還風趣地說拿《紅樓夢》舉例,借冷子興之口分析榮寧兩府“主仆上下都是安富尊榮,運籌謀劃的盡無一個”,賈家就是這樣垮下來的。
毛主席之所以把幹部參加勞動看作是無產階級政黨同一切資產階級政黨相區別的標誌之一,是因為防止幹部集團的官僚化,繼而防止官僚資本主義的複辟。
因而,毛主席會把幹部勞動問題同加強黨的建設聯係起來。
早在建國之前駐紮陝北時,毛主席就以教育兒子岸英作為向全軍全黨警示的案例。
在延安,毛主席對岸英提的要求很簡單:必須去鍛煉,必須下基層!
毛譯東拿岸英的小妹妹李訥作比較,那時李訥隻有五六歲,每天跟著保姆到延安的大灶吃飯,毛主席的意思是五六歲的小孩都不搞特殊化,你毛岸英都這麽大了還要搞特殊化,難道要我這個當父親的提醒你嗎?
受到責備,毛岸英心裏自然不好受,因為也不是他自己要求吃中灶的(是賀老總私自給岸英的優待,怕他剛從蘇聯歸來、吃不慣中國飯菜),但父親的話必須要聽,何況父親的話是對的!
不論誰勸毛澤東,毛岸英再也沒有到過中灶吃哪怕一次飯,堅持上大灶和大夥一起吃飯。
毛主席當時對兒子說的話,放到今天都是振聾發聵的:農民手上有老繭,你手上卻是血泡,說明你還沒有完全學好農活。等手上老繭厚了,你才能從‘勞動大學’畢業,然後再來上‘延安大學’吧!
後來伴隨著胡宗南部的炮火驅趕,毛岸英再一次回到父親身邊,這時的毛岸英已經和陝北青年農民沒什麽區別了。
毛主席摸了摸兒子的手心,滿是老繭……從不誇獎兒子的毛主席滿意地說:你這一手老繭啊,這是你勞動大學的畢業證書。
說起女兒,毛主席的另一個女兒李敏同樣受教嚴格,她曾有回憶:爸爸是怕我們長期生活在這種優越的環境中,會借著父母的地位而飄飄然地忘乎所以;會借著父母的權勢而目中無人地自以為了不起;會借著父母的榮譽,什麽都不懂卻哇啦哇啦地亂發議論。這樣的人,小而言之,害了自己;大而言之,害國害民。
對子女的嚴苛就是對群眾的公平,對子女的嚴苛就是對封建複辟的反擊、對革命果實付諸東流之危險的抵禦。
李敏還回憶,父親曾對身邊的衛士親口說:要比貢獻,不要比享受。
她們(李敏和李訥)不如你們有出息,也不如你們有前途。她們比你們吃苦少,能吃苦的人才能有出息……
說這話是在1965年,轟轟烈烈的“四清”運動已進行許久,而正是在前文提及的1963年的杭州會議上,黨中央決定在農村開展以“四清”為內容的社會主義教育運動。
根據毛主席的建議,把幹部參加勞動列為社教運動的重要內容之一。
隻不過,“四清”運動最終效果不佳,於是又成為了毛主席下定決心放手發動全體群眾、以大民主的文革形式捍衛共和國顏色的前兆………
除了李敏,李訥也曾回憶說,父親的家教極嚴,經常教導女兒:不要特殊,不要驕嬌二氣,不要自以為是。
同在“四清”運動開展的1963年,李訥開始給父親寫信詳細剖析了自己的一些缺點和思想變化。在信中,她談到自己在大學課程中學《莊子·秋水》後的感想。
《秋水》是一篇有名的寓言,記述的是自高自大的黃河水神河伯和虛懷若穀的北海神之間的對話。李訥讀後,思想觸動很大,感覺自己有的地方很像鼠目寸光的河伯,意識到自身存在著狹隘和淺薄。
接到女兒來信,毛主席看到女兒提高了思想認識,立即給李訥回了一封信:李訥娃:剛發一信,就接了你的信。喜慰無極。你痛苦、憂傷,是極好事,從此你就有希望了。痛苦、憂傷,表示你認真想事,爭上遊、鼓幹勁,一定可以轉到翹尾巴、自以為是、孤僻、看不起人的反麵去,主動權就到了你的手裏了。
沒人管你了,靠你自己管自己,這就好了,這是大學比中學的好處。
中學也有兩種人,有社會經驗的孩子,有嬌生慣養的所謂幹部子弟,你就吃了這個虧。現在好了,幹部子弟(翹尾巴的)吃不開了,尾巴翹不成了,痛苦來了,改變態度也就來了,這就好了。讀了秋水篇,好,你不會再做河伯了,為你祝賀!
1965年時,毛主席又對女兒們提到:幹部子弟是一大災難!
最初,李敏還悟不出這句話的深遠含義,但在她獨立生活以後,才領悟到這句話的內涵:父親擔心的是,幹部子弟的優越感,容易使他們借助父母的地位忘乎所以,仗著父母的權勢自以為是,甚至無視法律,胡作非為,損害老百姓的利益。這不僅會造成不良影響,還會導致我們黨的幹部與群眾離心離德,害國害民。這難道不是“一大災難”嗎!
父親從來不主張我們都攏在他身邊,更不允許我們以他的名義、權力去尋路子、謀私利,而要我們夾著尾巴做人。他從長計議,讓孩子接觸生活,接觸群眾,將來才能自立於社會,靠著他這棵“大樹”生活的日子是不能長久的。
當年,他曾給毛澤民叔叔的孩子三句贈言:‘一、無論到哪裏,都不要希望人家鼓掌;二、無論到哪裏,都要團結;三、無論到哪裏,都要和群眾打成一片,不要有任何特殊。’
對我們的教育,父親也是以此為準繩,不能因為是他的兒女就放鬆要求。
後來一次,毛主席在同湖北省委秘書長梅白談起領導幹部子女的教育問題,主動問道梅白:“你記得曹操評漢獻帝的話嗎?”
梅白答道:“記得。有這樣兩句:‘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
毛主席笑著稱讚說:不錯,你讀書不少。
現在有些高級幹部的子女也是‘漢獻帝”’,也是‘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嬌生慣養,吃不得苦,是溫室裏的花朵,有些是‘阿鬥’呀。
中央、省級機關的托兒所、幼兒園、部隊的八一小學,孩子們相互之間比坐的是什麽汽車來的,爸爸幹什麽,看誰的官大。這樣不是從小培養一批貴族少爺嗎?這使我很擔心!
兩年後,毛主席曾向黨內高級幹部推薦閱讀《戰國策》中的《觸龍說趙太後》,這篇文章在分析眾諸侯沒有一個子孫三世保持王位的原因時說:
此其近者禍其身,遠者及其子孫,豈人主之子孫則必不善哉,位尊而無功,俸厚而無勞,而挾重器多也。
毛主席嚴肅指出:這篇文章反映了封建製代替奴隸製的初期,地主階級內部,財產和權力的再分配。這種分配是不斷地進行的,所謂‘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就是這個意思。我們不是代表剝削階級,而是代表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但如果我們不注意嚴格要求我們的子女,他們也會變質,可能搞資本主義複辟,無產階級的財產和權力就會被資產階級奪回去。
毛主席的顧慮從來就不是無源之水,以子女教育為例,建國後,某些「幹部子弟學校」逐漸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嬌生慣養、鋪張浪費、與工農子弟顯現出待遇差距。
到1952年時,根據華北、西北、東北、華東四大區的統計,各類幹部子弟小學達到42所,學生超過13000人,教職工將近3000人。
這些幹部小學的待遇普遍優渥,甚至像北京育才小學、華北育才小學還出現過教師每日給孩子稱體重、陪吃陪喝、生怕體重下降的怪像。
這樣的問題,引起了毛主席的反感和警覺。
早在1951年,毛主席就對幹部子弟小學用汽車接送的問題表達過不滿:浪費汽油! 這值得注意!
伴隨著同一時期的三反運動,毛主席“反特權、反官僚”的改革思路被貫徹下去,幹部子弟小學開始了一輪大整改。
首先解決的就是北京育英、育才、培英等學校占地廠房過多、經費開支過高、寄宿製範圍過大等現象。
但這其中遭遇的阻力不可謂不大,某些在中央黨校工作的家長甚至聯名給北京市委寫信要求保留寄宿製和汽車接送,甚至要求用黨校的宿舍再建一群幹部小學……
麵對既得利益集團的阻礙,1952年6月,毛主席正式做出批示:
一、如有可能,應全麵接管私立中小學。二、幹部子弟學校,第一步應劃一待遇,第二步廢除這種貴族學校,與人民子弟合一。請酌辦。
《貴族學校》,這是毛主席親自為這一類權貴教育場所貼上的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