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進行道德教育理論與實踐
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隻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
三大紀律是:一、一切行動聽指揮;二、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三、一切繳獲要歸公。八項注意是:一、說話和氣;二、買賣公平;三、借東西要還;四、損壞東西要賠;五、不打人罵人;六、不損壞莊稼;七、不調戲婦女;八、不虐待俘虜。
為人民服務: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張思德同誌就是我們這個隊伍中的一個同誌。
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張思德同誌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
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不管是什麽人,誰向我們指出都行。隻要你說得對,我們就改正。你說的辦法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照你的辦。“精兵簡政”這一條意見,就是黨外人士李鼎銘先生提出來的;他提得好,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采用了。隻要我們為人民的利益堅持好的,為人民的利益改正錯的,我們這個隊伍就一定會興旺起來。
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我們還要和全國大多數人民走這一條路。我們今天已經領導著有九千一百萬人口的根據地,但是還不夠,還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們的同誌在困難的時候,要看到成績,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們的勇氣。中國人民正在受難,我們有責任解救他們,我們要努力奮鬥。要奮鬥就會有犧牲,死人的事是經常發生的。但是我們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數人民的痛苦,我們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過,我們應當盡量地減少那些不必要的犧牲。我們的幹部要關心每一個戰士,一切革命隊伍的人都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
今後我們的隊伍裏,不管死了誰,不管是炊事員,是戰士,隻要他是做過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們都要給他送葬,開追悼會。這要成為一個製度。這個方法也要介紹到老百姓那裏去。村上的人死了,開個追悼會。用這樣的方法,寄托我們的哀思,使整個人民團結起來。
記念白求恩:白求恩同誌是加拿大共產黨員,五十多歲了,為了幫助中國的抗日戰爭,受加拿大共產黨和美國共產黨的派遣,不遠萬裏,來到中國。去年春上到延安,後來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職。一個外國人,毫無利己的動機,把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當作他自己的事業,這是什麽精神?這是國際主義的精神,這是共產主義的精神,每一個中國共產黨員都要學習這種精神。列寧主義認為: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要擁護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鬥爭,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無產階級要擁護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的解放鬥爭,世界革命才能勝利[2]。白求恩同誌是實踐了這一條列寧主義路線的。我們中國共產黨員也要實踐這一條路線。我們要和一切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聯合起來,要和日本的、英國的、美國的、德國的、意大利的以及一切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聯合起來,才能打倒帝國主義,解放我們的民族和人民,解放世界的民族和人民。這就是我們的國際主義,這就是我們用以反對狹隘民族主義和狹隘愛國主義的國際主義。
白求恩同誌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表現在他對工作的極端的負責任,對同誌對人民的極端的熱忱。每個共產黨員都要學習他。不少的人對工作不負責任,拈輕怕重,把重擔子推給人家,自己挑輕的。一事當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後再替別人打算。出了一點力就覺得了不起,喜歡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對同誌對人民不是滿腔熱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關心,麻木不仁。這種人其實不是共產黨員,至少不能算一個純粹的共產黨員。從前線回來的人說到白求恩,沒有一個不佩服,沒有一個不為他的精神所感動。晉察冀邊區的軍民,凡親身受過白求恩醫生的治療和親眼看過白求恩醫生的工作的,無不為之感動。每一個共產黨員,一定要學習白求恩同誌的這種真正共產主義者的精神。
白求恩同誌是個醫生,他以醫療為職業,對技術精益求精;在整個八路軍醫務係統中,他的醫術是很高明的。這對於一班見異思遷的人,對於一班鄙薄技術工作以為不足道、以為無出路的人,也是一個極好的教訓。
我和白求恩同誌隻見過一麵。後來他給我來過許多信。可是因為忙,僅回過他一封信,還不知他收到沒有。對於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現在大家紀念他,可見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們大家要學習他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從這點出發,就可以變為大有利於人民的人。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隻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三大紀律是:一、一切行動聽指揮;二、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三、一切繳獲要歸公。八項注意是:一、說話和氣;二、買賣公平;三、借東西要還;四、損壞東西要賠;五、不打人罵人;六、不損壞莊稼;七、不調戲婦女;八、不虐待俘虜。
向雷鋒同誌學習:20世紀60年代,中國各行各業、各條戰線湧現出許多英雄模範人物,他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奉獻精神,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高貴品質,教育了整整一代人,成為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精神豐碑。沈陽軍區工程兵某部運輸連班長雷鋒便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1940年12月18日,雷鋒出生在湖南省望城縣安樂鄉的一個雇農家裏。在舊社會,他家5口人被財主逼死4口。他6歲給地主放豬砍柴,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當雷鋒的故鄉解放時,鄉長從深山破廟裏找到了遍體鱗傷的雷鋒,送他進醫院,治好了滿身的膿瘡。人民政府免費供這個苦孩子上學。
1958年秋天,鞍鋼派人到雷鋒所在的團山湖農場招收青年工人。雷鋒毅然報名應招。到了鞍山,什麽活重幹什麽活,不管多麽艱苦,他都毫不畏懼地迎上前去。1959年12月3日,雷鋒聽到了征兵報告之後,第二天一大早,就到征兵站報名應征。1960年1月8日,雷鋒在日記中寫道:“今天,是我永遠不能忘記的日子。我穿上了軍裝,光榮地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我好幾年的願望在今天實現了,我真感到萬分地高興和喜悅,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幸福。”
作為一個戰士,雷鋒深知戰士的責任。在部隊黨組織的教育下,他光榮地參加了中國共產黨。雷鋒工作勤勤懇懇,吃苦耐勞,刻苦鑽研技術,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他艱苦樸素,廉潔奉公,處處為人民的利益著想;他為人民群眾做了數不清的好事,真正做到了毫不利己,專門利人。
雷鋒每月的津貼除了交黨費、買肥皂、理發和買書之外,全部存入銀行。存的錢準備幹什麽呢?不留姓名把錢寄給遭受特大洪水災害的遼陽、寄給戰友生病的父親......為什麽要這樣做?雷鋒在日記上寫道:“有些人看我平時舍不得花一個錢,說我是‘傻子’。其實,他們是不知道我要把這些錢攢起來,做一點有益於人民、有利於國家的事情。如果說這就是傻子,我甘願做傻子,革命需要這樣的傻子,建設祖國也需要這樣的傻子,我就是長著一個心眼:我一心向著黨,向著社會主義,向著共產主義。”
雷鋒在1962年8月10日的日記中寫道:“今天我又認真學習了毛主席在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開幕詞,其中有兩句話:‘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這是千真萬確的真理。過去按毛主席的教導做了,所以進步了;現在,我仍要牢記毛主席的這一教導,更好地做到這一點,永遠做群眾的小學生,做人民的勤務員。”
5天後的1962年8月15日,雷鋒在執行勤務中,不幸犧牲了,年僅22歲。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分別為雷鋒題詞。1963年3月5日,首都各報都在頭版顯著位置刊登了毛澤東題寫的“向雷鋒同誌學習”手跡。全國各條戰線、各個行業掀起學習雷鋒先進事跡的熱潮。此後,每年的3月5日成為學雷鋒紀念日。雷鋒日記、雷鋒事跡、雷鋒形象、雷鋒精神,成為幾代中國人印刻一生的記憶。
鬥私批修,狠鬥私字一閃念:鬥私,就是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同自己頭腦裏的“私”字作鬥爭。批修,就是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去反對修正主義,去同黨內一小撮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作鬥爭。
要鬥私,批修。鬥私,批修,二者是緊密聯係著的,不能割裂開來。隻有很好地鬥私,才能更順利地、更深入地、更徹底地批修。鬥私的問題是整個社會主義革命時期長遠的政治任務。這個“私”字是幾千年來私有製社會的產物。那種所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以及中國走資派所鼓吹的“吃小虧,占大便宜”,就是典型的“私”,典型的利己主義、個人主義。修正主義的思想根源,就是一個“私”字。修正主義搞什麽呢?搞複辟資本主義,搞私有製,它對內複辟資本主義,對外搞大國沙文主義、投降主義,反對世界革命,反對國際主義,不要共產主義。所以,
“私”字不解決,不經常地鬥、長期地鬥、徹底地鬥,把它鬥倒、鬥臭,修正主義的根子就不能鏟除。老修正主義打倒了,還會產生新的修正主義。我們支持世界革命,要推動全世界建立公有製,建立一個沒有人剝削人、人壓迫人的社會,必須在思想上破私立公,來一個大革命。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要改造主觀世界。要奪兩個權,奪黨內一小撮走資本主義道路當權派的權,也要奪自己頭腦中“私”字的權;革人家的命,也要革自己的命。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是一場嚴肅的政治鬥爭,是兩個階級、兩條道路、兩條路線的鬥爭,不僅要解決組織上奪權的問題,而且要從政治上、思想上、理論上把黨內最大的一小撮走資本主義道路當權派徹底鬥倒鬥臭。否則,組織問題解決了,政權也是鞏固不住的。文化大革命不是罷官運動,是政治思想大革命。
道德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毛澤東開展“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實踐解決了: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克服認識脫離實踐、理論脫離實際;克服“勞心”和“勞力”相分離;推進實現人的全麵發展。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指出:“我們的國家現在還是一個很窮的國家,並且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根本改變這種狀態,全靠青年和全體人民在幾十年時間內,團結奮鬥,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出一個富強的國家。”
人類的知識從哪裏來?對此,毛澤東指出:“有兩種不完全的知識,一種是現成書本上的知識,一種是偏於感性和局部的知識,這二者都有片麵性,隻有使二者互相結合,才會產生好的比較完全的知識。”他進一步指出:“什麽是比較完全的知識呢?一切比較完全的知識都是由兩個階段構成的:第一階段是感性知識,第二階段是理性知識,理性知識是感性知識的高級發展階段。”隻憑書本知識和隻憑主觀經驗,都是片麵的;要獲得完整的知識,就必須掌握“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複以至無窮”的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生產勞動是人類的基本活動,也是人類獲取知識技能的基本途徑;圍繞生產勞動,人類才可以獲得感性認識並將之提升為科學的理性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