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有亡國感俄羅斯沒獲得感
俄烏兄弟倆戰爭後,烏克蘭的“亡國感“直線上升,而俄羅斯也並沒有什麽“獲得感”。
自蘇聯解體以來,美國一直力挺烏克蘭加入北約。而俄羅斯則將烏克蘭加入北約,視為麵臨北約的“零距離軍事威脅”,俄羅斯失去烏克蘭,就相當於失去了戰略縱深。
烏克蘭總統喜劇演員出身的澤連斯基上演的是悲劇。基輔的真朋友注定不是西方,但澤連斯基作為一個傀儡,看破也不敢說破。西方為了烏克蘭,一直在“炮轟”俄羅斯,但這個“炮”隻是“嘴炮”。對俄羅斯這樣的大國而言,言語嚇唬起不到任何作用。澤連斯基向烏克蘭民眾發表講話,悲憤地表示“誰是基輔的真正夥伴和朋友,誰隻想用言語嚇唬俄羅斯,如今已經很清楚。”他強調“烏克蘭不會放棄任何領土”,但麵對冷酷的現實,澤連斯基又隻能承認“不會對挑釁做出回應……繼續走和平與外交之路……”
如果稍有覺悟的話,無論是基輔當局還是烏克蘭普通民眾都應該明白一個事實:是詭詐的西方肢解了烏克蘭,而非被逼到極點的俄羅斯。
假設北約不去嚴重擠壓俄羅斯的戰略安全空間,假設北約承諾不吸收烏克蘭,假設北約不去鼓動基輔當局攻打東部地區的民間武裝,假設北約不向烏克蘭提供禁用的殺傷性武器,假設北約敦促基輔當局履行《明斯克協議》,那麽俄羅斯何至於被迫采取行動?
實際上,西方一直慫恿烏克蘭去送死,妄圖利用烏克蘭的屍體去進行訛詐。可惜烏克蘭的求生欲也很強,沒敢拋棄和平,因為那樣的話會死得很慘。
當今世界所有戰爭和不幸的根源都是由資本主義私有製引起的,為爭土地、爭資源要開戰的。所以世界各國人民要想永久和平生存就必須要掀起大規模的反資本主義運動, 以社會主義的公有製取代資本主義私有製。
上世紀90年代,蘇聯解體,冷戰結束,中東歐地區開始出現安全真空。此時,作為冷戰遺物的北約不但沒有解散,反而借機計劃將中東歐小國納為新成員,開始啟動擴展勢力範圍的行動。
1994 年 1 月,北約在布魯塞爾首腦會議與葉利欽掌權的俄羅斯,以及30個中、東歐國家和歐洲中立國家簽署“和平夥伴關係計劃”。該計劃的內容就包括北約將同前華沙條約組織國家和歐洲中立國家在軍事演習、維和、危機控製等方麵進行合作和政治磋商。該計劃的簽署也被認為是北約成立以來首次提出要“東擴”的舉措。
1997年5月27日,北約又與俄羅斯簽署了《北約與俄羅斯相互關係、合作與安全基礎文件》。該文件承諾讓俄羅斯對北約事務有一定程度的發言權,以此換取俄羅斯對北約東擴的默認。
同年7月,在馬德裏舉行的北約首腦會議上正式決定,首批接納波蘭、匈牙利和捷克三國加入北約。兩年後三國正式成為北約新成員,北約成員就此增至19個。有軍事專家指出,北約的這一輪東擴是其實現東擴計劃邁出的“實質性一步”。通過首輪東擴,北約將己方防線向東推進了約700—900 公裏,將防線進一步抵近俄羅斯的邊界,北約的麵積增加了 485 萬平方公裏,人口增加了 6000 萬。地麵部隊增加了近 13 個師,坦克、 空軍和海軍兵力各增強 15%,北約的戰術航空兵甚至可以從波蘭境內出發直接威脅到俄羅斯的聖彼得堡、摩爾曼斯克、庫爾斯克和沃羅涅日等重要城市。
2002年11月21日,北約在布拉格舉行的首腦會議上正式通過了接納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愛沙尼亞、斯洛文尼亞和斯洛伐克7個國家為北約新成員的決定,2004年3月29日,以上7國正式成為北約新成員。此輪東擴是北約的第二次東擴。也堪稱是北約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擴充。 此輪東擴之後北約成員國從19個變成26個,總人口從7.746億增至8.199億,總麵積從2338.70萬增至2397.98萬平方公裏,軍隊的人數從目前的443.75萬增到474.76萬。 北約就此構築了北起波羅的海,中間經黑海、高加索,直至中亞的“弧形戰略防禦線”。波羅的海三國的加入卡住了俄羅斯向歐洲“進發”的通道。
2009年4月,阿爾巴尼亞和克羅地亞正式加入北約,從而使該組織成員國總數升至28個,這也是北約的第三輪東擴,通過此次東擴,該組織首次吸納西巴爾幹地區國家入約,意義非同尋常,不僅俄羅斯的安全空間進一步縮小,歐洲的地緣安全格局也被大大改寫。值得一提的是,在此輪東擴前,北約就已將烏克蘭列為“北約候選國”。而2008年爆發的格魯吉亞南奧塞梯事件和烏克蘭政治內亂,使得烏克蘭“入約”計劃暫時擱淺,這當中都少不了俄羅斯的主動反製。也是在此之後,普京果斷采取行動,開始強勢對抗北約的圍追堵截,不僅在克裏米亞舉行公投火速將其並入俄羅斯,同時也大力支持烏克蘭東部的盧甘斯克、頓涅茨克等地區的武裝勢力與政府軍作戰。
克裏姆林宮2021年12月17日公布對北約和美國的安全協定草案中劃出“紅線”:雙方的軍力部署回歸到1997年5月27日的狀態(雙方在這天簽署了俄與北約關係基本文件)。北約保證停止擴充,不在烏克蘭、東歐、外高加索和中亞從事任何軍事活動。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在幾天後的一檔節目中以更加直接的方式重申了莫斯科對北約東擴的立場:對於俄羅斯來說,北約東擴至烏克蘭等前蘇聯加盟共和國是“生死攸關的問題”,完全不可接受。
自1949年北約建立以來,它實際上已經完成9輪擴充,成員國增至30個。從1999年至今,北約已經向東推進了1000餘公裏,北約東擴的終極邊界究竟在哪裏其實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了。帝國主義的不斷擴張必定會引起修正主義走資派帝國主義的反抗。
回溯北約東擴史,自蘇聯解體以來,美國一直力挺烏克蘭加入北約。而俄羅斯則將烏克蘭加入北約,視為麵臨北約的“零距離軍事威脅”,俄羅斯失去烏克蘭,就相當於失去了戰略縱深。
烏克蘭總統喜劇演員出身的澤連斯基上演的是悲劇。基輔的真朋友注定不是西方,但澤連斯基作為一個傀儡,看破也不敢說破。西方為了烏克蘭,一直在“炮轟”俄羅斯,但這個“炮”隻是“嘴炮”。對俄羅斯這樣的大國而言,言語嚇唬起不到任何作用。澤連斯基向烏克蘭民眾發表講話,悲憤地表示“誰是基輔的真正夥伴和朋友,誰隻想用言語嚇唬俄羅斯,如今已經很清楚。”他強調“烏克蘭不會放棄任何領土”,但麵對冷酷的現實,澤連斯基又隻能承認“不會對挑釁做出回應……繼續走和平與外交之路……”
如果稍有覺悟的話,無論是基輔當局還是烏克蘭普通民眾都應該明白一個事實:是詭詐的西方肢解了烏克蘭,而非被逼到極點的俄羅斯。
假設北約不去嚴重擠壓俄羅斯的戰略安全空間,假設北約承諾不吸收烏克蘭,假設北約不去鼓動基輔當局攻打東部地區的民間武裝,假設北約不向烏克蘭提供禁用的殺傷性武器,假設北約敦促基輔當局履行《明斯克協議》,那麽俄羅斯何至於被迫采取行動?
實際上,西方一直慫恿烏克蘭去送死,妄圖利用烏克蘭的屍體去進行訛詐。可惜烏克蘭的求生欲也很強,沒敢拋棄和平,因為那樣的話會死得很慘。
當烏克蘭失去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西方的反應其實不痛不癢,甚至有點“等了這麽久居然沒開戰”的遺憾。
西方對俄羅斯的製裁都是興味索然。美國懶洋洋地祭出一點手段。
白宮新聞秘書莎琪聲稱,除了金融製裁外,拜登還將發布命令,禁止美國人對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兩個分離地區進行新的投資、貿易和融資。
歐盟則狐假虎威地發出威脅稱,如果俄羅斯采取進一步行動,將“付出巨大代價和巨大後果”。歐盟能夠采取的製裁措施包括:對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實施進口禁令、凍結與莫斯科有關聯的個人和公司的資產等等。這些對毛熊而言就是撓癢癢而已。
英國首相約翰遜煞有介事地譴責俄羅斯,他還揚言要實施非常有力的一攬子製裁措施,卻並未說明采取製裁的時間,以及製裁的具體內容。
法國總統府愛麗舍宮2月21日晚發布新聞公報稱,對俄方進行例行公事般的譴責。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法國把如何製裁一事推給了歐盟。
日本《讀賣新聞》22日則報道稱,東京當局考慮加入美國主導的對俄出口製裁,主要就是限製芯片等高科技製品的出口。連日方自己都承認,相關製裁對俄羅斯經濟的影響其實非常有限。
澳大利亞則相當精明地表示,在對俄製裁上與盟友保持一致。其實澳大利亞也沒啥能製裁的,就是跟著喊個口號。
可以說,西方的這些製裁,聊勝於無,形式大於內容,都在莫斯科的預料之內。現在尷尬的是美國和英法德等國家,用一句歇後語來形容:狗咬烏龜——無處下嘴。
烏克蘭的“亡國感”直線上升,俄羅斯也並沒有什麽“獲得感”。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月22日的消息,俄羅斯總統普京向全國人民發表講話,指出“俄羅斯受到戰略欺詐,北約連續完成五輪擴張。”
“搞社會主義革命,不知道資產階級在哪裏,就在共產黨內,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
唯物辯證法認為,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外因要通過內因而起作用。一般來說,在社會主義國家複辟資本主義的問題上,社會主義國家內部的因素要超過外部帝國主義國家的作用。
由於無產階級政黨是執政黨,那麽在社會主義國家內部,黨內的因素要超過黨外的作用。在無產階級政黨內部,中央的因素要超過地方的作用。因而就要將黨內走資派作為運動的重點,尤其要警惕中央出現修正主義。
毛澤東去世前一再告誡全黨:“搞社會主義革命,不知道資產階級在哪裏,就在共產黨內,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
這些遺囑式的教導穿過曆史的時空,一直回響到今天,已經被證明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轉載》實踐檢驗之三
作者:佚名
社會主義製度的鞏固和發展麵臨著內外資產階級的侵襲與破壞。在社會主義製度建立以後,特別是像蘇聯和中國這樣的大國,國際資產階級要想通過武力的方式來消滅社會主義國家,往往是難以成功的。這個時候就要采取和平演變的方式來達到目的。執政的無產階級政黨及其領導人,不僅要敏銳地注意到這種變化,保持高度警惕,還要從理論和實踐上提出相應的反和平演變的重要措施。
唯物辯證法認為,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外因要通過內因而起作用。一般來說,在社會主義國家複辟資本主義的問題上,社會主義國家內部的因素要超過外部帝國主義國家的作用;由於無產階級政黨是執政黨,那麽在社會主義國家內部,黨內的因素要超過黨外的作用;在無產階級政黨內部,中央的因素要超過地方的作用。因而就要將黨內走資派作為運動的重點,尤其要警惕中央出現修正主義。毛澤東去世前一再告誡全黨:“搞社會主義革命,不知道資產階級在哪裏,就在共產黨內,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這些遺囑式的教導穿過曆史的時空,一直回響到今天,已經被證明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進行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必須將以工農群眾為主體的廣大人民群眾動員起來,參加到繼續革命的洪流中,在實踐中提高他們的覺悟,增強他們進行革命的積極性、主動性和戰鬥性,使他們成為遏製黨內走資派和資產階級的反動學術權威的強大力量。工農群眾對繼續革命的理解和覺悟程度,對於文化大革命的成功具有決定性意義。試想,如果當時懷仁堂事變的發動者意識到一旦他們造成了事變,就會遭到以工農為主體的全國人民群眾的強烈反對,迅速組織起來進行全國性的反抗,形成聲勢浩大波瀾起伏震動全國的革命運動,那麽又有誰敢於冒天下之大不韙去發動這樣的事變呢?
文化大革命的失敗,決不僅僅是發動懷仁堂事變的若幹人造成的,從根本上來說是由於工農群眾對於繼續革命的理解和覺悟程度,以及革命幹部和群眾組織負責人對繼續革命的思想認識水平決定的。將文化大革命這樣一個曆經十年之久革命運動的失敗,簡單地歸結到發動懷仁堂事變的若幹人身上,本身就違背了唯物史觀。從曆史發展的角度看,懷仁堂事變不過是導致文化大革命失敗的導火線而已。
從曆史的考察中我們看到,對以工農為主體的廣大人民群眾,僅僅進行理論上的宣傳,政策上的灌輸是不行的,而要經過正反兩方麵的實踐教育以後,才能夠使他們逐步走向成熟,形成堅定的階級意識。繼續革命的理論在經過了實踐的檢驗以後,才放射出燦爛的光輝,照亮廣大人民群眾的心,使他們真正認識到繼續革命的理論是保護自身根本利益的法寶,在階級意識的萌發中化作改天換地的物質力量,以飽滿的激情投身到無產階級革命事業中。
正是因為這樣,在生產資料所有製上的社會主義革命基本完成後,為了防止資本主義複辟,就要反修防修,進行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建立社會主義上層建築,以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基礎,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社會主義社會決不是不發展生產力,也不是不重視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而是要把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放在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這一社會基本矛盾的運動中來進行考察,在解決好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的基礎上來促進生產力的發展,而決不是拋開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來孤立地去發展社會生產力。在生產資料所有製上的社會主義革命基本完成後,不進行上層建築領域的社會主義革命,就會使生產力偏離社會主義發展方向,導致“衛星上天,紅旗落地”的結局。蘇共垮台、蘇聯解體的曆史悲劇就是其中的沉痛教訓。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毀滅性破壞,工農群眾淪為雇傭勞動者的命運,以及由此產生的兩極分化也是其中的沉痛教訓。
這些沉痛的教訓,給予我們深刻的啟示。在生產資料所有製上的社會主義革命基本完成後,社會主義革命的任務並沒有完成,必須進行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在繼續革命和發展生產力的問題上,繼續革命是第一位的,生產力的發展是第二位的,兩者是統一的,而不是對立的。這是因為社會生產力隻有在繼續革命的基礎上,才能夠得到迅速穩定地發展。否則的話,複辟了資本主義,就會給生產力的發展造成嚴重破壞。資本主義周期性的經濟危機對社會生產力的破壞就是有力的證明。因而在生產資料所有製上的社會主義革命基本完成後,必須進行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建立社會主義上層建築。文化大革命是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具體表現,是鞏固無產階級專政,防止資本主義複辟,建設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
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沉痛教訓,就是在生產資料所有製上的社會主義革命基本完成後,必須要進行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建立社會主義上層建築。這個任務要由覺醒了的以工農為主體的人民群眾來完成。這是無產階級政權能否得到鞏固和發展的百年大計,千年大計,萬年大計。這種沉痛教訓不僅證明了毛澤東繼續革命的理論的思想光輝,而且還成為今後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進行鬥爭的寶貴精神財富。
從中可以看到,以中國文化大革命的失敗和蘇共垮台、蘇聯解體以及東歐劇變為標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出現巨大挫折,進入低潮,留下了沉痛的教訓。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麵臨鬥爭的形勢是嚴峻的、複雜的。這就要在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下,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從正反兩方麵經驗教訓的剖析中來吸取智慧和力量,把沉痛的教訓作為今後進行革命鬥爭的寶貴精神財富,使悲劇以後不再重新出現。
讀反共媒體的新聞:《華為爆發招聘醜聞 員工索賄 傳任正非赴川封樓抓人》一文中說,華為近日爆出招聘舞弊事件。在中國,造假舞弊層出不窮,不隻是華為招聘事件,日前中國也爆發“日本語能力測試”舞弊事件,中國考生集體利用時差作弊。除了華為之外,多家中國科技公司也都傳出貪腐舞弊事件。文中最後結尾如是說,除非中國進入人類進步的發展,否則很難杜絕這樣的舞弊行為。《中國進入人類進步的發展》,什麽是“人類進步的發展“?“人類進步的發展“是資本經濟嗎?事實是資本經濟能讓“人類進步的發展“嗎?唯有社會主義才是使得“人類進步的發展“。而社會主義革命的理論和實踐都己得到證實是成功的。而如何將社會主義革命進行到底的理論就是毛澤東的繼續革命的理論,以及文革的社會實踐。
時代的發展在召喚著理論的創新。資本主義發展到帝國主義時代以後,馬克思主義發展到了列寧主義階段。列寧主義是帝國主義時代的馬克思主義。列寧在與第二國際修正主義分子及本國孟什維克進行鬥爭的過程中,將無產階級專政寫入黨綱,建立了布爾什維克黨,創立了列寧主義。列寧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國可以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理論,利用一戰造成的有利時機,取得了十月革命的勝利,隨後斯大林繼承列寧的遺誌又把蘇聯建設成一個社會主義的工業國。在十月革命的影響下,無產階級政黨利用二戰造成的有利時機,先後建立了一係列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陣營由此形成。
《轉載》實踐檢驗之三
作者:佚名
繼續革命的理論是毛澤東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指導下,從社會主義革命實踐出發,為了鞏固無產階級專政,防止資本主義複辟,建設社會主義,運用對立統一規律,深刻分析了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運動,創立的革命理論。繼續革命的理論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繼續革命的理論來源於社會主義革命的實踐,又經受住了社會主義革命的實踐檢驗,以其獨創性的成果大大豐富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寶庫,奠定了毛澤東思想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第三個裏程碑的地位,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夜空中放射出燦爛的光芒。
時代的發展在召喚著理論的創新。資本主義發展到帝國主義時代以後,馬克思主義發展到了列寧主義階段。列寧主義是帝國主義時代的馬克思主義。列寧在與第二國際修正主義分子及本國孟什維克進行鬥爭的過程中,將無產階級專政寫入黨綱,建立了布爾什維克黨,創立了列寧主義。列寧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國可以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理論,利用一戰造成的有利時機,取得了十月革命的勝利,隨後斯大林繼承列寧的遺誌又把蘇聯建設成一個社會主義的工業國。在十月革命的影響下,無產階級政黨利用二戰造成的有利時機,先後建立了一係列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陣營由此形成。
無產階級政黨取得政權,建立社會主義製度以後,如何鞏固無產階級專政,防止資本主義複辟,建設社會主義,就成為時代對共產黨人提出的新的課題。在這個問題上出現了兩條路線:一條是唯生產力論,認為隻要生產力發展了,就能搞好社會主義,鞏固無產階級專政,防止資本主義複辟;另一條是生產力發展問題上的辯證論,認為要發展社會生產力,就必須建立社會主義生產關係,要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生產關係,就必須建立社會主義上層建築,要建立社會主義上層建築,就必須進行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
這兩條路線的分歧不是要不要發展生產力的問題,而是如何處理生產力的發展問題,是孤立地強調生產力的發展,還是把生產力的發展放到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這一矛盾運動中來認識,焦點是要不要進行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從哲學上來說,唯生產力論堅持了唯心論和形而上學,生產力發展問題上的辯證論則是堅持了唯物辯證法。這是兩條不同路線產生的哲學基礎。從曆史發展的角度看,這兩條不同的路線在實踐上會產生兩種不同的結果:唯生產力論會背離社會主義,走向資本主義;生產力發展問題上的辯證論會沿著社會主義道路繼續發展,走向共產主義。
就是在這個問題上,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和中國共產黨內部產生了嚴重的分歧和爭論。不論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的中蘇大論戰還是中國共產黨內部出現的分歧和鬥爭,都是集中在要不要進行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的問題上。毛澤東以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宏偉氣魄,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發動了批判以蘇共赫魯曉夫為代表的修正主義集團的鬥爭,在國內進行了社會主義教育運動,發動了文化大革命,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推進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在反修防修鬥爭中,毛澤東創立了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解決了在生產資料所有製上的社會主義革命基本完成後,如何通過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消滅政治思想上的資產階級,解決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等一係列問題。這樣就將馬克思主義推進到了毛澤東思想階段。
從曆史的考察中可以發現,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發生的論戰不是偶然的,這是世界上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製度的鬥爭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內部的反映。中國共產黨內發生的鬥爭也不是偶然的,這是社會上的階級鬥爭在黨內的反映。國際上的階級鬥爭和國內階級鬥爭雖然在規模和範圍上有所不同,但是卻存在著統一性,在共產黨執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究竟要不要進行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國際上的反修防修鬥爭,直接導致了社會主義陣營的分裂。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蘇共亡黨、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為這種鬥爭作出了曆史的評判;國內的反修防修鬥爭,直接導致了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被全盤否定和徹底否定後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毀滅性破壞及社會的演變對此作出了曆史的論定。
由此看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實踐已經證明繼續革命的理論是顛撲不破的真理。這種真理的燧石是在實踐的敲擊下才放射出燦爛光芒的。繼續革命的理論,如同光芒四射的燈塔照耀著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發展進程,奠定了毛澤東思想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第三個裏程碑的地位,以其磅礴的力量將馬克思主義推進到毛澤東思想階段。繼續革命的理論永放光芒。
響應時代召喚,共產黨人為完成自己的曆史使命而鬥爭。繼續革命的思想是光輝的。中國文化大革命的失敗和蘇共垮台、蘇聯解體以及東歐劇變,導致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遭遇巨大挫折,留下了沉痛的教訓。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是在曲折中前進的。當代共產黨人在總結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經驗教訓以後,會以更加睿智的思想,飽滿的熱情,成熟的心態,投身到為實現共產主義而進行的鬥爭中。
嚴峻的現實,沉痛的教訓。從中國文化大革命的失敗到蘇共垮台、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遭遇巨大挫折,留下了沉痛的教訓。承認挫折,認清現實,汲取教訓,謀劃未來,就成為當代共產黨人的曆史責任。
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遭遇巨大挫折。毫無疑問,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遭遇了巨大挫折。這一巨大挫折是以中國文化大革命的失敗和蘇共亡黨、蘇聯解體以及東歐劇變為標誌的。這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遭遇巨大挫折的兩個標誌性事件。
從曆史的考察中發現,二戰以後形成的社會主義陣營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期開始出現裂痕,經過中蘇大論戰,到六十年代中期陷於分裂,形成以蘇共為首的右翼集團和以中共為首的左翼集團。此後中蘇兩黨沿著各自不同的路線前進。中國共產黨在毛澤東的領導下,進行反修防修,開展社教運動,發動了文化大革命。在毛澤東去世後,以懷仁堂事變的發生為標誌,文化大革命不幸夭折,隨後在改革開放中社會主義經濟基礎遭到毀滅性破壞,中國麵臨資本主義複辟的嚴重隱患。蘇聯共產黨沿著既定的路線前進,到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以戈爾巴喬夫的改革為標誌,造成了蘇共亡黨、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的曆史悲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由此遭遇巨大挫折,進入了低潮。
這兩個事件結局雖然相似,卻有著重大不同。一個是在正確路線指導下探索中遭遇的失敗,一個是在錯誤路線指導下出現的必然結果。我們不能因為探索中的失敗,就否定路線的正確,以及探索的必要性。從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運動來分析,在社會主義經濟基礎建立以後,如果不進行上層建築領域的社會主義革命,建立適應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發展要求的上層建築,就必然會破壞社會主義經濟基礎,導致資本主義複辟。不論是中國文化大革命失敗後社會的演變,還是蘇共垮台、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都以活生生的現實對此作出了有力的證明。
社會主義製度建立以後,蘇共沒有在蘇聯進行上層建築領域的社會主義革命,建立適應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發展要求的上層建築,從這一方麵來說,資本主義在蘇聯的複辟是具有必然性的。而中國在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的領導下,為了建立適應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發展要求的上層建築,雖然進行了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發動了文化大革命,卻以毛澤東去世懷仁堂事變的發生為標誌,導致文化大革命走向失敗,致使建立社會主義上層建築的努力化為泡影,釀成了社會主義經濟基礎遭到毀滅性破壞的結局。
這兩種結局雖然都是因為沒有建立適應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發展要求的上層建築所造成的,但是其原因又有所不同。蘇共亡黨、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是由於沒有進行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所導致的失敗,而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基礎所遭到的毀滅性破壞,是由於文化大革命的失敗所造成的結果。一個是沒有進行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一個是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失敗,雖然原因有所不同,其結果都是由於沒有能夠建立適應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發展要求的上層建築所造成的。從這方麵來說,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遭遇巨大挫折是具有必然性的。由此進一步彰顯了在生產資料所有製上的社會主義革命基本完成後,進行上層建築領域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性,說明社會主義上層建築是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充分條件。
沉痛的教訓是進行無產階級革命鬥爭的精神遺產。蘇共垮台、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以及文化大革命失敗後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基礎遭到的毀滅性破壞,標誌著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遭遇巨大挫折,進入了低潮,留下了沉痛的教訓。通過對沉痛教訓的總結與分析,可以梳理事實,發現真相,堅定信心,少走彎路,指明今後進行革命鬥爭的方向。
在生產資料所有製上的社會主義革命基本完成後,社會主義社會還存在著階級、階級矛盾和階級鬥爭,存在著資本主義複辟的危險性。雖然無產階級在生產資料所有製上的社會主義革命已經取得了決定性勝利,但是在政治戰線上和思想戰線上的社會主義革命還沒有能夠取得勝利,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誰勝誰負的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掌握生產資料的資產階級已經被消滅了,但是政治思想上的資產階級仍然存在。這個時候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仍然是社會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
實踐出真知。繼續革命的理論經曆了正反兩方麵的檢驗。文化大革命十年是正麵檢驗,文革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沉痛教訓是反麵檢驗。
文化大革命十年的正麵檢驗表明,繼續革命的理論是正確的,而不是失敗的。文革期間中國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社會、外交方麵發展的曆史就是證明。文革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巨大挫折從反麵表明,繼續革命的理論是正確的。這不僅表現在文革被全盤否定和徹底否定以後,社會主義經濟基礎遭到了毀滅性破壞,資本主義經濟迅猛發展,中國麵臨資本主義複辟的嚴重隱患上,還表現在蘇共亡黨、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上。十月革命的故鄉最終發生了資本主義複辟,當年中蘇論戰期間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的英明預見被曆史的發展所證實。
對繼續革命的理論的又一次檢驗則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發生的蘇共亡黨、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
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西方的和平演變也好,還是社會上存在的階級鬥爭也罷,都是蘇共垮台、蘇聯解體的外部因素,這些外部因素最終還是要通過蘇聯共產黨這個內部因素來起作用。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繼續革命的理論是真理還是謬誤,最終還是要依靠實踐的檢驗。正麵的檢驗固然可貴,反麵的教訓更為發人深思。通過中國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不同性質經濟的攻守易形和蘇共亡黨、蘇聯解體以及東歐劇變的沉痛教訓,繼續革命的理論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經受住了實踐的檢驗,被證明是真理而不是謬誤。
實踐出真知。繼續革命的理論是在實踐中產生的,也隻有在實踐中才能夠得到檢驗。文革以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出現的慘痛損失從反麵驗證了繼續革命的理論顛撲不破。令人婉惜的是,這種真理的光芒是通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巨大挫折來放射出來的。損失固然痛心,教訓猶為深刻。經受住了正反兩方麵嚴峻考驗的繼續革命的理論,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共產主義者所認識,成為鼓舞他們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
實踐的觀點是繼續革命的理論的重要特征。繼續革命的理論到底是真理還是謬誤,最終還是要通過實踐的檢驗才能夠得到證明。經過正反兩方麵實踐檢驗的繼續革命的理論,正在以其強大的能動性推動著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奮勇前進。
《轉載》實踐檢驗之二——蘇共亡黨、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
作者:佚名
對繼續革命的理論的又一次檢驗則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發生的蘇共亡黨、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
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西方的和平演變也好,還是社會上存在的階級鬥爭也罷,都是蘇共垮台、蘇聯解體的外部因素,這些外部因素最終還是要通過蘇聯共產黨這個內部因素來起作用。由於社會主義國家的共產黨是執政黨,因而資本主義複辟就是要通過共產黨的變質來實現。這就要防止黨內特別是中央出現修正主義。因為修正主義上台就是資產階級上台,一旦中央出現修正主義,就會導致資本主義複辟。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中蘇論戰期間,在繼續革命的理論指導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黨中央根據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提出了國際共產主義總路線,從蘇聯國內的社會主義實踐出發,對赫魯曉夫集團的內外政策進行了猛烈抨擊,指出赫魯曉夫集團已經走上了修正主義道路,形成了“三和兩全”的修正主義路線,發展下去就會造成“衛星上天,紅旗落地”的結局,在蘇聯複辟資本主義。這個曆史性的預言在二十多年以後終於被蘇共亡黨、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的實踐所證實。
其實,蘇共亡黨並非在朝夕之間,而是經過了從赫魯曉夫到戈爾巴喬夫集團一個長時間的演變過程,在某種程度上還可以追溯到斯大林時期。這是各國共產黨在執政以後麵臨的一個共同問題。在社會主義製度建立以後,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到底是發展生產力還是進行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究竟要不要進行上層建築領域的社會主義革命,建立適應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發展要求的上層建築。當然,我們在這裏也要說明,進行繼續革命不是不發展生產力,而是說社會生產力隻有在繼續革命的基礎上才能夠堅持社會主義的方向,得到保護和迅速發展。不論是斯大林時期還是赫魯曉夫到戈爾巴喬夫時期,蘇聯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是突飛猛進的,經濟發展速度也是高於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在不少領域還取得了世界領先的成就,人民的幸福指數和社會福利保障遠遠高於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但是卻仍然沒有避免亡黨亡國的曆史悲劇,留下了沉痛的教訓。
毛澤東說:“凡是要推翻一個政權,總要先造成輿論,總要先做意識形態方麵的工作。革命的階級是這樣,反革命的階級也是這樣。”從蘇共亡黨、蘇聯解體的考察中可以看到,首先表現在意識形態方麵。赫魯曉夫全盤否定斯大林,主張和平過渡,否定了蘇聯的曆史,搞亂了人們的思想,進而形成了“三和兩全”的修正主義路線。經過了若幹年的發展,後來以戈爾巴喬夫為代表的修正主義分子篡奪了蘇共中央的領導權,背叛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否定蘇聯曆史,推行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搞意識形態多元化,取消了蘇共的領導地位,解散了蘇聯共產黨,社會主義經濟基礎被顛覆。這說明蘇共黨內當時存在著政治思想上的資產階級,蘇共中央出現了修正主義,製定了一條修正主義路線。這條路線實行後,政治思想上的資產階級變成了掌握生產資料的資產階級,最終導致了蘇共垮台、蘇聯解體和資本主義複辟的曆史悲劇。
蘇共亡黨、蘇聯解體後,中國社教院的學者們痛定思痛,反思沉痛教訓,總結曆史經驗,編著了《居安思危—蘇共亡黨二十年的思考》一書,從唯物史觀的角度分析蘇共亡黨的真正原因。他們認為,蘇共亡黨、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不在於斯大林模式(即蘇聯社會主義模式),而在於從赫魯曉夫集團到戈爾巴喬夫集團逐漸脫離背離乃至最終背叛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和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蘇共內部從上到下形成了一個特權階層。其實這個特權階層在中蘇論戰的時候就已經批判過,毛澤東也在談話中反複指出過這個特權階層必然會產生修正主義。這個特權階層攫取了蘇聯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特權,脫離了蘇聯人民群眾,蛻變為黨內資產階級。經過了幾十年的發酵,終於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戈爾巴喬夫進行的改革中撕破了偽裝,變成了真正意義上的資產階級,在蘇聯複辟了資本主義。
蘇共亡黨導致蘇聯解體,引發東歐劇變,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在蘇聯東歐地區遭受巨大挫折。
蘇共亡黨,致使蘇聯喪失了堅強領導核心,直接導致了蘇聯解體。其根本原因是由於蘇共中央出現了修正主義,從赫魯曉夫到戈爾巴喬夫集團執政了一條修正主義路線,導致蘇共蛻化變質,喪失了靈魂、凝聚力和戰鬥力,失去了執政地位,最後在八一九事件後被戈爾巴喬夫解散,釀成了蘇聯解體的曆史悲劇。
東歐劇變也與蘇共亡黨密切相關。東歐諸國的無產階級政黨是在二戰結束時在蘇聯紅軍的幫助下取得政權的,執政後又照搬了蘇聯模式,沒有從本國實際出發探索出一條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雖然有些國家(比如匈牙利和南斯拉夫)進行過探索,還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始終沒有能夠找到一條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沒有進行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這樣蘇共與蘇聯的存亡直接關係到這些國家社會主義發展的前途和命運。在蘇共垮台、蘇聯解體的大背景下,東歐社會主義國家也就難以逃脫劇變的悲劇了。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到,蘇共亡黨、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導致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在蘇聯東歐地區遭受巨大挫折,這從反麵驗證了繼續革命的理論的正確性。在生產資料所有製上的社會主義革命基本完成後,社會主義社會還存在著階級、階級矛盾和階級鬥爭,存在著資本主義複辟的危險性,因而要進行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建立適應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上層建築。蘇聯東歐地區社會主義實踐的發展,用活生生的現實證明了繼續革命的理論顛撲不破,證明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黨中央當年領導全黨進行反修防修鬥爭的正義性,證明了繼續革命的理論的深刻預見性,是繼續革命的理論在實踐上的又一次檢驗。
實踐出真知。繼續革命的理論經曆了正反兩方麵的檢驗。文化大革命十年是正麵檢驗,文革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沉痛教訓是反麵檢驗。
文化大革命十年的正麵檢驗表明,繼續革命的理論是正確的,而不是失敗的。文革期間中國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社會、外交方麵發展的曆史就是證明。文革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巨大挫折從反麵表明,繼續革命的理論是正確的。這不僅表現在文革被全盤否定和徹底否定以後,社會主義經濟基礎遭到了毀滅性破壞,資本主義經濟迅猛發展,中國麵臨資本主義複辟的嚴重隱患上,還表現在蘇共亡黨、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上。十月革命的故鄉最終發生了資本主義複辟,當年中蘇論戰期間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的英明預見被曆史的發展所證實。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繼續革命的理論是真理還是謬誤,最終還是要依靠實踐的檢驗。正麵的檢驗固然可貴,反麵的教訓更為發人深思。通過中國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不同性質經濟的攻守易形和蘇共亡黨、蘇聯解體以及東歐劇變的沉痛教訓,繼續革命的理論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經受住了實踐的檢驗,被證明是真理而不是謬誤。
實踐出真知。繼續革命的理論是在實踐中產生的,也隻有在實踐中才能夠得到檢驗。文革以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出現的慘痛損失從反麵驗證了繼續革命的理論顛撲不破。令人婉惜的是,這種真理的光芒是通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巨大挫折來放射出來的。損失固然痛心,教訓猶為深刻。經受住了正反兩方麵嚴峻考驗的繼續革命的理論,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共產主義者所認識,成為鼓舞他們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
實踐的觀點是繼續革命的理論的重要特征。繼續革命的理論到底是真理還是謬誤,最終還是要通過實踐的檢驗才能夠得到證明。經過正反兩方麵實踐檢驗的繼續革命的理論,正在以其強大的能動性推動著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奮勇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