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在不斷地證明毛澤東的正確
“中國經濟騰飛的基礎是毛澤東打下的。如果沒有毛澤東中國經濟不可能取得如此輝煌成就!當建到第二層樓時,絕不應該否認第一層樓的價值和作用。當萬丈高樓平地而起後,毀壞第一層也許就會導致整個大廈的崩塌!”
毛澤東是一個神話!有外國元首說,“像毛澤東那樣的人物,在一個世紀,也許一千年裏隻能產生一位”。
但在中國,很少人研究毛澤東的治國成就。有人甚至故意詆毀汙蔑。
為了還曆史真相,經深入研究,發現毛澤東時代的經濟非但不“崩潰”,其實比世界列強發展還要快!
那是一個經濟騰飛,人心齊,泰山移,高速發展的時代,創造了世界輝煌的奇跡!
毛澤東為中國經濟騰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財智學中有一則財富定律:對白手起家的人來說,如果第一個百萬花費了10年時間,那麽從100萬到1000萬,隻需5年,再從1000萬到1億,隻需要3年就足夠了。開頭幾年是最艱苦的日子,接下來會越來越容易。
換言之:一個國家白手起家,第一個5000億(1978年5689.8億)花費了30年時間,那麽從5000億到5萬億(10倍),隻需15年,再從5萬億到50萬億(10倍),隻需要9年就夠了。也即如果毛澤東更長壽些,中國應在2000年左右達到50萬億元(且無物價上漲水份)。
這一財富定律說明:已有豐富的經驗和啟動的資金,就像汽車已經跑起來,速度已經加上去,隻需輕輕踩住油門,就會前進如飛。飛機起飛前,也有個起跑過程。
新中國建國之初,毛澤東麵對的是,經過長期戰爭,被日本鬼和蔣介石洗劫一空的爛攤子,全國人口90%以上是文盲、半文盲,人均壽命不過35歲!在這個一窮二白基礎上,麵對國外封鎖和極端困難局麵,毛澤東領導全國人民自力更生,取得了舉世公認的偉大成就!完成了世界曆史上最偉大的“資本原始積累”——為我們今天的“改革開放”奠定了基礎。
毛澤東使中國二十多年走完了西方發達國家上百年才走完的工業化道路,成為世界主要工業強國。
毛澤東時代,中國實現了從農業國到工業強國的曆史性跨越。
毛澤東去世前夕,幾乎所有西方有的中國都有了。
經過28年高速發展,中國建立了完善的工業體係。
1980年,工業規模已超過老牌工業強國英法兩國,直逼第三把交椅的西德。GPD年均增長13%,如果按市場經濟算法將普及基礎教育、大型公用工程建設、其它社會福利計入勞動力成本,GPD增長應該在18%-20%,在毛主席領導下中國的工業總產值增長了三十倍。
“文革”期間,工業平均發展速度也在10%以上。其中重工業增長了90倍。鋼鐵產量從140萬噸增長到3180萬噸;煤炭產量從6600萬噸增長到61700萬噸;水泥產量從300萬噸增長到6500萬噸;電力從70億千瓦/小時增長到2560千瓦/小時;原油產量從空白變成了10400萬噸。
農業大發展,解決了世界最大人口大國的吃飯問題。
毛澤東提出“水利是農業的命脈”,全國大搞農田基本建設,修建8萬4千座水庫、17萬公裏河堤,新增3億畝灌溉麵積,把灌溉動力從12.8萬馬力增加到7122萬馬力,根本解決了產糧區旱災問題。為糧食增產打下了基礎。修幾萬個水庫經濟核算要幾萬億人民幣,別人想都不敢想?當時極端困難,完全是靠人力來做,可他卻奇跡般辦到了。
化肥從無到有達到1000萬噸,完成了糧食增產第二個基礎。中美關係改善後,毛澤東就著手從國外購買化肥生產設備,1973年在全國修建十三個大型化肥廠。這些化肥廠於1977年以後陸續投產,化肥的供給問題最終解決。
雜交水稻培育成功於1974年,小麥良種培育也始於那時。優良品種,解決了糧食增產最重要要素。使糧食產量提高了30%以上。因為大麵積育種需要一個過程,其推廣應用則在毛澤東去世後的1979到1985年,隨著麵積逐年擴大,中國糧食總產量幾乎年年大幅增長。
正是水利、優良品種和化肥三個因素,才保證了現在中國糧食和副食品的充足供應,人民衣食無憂;而這三個因素實際上都是毛澤東從根本上解決了的。
毫不誇張地說,中國幾千年來吃飯問題的突破是毛澤東打下的基礎!而完全不是因為土地私有化(幾千年都是土地私有化,為什麽沒解決吃飯問題?)。
可上九天攬月——以極短的時間使科技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在科技方麵,集中力量搞科技,大批高精尖工業設備、大型計算機、人工合成基因等,1964年第一枚原子彈試驗成功,1967年生產了第一枚氫彈,1970年把一顆衛星進了軌道。
毛澤東與人民共甘苦,搞出了兩彈一星!核潛艇、各種噴氣式飛機,汽車、火車和輪船,衛星、導彈、原子彈樣樣俱全。否則我們就是弱國,就要受美帝製裁!
中國“新四大發明”全部產生於毛澤東時代:雜交水稻,漢字激光照排,人工合成胰島素,複方蒿甲醚。
轉載《下麵再說說重大民用工業和科技項目的下馬》:
自動放棄長城、曙光大型計算機項目
80-84年,中國果斷選擇了大型機計劃即863工程的1代長城(曙光最 早前身)。
而日本,此時無論技術,市場。都基本與美國同步。
但是,一貫自大的日本人,感覺自己在大型機方麵完全可以崛起於亞洲。因此,不切實際的盲目開始 大型機算計研製。但是,在設計研發中,諸多技術難題至使日本感到難以前行。
而美國為了達到早期的技術壟斷,因此以科技交流形式,誤導日本大型機發展。阻礙 其象XL大型集成電路發展。使日本陷入歧途。
而80-83年。中國自己已經完成長 城1代大型機,以及曙光1號巨型機的製造與研發。
當時的,中國人因此剛剛改革開放,因此非常想得到自己與國際高科技技術的行業內標準相差的距離,生怕自己 進入"閉門造車"時代。
1982年長城2號大型計算機及其重要的技術資料,被那時天真的中國帶到了"紐約國際科技博覽會""東京新技術交流會"。根本不懂 得什麽是技術壁壘,並且采取中國人一貫的"自卑弱點",低著頭走進所謂國際科技殿堂。
在東京日本專家發現中國計算機技術遙遙領先他們的時候,十分醜陋的以 所獲得的美國諸多學術資料來對中國人進行科技欺詐。告訴中國人"你們的長城早已是十分落後的產品了"。
但是在美國,美國軍方對中國大型機算機技術的高超, 給予了十分高度的關注。
在兩者幾乎同時代將進入億次計算時代,美國軍方感到很大的壓力。但是,美國人思維不同於亞洲人,直線化,單一化。尤其在科技領域, 有點刻意古板,一是一,二就是二。因此美國希望與中國秘密製定"高級計算機技術協議"來控製這種技術流入"阿爾巴尼亞","羅馬尼亞"這些華約國家。但是,中 國沒有答應。
日本,則是借此次交流會機會,於第二年自行開發所謂大型機算計係統"昭和 1",當時,日本精密加工的確比中國好,因此外觀漂亮,不像中國的"土氣",中國 專家們一度放棄了長城、曙光。
1984年初863計劃全麵開始之後,由於當時北京政府強製下,該計劃才沒有被勒令下馬。但是,中國科學院遞交的報告稱:長 城、曙光,由於技術相對於西方國家,處於落後階段。因此建議作為民用。多麽愚蠢的舉動!
無償出賣了自己最先進的科技,而且還把自己罵得一無是處。這就是中國最大的悲哀
1985年"XX"電腦公司,這是美國唯一一家全華人自主知識產權的硬件 體係電腦公司。美國政府為了技術封堵,迫使其XX公司與美國IBM合作。XX公司不得已,向中國求援。而此時,中國采取的一切對外軟化外交,為了"睦鄰友 好",斷然拒絕XX公司回國,日本此時則果斷接受。並提出邀請。但是,XX公司堅決拒絕與日本合作,於1986年宣布破產。
自此INTEL從此打掉唯一個華人競爭對手,與APPLE一起完勝美國計算機個人係統霸主。
自動放棄工業自動化項目。
1985年日本在"睦鄰友好合作"大旗指引下,參觀了沈陽某工業自動化研究所。中國科學家再一次在日本"進口"同行麵前顯示出自己卓越的"自卑",把幾乎整個自動化項目都拿出來叫日本人進行所謂"審定",但是作為日本此時完整 工業自動化還隻是一個"雛形",而中國是已經成形的科技項目。隻是尚未大規模推廣 而已。
1986年。日本對外宣布首次製造研發成功整體化工業自動項目。
而此時中國才意識到自己的無知。
自動放棄數字焊接係統。
1988年就是美國和平典範計劃剛剛結束。中國國內所謂"美國民主,西化 中國"思潮不斷上升。
那個時代,一切國產科技技術都是垃圾的理論到處都是。
上海X 船舶製造與日本進行"睦鄰友好",把經過自己多年心血研製的"XXX型集約化數字焊接係統"無償的又一次賣給日本。
這套係統,是60年代初中國科學家在秘 密條件下利用早期俄國電子機床,自己設計的。可以說80年代亞洲當時最先進的設備。
但是,在日本"高度審視下"。被勒令下馬。
1989年中日簽署進口日本 大型焊接係統。大約是3億左右美金。
但是由於89事件被停止。
1992年通過與法國 XX公司交流合作,中國人才如夢方醒。
引進的法國12億美元電子數控設備。其中80%是中國在80年代中期被日本"友好的專家給審視掉了"。
這些都是高科技。
至於類似諸如用雅馬哈摩托車技術換取中國宇航精確導航技術之類的愚蠢的所謂合作,當時的中國失去的何止這些。
要說日本為何至今民用技術,依舊強大於中國,其結果80%的貢獻是來自日本的"友好鄰邦"中國。
神6起飛看到了咱們中國人可以搞出與美國同等水平的“外層空間2次變軌技 術”。但同時看到許多的人又在挖苦這個技術。美國太空科技擁有中國不可比擬的雄厚資金。美國國家宇航可以把每一次技術區分試驗,那怕每次僅僅試驗一個項 目。對他們來說也是沒什麽問題。但是,目前還在中國高準軍事化高科技研發的人自己清楚。一次投入資金多少。怎麽可能與美國進行太空分項技術驗證來比拚。
期望看到新時期中國領導人設想的"泛中國化圈"的實現。但是也誠懇忠告那些依舊在盲目崇拜日本科技的人們,日本在進入空間化時代的道路上,還隻能算是幼兒,充其量剛剛學步。
而中國已經是目前能夠實際進行太空作業的少數科技強國 了。不要再拿自己的成果,去給你盲目崇拜的"睦鄰友好"日本去鑒定了。虧吃不少 了,該是醒醒的時候了。
毛澤東逝世已三十多年了,毛澤東為中國的國防建設做出了最偉大的貢獻,毛 主席逝世後,鄧執政,他執政後從反對兩個“凡是”開始,進而確立了兩個新的“凡是”,哪就是凡是毛澤東堅持的支持的都是錯誤的,凡是鄧說的都是正確的。不 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強行使許多重大尖端軍工項目被迫下馬,所有這些下馬項目都是在“和平與發展”的主旋律下,借口其為文革產物,對包括眾所周知的運十項 目在內,以這些項目過時落後、沒有西方先進以及全盤否定文革等作為借口,把這些文革產物都強行砍掉,此後,中國軍力萎縮停滯,我國的國防工業被拖延了將近 二十年,自98年開始國家才逐漸對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錯誤政策進行反思,急起直追,以挽回耽擱的時間。
有人一直奉行“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洋奴哲學”,現在我們國家富裕了有上 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然而即使在商品社會裏,有些東西是花錢買不來的。真正的國防現代化還是要靠毛主席的“自力更生”的辦法,再多的外匯也買不來核心技 術。“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理論的風行,徹底葬送了中國自主創新能力,到如今,幾乎各個行業,都沒有核心技術,不得不承受西方技術壟斷的惡果。這些年來總 設計師把中國的工業體係,國防體係都快設計沒了,讓人痛心疾首啊!
為什麽當時那麽熱衷於停掉中國自己的研製項目,崇洋迷外 購買外國產品,一是出於對毛時期全麵否定的需要.二是假公濟私,讓自己的子女移居國外,沈圖當民航局長時就是近水樓台先得月,利用購買外國飛機的權利,將 自己的女兒送往國外定居,美國人恰好鑽了這個空子,趁機搞垮了中國具有戰略意義的運十項目。
假如這些項目按毛主席時代正常進行,今天中國的國防將完全是另一番強盛的情景。
《中國經濟騰飛基礎是毛澤東打下的!》
作者:裴宜理(哈佛大學教授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裴宜理:中國經濟騰飛的基礎是毛澤東打下的。如果沒有毛澤東,中國經濟不可能取得如此輝煌成就!當建到第二層樓時,絕不應該否認第一層樓的價值和作用……
裴宜理(哈佛大學教授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中國經濟騰飛的基礎是毛澤東打下的。如果沒有毛澤東中國經濟不可能取得如此輝煌成就!當建到第二層樓時,絕不應該否認第一層樓的價值和作用;當萬丈高樓平地而起後,毀壞第一層也許就會導致整個大廈的崩塌!”
毛澤東治國:廉潔!神奇!輝煌!偉大!
毛澤東是一個神話!有外國元首說,“像毛澤東那樣的人物,在一個世紀,也許一千年裏隻能產生一位”。但在中國,很少人研究毛澤東的治國成就。有人甚至故意詆毀汙蔑,為了還曆史真相,我深入研究,發現毛澤東時代的經濟非但不“崩潰”,其實比世界列強發展還要快!那是一個經濟騰飛,人心齊,泰山移,高速發展的時代,創造了世界輝煌的奇跡!
一、毛澤東為中國經濟騰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財智學中有一則財富定律:對白手起家的人來說,如果第一個百萬花費了10年時間,那麽從100萬到1000萬,隻需5年,再從1000萬到1億,隻需要3年就足夠了。開頭幾年是最艱苦的日子,接下來會越來越容易。換言之:一個國家白手起家,第一個5000億(1978年5689.8億)花費了30年時間,那麽從5000億到5萬億(10倍),隻需15年,再從5萬億到50萬億(10倍),隻需要9年就夠了。也即如果毛澤東更長壽些,我國應在2000年左右達到50萬億元(且無物價上漲水份)。
這一財富定律說明:已有豐富的經驗和啟動的資金,就像汽車已經跑起來,速度已經加上去,隻需輕輕踩住油門,就會前進如飛。飛機起飛前,也有個起跑過程。
建國之初,毛澤東麵對的是,經過長期戰爭,被日本鬼和蔣介石洗劫一空的爛攤子,全國人口90%以上是文盲、半文盲,人均壽命不過35歲!在這個一窮二白基礎上,麵對國外封鎖和極端困難局麵,毛澤東領導全國人民自力更生,取得了舉世公認的偉大成就!完成了世界曆史上最偉大的“資本原始積累”——為我們今天的“改革開放”奠定了基礎。
(一)毛澤東使中國二十多年走完了西方發達國家上百年才走完的工業化道路,成為世界主要工業強國。
毛澤東時代,中國實現了從農業國到工業強國的曆史性跨越。毛澤東去世前夕,幾乎所有西方有的中國都有了。經過28年高速發展,中國建立了完善的工業體係。1980年,工業規模已超過老牌工業強國英法兩國,直逼第三把交椅的西德。GPD年均增長13%,如果按市場經濟算法將普及基礎教育、大型公用工程建設、其它社會福利計入勞動力成本,GPD增長應該在18%-20%,在毛主席領導下中國的工業總產值增長了三十倍。“文革”期間,工業平均發展速度也在10%以上。其中重工業增長了90倍。鋼鐵產量從140萬噸增長到3180萬噸;煤炭產量從6600萬噸增長到61700萬噸;水泥產量從300萬噸增長到6500萬噸;電力從70億千瓦/小時增長到2560千瓦/小時;原油產量從空白變成了10400萬噸。
(二)農業大發展,解決了世界最大人口大國的吃飯問題。
毛澤東提出“水利是農業的命脈”,全國大搞農田基本建設,修建8萬4千座水庫、17萬公裏河堤,新增3億畝灌溉麵積,把灌溉動力從12.8萬馬力增加到7122萬馬力,根本解決了產糧區旱災問題。為糧食增產打下了基礎。修幾萬個水庫經濟核算要幾萬億人民幣,別人想都不敢想?當時極端困難,完全是靠人力來做,可他卻奇跡般辦到了。
化肥從無到有達到1000萬噸,完成了糧食增產第二個基礎。中美關係改善後,毛澤東就著手從國外購買化肥生產設備,1973年在全國修建十三個大型化肥廠。這些化肥廠於1977年以後陸續投產,化肥的供給問題最終解決。
雜交水稻培育成功於1974年,小麥良種培育也始於那時。優良品種,解決了糧食增產最重要要素。使糧食產量提高了30%以上。因為大麵積育種需要一個過程,其推廣應用則在毛澤東去世後的1979到1985年,隨著麵積逐年擴大,中國糧食總產量幾乎年年大幅增長。
正是水利、優良品種和化肥三個因素,才保證了現在中國糧食和副食品的充足供應,人民衣食無憂;而這三個因素實際上都是毛澤東從根本上解決了的,後人隻是坐享其成罷了。毫不誇張地說,中國幾千年來吃飯問題的突破是毛澤東打下的基礎!而完全不是因為土地私有化(幾千年都是土地私有化,為什麽沒解決吃飯問題?)。
(三)可上九天攬月——以極短的時間使科技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在科技方麵,集中力量搞科技,大批高精尖工業設備、大型計算機、人工合成基因等,1964年第一枚原子彈試驗成功,1967年生產了第一枚氫彈,1970年把一顆衛星進了軌道。毛澤東與人民共甘苦,搞出了兩彈一星!核潛艇、各種噴氣式飛機,汽車、火車和輪船,衛星、導彈、原子彈樣樣俱全。否則我們就是弱國,就要受美帝製裁!中國“新四大發明”全部產生於毛澤東時代:雜交水稻,漢字激光照排,人工合成胰島素,複方蒿甲醚.
這一切跟精英們製造的曆史是不同的。他們說,“文化大革命”是十年浩劫,經濟到了崩潰邊緣。而實際情況是,每天都有新成長,僅摘錄《共和國史記》中1974年的大事:
2月23日 漢江丹口水利樞紐初期工程建成。
3月20日 我國第一艘2.5萬噸級浮船塢“黃山號”在上海建成投產。
3月22日 成昆鐵路建成通車。
4月23日 醫療器械工業獲得較大發展。鐵道兵修建青藏、南疆鐵路。
5月5日 中國自己設計、製造和安裝的大型現代化煉油裝置在南京石化廠建成投產。
5月15日 我國在華北東部建成大港油田。
5月16日 廣東省楓樹壩水電站建
7月5日 天津新河船廠建成中國第一艘大型起重船。
7月15日 黃龍灘水電站在湖北建成。
8月15日 自行設計的單機4000馬力交直流電傳動內燃機車成批生產。
8月31日 大連紅旗造船廠建成2.48萬噸油輪“大慶61號”。
9月12日 哈爾濱製成30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
9月13日 中國第一座5萬噸級油碼頭在湛江港建成並交付使用。
9月15日 青銅峽水利樞紐工程基本建成。
9月21日 中國一座水槽雙壁沉井螺旋式升降的大型煤氣儲氣櫃建成。
9月25日 湘黔鐵路建成通車。
9月29日 建成又一大油田——勝利油田。
10月2日 上海製成中國最大的豎井鑽機。
12月27日 大慶至秦皇島輸油管道建成輸油。
毛澤東時代的經濟非但不“崩潰”,其實比世界列強發展還要快!那是一個經濟騰飛,人心齊,泰山移,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創造了世界輝煌奇跡!到1976年毛澤東仙逝時,已擁有一個相當全麵的醫療保健體係,在所有發展中國家中都是獨一無二的。中國人均壽命從1949年平均35歲到了65歲。
值得注意的是:毛澤東時代的GDP增長以軍工、裝備工業、高科技產業為主,比如兩彈一星、雜交水稻等,另外,大量基礎建設如水庫、軍事、大量的土地、資源房地產及醫療、教育等設施的價值,沒有計入GDP統計,因為當時都是免費或要保密的。現在的GDP,以房地產、資源及低附加值的產業為主。如果除去賣地、賣資源的錢,數據怕要打折,而且全國土地也是毛澤東時代打下來的,不然現在有賣嗎?
我們現在改開的起點,和毛澤東時代的起點相差十萬八千裏,從財富定律可知:我們是在巨人的肩膀上起飛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哈佛大學教授裴宜理說:“中國經濟騰飛的基礎是毛澤東打下的。如果沒有毛澤東中國經濟不可能取得如此輝煌成就!”
曆史是人民寫的。人民永遠記得毛澤東的豐功偉績!秋石客先生在《世界最前衛的經濟學家》寫道:“講演完了,回答了一個學生提問,他說有人說中國一流經濟學不超過五個,你怎麽看?我說按我的標準一個也沒有,因為中國的經濟學家不是馬克思的弟子就是斯密、凱恩斯、哈耶克等的二流學生,談何一流?中國超一流的倒有一個,那就是毛澤東。”
二、創新的國家體製,是毛澤東的偉大發明
經濟建設之所以取得如此輝煌成就,是和毛澤東博大精深的世界頂級經濟學思想和天才的治國策略分不開的,取決於毛澤東製定了正確的政治路線,取決於先進的政治體製。世上沒有獨立於政治之外的經濟行為,我們無法想象美國會將愛國者導彈出售給中國,哪怕你出雙倍價錢,因為它不允許先進技術出售給“潛在的敵人”,這就是政治!
(一)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體製。
毛澤東的政治體製是創新的,不同於現在的政治體製改革。毛澤東建立的是人民自己當家作主的政治體製。既不同於蘇聯的一黨製,也不同於西方的多黨製,而是一種多黨合作製。這才是真正的中國特色。這是完全由人民當家作主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由人民參與管理的和由人民參與監督的國家製度。各級地方革命委員會,就是這種體製的試驗。革委會裏有“老、中、青“三結合,“工、農、兵”三結合即領導幹部、軍隊幹部、群眾代表(工、農、兵和知識分子)的結合。幹部參加勞動,工人參加管理;實行領導幹部、科技人員和工人參加的三結合領導製度。
如當時的人民公社優點很多。第一個優點:可以利用集體力量戰天鬥地,改造山河。那麽多梯田、水利建設、如被譽為“人工天河”的紅旗渠,如果分田到戶,這些能辦得到嗎?絕對不能!第二個優點:能提高人的思想境界,提倡和發揚集體主義精神。整個社會各團體、機關、學校、工廠都處於一種和諧氣氛之中。象修水庫,成萬上億的人不要錢自願參加勞動,靠的是進步文化和思想武裝。大寨精神,鐵人精神是毛澤東的專利,實際是毛澤東思想的體現,他的立足基礎,是天下為公,為人民服務。在沒有任何基礎,在沒有大型機械的條件下,靠人力僅用了不到十年時間徹底治理了中國的大江、大河,沿海修築海提,從根本上解決了中國的洪澇災害。
國家為城市人口提供了一整套福利措施,包括廉價糧油供應、免費住房、醫療和衛生、終身職業、職工退休金及全部就業。對於這些,庸俗經濟學家們是做夢也想不到的。
看看華西村和南街村吧,再看看小崗村。新中國走過了60年的曆程,誰是誰非,我相信100%的人都明白。比比大寨人至今還受到的敬佩和尊重,看看小崗村一直遭受的質疑,曆史會證明一切的。孰是孰非,不是光靠精英們說了算的。誰說了算呢?——人民!因為曆史是由人民寫的!
洪七公道:“不錯。老叫化一生己殺過二百三十一人,這二百三十一人個個都是惡徒,若非貪官汙吏、土豪惡霸,就是大奸巨惡、負義薄幸之輩。我們丐幫查得清清楚楚,證據確實,一人查過,二人再查,決無冤枉,老叫化這才殺他。老叫化貪飲貪食,小事糊塗,可是生平從來沒錯殺過一個好人。裘千仞,你是第二百三十二人!”
《這二百三十一人個個都是惡徒,若非貪官汙吏、土豪惡霸,就是大奸巨惡、負義薄幸之輩。》
《惡徒》,《貪官汙吏》,《土豪惡霸》,《大奸巨惡》,《負義薄幸之輩》。這些《壞人》欺男霸女殺了多少人?書中沒說。隻說是在書中出現之前殺的。
而當這些《壞人》一旦逃到了西方國家後怎麽樣?個個成了“人權分子”,“人權鬥士“,“人權英雄“了?
而《洪七公》成了“濫殺無辜“、“草菅人命“,比“大魔頭”黃藥師還壞的“屠夫“了?
而這些《壞人》的後人們又會如何控訴“洪七公”是個屠夫?是個“濫殺無辜“、“草菅人命“,“大魔頭”了?又是什麽”大屠殺“了?
而這些《惡徒》,《貪官汙吏》,《土豪惡霸》,《大奸巨惡》,《負義薄幸之輩》。個個都成了“受害者“?
在洋大人不知所以然隻聽一麵之言下,個個都成了被“洪七公”迫害的了。又都與洋人們聯合起來指責“洪七公”沒有“人權“了。
金庸先生小說《射雕英雄傳》中,洪七公自述一生己殺了二百三十一人,這些人個個都是惡徒,有貪官汙吏,有土豪惡霸,也有負心薄幸之人。
按照洪七公所說,這些人都是他親自出手殺的,在殺之前,都會查出他們的惡行,收集證據,所以絕無一人冤殺。
有人好奇,二百三十一人,洪七公如何能確定就沒有冤殺一人?
咱們先看看,關於這一段,小說中是如何描述的。
洪七公這句話,是在第二次華山論劍之時,對裘千仞說的。因為當時他已經得知了裘千仞犯下的惡行,想殺了他,讓他成為那第二百三十二人。
洪七公道:“不錯。老叫化一生己殺過二百三十一人,這二百三十一人個個都是惡徒,若非貪官汙吏、土豪惡霸,就是大奸巨惡、負義薄幸之輩。我們丐幫查得清清楚楚,證據確實,一人查過,二人再查,決無冤枉,老叫化這才殺他。老叫化貪飲貪食,小事糊塗,可是生平從來沒錯殺過一個好人。裘千仞,你是第二百三十二人!”……(新修版《射雕英雄傳》)
這一段特別強調了,洪七公在懲惡之前,丐幫都會查清楚那些人的惡行,收集證據,而且為了防止冤枉,都會派不同的人,多次查明,最後才由他親自動手。
以這樣的方式查明那些人的惡行,收集證據,雖然很費時間,但卻極為嚴謹。考慮到丐幫的情況與力量,以及對洪七公這個人的信服。
這樣看來,還真有可能做到無一人被冤枉。
首先,丐幫弟子遍布天下,少說也有幾萬到十幾萬人,他們收集信息的能力,絕對是天下第一。如此大的力量,要查一些惡徒的罪行,收集證據,還是比較容易的。
從這個過程來看,丐幫對這些事情非常看重,異常謹慎,生怕會冤枉了別人。不僅要派不同的人反複查明,最重要的是要收集確實的證據。
派不同的人去反複查明惡徒罪行,其實就是為了嚴謹,防止出錯,一來是為了防止出現紕漏,二來是為了防止丐幫內部有人報私仇。
而收集到確實的證據,則是為了防止冤殺,畢竟口說無憑,冤枉好人了可不好。有一句話叫做寧可錯殺,不可放過,而丐幫的做法,則是寧可錯過,不可冤殺。
當然,以丐幫的力量,基本是不可能錯過的。
其實丐幫的人基本都是忠義之士,偶爾會有些壞蛋,但這些壞蛋無一例外,最終都會在丐幫混不下去,或者直接被殺。比如《天龍八部》中的全冠清、《射雕英雄傳》中的彭長老、《倚天屠龍記》中的陳友諒。
丐幫人多勢眾,難免魚目混珠,不好管理,因此幫規極為嚴格。
比如,丐幫中人,必須濟人之急、行俠仗義,不能見死不救。
再比如,丐幫中人在外不能與人爭執,惹是生非,更不能仗勢欺人,對不會武功的人動武。
總的來說,丐幫中大部分人都是好人,行俠仗義、保家衛國的忠義之士。這樣一群人,再加上如此嚴謹的過程,相信還是可以做到不冤枉一人的。
當然,丐幫傳承了千年,且偶爾也會出現奸惡之徒,說他們從未冤枉過好人,那是不可能的。但要說洪七公殺的二百三十一人,無一人被冤殺,還是比較認可的,主要是對《洪七公》這個人信服。
洪七公在金庸先生的筆下是正義的化身,絕不是草菅人命之人,所以他不可能會冤殺人。
洪七公是丐幫第十八代幫主,也是丐幫史上聲望最高的幫主之一。他武功高強,是江湖上數一數二的高手,曾參與過華山論劍,被稱為“北丐”。
實際上,洪七公雖然身居高位,在江湖上很有名望,但他出身很低,曾是金人的奴隸,因此他了解底層人士的疾苦,有一顆行俠仗義之心。
丘處機曾經評價四大宗師(四絕),認為隻有《洪七公》是真正的俠士,吾輩楷模,做人應當向他學習。大勝關英雄大會時,在沒有現身的情況下,洪七公被眾人推舉為武林盟主,可見他的影響力非一般人所能及。
在金庸先生筆下,洪七公就是正義的化身,一生正直,光明磊落,配上那“降龍十八掌”,就像是降龍羅漢轉世,到人間伸張正義。
事實上,在連載版《射雕英雄傳》中,“降龍十八掌”就是洪七公所創,他的原型就是《濟公》,看似糊塗、貪吃、貪喝,實則心裏跟明鏡似的,天生一顆慈悲心,一生遊戲人間,隻好打抱不平。
從《射雕英雄傳》中出場,到《神雕俠侶》中逝世,洪七公沒有殺過一個人。不論是對梁子翁等王府高手,還是對歐陽鋒和裘千仞,亦或者是對藏邊五醜,他都沒有下過殺手,甚至還會出手相救。哪怕他動了殺心,要為民除害,最終也沒能下得去手。
而那二百三十一人,是洪七公以前殺的人,很多人因為這一點,就懷疑洪七公濫殺無辜、草菅人命,比“大魔頭”黃藥師還壞。
其實不然,身在江湖,殺幾個人是很正常的,而《隻殺惡人》,在那樣的環境下,其實是《除惡揚善》。
自洪七公出場後,他就再沒有殺過人,一直給人一種老好人的感覺,這很有可能是金庸先生有意為之,因為洪七公的形象不能是草菅人命之人。所以,那二百三十一人,應當無一人被冤殺。
書籍是人類知識的載體,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中外曆史上,毛澤東讀書之廣博、知識之淵博、運用之純熟世所罕見。毛澤東在波瀾壯闊的改造社會和推動社會進步的政治風雲中度過了一生,也在浩瀚無垠的書海裏遨遊了一生,為後人樹立了讀書學習的光輝典範。
“活到老,學到老”,這是毛澤東常說的一句話。毛澤東從青年時代起就酷愛讀書。在東山小學堂時,他的表哥曾借給他一套自己保存的《新民叢報》合訂本。他讀了又讀,上麵的一些文章差不多能背出來,還寫下一些批注。進入湖南第一師範後,為了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在湖南省立圖書館、湖南第一師範圖書館裏,孜孜不倦地閱讀各種書籍。他後來這樣敘述青年時讀書的情形,那時,就像牛闖進了人家的菜園,嚐到了菜的味道,拚命地吃!在領導革命戰爭的艱苦歲月裏,無論是在中央蘇區還是在陝北,甚至在炮火紛飛的轉戰途中,他都千方百計找書讀。終其一生,毛澤東和書籍可以說是形影不離。他逝世後,在中南海住處留存的藏書達1萬餘種,近10萬冊。除此之外,讀而未藏,以及讀過藏過但後來丟失的書籍,更不知幾何。他的臥室裏、辦公室裏、遊泳池休息室裏……都放著書。每次外出考察也帶著書,在外地還要借一些書。杭州、上海、廣州、武漢、成都、廬山等地圖書館,都留下了毛澤東借書的記載。
“我一生最大的愛好是讀書”,“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毛澤東多次這樣說過。他不管工作多忙,每天總要擠出時間堅持讀書,書是他一日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1972年會見日本首相田中角榮時,毛澤東指著堆積在書房裏的書說:“我有讀不完的書。每天不讀書就無法生活。”逝世前,他已經說不出話來,但仍然堅持看書。毛澤東是1976年9月9日零時10分逝世的。9月8日那天,他在接受搶救,上下肢插著靜脈輸液導管,胸部安有心電監護導線,鼻子裏插著鼻飼管的情況下,全天由工作人員用手托著文件和書閱看11次。最後一次看文件是下午4時37分,7個多小時後便辭世了。這樣的情形很感人,毛澤東幾乎是在心髒快要停止跳動的時候,才結束了他從未間斷過的讀書生活,真正體現了生命不息,探索不止、讀書不止的執著信念。
毛澤東肩負黨和國家重任,工作十分繁忙,哪來的時間去讀這麽多書呢?他將此概括為“擠”和“鑽”兩個字。在延安時他就提倡,要在工作、生產的百忙之中,以“擠”的方法獲得學習的時間,以“鑽”的方法求得問題的了解和深入。1945年5月31日,毛澤東在黨的七大結論中向大家推薦5本馬列著作,形象地說明了如何去“擠”和“鑽”:“我們可以把這五本書裝在幹糧袋裏,打完仗後,就讀他一遍或者看他一兩句,沒有味道就放起來,有味道就多看幾句,七看八看就看出味道來了。一年看不通看兩年,如果兩年看一遍,十年就可以看五遍,每看一遍在後麵記上日子,某年某月某日看的。”在1957年10月所作的《做革命的促進派》講話中,毛澤東指出:“有些同誌把工作以外的剩餘精力主要放在打紙牌、打麻將、跳舞這些方麵,我看不好。應當把工作以外的剩餘精力主要放在學習上,養成學習的習慣。”毛澤東自己就是勤奮讀書的典範,對他來說,讀書是發自內心的對知識、對真理的不懈追求。他總是擠出別人用來遊樂、閑談甚至無所事事的業餘時間,分秒必爭、廢寢忘食地讀書。
毛澤東讀書的範圍十分廣泛,從社會科學到自然科學,從馬列主義著作到西方資產階級著作,從古代的到近現代的,從中國的到外國的,包括哲學、經濟、政治、軍事、文學、曆史、地理、自然科學等多個方麵的書籍。當然,毛澤東的閱讀範圍雖然廣博,但也不是漫無目的、沒有重點的,他閱讀較多的是馬列主義、哲學和曆史方麵的著作。
毛澤東的一生,是孜孜不倦學習馬列著作的一生。從1920年讀《共產黨宣言》起,馬列著作就成為毛澤東同誌讀書生活的主要內容。1926年,他讀了列寧《國家與革命》中的部分內容。1932年紅軍打下福建漳州,得到一些馬列著作,其中有恩格斯的《反杜林論》,列寧的《社會民主黨在民主革命中的兩種策略》、《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等。後來,毛澤東回憶土地革命戰爭時說,那個時候能讀到馬列著作很不容易,在長征路上,他患病的時候躺在擔架上還讀馬列的書。延安時期,他潛心讀了《資本論》、《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論藝術》等。新中國成立後,在黨的工作重心轉到大規模經濟建設的時候,1954年,他又一次閱讀《資本論》,以後又多次閱讀《政治經濟學批判》、《列寧有關政治經濟學論文十三篇》等。
讀書的目的在於運用。毛澤東希望通過閱讀馬列著作,精通馬克思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進而在中國革命和建設過程中,有理論和實踐上的新創造。1938年,他提出黨內要“有一百個至二百個係統地而不是零碎地、實際地而不是空洞地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同誌,就會大大地提高我們黨的戰鬥力量”;1949年,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的總結中,他推薦了12本幹部必讀的書,提出“如果在今後三年之內,有三萬人讀完這十二本書,有三千人讀通這十二本書,那就很好”;1963年,他又提出學習30本馬列著作的意見;1970年,他指示黨的高級幹部“不管工作多忙,都要擠時間,讀一些馬、列的書”。
“作工具的研究”:讀哲學書籍。毛澤東一生閱讀並批注過大量中外哲學書籍,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毛澤東哲學思想。1939年,毛澤東在給陝北公學教授何幹之寫的一封信中說:“我的工具不夠,今年還隻能作工具的研究,即研究哲學,經濟學,列寧主義,而以哲學為主……”延安時期,毛澤東閱讀了大量哲學書籍,如《辯證法唯物論教程》、《哲學選輯》、《思想方法論》、《哲學概論》、《西洋哲學史簡編》、《黑格爾哲學入門》、《朗格唯物論史》,等等。埃德加·斯諾在《西行漫記》中說:“毛澤東是個認真研究哲學的人。我有一陣子每天晚上都去見他,向他采訪共產黨的黨史。有一次一個客人帶了幾本哲學新書來給他,於是毛澤東就要求我改期再談。他花了三、四夜的工夫專心讀了這幾本書,在這期間,他似乎是什麽都不管了。”
對於哲學書籍,毛澤東一生涉獵十分廣泛,既讀馬列經典中的哲學書,也讀艾思奇、李達、普列漢諾夫、愛森堡、西洛可夫、米丁、尤金、河上肇等中外學者的書;既讀柏拉圖、康德、黑格爾、杜威、羅素等西方哲學家的書,也讀中國古代老子、孔子、墨子、莊子、孟子、荀子、韓非子、王充、張載、朱熹、王陽明等的哲學論著以及近代以來康有為、梁啟超、章士釗、楊昌濟、梁漱溟、馮友蘭、潘梓年、周穀城、任繼愈等人研究哲學和邏輯學的論著。
毛澤東為什麽喜歡讀哲學?根據他的有關論述,主要原因有四:第一,他把哲學歸結為世界觀和方法論,認為這是塑造人們靈魂和思想的根本前提。第二,哲學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基礎,不懂哲學很難弄通馬克思主義。第三,哲學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總結實踐經驗、解決一切問題的“思想工具”。中國共產黨在幼年時期曾經屢次犯錯誤,很重要的原因是思想方法不對頭。毛澤東要求“全黨都要學習辯證法,提倡照辯證法辦事”。第四,毛澤東是理論家,從青年時代起就喜歡讀哲學,這既是個人興趣,也是進行理論工作的必要前提。他說過:“馬克思能夠寫出《資本論》,列寧能夠寫出《帝國主義論》,因為他們同時是哲學家,有哲學家的頭腦,有辯證法這個武器。”
“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讀曆史書籍。曆史是人類過去經曆的百科全書,包括經濟、政治、軍事、哲學、科技、文學、藝術等各方麵的內容。因此,讀曆史其實是個大概念。毛澤東讀史,對各方麵的內容均不偏廢,很注意史書所載的理政之道、軍事戰例、經濟政策、治亂規律等。1938年,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第六屆中央委員會擴大的第六次全體會議上的政治報告中指出:“我們這個民族有數千年的曆史,有它的特點,有它的許多珍貴品。對於這些,我們還是小學生。今天的中國是曆史的中國的一個發展;我們是馬克思主義的曆史主義者,我們不應當割斷曆史。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這段話是毛澤東對全黨提出的要求,同樣貫穿在他本人的閱讀過程中。
毛澤東畢生重視閱讀中國曆史著作。1952年,工作人員為毛澤東同誌購置到一套清乾隆武英殿版的《二十四史》,這成為他最愛讀的書之一。這部《二十四史》共有3200多卷,4000多萬字,800多冊,毛澤東幾乎全部通讀過,有些章節還反複多次讀過。《資治通鑒》同樣是毛澤東十分喜愛並多次向人們推薦的一部史著。1954年冬,毛澤東在和曆史學家吳晗談話時說,《資治通鑒》這部書寫得好,盡管立場觀點是封建統治階級的,但敘事有法,曆代興衰治亂本末畢具,我們可以批判地讀這部書,借以熟悉曆史事件,從中吸取經驗教訓。
中國傳統治學,講究文史不分家,毛澤東對古代文學作品,諸如詩詞曲賦、散文小說、疏策政論、筆記誌異,均精讀不少,這使他擁有極高的文史素養。同時,毛澤東不僅熟讀中國曆史文化,還讀過大量外國曆史著作。法國前駐華大使馬納克曾說:“毛澤東對法國18世紀以來的曆史,對於法國革命,對於19世紀相繼進行的革命,對於巴黎公社,都有深刻的理解,他認為法國革命是一個很重要的曆史性運動的起點。”
毛澤東為什麽要倡導學習曆史?因為不了解、不總結曆史,就不可能真正讀懂今天的中國,也等於是割舍了應該擁有的經驗和智慧,也就難以正確地走向未來。毛澤東的一些名言和觀點,更是直接道出他酷愛讀史的緣由:“讀曆史是智慧的事”、“讀曆史的人,不等於是守舊的人”、“隻有講曆史才能說服人”、“看曆史,就會看到前途”、“馬克思主義者是善於學習曆史的”。
毛澤東不僅勤於讀書,而且善於讀書,是用心用腦去真讀、真學、真思考。他之所以站得高、看得遠,戰略眼光寬廣深邃,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通過大量讀書掌握了豐富的知識。
經典的和重要的書反複讀。對馬列著作,毛澤東總是常讀常新。在延安,他曾講到自己讀《共產黨宣言》的情況:“我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問題,我就翻閱馬克思的《共產黨宣言》,有時隻閱讀一兩段,有時全篇都讀,每讀一次,我都有新的啟發。我寫《新民主主義論》時,《共產黨宣言》就翻閱過多次。讀馬克思主義理論在於應用,要應用就要經常讀,重點讀。”對喜歡的文史哲經典,毛澤東同樣經常反複讀。20世紀50年代,他對人說自己已經讀了5遍《紅樓夢》,此後又15次要過《紅樓夢》,這在工作人員的記錄中有明確記載。毛澤東認為,《紅樓夢》有極豐富的社會史料,曾指出:“《紅樓夢》不僅要當作小說看,而且要當作曆史看。他寫的是很細致的、很精細的社會曆史。”同一本書反複讀,因每次閱讀背景不同、任務不同、心境不同,理解和發現也會有所不同,這樣書的價值也就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掘。
相同題材內容的書,把不同的甚至是觀點相反的著述對照起來讀。比如,毛澤東讀美國曆史的書,就讓人到北京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去借,專門寫條子說,不光是馬克思主義學者寫的,也要有資產階級學者寫的。關於研究拿破侖的書,他同時找來蘇聯、法國和英國學者寫的《拿破侖傳》和有關著述,對照起來讀。關於研究《楚辭》的著作,1957年12月一次就找了50餘種古今對《楚辭》有價值的注釋和研究書籍。關於研究《老子》的著作,在1959年10月23日外出時帶走的書籍中,就有“關於《老子》的書十幾種”。
讀書習慣於“手到”並注重討論。古人強調讀書要“眼到”、“口到”、“手到”、“心到”。所謂“手到”,就是動手寫筆記、寫批注,由此體現“心到”。已編輯出版的《毛澤東哲學批注集》收錄了他讀10本書的批注和1篇讀書摘錄。《毛澤東讀文史古籍批語集》收錄了他讀39部文史古籍和範仲淹兩首詞的批語。《毛澤東評點二十四史》(評文全本)收集了他閱讀《二十四史》時在書中寫下的全部批注和批語。《毛澤東手書古詩詞選》、《毛澤東手書曆代詩詞曲賦典藏》等,反映了他讀古代文學作品時隨手書錄的情況。《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收錄了他大量的讀各種書刊和文章的批示、批注和批語。此外,毛澤東同誌讀書,還有一個“耳到”,即組織讀書小組,由人念、大家聽,再一起討論。青年時代,他組織過讀書小組;延安時期組織過關於克勞塞維茨《戰爭論》的讀書小組。1959年底至1960年初,組織讀書小組到杭州等地研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
緊密聯係實際,把書讀“活”。所謂讀“活”,就是把書本知識轉化為認識和能力,進而在實踐中有所創造。毛澤東曆來反對本本主義的照搬照套的讀法和用法,曾經多次指出:“精通的目的全在於應用”。他不是跟在書本後麵亦步亦趨,而是善於跳出書本,從自己的知識背景和實踐需要出發,對書本知識進行創造性的發揮和運用。在大量閱讀有字之書的同時,毛澤東還非常注重閱讀“社會”這本更大更厚的“無字之書”,並能把這兩方麵所學融會貫通,見識到一般讀書人所難見到的精妙,真正把書讀“活”。
毛澤東的經驗、智慧和才能,來源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豐富實踐,來源於他對中國曆史和現實的調查研究,也來源於他對古今中外書籍孜孜不倦地閱讀、理解和發揮運用。在毛澤東看來,讀書始終是革命者、建設者的必修功課,他曾經指出:“有了學問,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遠很多東西。沒有學問,如在暗溝裏走路,摸索不著,那會苦煞人。”毛澤東的讀書和倡導讀書,奠定了中國共產黨的一個優良傳統,這就是把讀書學習當作黨員幹部提高理論素養和增強工作本領的必需且重要的途徑。
最是書香能致遠。在讀書學習方麵,毛澤東堪稱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