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為

人世間所有事情的成敗完全在於每一個人是否能夠努力去嚐試去想然後腳踏實地的去做!
個人資料
yongbing1993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美國最終從台灣撤軍認一個中國

(2024-09-29 12:22:46) 下一個

美國最終從台灣撤軍認一個中國

 

 

 

美方聲明:“美國認識到,在台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隻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個部分,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

美國最終從台灣廢約、撤軍,中美建交。

經過毛澤東、周恩來以髙超的政治智慧、深遠的戰略眼光、堅韌的意誌定力,帶領人民長期堅持不懈的艱苦奮鬥,新中國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領域綜合國力日益發展壯大,國際地位逐步鞏固加強,也將解決台灣問題的戰略主動權,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1957年起,美國又開始縱容台灣當局對中國大陸的襲擾,還公開宣布在台灣部署了可攜帶核彈頭的鬥牛士導彈和電導導彈,對中國進行軍亊威脅和挑釁。台海局勢又緊張起來。

美國對華強硬,與1956年出現蘇共二十大赫魯曉夫秘密報告和波匈事件,世界社會主義陣營出現挫折,美認為冷戰格局發生有利於西方的變化有關。1957年12月,美方故意提出降低中美大使級會談級別,中方予以拒絕,會談中斷。中美重回隔絕狀態。毛澤東和中國政府不能不考慮調整對美政策,從爭取和平協商到加強對美鬥爭。(參見《毛澤東傳(1949一1976)》(上 ),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年版,第850頁。)

1958年,國際形勢再生重大變化。5月,黎巴嫩發生反對親美當局的鬥爭;7月14日,伊拉克爆發推翻親美君主政府的革命,次日美國出兵黎巴嫩,中東局勢驟然緊張。為轉移世界對中東局勢的注意,美國武裝幹涉黎巴嫩同日,宣布其遠東地區陸海空軍進入戒備狀態,並揚言加強“保衛台灣”的部署。(參見《人民日報》1958年7月25日。)台灣當局同日發布戒嚴令,並向金門、馬祖大幅增兵。

對此,毛澤東連續召開會議研究,於7月18日晚對炮擊金門作出明確指示,並說:金門炮戰,意在擊美。((美)艾森豪威爾:《白宮歲月》(下),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77年版,第328頁。)8月6日,艾森豪威爾獲悉有關“確切情報”((美)艾森豪威爾:《白宮歲月》(下),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77年版,第328頁。),當天台灣當局宣布進入戰備狀態,美海軍參謀長伯克宣稱隨時準備像在黎巴嫩那樣登陸。(參見沈駿:《中共三代領導集體與祖國和平統一》,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121頁。)8月17日至30日,毛澤東在北戴河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期間,作出了炮擊金門的最後決定。8月23日,“萬炮轟金門”開始,連續數天,重創國民黨守軍。

這場鬥爭看起來是對蔣,實質上是朝鮮戰爭以來同美國之間的一場包含軍事、政治、外交等內容的重要較量。(參見《周恩來傳》(三),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年版,第1286頁。)吳冷西回憶。

毛澤東說:我們的要求是美軍從台灣撤退,蔣軍從金門、馬祖撤退。你不撤我就打。台灣太遠打不到,我就打金馬。美國同國民黨訂了共同防禦條約,防禦範圍是否包括金門、馬祖在內,沒有明確規定。美國人是否把這兩個包袱也背上,還得觀察。打炮的主要目的不是要偵察蔣軍的防禦,而是偵察美國人的決心,考驗美國人的決心。(參見吳冷西:《憶毛主席》,新華出版社1995年版,第74—77頁。)

這次炮擊又迫使美國不得不考慮“戰爭邊緣線”劃在哪裏的問題。於是它的態度開始鬆動。毛澤東等分析認為,“我們這一打,打出美國想談了”。果然,美國回應中國提議,中斷了9個月的中美大使級會談於9月15日恢複。

在會談的第一次會議上,中方提出雙方共同發表聲明,其中包括金門、馬祖等沿海島嶼必須收複,之後將爭取用和平方法解放台灣和澎湖列島的內容。(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史》第2卷,世界知識出版社1998年版,第441頁。)

美方卻在聯合國大會提出一個要中國“放棄對金門和馬祖群島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脅”的“停火”方案。(參見《周恩來傳》(三),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年版,第1292頁。)

9月20日,中國外交部長陳毅發表聲明:中國在金門、馬祖並未同美國打仗,談不上“停火”;解決台海緊張局勢的關鍵是美國撤軍。同時,根據周恩來建議,福建前線再次猛烈炮擊金門、馬祖,“打而不登,斷而不死”,以“使敵晝夜驚慌、不得安寧”。(參見《毛澤東外交文選》,中央文獻出版社、世界知識出版社1994年版,第356頁。)

在中共持續炮擊和內外壓力下,美國開始表示,如果放棄這些沿海島嶼不會對“保衛台灣”產生不利影響,就不考慮在那裏使用部隊。毛澤東很快覺察到美“以金馬換台澎”的圖謀,也獲悉了該方案遭蔣拒絕的重要信息。於是,中共中央、毛澤東作出了暫不收複金、馬的決策。

10月3日、4日,毛澤東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討論台灣海峽局勢,提出:“讓金、馬留在蔣介石手裏如何?這樣做的好處是金、馬離大陸很近,我們可以通過這裏同國民黨保持接觸,什麽時候想要就什麽時候打炮,什麽時候需要緊張一點就把絞索拉緊一點,什麽時候需要緩和一下就把絞索放鬆一下,可以作為對付美國人的一個手段。”(《周恩來年譜(1979——1976)》中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07年版,第177—178頁。)這就是“絞索政策”。

根據毛澤東命令,炮擊金門形成了一個奇特的規律,逢單日打,雙日不打。打,是給蔣軍拒絕美要其撤離金馬一個理由;不打,是給蔣軍運輸補給留出時間,且隻打沙灘,不打民房和工亊。中國政府又打又不打、一會兒打一會兒不打,搞得美國很被動。到了該年12月10日,美國宣布從台海地區撤出部分海空軍,並決定隻要中國雙日不開炮,美國將不參加護航。台海緊張局勢再次緩和下來。

“絞索政策”的形成,表明中共中央已根據形勢變化,迅速調整了解放台灣的戰略步驟,從原來準備分“兩步走”調整到將來台澎金馬“一攬子解決”。

10月5日和14日,周恩來兩次會見蘇聯駐中國大使館臨時代辦安東諾夫,對此作了說明。他說:中央原先的方針是準備分兩步走:先收複包括金門、馬祖在內的沿海島嶼,再爭取解放台灣。現根據目前的局勢變化,決定還是把蔣介石繼續留在金門、馬祖沿海島嶼上,暫時不收回,今後爭取一下子收回這些沿海島嶼、澎湖列島和台灣。(參見《毛澤東傳(1949——1976)》(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年版,第876、878頁。)

毛澤東也說過:“金、馬、台、澎是一起的,現在統統歸蔣介石管,將來要解放一起解放,中國之大,何必急於搞金、馬?”(《毛澤東傳(1949——1976)》(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年版,第878—879頁。)

此後,金門時有炮聲,但已演變成純粹政治意義上的行動,即毛澤東說的“基本上還是文打”了。敵對的兩岸雙方,就以這樣奇特的方式共同維護著“一個中國”的共同認知。??五、20世紀60年代後:“播種開路”,為將來解決台灣問題創造條件。

可以看出,經過包括兩次炮擊金門在內的長期中美博弈、兩岸交鋒,毛澤東、周恩來在台灣問題上作出了極其冷靜的戰略判斷。在中美經濟、軍事、國際地位對比懸殊的現實條件下,難以解決台灣問題。

毛澤東對此說過,台灣歸還祖國,實際上是一場政治、軍事、經濟實力的競爭。晚一些收回,有利於動員國內人民搞建設,增強國防力量。(參見廖心文:《1958年毛澤東決策炮擊金門的曆史考察》,《黨的文獻》1994年第1期。)

到了20世紀60年代,毛澤東對解決台灣問題的時間有了更明確的估計。

1960年5月22日,毛澤東在一次會議上說:解放台灣的任務不一定要我們這一代完成,可以留交下一代去做。現在要蔣過來也有困難。逐步創造些條件,一旦時機成熟就好辦了。(參見沈駿:《中共三代領導集體與祖國和平統一》,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103頁。)

周恩來也不止一次講,對台工作急是無用的,今後可能會拖下去。我們這輩子看不到統一,下一代或再下一代總會看到的,“我們隻要播好種,把路開對了就行”。(參見廖心文:《為兩岸和平統一開路的周恩來》,《百年潮》1997年第2期。)

今天來看,毛澤東、周恩來那一代人的不懈努力,確實為後代最終解決台灣問題打下了堅實而寶貴的基礎。

早在1955年開始提出以和平方式解放台灣時,毛澤東、周恩來就為其具體策略進行了構思。

60年代初,毛澤東、周恩來托人向台灣當局傳達過中共和談條件,有最低條件和最高條件。最低是暫時什麽都不談,雙方先作有限度的接觸,如相互訪問(官方或私人團體均可),通郵、通電,然後通航。最高是在台灣和平解放後,給台灣類似當年陝甘寧特區的地位,可擁有自己的政府、軍隊、黨組織,經費亦可由大陸負擔,隻要求台灣承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

後來經周恩來歸納,毛澤東同意把這些政策概括為“一綱四目”。用張治中給陳誠信中的話來說,一綱是“隻要台灣歸回祖國,其他一切問題悉尊重總裁(指蔣介石)與兄(指陳誠)意見妥善處理”;四目包括“台灣歸回祖國後,除外交必須統一於中央外,所有軍政大權人事安排等悉由總裁與兄全權處理;所有軍政及建設費用,不足之數,悉由中央撥付;台灣之社會改革,可以從緩,必俟條件成熟,並蕁重總裁與兄意見協商決定,然後進行;雙方互約不派人進行破壞對方團結之事”。(參見《周恩來傳》(三),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年版,第1299—1300頁。)

周恩來長期領導和關懷、持續進行了大量對台聯絡工作。如他委托張治中、傅作義寫信給蔣經國和陳誠,轉達中共中央的和談方針和政策。(參見(周恩來傳》(三),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年版,第1300頁。)他還做寓居台灣的國民黨元老於右任的工作,通過章士釗、邵力子、費彝民等向台灣當局傳話,促進相互了解,等等。(參見《周恩來傳》(三),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年版.第1302頁。)1965年7月,李宗仁在周恩來關懷和精心安排下輾轉回國、葉落歸根,成為轟動世界的新聞。

為了表達和平誠意,自1959年起,中共中央還分批特赦在押的國民黨戰犯,至1966年特赦了6批。1975年國務院特赦全部在押戰犯,並允許和幫助他們赴台與家人團聚,等等。

就在1954年12月美台《共同防禦條約》簽訂後不久,1955年1月15日,毛澤東主持召開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正式作出了研製原子彈的決定。經過長期艱苦奮鬥,至20世紀70年代初,中國“兩彈一星”事業獲得成功,躋身世界核大國之列。中國擁有核反擊力量,獲得了堅持對美鬥爭、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的重要保障。

恢複聯合國合法席位,彰顯大國地位。

20世紀60年代以後,中美關於台灣問題的直接鬥爭和博弈,主要在國際政治領域,核心是聯合國“中國代表權”問題。自1961年起,阿爾巴尼亞等國在每屆聯大提出“恢複中華人民共和國合法權利”議案,?均因美國等阻燒未獲通過。70年代初,國際關係發生重大變化,中美都希望改善關係以聯手抗蘇。1969年11月7日,美國中止了第七艦隊在台灣海峽持續10多年的巡邏。1971年10月24日,第26屆聯大以壓倒多數通過18國提案,恢複了中國的常任理事國地位。

1972年2月21日,尼克鬆正式訪華。在28日發表的中美上海聯合公報中,美方聲明:“美國認識到,在台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隻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個部分,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無論如何玩弄辭藻,這是美國第一次以法律文件形式對“一個中國”的承認。中方除了重申主權立場外,並未在聲明中要求美方立即廢?約、撤軍,而是明確了這一未來目標。這是出於將最終解決台灣問題作為一個長期任務留待後代完成的既定戰略考慮。因為,在毛澤東的預見中,美國最終從台灣廢約、撤軍,中美建交,是大勢所趨,遲早的事。

總之,經過毛澤東、周恩來以髙超的政治智慧、深遠的戰略眼光、堅韌的意誌定力,帶領人民長期堅持不懈的艱苦奮鬥,新中國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領域綜合國力日益發展壯大,國際地位逐步鞏固加強,也將解決台灣問題的戰略主動權,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二二八英勇烈士是為台灣獨立嗎






《台灣民主自治同盟》的《告台灣同胞書》:

親愛的台灣同胞們:

今天是我們全台灣省人民一致起來反抗國民黨反動政權在台灣統治的“二·二八”三周年紀念日。中國人民經過八年抗戰獲得勝利,才由日本帝國主義者的手裏收回了台灣,台灣人民也因此才回到祖國的懷抱。然而國民黨反動政府自劫收了台灣以後,即對台灣人民施行苛斂誅求、橫暴殘酷的虐政。這樣,迫得台灣人民生活在極端黑暗、恐怖、饑餓的絕境。“二·二八”這一天,我們台灣人民為了生存和民生自由,即團結起來向國民黨反動派進行轟轟烈烈的鬥爭。當時,反動派由內地抽調大批援軍來鎮壓他們,並欺騙一部分省民,以致“二·二八”的鬥爭遭受了慘痛的失敗,10000多的英勇烈士在敵人的屠刀下犧牲了。“二·二八”的失敗,教訓我們必須全省人民緊密團結、和全國人民在一起,才能戰勝敵人;而在鬥爭最激烈的時候,動搖妥協,對敵人抱幻想,那麽不僅鬥爭一定要失敗,而且還會遭受到更慘痛的犧牲。這是“二·二八”的血的教訓。

《告台灣同胞書》為新中國成立後由政府、民主黨派、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等組織機構對台灣發表的公開信,被視為是中央政府對台灣的政策文件,其在中國曆史上總共發表五次。

第一次次發表於1950年2月28日,由台灣民主自治同盟所發表,首次提出要完成解放台灣的任務。

第二次發表於1958年10月6日,即“八二三炮戰”結束後翌日,其由毛澤東所撰寫,後以彭德懷的名義所發表,全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告台灣同胞書》,其內容是要求台灣共同對付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並指“八二三炮戰”為懲罰性質及提前通知,停止炮擊金門七天。

第三次發表於1958年10月25日,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再告台灣同胞書》,其內容是向台灣提出要求團結一致,與美國一起是沒有出路,應團結一致對外。

第四次發表於1958年11月1日,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三告台灣同胞書》,但在當時並無公開發表。

第一次

告台灣同胞書

(一九五〇年二月二十八日)

親愛的台灣同胞們:

今天是我們全台灣省人民一致起來反抗國民黨反動政權在台灣統治的“二·二八”三周年紀念日。中國人民經過八年抗戰獲得勝利,才由日本帝國主義者的手裏收回了台灣,台灣人民也因此才回到祖國的懷抱。然而國民黨反動政府自劫收了台灣以後,即對台灣人民施行苛斂誅求、橫暴殘酷的虐政。這樣,迫得台灣人民生活在極端黑暗、恐怖、饑餓的絕境。“二·二八”這一天,我們台灣人民為了生存和民生自由,即團結起來向國民黨反動派進行轟轟烈烈的鬥爭。當時,反動派由內地抽調大批援軍來鎮壓他們,並欺騙一部分省民,以致“二·二八”的鬥爭遭受了慘痛的失敗,10000多的英勇烈士在敵人的屠刀下犧牲了。“二·二八”的失敗,教訓我們必須全省人民緊密團結、和全國人民在一起,才能戰勝敵人;而在鬥爭最激烈的時候,動搖妥協,對敵人抱幻想,那麽不僅鬥爭一定要失敗,而且還會遭受到更慘痛的犧牲。這是“二·二八”的血的教訓。

在中國幾千年的曆史上已經起了空前的變化。中國人民在革命鬥爭中殲滅了7440000餘的武裝敵人,解放了除西藏以外的全部大陸,推翻了美帝國主義所全力支持的國民黨反動政權,蔣介石殘餘匪幫已在大陸上遭到徹底的失敗。蔣匪幫所剩下來的殘兵敗將,隻能龜縮在台灣和其他幾個小島上,並且把台灣出賣給美帝國者,勾引美帝國主義者繼續支持他們作垂死的掙紮。美帝國主義者也利用這個機會,加緊對台灣的侵略和控製,同時又利用其走狗進行要求“托管”或“獨立”的陰謀,企圖把台灣完全變成美帝國主義的殖民地。但是,蔣介石和美帝國主義相互勾結、狼狽為奸的陰謀,是絕對不能挽救他們最後滅亡的命運的。今天中國人民的革命力量已空前強大.中國人民有著一支英勇無比、百戰百勝的人民解放軍。有著全國人民熱烈擁護的中國人民政府和以蘇聯為首的全世界和平民主陣營的援助。全國470000000人民已經決心把解放台灣統一全中國作為第一個重大任務,準備集中一切力量,渡海殲滅蔣匪幫的殘餘勢力,解放台灣。

親愛的台灣同胞們:

我們台灣人民有著數十年間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革命傳統,尤其我們在“二·二八”反對國民黨反動統治的鬥爭中,所表現出來的偉大的英雄氣概,是值得我們驕傲的。所以今天我們必須再發揮這種光榮的革命傳統和“二·二八”英勇鬥爭的經驗,來粉碎蔣匪幫和美帝國主義的陰謀。在解放台灣的戰爭中,有力地配合人民解放軍。台灣的解放是必定要實現的,而解放的日子是迫近了。所以我們必須利用每個機會和一切的可能條件,想盡一切的辦法去削弱和瓦解蔣匪的力量。我們必須記取“二·二八”的教訓,一致團結起來反對蔣匪在台灣抽兵、征糧、征稅,同時還要善於采取一切辦法,保存我們的力量,壯大我們的力量。準備配合人民解放軍,共同完成解放台灣的任務。

“二·二八”鬥爭中英勇犧牲的烈士永垂不朽!

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

中央人民政府萬歲!

人民解放軍萬歲!

中國共產黨萬歲!

毛主席萬歲!

台灣民主自治同盟

一九五〇年二月二十八日

@@@@@@@@@@@@@@@@@@

第二次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告台灣同胞書

(一九五八年十月六日)

台灣、澎湖、金門、馬祖軍民同胞們:

我們都是中國人。三十六計,和為上計。金門戰鬥,屬於懲罰性質。你們的領導者們過去長時期間太猖狂了,命令飛機向大陸亂鑽,遠及雲、貴、川、康、青海,發傳單,丟特務,炸福州,擾江浙。是可忍,孰不可忍?因此打一些炮,引起你們注意。台、澎、金、馬是中國領土,這一點你們是同意的,見之於你們領導人的文告,確實不是美國人的領土。台、澎、金、馬是中國的一部分,不是另一個國家。世界上隻有一個中國,沒有兩個中國。這一點,也是你們同意的,見之於你們領導人的文告。你們領導人與美國人訂立軍事協定,是片麵的,我們不承認,應予廢除。美國人總有一天肯定要拋棄你們的。你們不信嗎?曆史巨人會要出來作證明的。杜勒斯九月三十日的談話,端倪已見。站在你們的地位,能不寒心?歸根結底,美帝國主義是我們的共同敵人。十三萬金門軍民,供應缺乏,饑寒交迫,難為久計。為了人道主義,我已命令福建前線,從十月六日起,暫以七天為期,停止炮擊,你們可以充分地自由地輸送供應品,但以沒有美國人護航為條件。如有護航,不在此例。你們與我們的戰爭,三十年了,尚未結束,這是不好的。建議舉行談判,實行和平解決。這一點,周恩來總理在幾年前已經告訴你們了。這是中國內部貴我兩方有關的問題,不是中美兩國有關的問題。美國侵占台澎和台灣海峽,這是中美兩方有關的問題,應當由兩國舉行談判解決,目前正在華沙舉行。美國人總是要走的,不走是不行的。早走於美國有利,因為它可以取得主動。遲走不利,因為它老是被動。一個東太平洋國家,為什麽跑到西太平洋來了呢?西太平洋是西太平洋人的西太平洋,正如東太平洋是東太平洋人的東太平洋一樣。這一點是常識,美國人應當懂得。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國之間並無戰爭,無所謂停火。無火而談停火,豈非笑話?台灣的朋友們,我們之間是有戰火的,應當停止,並予熄滅。這就需要談判。當然,再打三十年,也不是什麽了不起的大事,但是究竟以早日和平解決較為妥善。何去何從,請你們酌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部長 彭德懷

一九五八年十月六日上午一時

@@@@@@@@@@@@@@@@@@

第三次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再告台灣同胞書

(一九五八年十月二十五日)

台灣、澎湖、金門、馬祖軍民同胞們:

我們完全明白,你們絕大多數都是愛國的,甘心做美國人奴隸的隻有極少數。同胞們,中國人的事隻能由我們中國人自己解決。一時難於解決,可以從長商議。美國的政治掮客杜勒斯,愛管閑事,想從國共兩黨的曆史糾紛這件事情中間插進一隻手來,命令中國人做這樣,做那樣,損害中國人的利益,適合美國人的利益。就是說,第一步,孤立台灣;第二步,托管台灣。如不遂意,最毒辣的手段,都可以拿出來。你們知道張作霖將軍是怎樣死去的嗎?東北有一個皇姑屯,他就是在那裏被人治死的。世界上的帝國主義分子都沒有良心。美帝國主義者尤為凶惡,至少不下於治死張作霖的日本人。同胞們,我勸你們當心一點兒。我勸你們不要過於依人籬下,讓人家把一切權柄都拿了去。我們兩黨間的事情很好辦。我已命令福建前線,逢雙日不打金門的飛機場、料羅灣的碼頭、海灘和船隻,使大金門、小金門、大擔、二擔大小島嶼上的軍民同胞都得到充分的供應,包括糧食、蔬菜、食油、燃料和軍事裝備在內,以利你們長期固守。如有不足,隻要你們開口,我們可以供應。化敵為友,此其時矣。逢單日,你們的船隻、飛機不要來。逢單日我們也不一定打炮,但是你們不要來,以免受到可能的損失。這樣,一個月中有半月可以運輸,供應可以無缺。你們有些人懷疑,我們要瓦解你們軍民之間官兵之間的團結。同胞們,不,我們希望你們加強團結,以便一致對外。打打停停,半打半停,不是詭計,而是當前具體情況下的正常產物。不打飛機場、碼頭、海灘、船隻,仍以不引進美國人護航為條件。如有護航,不在此例。蔣、杜會談,你們吃了一點虧,你們隻有代表“自由中國”發言的權利了;再加上小部分華僑,還許你們代表他們。美國人把你們封為一個小中國。十月二十三日,美國國務院發表十月十六日杜勒斯預製的同英國一家廣播公司所派記者的談話,杜勒斯從台灣一起飛,談話就發出來。他說,他看見了一個共產黨人的中國,並且說,這個國家確實存在,願意同它打交道,雲雲。謝天謝地,我們這個國家,算是被一位美國老爺看見了。這是一個大中國。美國人迫於形勢,改變了政策,把你們當作一個“事實上存在的政治單位”,其實並非當作一個國家。這種“事實上存在的政治單位”,開始的第一個階段,美國人還是需要的。這就是孤立台灣。第二個階段,就要托管台灣了。國民黨朋友們,難道你們還不感覺這種危險嗎?出路何在?請你們想一想吧。此次蔣杜會談文告不過是個公報,沒有法律效力,要擺脫是容易的,就看你們有無決心。世界上隻有一個中國,沒有兩個中國。這一點我們是一致的。美國人強迫製造兩個中國的伎倆,全中國人民,包括你們和海外僑胞在內,是絕對不容許其實現的。這個時代,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時代,一切愛國者都有出路,不要怕什麽帝國主義者。當然,我們並不勸你們馬上同美國人決裂,這樣想,是不現實的。我們隻是希望你們不要屈服於美國人的壓力,隨人俯仰,喪失主權,最後走到存身無地,被人丟到大海裏去。我們這些話是好心,非惡意,將來你們會慢慢理解的。

國防部長彭德懷

一九五八年十月二十五日

@@@@@@@@@@@@@@@@@@@

第四次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三告台灣同胞書

(一九五八年十一月)

台灣、澎湖、金門、馬祖軍民同胞們:

鑒於金門群島國民黨軍隊廣大官兵的良好反映,本部關於雙日停止炮擊金門飛機場、料羅灣的碼頭、海灘和船隻這四種軍事目標的規定,宣告推廣到其他一切地區的軍事目標,逢雙日都不打炮,打炮一律於單日行之。有些目標,例如飛機場、料羅灣的碼頭、海灘和船隻,單日也不一定打炮,但你們的飛機船隻以不來為宜,免受可能的損失。禁止美國人護航,仍如曆次文告所規定。周恩來總理兩年以前即向你們建議舉行和談,合理解決國共兩黨曆史糾紛,和平解放台灣地區,未獲你們積極響應。美國人下死勁鉗製台灣當局,不許他們和我們舉行和談,一心一意要幹涉中國內政。美國人非常懼怕和平,非常懼怕國共兩黨重新接近,談出一個和平局麵來,妨礙他們孤立台灣和托管台灣的陰謀計劃。我們必須擊破這個計劃。我們希望台灣當局有一天甩掉美國人那隻鉗製魔手,派出代表,舉行和談。我們的和談是真和談,談成了,內戰就可以宣告結束,全體中國人團結起來,一致對付外來的威脅,豈不是一件好事嗎?美國人同國民黨之間的所謂團結、互信雲雲,講講而已,歸根到底是靠不住的。盡管申明一千次,連你們自己也不相信。同胞們,我們都是中國人。我們相信,在美國人要把國民黨置之死地的時候,國民黨就會覺悟過來,和談就有可能成功,對於這件事悲觀是沒有根據的。親美派散布出來的一切悲觀言論,希望你們最好不要聽。

國防部長 彭德懷

一九五八年十一月一日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美國人總是要走的不走是不行的







“美國人總是要走的,不走是不行的。”這一條嚴格厘清台灣問題的性質。

毛澤東高瞻遠矚、深謀遠慮,以“談談打打”,“打打停停”,“停停打打”的策略,加深美台之間的矛盾,最終使美國的圖謀遭到徹底失敗。

“八·二三炮戰”爆發後,艾森豪威爾總統重申美國武力“保護”台灣的“責任”。9月4日,杜勒斯國務卿不僅揚言要把美國在台灣海峽的勢力範圍擴大到金、馬等沿海島嶼,甚至以核武器相威脅。

美國隨後又提出所謂的“停火”方案,建議中國停止炮擊金門,美國規勸台軍撤出金、馬,其意圖是要在台灣海峽劃出一條“永久停火線”,以便實現“劃峽而治”、製造“兩個中國”的圖謀。

但美國的圖謀不僅遭到中國政府的堅決拒絕,也不為蔣介石所接受。

毛澤東高瞻遠矚、深謀遠慮,以“談談打打”“打打停停”“停停打打”的策略,加深美台之間的矛盾,最終使美國的圖謀遭到徹底失敗。

針對美台在金、馬問題上的矛盾,進一步促進台海兩岸向有利於祖國統一的方向發展,毛澤東經過反複思考,決定暫時停止炮擊,開展政治攻勢。10月5日,毛澤東以中央軍委名義發出停火指示。10月6日,《人民日報》發表毛澤東親自撰寫的、以國防部長彭德懷名義發布的《告台灣同胞書》。這就是第二次《告台灣同胞書》。

毛澤東在第二次《告台灣同胞書》中,對台、彭、金、馬的同胞說明發動“八·二三炮戰”的緣由:“金門戰鬥,屬於懲罰性質。你們的領導者們過去長時間太猖狂了,命令飛機在大陸亂鑽,遠及雲、貴、川、康、青海,發傳單,丟特務,炸福州,擾江浙。是可忍,孰不可忍?因此打一些炮,引起你們注意。”接著,毛澤東重申了一個中國原則:“台、澎、金、馬是中國領土,這一點你們是同意的,見之於你們領導人的文告,確實不是美國人的領土。台、澎、金、馬是中國的一部分,不是另一個國家。世界上隻有一個中國,沒有兩個中國。這一點,也是你們同意的,見之於你們領導人的文告。”

在這次的《告台灣同胞書》中,毛澤東提出幾點重要思想。

第一,提出中國內部的問題應該由中國人自己來解決。“我們都是中國人。三十六計,和為上計。”這一條指出了統一是大陸和台灣的根本方向。

第二,台灣問題要由國共兩黨“舉行談判,實行和平解決……建議舉行談判,實行和平解決這一點,周恩來總理在幾年前已經告訴你們了。這是中國內部貴我兩方有關的問題,不是中美兩國有關的問題。美國侵占台澎與台灣海峽,這是中美兩方有關的問題,應當由兩國舉行談判解決。目前正在華沙舉行。美國人總是要走的,不走是不行的。”這一條嚴格厘清台灣問題的性質。

文中提及的中美有關台灣問題的華沙會談,是指1955年8月1日至1970年2月20日期間,中美之間進行了136次的大使級會談(最初在日內瓦,後在華沙)。中國政府在會談中始終堅持兩項原則:美國政府保證立即從中國領土台灣省和台灣海峽地區撤出它的一切武裝力量,拆除它在台灣省的一切軍事設施;美國政府同意中美兩國簽訂關於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協定。但是由於美方堅持其幹涉中國內政的立場,會談沒能在台灣問題上取得任何進展,隻是在中美沒有外交關係的特殊情況下,成為兩國保持外交接觸、交換意見的一條渠道。

第三,毛澤東在《告台灣同胞書》中明確指出:“十三萬金門軍民,供應缺乏,饑寒交迫,難為久計。為了人道主義,我已命令福建前線,從十月六日起,暫以七天為期,停止炮擊,你們可以充分地自由地輸送供應品,但以沒有美國人護航為條件。如有護航,不在此例。”毛澤東的高深之舉,給美國出了一道難題:如果美軍停止護航,就等於接受了中國命令;如果美軍繼續護航,就在全世界麵前暴露其幹涉中國內政的真麵目。這份體現出毛澤東高超智慧的《告台灣同胞書》震動了世界,它標誌著“八·二三炮戰”已遠遠超出軍事鬥爭的意義,而進入包含政治、外交鬥爭的新階段。

10月13日,毛澤東又起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命令,宣布“金門炮擊,從本日起,再停兩星期,借以觀察敵方動態,並使金門軍民同胞得到充分補給,包括糧食和軍事裝備在內,以利他們固守。”此舉的目的是對付美國人。毛澤東在這份給“福建前線人民解放軍同誌們”的命令中明確指出:“這是民族大義,必須把中美界限分得清清楚楚。”同時,毛澤東斷然指出,“金門海域,美國人不得護航。如有護航,立即開炮。切切此令!”

10月14日,美國國務卿杜勒斯會見台“駐美大使”,再次督促台灣當局從金門、馬祖撤軍。為配合蔣介石同美國的鬥爭,10月20日下午5時30分,當杜勒斯和美國國防部長麥克爾羅伊抵達阿拉斯加準備前往台灣時,毛澤東下令立即恢複對金、馬炮擊,及時助蔣拒美,使其獲得拒絕從金、馬撤兵的口實。

在解放軍強大威懾之下,10月23日,美台雙方發布《聯合公報》宣稱:“雙方認為在當前情況下,金門、馬祖與台灣、澎湖在防衛上密切的關連。”這表明,美國被迫放棄逼蔣撤出金門、馬祖的主張,而台灣當局亦就此開始放棄“反攻大陸”的口號,改為“光複大陸”,而這一切都在毛澤東的運籌帷幄之中。

第三、第四次《告台灣同胞書》:再次宣告“世界上隻有一個中國”

第三次《告台灣同胞書》發表於1958年10月25日(《人民日報》1958年10月26日刊印),全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再告台灣同胞書》,仍然是由毛澤東親自撰寫、以國防部長彭德懷名義發表。

毛澤東在第三次《告台灣同胞書》中,首先肯定台、澎、金、馬同胞“絕大多數都是愛國的,甘心做美國人奴隸的隻是極少數”,接著筆鋒一轉,直接觸及美國的險惡用心:“美國的政治掮客杜勒斯,愛管閑事,想從國共兩黨的曆史糾紛這件事情中間插進一隻手來,命令中國人做這樣,做那樣,損害中國人的利益,適合美國人的利益。就是說,第一步,孤立台灣,第二步,托管台灣。如不遂意,最毒辣的手段,都可以拿出來。”毛澤東堅定指出:“美國人強迫製造兩個中國的伎倆,全中國人民,包括你們和海外僑胞在內,是絕對不容許其實現的。”

為擊破美國的圖謀,按照毛澤東的指示,10月25日以後,福建前線解放軍執行“單打雙停(逢單日炮擊,雙日不炮擊)”的持續炮擊方針。毛澤東在第三次《告台灣同胞書》中再一次強調,“世界上隻有一個中國,沒有兩個中國。這一點我們是一致的。美國人強迫製造兩個中國的伎倆,全中國人民,包括你們和海外僑胞在內,是絕對不容許其實現的。”

第四次《告台灣同胞書》發表於1958年11月1日,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三告台灣同胞書》(現在公開之《三告台灣同胞書》根據毛澤東手稿刊印,選自《毛澤東文集》第七卷)。這次《告台灣同胞書》依然是毛澤東親自撰寫、以國防部長彭德懷名義發表。

毛澤東在此次《告台灣同胞書》指出:“鑒於金門群島國民黨軍隊廣大官兵的良好反應,本部關於雙日停止炮擊金門飛機場、料羅灣的碼頭、海灘和船隻這四種軍事目標的規定,現在宣告推廣到其他一切地區的軍事目標,逢雙日都不打炮,打炮一律於單日行之。有些目標,例如飛機場、料羅灣的碼頭、海灘和船隻,單日也不一定打炮,但你們的飛機船隻以不來為宜,免受可能的損失。禁止美國人護航,仍如曆次文告所規定。”

在堅持炮擊金門的同時,中國共產黨依然堅持不放棄對和平解放台灣的探索。第四次《告台灣同胞書》亦就此指出了這一點。

就其性質而言,金門炮戰不求殺傷和占領,而是政治意義高於軍事意義的作戰。從這個意義上看,炮擊金門要達到的是決不能讓台灣遊離於大陸、形成事實上的“兩個中國”這一政治目的。“八·二三炮戰”之後,台海兩岸心照不宣地打“和平炮”與“宣傳炮”,金門、馬祖始終成為連接大陸與台灣的一條牢固“紐帶”,美國妄圖在台灣海峽實現“劃峽而治”、製造“兩個中國”的圖謀在兩岸的共同抵製和反對下徹底破產。“八·二三炮戰”與其說是一次對台軍事行動,不如說是對台“政治攻心”更為恰當。

毛澤東起草的這三次《告台灣同胞書》是一場典型意義的對台“政治攻心”:首先是明確要求美國早日撤出台灣,不要染指台灣問題;其次是在炮擊金、馬的同時,對台灣當局和廣大台軍官兵、台灣民眾,則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第三就是對大陸人民和解放軍官兵明示此舉是維護祖國統一和領土完整的正義之舉。

毛澤東親自起草的三篇《告台灣同胞書》目的明確、語言簡潔且通俗易懂,並且妙趣橫生。毛澤東始終站在台灣同胞的立場上思考問題,對美國“第一步,孤立台灣,第二步,托管台灣”的圖謀,給予無情的揭露,讓台灣同胞對中國共產黨維護祖國統一和領土完整的決心產生共鳴。

縱觀第二、第三、第四次《告台灣同胞書》發表的時間點以及這三次《告台灣同胞書》的時代背景與具體內容,可看作是一篇毛澤東下筆千言、筆不停輟、一氣嗬成的《告台灣同胞書》的長文通稿,更是毛澤東對台戰略思考的一部宏篇大作。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台灣己成為美西方圍剿中國基地







中國共產黨的解放戰爭勝利使美西方帝國主義國家重新認識了中國的力量,也讓他們感到需要重新評估對中國的態度。美國或許認為,不能再容許中國繼續強大發展,否則將成為美國的挑戰。

1950年,正值朝鮮戰爭爆發之際,中國軍隊考慮武力收複台灣,然而美國不願看到其利益受損,因此積極介入《阻止中國解放台灣》。

在朝鮮戰爭初期,朝鮮軍隊對韓國展開了強有力的進攻,而中國並未接到朝鮮的求援信號,中國共產黨中央在國內討論也主要集中在收複台灣的話題上。然而,在戰爭進入第二階段時,朝鮮求緩,美軍航空母艦進駐台灣及台灣海峽,朝國的美軍空軍轟炸機狂轟爛炸中國的東北。而東北又是新中國的重工業基地。因此,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共產黨黨中央反複討論最後決定放棄了解放台灣的計劃,其背後的根本原因仍然是《美國的幹預》。

台灣吸引了美國軍火商的興趣,蔣介石集團攜帶大量黃金逃至台灣,吸引了美國軍火商的投資。他們向台灣出售先進武器,美國甚至直接幹預,派軍艦進入台灣海峽進行巡邏。

根據曆史記錄,1950年6月,在第七屆三中全會上,毛主席宣布由粟裕負責攻台作戰的計劃。這一計劃是新中國成立近一年內將是收複台灣的重要一步,然而卻因為意外情況而被迫擱置。

解放戰爭結束後,蔣介石國民黨敗退逃亡至到台灣,兩岸隔海相望,統一大業遇到了巨大的阻力。《抗美援朝戰爭》的發生對未能解放台灣起到了重要影響。

那麽,為何蔣介石選擇了台灣作為逃亡退守之地呢?這其中涉及到當時的政治、軍事和地緣環境。要想解放台灣的過程中,麵臨了諸多困難,如國際形勢變化、國內戰爭餘波、美國介入等因素都對局勢造成了影響。

如果沒有《抗美援朝戰爭》,台灣的解放是否會更加順利?

1950年,正值朝鮮戰爭爆發之際,中國軍隊考慮武力收複台灣,然而美國不願看到其利益受損,因此積極介入《阻止中國解放台灣》。

美國在何時開始構思這一阻止中國統一的計劃呢?

實際上,自中國二戰勝利之後,美國就開始策劃對中國的政策。

中國共產黨的解放戰爭勝利使美西方帝國主義國家重新認識了中國的力量,也讓他們感到需要重新評估對中國的態度。美國或許認為,不能再容許中國繼續強大發展,否則將成為美國的挑戰。

在朝鮮戰爭初期,朝鮮軍隊對韓國展開了強有力的進攻,而中國並未接到朝鮮的求援信號,中國共產黨中央在國內討論也主要集中在收複台灣的話題上。然而,在戰爭進入第二階段時,朝鮮求緩,美軍航空母艦進駐台灣及台灣海峽,朝國的美軍空軍轟炸機狂轟爛炸中國的東北。而東北又是新中國的重工業基地。因此,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共產黨黨中央反複討論最後決定放棄了解放台灣的計劃,其背後的根本原因仍然是《美國的幹預》。

美國一直以來都非常迅速地行動以謀求自身利益。他們對台灣問題展開討論,一方麵考慮直接出兵控製台灣,另一方麵又擔心中國與蘇聯結盟。然而,隨著中蘇關係的加強,美國意識到自己無法完全控製局勢,尤其是中國與蘇聯結盟後,美國對通過國民黨控製中國的設想不再樂觀,最終決定在台灣問題上采取更為務實的態度。

如果僅僅從表麵看朝鮮戰爭為蔣介石提供了喘息的機會,那是一種誤解。實際上,從冷戰背景出發,結合中蘇關係,美國一直在努力阻止中國的發展,這也導致了中國未能順利收複台灣。

中國軍隊在收複台灣的問題上是否有百分百的成功機會?讓我們仔細分析一下。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初,國內戰亂頻發,需要穩定局勢、休養生息。因此,新中國剛成立時並不適合進行大規模戰爭。

此外,台灣距離中國內陸有400公裏之遙,海軍實力相對薄弱,對中國並無明顯優勢。全靠帆船過海峽損失太大,而中國的陸軍優勢並不意味著海軍和空軍也具備充分的作戰經驗和實力。

要順利通過台灣海峽,需要有空軍和海軍的支援,但中國並未具備這樣的實力。即使蘇聯提供武器援助,中國也需要時間適應新裝備,更別說與作戰經驗豐富的美軍對抗了。

此外,台灣吸引了美國軍火商的興趣,蔣介石集團攜帶大量黃金逃至台灣,吸引了美國軍火商的投資。他們向台灣出售先進武器,美國甚至直接幹預,派軍艦進入台灣海峽進行巡邏。

綜合以上因素,新中國軍隊收複台灣並非百分之百的成功機會。局勢複雜,需要綜合考慮政治、軍事、外交等因素,並做出謹慎的決策。

在當時的背景下,中國決定是否收複台灣並不是最重要的決定。盡管收複台灣是一項具有重要意義的任務,但當時的局勢需要中國集中精力解決多個緊迫問題。

首先,朝鮮戰爭爆發讓局勢岌岌可危,美國的加入使得中國東北三省麵臨嚴重威脅。為了維護國內穩定,中國必須參與抗美援朝戰爭,否則後果將不堪設想。同時,國內還有大量土匪問題和西藏問題需要解決,這對剛剛成立的新中國來說是極大的挑戰。

毛主席在會議上曾分析過解放台灣時的問題,派遣了最強野戰軍去剿匪,留下相對薄弱的力量去收複台灣,導致金門戰役失敗,給了蔣介石集團喘息的機會。然而,即便在解決台灣問題上出現失誤,新中國在內部穩定和國際戰場上的表現依然令世界震驚,連勝兩場戰鬥,展現了強大的軍事實力和戰鬥意誌。

總的來說,盡管台灣問題的解決麵臨挑戰,但中國在解決其他重大問題上取得了非常完美的成績,展現了新中國的堅定和實力,讓世界對其刮目相看。

沒有人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即便是偉大的人民領袖毛主席也無法預料到朝鮮局勢的變化。如果那時條件允許,相信毛主席一定會堅決地收複台灣,但他更正確地選擇了守護東北三省和解放台灣這兩個原則。

台灣問題確實是一個曆史遺憾,但在當時的背景下卻是不可避免的。幸好,新中國最終取得了抗美援朝的勝利,增強了新中國的國際影響力!相信台灣問題終將會得到解決,那些台獨分子心懷不軌的人也應該盡早放棄他們的陰謀詭計。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