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為

人世間所有事情的成敗完全在於每一個人是否能夠努力去嚐試去想然後腳踏實地的去做!
個人資料
yongbing1993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國人一盤散沙基因是複仇內鬥

(2024-01-22 14:20:10) 下一個

中國人一盤散沙基因是複仇內鬥

 

 

中國人一盤散沙的基因就是複仇內鬥,更直接地說,中國人中的一部分複仇內鬥分子,借助外人甚至借助中國人的共同敵人,來幫他們這一部分中國人複仇鬥倒另一部分中國人。即造成中國人一盤散沙的。

中國人成一盤散沙,正是中國人的敵人們所期盼的。正如美國人基辛格就講過,上帝把所有最好的東西都給了中國人,包括最適合人類居住的自然環境和最聰明的大腦,憑借這些最優越的條件他們本來能夠統治世界,幸虧上帝給了他們內鬥內耗這個缺陷,由此而拯救了其他所有國家。

有學者:“目前美國等西方帝國主義的目的已經達到了一半,他們已經把中國人分成了三大塊,捍衛毛主席的人民大眾,反對毛主席的漢奸右派,堅持對毛主席三七開的官僚集團和知識精英。按照這個邏輯接下來還會分為越來越多的碎塊,最終根本不需要美西帝國主義大動幹戈,單憑這種內鬥內耗和內部仇殺,就足以讓中國人亡國滅種。“

《內鬥》,其實不隻存在於中國人之間。各國各群人中都存在。

例如:美國的川普和拜登可謂是內鬥得“你死我活“的。但有兩點是不同於中國人的內鬥的。

其一,內鬥歸內鬥。在對外,尤其是對待敵人時,是一致的。當了總統之後,前任的對外政策也是一致對外,而且是延用前任的。

其二,雙方內鬥。雙方各自都不會借用或求助或以投降投誠又或以出賣本國利益,以乞求或以“賣身“敵方來換取幫助,以至達到內鬥取勝對方。

再例如:美國人美國情報機構泄密者斯諾登,因泄密被美國政府追剿而逃。美國人愛德華·斯諾登,是美國中央情報局前技術人員,也是美國情報機構監聽公眾通訊的泄密者。他在脫離美國之後到的第一站是香港,在當地一家酒店藏身,目前居住在俄羅斯。

曾經在香港采訪過斯諾登的記者表示他是個“非常安靜、聰明、平易近人和謙卑的人,也是電腦高手。在回答他為何要離開美國時,斯諾登說:“我不想生活在一個做出這樣的事情的社會……我不想生活在一個我的一言一行都被記錄下來的世界。”

而斯諾登被美國控告盜竊政府財產、國防信息和故意傳播保密情報。每一項指控最高可判刑10年。

美國人愛德華·斯諾登,逃離美國之後,沒有高調召開記者會或發聲明罵美國,沒有控訴抹黑美國的任何一位高官。更沒有尋求保護國來向美國複仇。隻是說:“我不想生活在一個做出這樣的事情的社會……我不想生活在一個我的一言一行都被記錄下來的世界。”之後,更沒有成為一個專業的反美人權鬥士。安靜地生活著。

早些年代,美國人寒春,1921年10月20日生於美國芝加哥,芝加哥大學核子物理研究所研究生,女核物理學家,是曼哈頓計劃中少數的女科學家之一,在洛斯阿拉莫斯武器試驗室做費米的助手。二戰美軍為加快戰爭結束進程,拯救正處於被日本法西斯殘酷血腥奴役的淪陷區和平居民,在日本廣島投下原子彈。戰後寒春思想產生巨大變化,她於1948年3月來到中國,投身中國革命。他們稱自己是“解放全人類的世界公民”。

寒春的兄弟威廉·H·欣頓於1937年首次前往中國,戰後返回中國。在經曆了多年的障礙之後,他於1966年出版的《反身:中國鄉村的革命紀錄片》一書描述了他對西北占領區的土地改革的觀察。

1948年3月,寒春前往上海,在宋慶齡的幫助下與中國共產黨建立了聯係。1949年,寒春搬到延安,在那裏與自1946年以來一直在中國工作的陽早結婚,經宋慶齡安排到在延安從事農牧業技術工作,奶牛飼養和農具革新等。

1952年,世界和平會議在華召開,寒春在會議上慷慨陳詞,她譴責核襲擊,呼籲消滅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此時,她已與丈夫陽早找到了為之奮鬥畢生的事業——發展奶牛培育研究。

離開美國後,也沒有進行任何的《反美活動》。

再說中國人之內鬥。

汪精衛,早年投身革命,1921年孫中山在廣州就任非常大總統,汪精衛任廣東省教育會長、廣東政府顧問。1925年7月1日,國民政府正式成立,汪精衛任國民政府常務委員會主席兼軍事委員會主席、宣傳部長等職。與蔣爭權內鬥。1939年5月,汪精衛等赴日,與日本當權者直接進行賣國交易。

汪精衛降日投敵,建立傀儡政權之後,大力宣揚和推行源自日本的“東亞聯盟”理論。他以所謂“政治獨立、軍事同盟、經濟合作、文化溝通”的“東亞聯盟”四大綱領,作為粉飾其賣國投敵行徑的理論依據,妄圖作為抵擋世人唾罵的擋箭牌,並以此賣國理論作為毒化奴役淪陷區民眾,瓦解抗日陣營的思想武器。汪精衛竭力利用“東亞聯盟”理論來作為分化抗日陣營,摧毀抗戰意誌的重要思想武器。

比汪精衛小的就有很多了。最多的是幾十幾百萬的偽軍。可謂是中國一大特色。

說到特色,在走資派改革開放的特色政府治理下的《洋奴才》可多了。遍布於中國大陸各行各業各級政府的領導機關中。也遍布於世界各地的華人華僑中。成為了中國人鬥中國人,中國人反中國人的內鬥,借助內鬥的基因。也是中國人《一盤散沙》的基因。

轉發:《張宏良:能否找到克服中國人內鬥內耗的統一形式將是決定中華民族崛起或者毀滅的最關鍵因素》作者:張宏良 

其實關於中國人的內耗問題並不是馬斯克講的,而是自北宋以來幾乎所有入侵者對中國人的共同看法。基辛格就講過,上帝把所有最好的東西都給了中國人,包括最適合人類居住的自然環境和最聰明的大腦,憑借這些最優越的條件他們本來能夠統治世界,幸虧上帝給了他們內鬥內耗這個缺陷,由此而拯救了其他所有國家。

關聯視頻:《馬斯克:如果中國人沒有內耗早就超過了美國》截圖

在目前世界重新大洗牌過程中,中國能不能免遭北約等西方帝國主義聯軍的滅絕,以及最後能否勝出,關鍵就取決於中國人能不能克服這個內耗缺陷。如果能夠克服這個缺陷,中國人將和世界所有國家一起走向大同,如果克服不了這個缺陷,中華民族將到此為止,被徹底淘汰,成為人類曆史上最後一個滅亡的文明古國。

毛主席最偉大的地方就在於他讓中華民族克服了內鬥內耗這個致命缺陷,把一盤散沙的中國人民團結起來,形成了一個強大的鐵拳,無論砸向任何一個地方,都將無往而不勝。這就是在新中國建立之前中國打不過世界上任何一個帝國主義國家,而新中國建立以後中國人卻能夠打遍天下無敵手的根本原因。

我們懂得這一點,我們的敵人也懂得這一點。他們知道能夠把中國人團結成一個拳頭的是毛澤東;同樣他們也知道隻有通過毛澤東才能把中國人重新變成彼此互相仇殺的一堆碎塊。他們知道中國人民離不開毛澤東,隻要把一部分人變成反對毛澤東的人,那麽中國人就會像伊斯蘭中的遜尼派和什葉派那樣彼此互相仇殺,永遠團結不起來。

目前美國等西方帝國主義的目的已經達到了一半,他們已經把中國人分成了三大塊,捍衛毛主席的人民大眾,反對毛主席的漢奸右派,堅持對毛主席三七開的官僚集團和知識精英。按照這個邏輯接下來還會分為越來越多的碎塊,最終根本不需要美西帝國主義大動幹戈,單憑這種內鬥內耗和內部仇殺,就足以讓中國人亡國滅種。

那麽中國人怎麽辦?還是馬克思到毛主席創造的那個老辦法,通過階級鬥爭和無產階級專政,用99%消滅或改造1%,率先實現國家內部的團結統一,把精神上和政治上已經分裂的中國重新統一起來,以99%的階級力量逐步向其他國家99%進行階級大聯合,用99%的大眾政治文明取代1%的精英政治文明,用99%的國際主義取代1%的民族主義,最終實現全世界99%的普遍解放。

除此而外,中國絕沒有其他出路,如果中國人民不想死,中華民族不想絕,就隻有走國內外99%大聯合的大眾政治道路。而今天的互聯網也為實現國內外99%的大聯合創造了充分的物質條件,99%的人民大眾完全可以憑借互聯網這個最強大的曆史紐帶,形成以工農兵為主體的大眾民主運動和大眾政治革命。

以工農兵為主體而不再像以往那樣僅僅是以工農為主體,是毛主席留給21世紀網絡時代最偉大的革命理念,是最適合網絡時代的革命組成力量。如果說農民的結合是農業社會的革命組成形式,工農相結合是工業社會的革命組成形式,那麽工農兵相結合就是網絡時代的革命組成形式,也就是街頭革命取代暴力革命的新的曆史形式,網絡時代革命形式的升級換代。

把40年來再次變成一盤散沙的中國人民重新組織起來的曆史任務,就寄托在了當今這一代社會主義革命青年的身上。隻要這一代革命青年能夠在世界重新大洗牌的前夜警醒過來,中國的崛起和人類的解放就不可阻擋;如果他們在世界重新大洗牌的大幕已經拉開後仍然處於躺平狀態,那麽中華民族將隻能退出曆史舞台。

願天佑中華!讓這一代青年快快覺醒,率領中華民族大踏步地走在大眾政治文明這個世界最先進政治文明的大道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對台軍售走資派堅決反對有用嗎





走資派特色政府國台辦:堅決反對美國向中國台灣地區出售武器。堅決反對美國向中國台灣地區出售武器,反對美同台進行軍事聯係等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民進黨當局一再用台灣納稅人的血汗錢購買美國軍火,隻會損害台海和平穩定,損害台灣民眾利益。

是《台灣納稅人的血汗錢》嗎?中國走資派空喊《堅決反對》有用嗎?台灣納稅人都是資本家,納的稅都是大陸農民工的血汗。

美國政府於與中華民國政府斷交後,除了撤離駐台美軍外,不準出售的軍火產品,因斷交而廢除的《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但在1979年走資派鄧小平篡權執政以後曆年美國售台軍武項目、數量、金額等。價值1,400萬美元以上“主要國防裝備”的軍售案有:

1979年起美國對台灣軍售一覽
主條目:美國對台軍售
次數 宣布日期 銷售品項 數量 價值(美元) 美國總統 計劃代號(如有)
備注
1 1979年7月 F-5E/F戰機 48架 1.6億 吉米·卡特 虎安五號(E型39架、F型9架)
2 1979年11月 AGM-65B小牛飛彈500枚 3,200萬 1980-1982年11月交付
3 1980年1月 1,013枚BGM-71拖式飛彈與49具發射器、5套改良型鷹式導彈、284枚MIM-72C檞樹飛彈 2.8億
4 1980年7月 M110A2自走炮14輛 370萬
5 1981年 陽字號驅逐艦2艘 隆納·雷根商售,雲陽、正陽艦
6 1981年 M110A2自走炮 25
7 1982年2月 F-5E/F戰機,30架F型、30架E型[6] 66 6.22億 商售,虎安六號計畫
8 1982年4月 F/TF-104G戰鬥機66架3,100萬 阿裏山8號
9 1982年6月 M-113A2裝甲車、90輛M106自走迫擊炮、72輛M-125自走迫炮車、31輛M-577指揮車267輛 9,700萬 1984-1986交付
10 1982年11月 戰車,包括零部件及附屬設備 9,700萬
11 1983年 AIM-7F麻雀飛彈 500枚商售,天兵防空係統
12 1983年 CH-47直升機 3 商售,1985年交機
13 1983年 陽字號驅逐艦 2 商售,邵陽、資陽艦
14 1983年 M88A1裝甲救濟車37 5,400萬 1985-1986交付
15 1983年 SM-1MR防空飛彈 170枚 1986-1992交付
16 1983年 RIM-92C/MIM-72F檞樹飛彈、檞樹飛彈車 504枚飛彈
24輛飛彈車 1984-1985交付
17 1984年6月18日 C-130H型運輸機12架 3.25億
18 1984年 AN/TPS-77雷達(GE-592)2具3,600萬 1988年交付
19 1984年 S-70C-1直升機14架 1985-1986交機
20 1984年 T-34C教練機49架 1984-1986交機
21 1985年2月 F-5、F-100、T-33、T-28教練機雷達及零件 8,600萬
22 1985年6月 MIM-72F檞樹飛彈、檞樹飛彈車[5] 262枚飛彈
16輛飛彈車[6] 9,400萬 1986-1987交付
23 1986年8月 2架S-2 型反潛巡邏機、27架S-2E/G型反潛機升級承包案、2部AN/TPQ-37反炮兵雷達、派裏級巡防艦 2.6億
24 1989年8月 標準1型飛彈88枚 4,400萬 老布希
25 1989年 W-160射控雷達 8 1989-1992交付
26 1989年 MK-15Block 1方陣近迫武器係統7 1,500萬 1989-1992交付
27 1990年 M-109A2自走炮72 1991年交付
28 1990年8月 F-5、F-104、C-130運輸機等軍用機雷達裝備與零件 1.08億
29 1991年1月 Mk 46型魚雷 100枚 2,800萬
30 1991年7月 SM-1標準一型防空飛彈 97枚 5,500萬
31 1991年9月 M60A3主力戰車 110輛 1.19億
32 1992年 C-130H型運輸機 8架 2.2億
33 1992年7月 諾克斯級護衛艦(租借)3艘 2.3億 1993年7月交付
34 1992年8月 標準一型飛彈207枚 1.26億
35 1992年9月 C-130型運輸機 8架 2.2億
36 1992年9月 F-16 A/B型戰機 150架 60億 和平鳳凰
1997年4月交付首批
37 1993年 C-130HE1 天幹機
38 1993年1月 愛國者導彈及相關裝備 3套發射組
200枚飛彈10億 1996年8月開始交付
39 1993年3月 E-2T空中預警機4架 9億 柯林頓
40 1993年6月 飛機零件、雷達和導航設備1.56億
41 1993年11月 Mk 46 mod.5反潛魚雷及相關組件150枚 5,400萬
42 1993年12月1日 MK-41垂直發射係統[6]1組 1.03億
43 1994年2月 諾克斯級巡防艦(租借)3艘 2.3億 1995年7月交付
44 1994年5月9日 T-38教練機(租借)40架 子鷹計畫
45 1994年8月1日 AN/ALQ-184電子幹擾莢艙 80具 1.5億
46 1994年8月1日 M60A3戰車 160輛 910萬
47 1994年9月 永陽級遠洋掃雷艦4艘 1995年2月交付
48 1994年10月 新港級戰車登陸艦(租借)2艘 470萬 1995年2月交付
49 1996年5月24日 M60A3主力戰車、30具備份引擎、315具AN/PVS-7B夜視鏡、M240機槍等 300輛 2.23億 同時為軍售與商售合約
50 1996年5月 檞樹飛彈車 8輛飛彈車
148枚飛彈 250萬 商售
51 1996年5月 30架TH-67型訓練直升機和30套AN/AVS-6型夜視鏡 5,300萬
52 1996年5月 刺針雙連裝發射器(DMS)與刺針飛彈 456枚飛彈
53 1996年8月 複仇者防空飛彈係統及相關配件1299枚飛彈
74具飛彈塔
96輛悍馬車 4.2億
54 1996年9月 Mk 46 mod.5反潛魚雷110枚6,900萬
55 1997年2月24日 AGM-84魚叉反艦飛彈 54枚9,500萬
56 1997年7月24日 AH-1W超級眼鏡蛇與相關支援 21架4.79億 2000年6月開始交付
57 1997年5月23日 拖式二A反戰車飛彈、M1045A2悍馬反甲飛彈車 1,786枚飛彈
114具發射器
100輛飛彈車 8,000萬
58 1997年5月 諾克斯級護衛艦 2艘
59 1997年9月3日 OH-58D戰搜直升機、T700發動機、地獄火飛彈發射架等支援配件 13架1.72億
60 1997年11月 S-70C(M)-2 11架 2000年6月交付
61 1998年2月18日 S-70C-6運輸直升機 4架 7,000萬 商售
62 1998年8月27日 Mk 46型mod.5(A)S反潛魚雷131枚 6,900萬
63 1998年8月27日 刺針DMS防空飛彈、VRC-91無線電 61套發射器
728枚飛彈
132具無線電 1.8億
64 1998年9月15日 AGM-84魚叉反艦飛彈與訓練彈 58枚實彈
8枚訓練彈 1.01億
65 1998年10月 F-16飛行訓練及輔助設備、導航者神射手導航及瞄準吊艙 28組莢艙4.4億
66 1998年10月 CD-47SD運輸直升機、三個T55-L-714A備用渦輪引擎、通訊器材等相關零件及後勤支援等 9架 4.86億
67 1999年4月 早期雷達預警防禦係統8億
68 1999年5月 240枚AGM-114K反戰車飛彈、AN/VRC-92E無線電、SINCARS型無線電係統、情報電子戰係統、高機動性多用途輪車和相關零輔件8,700萬
69 1999年7月31日 E-2K鷹眼空中預警機和F-16型戰鬥機和運輸機零部件 2架 5.5億 2003年開始交付
70 1999年9月22日 安克拉治級船塢登陸艦1艘 。熱艦移交,2000年6月返國成軍
71 2000年3月2日 改良型鷹式飛彈與相關零附件、AN/TPS-43對空搜索雷達升級為AN/TPS-75V(安宇計畫)2.02億
72 2000年6月7日 LANTIRN導航/精準武器標定莢艙、AN/ALQ-184(V)7電戰莢艙 39組導航
48具幹擾[5] 3.56億
73 2000年9月27日 AIM-120 C-5型中程空對空導彈、RGM-84L魚叉反艦飛彈、M109A5自走炮、M88A2裝甲救濟車、AN/PVS-7B夜視鏡與無線電設備[5] 200枚AIM-120
71枚RGM-84
145輛自走炮
6輛救濟車 13.08億 陸地裝備未采購
AIM-120在2004年移交
74 2000年9月28日 陸軍數位通信設備(陸區係統)5.13億
75 2001年4月25日 4艘紀德級驅逐艦、8艘柴電潛艦、12架P-3C獵戶座反潛機、愛國者PAC-3型、M109A6自走炮、12架MH-53E低空鋪路者直升機、Mk 48型魚雷、AAV-7A1兩棲突擊車、空用AN/ALE-50拖曳式誘餌、AGM-84L反艦飛彈
76 2001年7月18日 聯合作戰數據分配係統硬體與相關技術開發授權 50組 7.25億 博勝案第一階段
77 2001年9月5日 AGM-65G小牛飛彈 40枚1,800萬
78 2001年10月26日 FGM-148標槍飛彈與發射器40具發射器
360枚飛彈 5,100萬
79 2001年10月30日 F-5E/F、IDF、C-130H、F-16A/B零附件耗材 2.88億
80 2002年6月4日 AN/MPN-14導航雷達,購買3套,性能提升現有的7套 10具1.08億
81 2002年9月4日 AAV-7A1兩棲突擊車與配套零附件及支援設備、AIM-9M1/2飛彈、AGM-114M3地獄火飛彈54輛
182枚AIM-9
449枚AGM-114 5.2億
82 2002年10月11日 拖式2B反戰車飛彈[16][5] 290枚 0.18億
83 2003年9月24日 多功能資訊分配係統(MIDS)7.25億 博勝案第一階段
84 2004年4月1日 鋪路爪長程預警雷達及相關設備[5] 2套 17.76億 最終采購1套
85 2004年5月 基隆級驅逐艦(即紀德級)、標準二型飛彈148枚、魚叉飛彈及相關設備 4艘 7.247億 2005年起移交並服役
86 2005年 AIM-9M10枚、AIM-7M5枚、F-16飛行員於美國路克基地訓練及後勤支援費用15枚2.8億
87 2007年3月1日 AIM-120C-7先進中程空對空飛彈218枚[19][20]、AGM-65G小牛飛彈235枚 453枚4.21億
88 2007年8月9日 AGM-84L魚叉飛彈60枚1.25億
89 2007年9月13日 P-3C巡邏機、標準二型飛彈增購12架P-3C
144枚飛彈 22.3億
90 2007年11月13日 愛國者PAC-2+升級套件9.39億
91 2008年10月3日 4套愛國者飛彈發射組、330枚愛國者PAC-3型飛彈、E-2T預警機升級、AH-64E阿帕契直升機30架、UGM-84L魚叉block 2型32枚等 64.45億 2013年11月交付
92 2010年1月30日 2套愛國者PAC-3發射組、114枚愛國者PAC-3型飛彈、UH-60黑鷹直升機60架、鶚級獵雷艦2艘、魚叉遙測訓練飛彈12枚、MIDS終端機增購35具63.94億歐巴馬 2014年12月交付
93 2011年9月21日 F-16 A/B型升格為F-16 AM/BM型戰機及武器配備、美國路克基地訓練續約,及F-16A/B、F-5E、C-130運輸機零附件 146套 58.52億
94 2015年12月16日 派裏級巡防艦、13套方陣快炮1B+8套升級套件、MIDS終端機增購、獵雷艦戰係(商售)、AAV7兩棲突擊車、人攜刺針飛彈250枚、拖式2B型飛彈769枚、標槍飛彈及迅安係統後續支援等項 2艘派裏級
36輛AAV-7 18.31億2017年3月交付
95 2017年6月29日 HARM反輻射飛彈50枚、聯合距外武器(JSOW)空對地飛彈56枚、MK48魚雷46枚、標準二型(SM-2)飛彈16枚備份組段及技術支援、MK54輕型魚雷轉換套件168枚、四艘紀德級驅逐艦AN /SLQ-32(V)3電戰係統性能提升、SRP偵搜雷達後續維持、MK41垂直發射係統(商售)、其他項目的後續維修、人員訓練等項14.2億 川普
96 2018年9月24日 F-16 戰鬥機、C-130 運輸機、F-5 戰鬥機、經國號戰鬥機等四型機的5年份標準航材零附件及相關後勤支援係統 3.3億
97 2019年4月15日 美國路克基地F-16戰機飛行員訓練及後勤維護續約 5億
98 2019年7月8日 M1A2T艾布蘭主力戰車、M88A2裝甲救濟車、M1070A1 重裝備運輸車、M1000 重裝備運輸板車、FIM-92刺針便攜式防空飛彈、122把白朗寧M2重機槍、216把M240通用機槍及相關設備與支援設備等 108輛M1A2T戰車
14輛M88A2救濟車
16輛M1070A1運輸車
16輛M1000運輸板車
250枚短程刺針飛彈 22.24億 預計2026年全部交付
99 2019年8月20日 F-16 C/D Block 70型戰機[43][44]、奇異公司F110發動機及相關裝備與支援[45][46][47] 66架戰機
75具發動機 80億 預計2026完成交機
100 2020年5月20日 MK48魚雷(Mod 718枚以及備料、支援與測試設備、運輸器、培訓與技術後勤支援[50] 18枚MK48魚雷 1.8億
101 2020年7月10日 愛國者三型飛彈零組件相關更換、維修、測試與後勤支援6.2億
102 2020年10月21日 海馬斯多管火箭係統、AGM-84H/K增程型距外陸攻飛彈(SLAM-ER)、F-16新式偵照莢艙(MS110) 11套海馬斯多管火箭係統、六套MS-110偵照莢艙 18.113億 首批11套預計2024年交付,其餘18套將於2027年交付。
103 2020年10月26日 魚叉海岸防禦係統(HCDS) 400枚RGM-84L-4 Block II 23.7億 預計2028年完成交付
104 2020年11月3日 4架MQ-9B、2座固定地麵控製站、2座移動控製站與14個選擇性有效反欺騙模組(SAASM)嵌入式全球定位係統(EGI)、SeaVue海上巡邏雷達6億預計2025年至2027年間完成交付。
105 2020年12月7日 戰地訊息通訊係統 154個通訊節點、24個通訊繼繼電器、8套網管係統 2.8億
106 2021年8月4日 M109A6帕拉丁(Paladin)自走炮、M992A2彈藥補給車、M88A2救濟車 40輛M109A6帕拉丁(Paladin)自走炮(cancel)、20輛M992A2彈藥補給車、5輛M88A2救濟車、1套先進野戰炮兵戰術資料係統(AFATDS)、1698個導引炮彈套件(PGK) 7.5億 拜登 原預期首批8輛於2023年交運,2024及2025年各交運16輛
美方稱M109A6自走炮因產線排擠,2026年後方可交運後來國防部宣布取消M109A6采購,改增購18套M142海馬斯火箭彈係統。
107 2022年2月7日 愛國者係統工程勤務 1億
108 2022年4月5日 愛國者專案人員技術協助 9500萬
109 2022年6月8日 艦艇零附件與技術支援1.2億
110 2022年7月15日 零附件采購與技術協助(非機密備用零件、維修零件、戰車與戰術車輛零附件、後勤技術協助、美國政府和承包商代表技術與後勤協助,以及其他相關後勤協助) 1.08億
111 2022年9月2日 AIM-9、魚叉反艦導彈、提供長程預警雷達的後勤與支援服務 100枚AIM-9X
60枚AGM-84L-1魚叉反艦飛彈 11.06億
112 2022年12月6日 F-16 戰鬥機、C-130 運輸機、經國號戰鬥機等3型機,以及其他美國生產的飛機、係統或子係統,“航材標準零附件”及“航材非標準零附件”及相關後勤支援係統 4.28億
113 2022年12月28日 火山車載布雷係統、10噸重型增程機動戰術卡車(M977A4 HEMTT)、M87A1布雷罐、M88罐裝訓練彈藥(練習用假彈)、M89訓練彈藥(測試彈)與相關設備、操作與維護培訓。 14套1.8億 首批7套於2023年底交運,其餘將於2026年度交付。
114 2023年3月1日 100枚HARM反輻射飛彈、23枚HARM反輻射飛彈訓練彈、200枚AIM-120 C8空對空飛彈、4個AIM-120C8製導部件、26組LAU-129多用途發射器,上述二種飛彈的模擬、訓練零組件及耗件,以及各式軟、硬體。 100枚AGM-88 HARM反輻射飛彈
23枚HARM反輻射飛彈訓練彈
200枚AIM-120 C8空對空飛彈 6.19億
115 2023年6月29日 “30公厘機炮彈藥”及“車兵材零附件二號訂單” 4.4億
116 2023年8月23日 F-16戰機“紅外線搜索追蹤莢艙 (IRST)”5億
117 2023年8月31日 F-16戰機“延壽服務” 1817萬 預計2030年8月30日完成
118 2023年12月15日 迅安係統作業維持3億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養虎遺患幾十年《惠台政策》






台灣總人口隻有2300萬。如此多的《惠台政策》。中國大陸幾代加起來有幾十億的農民工有沒有《惠農民工政策》?中國大陸有貧困人口如2019 年年末全國農村貧困人口551 萬人,“6億人每月收入1000元”以下,中國宣稱低收入人口6600萬,等等如何看?貧困地區的四麵漏風的學校教室,小學生寄宿被燒死等等。貧困人有優惠政策嗎?

自2023年2月28日中國走資派特色政府的國務院台辦、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聯合發布《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幹措施》(“31條惠台措施”)後,全國各地迅速跟進,目前已有十幾個省市地區出台細化措施:延續四十多年來的養虎遺患幾十年《惠台政策》。

縱觀各這些惠台政策,無一不是因地製宜結合當地區域特色針對台商進行的量身定製,且措施涉及領域從創業、就業、學習到生活,其中不乏有亮點顯現。

根據各地發布時間,貝斯哲現梳理如下(點擊政策名稱,可以鏈接到相關文章):

湖州 惠台60條

湖州最終確定的60條政策,涉及投資和經貿合作、就業創業、文化交流和生活待遇共4個方麵。其中,推動湖台經貿交流的部分占比最重,共製定了28條政策。鼓勵台資企業參與“一帶一路”、綠色金融改革示範區、特色小鎮等建設,來湖投資設立高端製造、智能製造、綠色製造等企業,可以享受相應稅收、投資等相關支持政策。

《湖州市貫徹實施辦法》

重慶 惠台58條

重慶作為大陸西部重要的台資集聚區,目前已累計批準台資企業 1683 家。除掉較常見的幾項鼓勵政策的細化外,重慶較為特別的是在社會文化交流合作方麵,鼓勵台灣同胞結合重慶抗戰遺址、大足石刻等優秀文化遺產開展文化交流活動。支持台灣地區基金會、社會團體、智庫機構等非營利、非政府的社會組織按相關法律、法規和程序赴重慶設立辦事機構和開展活動。

《關於促進渝台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幹措施》

廈門 惠台60條

廈門市因為地緣優勢,台胞及台資企業聚集效應也較為明顯。此次出台惠台措施,廈門市也是一馬當先,率先推出了60條措施。從內容上看,廈門市的落實措施亮點主要在對台海運、兩岸經貿口岸便利化、進一步便利台胞在廈門生活、學習、工作等方麵。

《關於進一步深化廈台經濟社會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幹措施》

山東 惠台56條

山東是儒家文化發源地,也是教育和人力資源大省,在與台灣開展文化交流合作方麵有突出的優勢。在魯台文化教育交流合作方麵,山東鼓勵台灣同胞、台灣高校研究機構和民間社團參與承接山東文化工程和文化產業項目,享受和山東文化企業同等產業政策;增設獎助學金,吸引台灣學生來山東高校就讀;山東文藝院團、研究機構可以廣泛吸收台灣文藝工作者和台灣青年任職、教學和研學。

此外,支持台資企業以特許經營方式參與山東高速公路、軌道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也是一大亮點。

《關於促進魯台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幹措施》

濰坊 惠台80條

濰坊現有台資企業339家,其中12家台資企業入選山東省百強台資企業。在80條政策中,50條是針對國家政策的細化落實,另外30條則結合了濰坊當地的情況。值得關注的是,在優化台資企業工商注冊登記手續方麵,濰坊進一步簡化台灣自然人股東身份公證,經濰坊市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出具投資者身份證明,無需再作公證。具體如何落實,有待濰坊市台辦出具詳細的說明。

《關於進一步深化濰台經濟社會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幹措施》

福州 惠台68條

在第六屆海青節海峽青年(福州)峰會上,福州市正式發布惠台68條。在支持台灣同胞在榕實習就業創業領域,福州市就台胞來榕創業就業,台胞獨資興辦養老機構和開設診所、門診部,台灣教師、醫師到福州市高校、醫院工作等方麵推出了23條具體措施。除此之外,許多新領域,包括高新技術醫療醫美生技領域、養生養老健康領域也首次允許台青涉及,開放台灣青年組織自己的協會工會,承接藝術團的活動,注冊相關資質的公司,開放力度非常大,有望改變原本台青創業千篇一律,競爭力弱的狀況,吸引更多潛在台灣創業者。

《貫徹〈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幹措施〉實施意見》

江西 惠台60條

江西省實施的60條惠台措施中,其中33條涉及促進在投資和經濟合作領域加快給予台資企業與本省企業同等待遇,27條涉及逐步為台胞在江西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本省居民同等待遇。比較具有當地特色的是,江西定期結合“精準服務台企月”等活動開展“百家銀行進千企”金融定向幫扶台企政銀企對接會;將符合條件的台資企業納入“江西名牌產品”認定範圍;幫助江西台企采用贛歐班列運輸出口貨物。

《江西省貫徹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若幹措施的實施辦法》

上海 惠台55條

上海是兩岸經貿、文化往來的重點地區之一,也是台灣同胞投資、生活的重要聚集地。截止目前,上海累計批準台商投資企業12488家,約占上海整個外資項目數的13.57%。

作為大陸的重要經濟中心,上海此次公布的55條措施,其側重點在於支持台資企業升級轉型,並融入上海經濟的發展戰略。包括:支持台資企業在滬設立總部、支持台灣專業技術人員來滬就業職稱評定、支持台灣青年來滬創新創業就業、鼓勵台資企業參與上海“五個中心”和“四大品牌”建設等。

《關於促進滬台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實施辦法》

福建 惠台66條

相比其他省市,出於滿足閩台密切的人員往來和交流的需要,福建在落實惠台措施上一直走在前列。此前,福建省早已啟動了惠台的22條措施。而這次推出66條措施,則是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在“31條”基礎上進行了更加細化的梳理。

福建省惠台措施的聚焦點主要在於兩岸的經貿交流、台胞在閩創業就業、閩台文化交流。同時結合福建省自貿區的建設,在商品貿易、閩台農業、金融方麵都有相關舉措。

《福建省貫徹〈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幹措施〉實施意見》

南通 惠台44條

南通市並未將落實措施統一整理成文,而是針對“31條惠台措施”的內容分別提出了落實的舉措。這些落實舉措,以財政扶持和政策獎勵為主,側重點在於台資企業設備技術改造,人才引進、台胞在南通創業、台胞子女在南通入學等方麵等。

《江蘇南通助台44條政策落地見效》

寧波 惠台80條

寧波出台的惠台“80”條措施中,值得關注的一個亮點是:存量土地再利用,可實行按原用途和土地權利類型使用土地的過渡期政策。這對於有心轉型升級的台資製造業企業來說,或是一個利好消息。具體落實措施和政策,有待政府部門進一步細化。

《關於進一步深化甬台經濟社會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幹措施》

雲南 惠台12條

雲南省作為中西部地區,和沿海地區相比,在政策優惠力度通常都會更大一些。此次推出的12條惠台措施,雖然數量遠少於其他省市,但幾乎每一條都與財政扶持、稅收優惠、政策獎勵相關。

《關於促進台灣企業落戶雲南滇中新區招商引資工作的意見》

平潭 惠台22條

在兩岸影視產業合作發展方麵,平潭在福建省首推了20條優惠政策,從稅收、投資、營運、獎補等多方麵,促進影視產業要素快速集聚,支持打造具有鮮明海洋特色、較強國際影響力的兩岸影視產業基地。此外,在對台職業資格采信和台胞台商服務方麵,也單獨出台了落實方案。

《平潭多項惠台政策相繼落地 落實台胞“同等待遇”》

天津 惠台52條

天津發布的惠台措施,與其他省市發布的惠台措施趨同,均是對“31條惠台措施”的細化。當然,天津也結合當地特點,提出在“津台冷鏈物流試點”方麵給予了台資企業和大陸企業同等的政策支持。

《關於進一步深化津台經濟社會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幹措施》

浙江 惠台76條

浙江省出台的76條措施,重點體現在鼓勵台資企業紮根浙江、推進與台灣先進產業合作、引進台灣高端人才等方麵。在許多政策上,與今年5月份浙江省政府發布的促進外資增資若幹意見保持了一致,如市場準入的放寬、用地保障、人才引進等。

《浙江省貫徹<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幹措施>的實施意見》

湖北 惠台62條

湖北省作為中部地區經濟發展較快的省份,目前已有2700餘家台資企業、19個台資園區、5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台資企業聚集已經形成一定的規模。從此次62條措施來看,以鼓勵台資企業落戶和台灣青年就業為主。

《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實施意見》

昆山 惠台68條

昆山作為長三角地區台資企業最為集中的地區之一,雖然7月份才發布惠台措施,但仍然備受關注。從內容來看,大部分措施是昆山已經在實施的政策,這其實與昆山的實際情況也較為相符。此次“31條惠台措施”更注重“與大陸企業同等待遇”,而在“同等待遇”方麵昆山早已先行先試,並且卓有成效。

當然,此次昆山的惠台落實政策中,也不乏亮點,如:中國台灣考生(含台商隨行子女)在昆山中考錄取時加10分投檔;台灣居民可在昆山注冊從事零售業務(不包括特許經營)的個體工商戶,並在電商平台開設網店等。這些措施更加具體細致,貼近台胞在昆山的實際生活。

《關於深化昆台經濟社會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幹措施》

廣東 惠台48條

廣東省發布的惠台措施,其中的亮點主要在擴大準入方麵,包括:全麵取消台資保險公司設立前需開設2年代表處的要求,放開台資保險經紀公司經營範圍,取消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台資持股比例限製。但這並非廣東省獨創,而是相應央行的外資政策,首先對台商放開,預計今年年底,全國均將放開這一準入政策。此外,台灣個人可參照港澳居民在粵開辦個體工商戶的經營範圍,從事相關經營。

《關於促進粵台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幹措施》

深圳 惠台99條

深圳市作為中國改革的先鋒,在政策創新和落實上,一致走在全國前列。截至目前,深圳累計引進台資企業6138家,近年來每年從深圳口岸出入境的台胞約230萬人次,約占大陸出入境台胞總數近1/4。深圳此次並未出台新政策,而是將過往惠及台胞台商政策打包處理,這也更符合深圳的實際情況。

深圳市貫徹落實《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幹措施》政策匯編(新聞)

淮安 惠台58條

截至2018年6月,淮安市累計批準台資項目1292個,總投資187.9億美元。匯聚了富士康科技、實聯化工、敏安電動汽車、旺旺食品等台灣著名企業20多家。此次淮安發布的惠台政策,側重現有台資企業的服務及優惠扶持,以及台胞在淮安創業。例如台資工業項目用地“先租後讓”、“彈性出讓”;台胞創業項目審批開通“綠色通道”等。擬在江蘇構建“南有昆山,北有淮安”的台資產業格局。

閔行 惠台38條

上海市閔行區8月1日發布《閔行區落實若幹工作措施》(試行)。據報道,截至目前,閔行累計批準台商投資企業1200多家,占整個上海台資企業數的十分之一。在閔行居住的台胞5萬人左右,占居住在上海的台胞總人數的五分之一,主要分布在虹橋鎮、古美街道、七寶鎮、莘莊鎮4個街鎮。

閔行惠台措施主要聚焦“人”的需求,38條措施中,有14條是與台胞在閔行教育、醫療、實習、就業、居住等有關。

《閔行區落實關於促進滬台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實施辦法若幹工作措施》(試行)

南京 惠台75條

南京所推出的“四宜”惠台措施,分別是“宜學”、“宜業”、“宜遊”、“宜居”。側重點是鼓勵台灣青年到南京創業、就業、居住生活。與其他地區惠台政策所不同的是,南京將重點放到了台灣青年上。在台灣同胞人數較多的社區設立台灣同胞服務窗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及惠台政策谘詢,也是其一大亮點。

《關於深化來寧台胞宜學宜業宜遊宜居服務的若幹措施》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農村人民公社農業《八字憲法》






農家出身的毛澤東對於發展農業有自己的理解和辦法,他提出了“水、肥、土、種、密、保、管、工”的農業“八字憲法”。

毛澤東說,農業要上去,首先要解決水和肥的問題。毛澤東認為水利是農業的命脈,居首要的位置,“應予以極大的注意”。

“水,就要修水庫、打井、排澇”,合理用水,“要搞水利十年規劃”。

土,即土壤改良,合理深耕以及土壤普查和土地規劃等。

肥,即合理施肥,主要是通過養豬獲得農家肥、有機肥。

種,即培育和推廣良種。

密,即合理密植,行距和株距不過疏也不過密。

保,即植物保護,防治病蟲害。

管,即田間管理。

工,即工具改革。

此外還有個“林”,房前屋後、公路兩旁、鐵路兩旁、渠道兩旁,都可以栽樹。

同時,毛澤東十分重視和強調科學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提出要科學種田,依靠科技提高產量。

為此,他多次號召全黨學農業知識,研究農業技術。他明確提出並反複強調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機械化,毛澤東說:“用機械裝備農業,是農、林、牧三結合大發展的決定性條件”。

因此,各種農業機械,耕作的、收割的、排灌的、加工的、運輸的等,都是必要的。

毛澤東將這些農作方法提到“憲法”的高度,足見他對農業尤其糧食生產的重視,正是在這樣的重視下,袁隆平開始了雜交水稻的研究。

應該說,如果一以貫之地堅持並因地製宜地采用這些措施,對當時落後條件下農業穩產高產是有效的,對於大幅度提升農業科技水平也將起到加速作用,特別是大量農業水利設施的建成,為糧食生產提供了重要保障。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農民在農村《造城》而不是進城





農村人民公社工業化:農民在農村《造城》,縮小城鄉差別。而不是如走資派們讓農民《進城》,而荒了農田。

在農村人民公社多功能綜合發展的設計中,開辦工業企業(“草根工業”,即社隊企業),既是題中之意,也是其發展之翼。毛澤東的設想是,通過公社工業化,就地轉移勞動力,縮小城鄉差距,從而走出一條不同於西方的中國農村現代化之路。

麵對農村發展中存在的資金薄弱、技術落後、規模狹小等問題,毛澤東提出:“要使人民公社具有雄厚的生產資料,就必須實現公社工業化,農業工廠化(即機械化和電氣化)。”

同時,人民公社工業化也是國家工業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公社工業的發展不但將加快國家工業化的進程”,也“為我國人民指出了農村逐步工業化的道路。”

這段時間,毛澤東和中共中央反複強調“公社要工業化”,旨在通過農村的小型工業企業,以增強整個國家的工業能力,加快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速度。

1958年10月,中共中央在批複輕工業部《關於人民公社大辦工業問題的報告》中確定:“人民公社和縣聯社必須貫徹執行工農商學兵結合和農林牧副漁結合,特別是工農業並舉的方針,在切實抓緊農業的同時,還要大力舉辦工業。”

12月,中共八屆六中全會通過《關於人民公社若幹問題的決議》明確指出:“人民公社必須大辦工業”,廣泛實現國家工業化、公社工業化。由此,農村工業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

到1959年,社辦工業企業發展到70多萬個,產值超過100億元,占當年全國工業總產值的10%。

農村人民公社工業化決策的出發點之一是將農村剩餘勞動力就地轉移。在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型過程中,許多國家尤其是經濟文化落後的發展中國家,難免經曆大量農民失去土地、盲目流入城市,或成為雇傭工人,或流落街頭,或死於貧困饑餓的痛苦。

在新中國的工業化道路上,毛澤東力圖擺脫以城市現代產業的發展來吸收農村剩餘勞動力的漫長而痛苦之路,以農村人民公社辦工業的方式,就地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

1955年,他在編輯《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時就指明:“多餘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勞動力向那裏找出路呢?主要地還是在農村。”

毛澤東多次強調,不要擁人城市,就在農村大辦工業。

毛澤東的思路,不是農民進城,而是農民《造城》。

1958年12月,由毛澤東主持起草並經他仔細斟酌修改後頒布的《關於人民公社若幹問題的決議》指出:人民公社大辦工業,將“逐步把一個適當數量的勞動力從農業方麵轉移到工業方麵”。

毛澤東說:“在社會主義工業化過程中,隨著農業機械化的發展,農業人口會減少。如果讓減少下來的農業人口,都擁到城市裏來,使城市人口過分膨脹,那就不好。”

而要防止這一點,就要使農村的生活水平和城市的生活水平大致一樣,或者還好一些。怎麽才能使城鄉生活水平一樣甚至更好呢?“

有了人民公社,這個問題就可能得到解決。

每個人民公社將來都要有經濟中心,要按照統一計劃,大辦工業,使農民就地成為工人。

毛澤東認為“我們偉大的、光明燦爛的希望也就在這裏。”

為此,毛澤東建議,國家在十年內向公社投資幾十億到百多億元人民幣,幫助人民公社發展工業。 人民公社工業化的根本目的還在於發展農村經濟,縮小工農差別,最終實現城鄉共同富裕。

毛澤東認為,人民公社與農業社不同,首要的是,人民公社不是單純的農業生產組織,也不隻是農林牧副漁五業,而是要同時舉辦工業,逐漸消除城市和鄉村的界限、農業與工業的差別。

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無產階級一旦獲得政治上的統治權,就應“把農業和工業結合起來”。

新中國成立後,正如邁斯納所說,“中國正如其他以農業為主的國家一樣,沒有什麽社會問題比先進城市和落後農村之間存在著差別的問題更急迫了”,而“人民公社的最初目的,不僅是要解放群眾的生產力,而且還要使工業和農業相結合,縮小城鄉之間的差別”。

在毛澤東看來,發展鄉村工業、實現農村工業化,打破傳統的城市工業、農村農業分工格局和工人務工、農民務農的社會角色分工,是從根本上改變農村貧困落後麵貌和城鄉差距的有效途徑。

毛澤東一再提醒,蘇聯集體農莊不辦工業,無法消滅城鄉差別。我們的農村工業化,是要“把農村也改造得和城市差不多”,使農村生活不低於城市,或者大體相同,或者略高於城市。

毛澤東說:作為社會主義的新人,應該能文能武,亦工亦農,“進廠是工人,下地是農民”,“拿起錘子能做工,拿起鋤頭、犁耙能種田,拿起槍杆子就能打敵人,拿起筆杆子就能寫文章。”

因此,中共中央在《關於人民公社若幹問題的決議》中肯定地寫明:“公社工業的發展不但將加快國家工業化的進程,而且將在農村中促進全民所有製的實現,縮小城市和鄉村的差別。”這是一條使農民、農村擺脫貧窮、走向共同富裕的根本道路。

顯然,毛澤東的思路是十分明確的:借助於人民公社舉辦工業企業,將龐大富餘的農村剩餘勞動力就地轉移吸收,通過建造農村城鎮以解決農村發展問題,最終實現城鄉共同富裕。

這充分體現出他對中國農村現代化道路的一種設想和價值訴求。曆史發展表明,毛澤東當時的看法是有國情依據的,也是有遠見的。然而,由於政治運動的衝擊和複雜國際局勢的影響,又缺乏有效的運作機製,成效並沒有充分顯現出來。改革開放後鄉鎮企業異軍突起,成為經濟發展不可忽視的一支力量,不少地方便是從當年人民公社體製下簡陋的社隊企業起步,靠自身積累滾動發展,形成加工一條龍、產品係列化、一業帶著百業興的局麵,較顯著的有江蘇江陰的華西村,河南臨潁縣的南街村,河北晉州的周家莊等等。

觀察當下廣大農村我們可以看到,大量農民“進城”(而不是毛澤東所設想的就地“造城”),農村勞動力向非農領域轉移帶來了許多問題:

一方麵,這些進城的農民大部分由於沒有技術而僅靠出賣苦力掙些微薄收入糊口,同時缺乏各種社會福利保障,還失去正常的家庭生活,影響到孩子的成長。

另一方麵留在農村的勞動力多為老弱者、年齡稍長的婦女及因特殊原因不能外出打工者,農村因勞力不濟而使農耕粗放、土質劣化甚至拋荒耕地的現象已經出現,並且日益嚴重。麵對這些問題,反觀毛澤東當年的種種設想,就不難理解其深遠的價值訴求了。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大陸走資派養肥台灣想統一沒門





《台灣》。台灣麵積隻有3.6萬km?,就是海南島+上海的大小。人口隻有2300萬,就一個上海市的總人口。可是,台灣肥了。肥了的台灣就不理大陸走資派想用《惠台》政策,想拉籠台灣的資本家搞“統一台灣“的夢想了。台灣肥了。大陸走資派夢想統一?沒門!

不過想想也對。目前台灣全民免費教育。全民免費醫療。全民平等。官員清廉。全民福利,台灣每個財年年終,把財政結餘數人頭發紅包給每個公民,2023年出息每人發壓歲錢6000新台幣。全民免費養老。

50萬失能老人,國家完全包攬。免費教育達12年。生育津貼更是令世界眼饞。2022年8月,台灣省開始大幅度提高生育補貼。8月份開始,台灣省家庭生育一個孩子,孩子的0到5歲期間,每月能夠得到5000新台幣的生育補貼,大約折合1150多元人民幣。

台灣食品,全世界最為安全,標準比美國還高。全世界所有國家至今對持“中華民國護照”的人,入境一律免簽,這份至高無上的榮譽,美國人都不曾享有。

如此的台灣,走資派大陸想用“解放“肯定不合適。隻能用“統一“。

那麽誰被誰“統一“?台灣人肥了,隻想來大陸賺錢,不想統一,又能怎樣?走資派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為台灣創造了多少財富?

台積電在本地以外的第一站,是前往上海創辦的十廠,以百分之百子公司的方式持有,新晶圓廠也位於上海,同時是該公司總部。2016年,台積電在中國的首座12吋大型晶圓廠正式在南京市宣布動工,計畫2018年投產。2021年該廠再獲投資,進入擴產階段。

仁寶的製造中心位於大陸的昆山廠,有三座筆記型電腦製造廠及一座視訊產品製造廠。

仁寶中國廠。仁寶電腦(中國)子公司成立於1996年,為LCD/CRT監視器、LCD TV/PDP TV的生產重鎮,坐落於大陸江蘇省昆山市開發區同豐路,緊臨上海市,占地193,110平方公尺,共計三個廠房,分三期興建;昆山一廠:1997年4月開始運作,廠房麵積23,000平方公尺;昆山二廠:1999年完工啟用,廠房麵積22,000平方公尺;昆山三廠:1999年破土興建,廠房麵積40,000平方公尺;員工人數約2,113人。

仁寶昆山廠。2000年 6 月成立,生產筆記型電腦,位於江蘇省昆山市出口加工區,距離上海約50公裏,占地麵積:17,211,696 ft2 ( 15,996平方公尺 ),廠房麵積:141,475.49 ft2 ( 13,148.28平方公尺),共計三個廠房。CET廠:2002年5月開始運作,廠房麵積 35,000 M?;CIC廠:2003年5月完工啟用,廠房麵積 75,000 M?;CIT廠:2004年11月完工啟用;職工人數約20,088人。CIT2廠,為四廠,2008年4月啟用,廠房麵積:85000平方米,位置在三廠東邊。2010年新建五廠,廠房麵積十二萬平方米,位於三廠四廠南側,預計2011年底完工。
擬在昆山巴城鎮新建一個廠區,擴大視訊產品和筆記本生產。並同時在重慶新建生產基地。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團“

“鴻海科技集團”是“富士康科技集團”母公司。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創立於1974年,前身為鴻海塑膠企業有限公司,創業資金方麵,由郭台銘出資新台幣10萬元與朋友合資成立。

1974年鴻海在董事長郭台銘以30萬台幣、十來個員工創業時,生產的產品是黑白電視機旋鈕的小企業。

“鴻海”於1977年赴大陸投資,投資什麽?是資金?還是技術?還是人工?

富士康在中國的工廠:1988年在廣東深圳地區投資建廠,到現在30年過去了,在內地已經遍地開花,從珠三角到長三角到環渤海、從西南到中南到東北建立了30餘個科技工業園區。

全國富士康園區分布圖

華北地區:北京、秦皇島、廊坊、天津、太原、晉城

華中地區:鶴壁、濮陽、濟源、鄭州、蘭考、武漢、長沙

華東地區:煙台、菏澤、淮安、南京、無錫、嘉善、昆山、上海、寧波、杭州、安慶

華南地區:南寧、廣州、佛山、中山、東莞、惠州、深圳

西南地區:成都、重慶、貴陽、凱裏、六盤水

西北地區:蘭州

東北地區:營口、長春

港澳台地區:香港、台北、台中、台南、高雄

七大產業園

深圳-大陸的第一個生產基地

富士康是科技集團是台灣鴻海精密集團在大陸投資興辦的高新科技企業。1988年,富士康在深圳寶安西鄉成立中國大陸的第一個生產基地-深圳海洋精密電腦接插件廠。從此,富士康開始憑借自己的力量在中國大陸上攻城略地。其發展到現在,富士康在深圳龍華科技園以及觀瀾科技園的員工達到二十七八萬人。目前,富士康在深圳的重心將會放在“8K+5G”生態上,並將用在工作、教育、娛樂、家庭社交、環保汽車、財產交易采購、健康和安全這八大生活方麵。

太原-主打手機組裝

太原科技工業園是富士康在大陸興建的第六個高新科技園區,其於2003年建立,位於國家級太原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山西省引進的最大外商投資企業。富士康太原科技工業園已有3家全資子公司,分別為:鴻富晉精密工業太原有限公司,主要產品為手機、筆記本電腦的鎂合金結構件產品;富晉康精密工業太原有限公司,主要產品為電腦散熱器件;富晉精密模具有限公司,主要產品為精密模具。三家公司已在2004年6月至7月間陸續投產。

園區總占地麵積1.62平方公裏(2423畝),現有員工7萬餘人。

煙台-遊戲機生產基地

煙台富士康為富士康科技集團在煙台的園區,位於煙台開發區,建於2004年,廠房麵積在3.3平方公裏,其是富士康科技集團在大陸建立的八大主力科技工業園之一。現有員工近8萬人,工業總產值居於Foxconn在大陸八大工業園區的第三位,僅次於深圳與上海園區,將建設成為山東半島最大的3C產品工業基地。目前園區內主要有CCPBG事業群,同時,它也是山東省重點引進的項目

目前,富士康煙台科技園主要涉及遊戲機、手機、液晶電視及麵板模組、智能機器人、數碼光學產品、小家電、機頂盒(含DVD)及關鍵零組件(精密光學鏡頭模組、PCB線路板)等八大產品集群。

武漢-最大的台式電腦生產基地

富士康武漢園區於2007年建廠,2008年投產,現有員工3萬餘人,所擁有廠房40餘棟,富士康武漢園區主要產品涉及信息係統整合與服務產品,具備個人計算機、新型遊戲機、自動販賣機等產品的自行設計、模具開發、成型﹑衝壓、表麵處理、組裝、檢測等能力,是全球最大的台式電腦生產基地。

重慶-筆記本生產重地

重慶富士康科技集團2009年確定落戶重慶沙坪壩西永微電園,主要生產筆記本,投資10億美元,占地1800畝,現有員工6萬多人,於2010年5月正式投產,預計年產2000萬台筆記本電腦及配件。 富士康擁有90餘萬員工及全球頂尖IT客戶群,為全球最大的電子產業專業製造商。2013年位居《財富》2010年全球企業500強第45 名。

數據顯示,自2010年投產起到2014年11月,富士康累計在重慶創造的產值已達1200億元人民幣。其中,僅2014年就創造330億元人民幣出口交貨值,產品從重慶出口到全世界各地。

其中,富士康的筆記本業務主要放在重慶。據了解,重慶筆記本電腦出貨量已經連續4年全球第一。2017年全球筆記本電腦訂單量下滑,產量卻逆勢增長9.9%,占全球筆記本電腦產量的40%左右。

鄭州-最大的蘋果生產基地

中國北部城市鄭州是富士康為蘋果公司生產iPhone的主要基地。

富士康鄭州科技園,位於鄭州航空港區。富士康鄭州科技園主要生產計算機、通訊、手機、消費性電子等零組件、機構件及係統軟件等,廠房建設麵積約140萬平方米,2011年底入住員工總數達13萬人。

富士康科技集團在鄭州有三個廠區,分別是鄭州航空港廠區,經開區廠區,中牟縣廠區。

航空港廠

鴻富錦精密電子鄭州有限公司,鄭州富士康總部,位於鄭州新鄭綜合保稅區,也稱呼為鄭州航空港區,員工住新建成的“豫康新城藍領宿舍”和豫發置業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錦繡棗園小區”、“錦繡綠苑小區”。

經開區廠

富泰華精密電子鄭州有限公司,位於出口加工區,第九大街和經北二路交叉口,建設24萬平方米廠房、21萬平方米藍領公寓。

中牟縣廠

富鼎精密電子鄭州有限公司,位於中牟白沙鎮,原國棉四廠新廠房廠區,建設5萬平方米廠房、11萬平方米藍領公寓。

目前,富士康在鄭州至少擁有3家工廠,包括94條生產線,雇用了35萬名工人。鄭州富士康大約每分鍾可以組裝350部蘋果手機,每天的產量達到50萬部。全球大約一半的蘋果手機都來自鄭州的富士康工廠。

成都-最大的iPad生產基地

富士康成都科技園是富士康科技集團是專業從事電腦、通訊、消費電子、數位內容、汽車零組件、通路等6C產業的高新科技企業。

據媒體消息,2010年.鴻海集團花百億美元打造的新生產基地成都,預定在成都擴建52條iPad生產線,年產能4,000萬台。

當時,第一條生產線已正式投產,且已成功完成出口通關程序,而這52條生產線在2011年全麵架設完畢,成為富士康生產iPad的重鎮。

廣達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重慶:

2010年4月,廣達集團於重慶西永微電子產業園區投資,成立達豐(重慶)電腦有限公司,建成廣達在大陸地區第三個製造基地QCMC廣達重慶製造城。

廣達集團創建於1988年,除在筆記本電腦OEM、ODM領域維持領先地位外,廣達集團更延伸觸角至服務器、液晶顯示器、液晶電視、通訊等領域,積極展開產業整合布局。

達豐(重慶)電腦有限公司作為廣達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引入廣達總部先進的運營模式,主要以生產筆記本電腦為主,兼顧服務器、液晶顯示器、液晶電視等IT產品的生產。

地址:重慶市沙坪壩區綜保大道18號

常熟:

於 2006年正式落戶江蘇省常熟市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主要生產數碼電子係列產品。CSMC依托廣達集團先進經營理念,憑借廣達中國製造總部豐富管理經驗,自 建廠後產量、產值及外貿出口總額屢創新高,並由常熟市人民政府確定為工業經濟和開放型經濟一號工程,名列蘇州地區同類企業前茅。

地址:江蘇省常熟市經濟開發區虞山高新技術產業園錦州路8號

鬆江:

由廣達集團於2000年12月在鬆江區國家級出口加工區建立廣達上海製造城(QSMC),是廣達集團在大陸投資的第一家全資子司,旗下有達豐,達功為首,以“豐功偉業,福利人群”命名的8家全資子公司,並於2012年收購展運電子(珠海)有限公司,周邊關係企業有達威,友達等。

產品涉及筆記型電腦,一體式電腦,伺服器,模組等,長期代工蘋果(apple),宏碁(acer),惠普(hp),戴爾(Dell),華碩(Asus),神舟(HASEE),東芝(TOSHIBA),索尼(SONY)等。

擁有強大的技術團隊,龐大的產業集群,專注於OEM,ODM的生產,現有員工近30000人(轉正),中國區董事長黃健堂,總裁林百裏,下轄有F1~F7七個主要廠區,還有H1,H2兩個大型倉庫,一個智能研發處Q-BUS.

地址:上海鬆江出口加工區三莊路68號

這是幾個台灣的小老板,借著走資派的《惠台政策》,幾乎是無償用大陸的土地建廠,低薪用大陸的農民工。賺了大把的財富,壯了資本家,肥了台灣當局。

除了這些世界級的大資本家外,還有千千萬萬個中小資本家,藝人、磚家叫獸,行行色色的騙子來大陸撈走了多少金錢美女回台灣?

放心!台灣。走資派不會用武力攻台的。

未了,還想惡心一下國民黨,惡心的國民黨,除了孫中山領導的那幾年外,其餘都是惡心的。民眾黨是個機會主義投機黨。民進黨搞台獨,本尊不讚同,堅決反對。但,相比較,民進黨明著直說,讓人佩服。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人民公社以糧為綱五業綜合平衡





農村人民公社的設想和具體製度安排,是把農業(包括農林牧副漁各業)、工業、商業、文化教育、軍事國防等統一於農村基層社會組織之中。

1958年,當一些農村在大規模農田水利建設中自發合並建立大合作社(公社)時,毛澤東等中共領導人對此寄予承載中國農村發展前景的厚望。幾十年之後,新中國的鄉村將有許多公社,“每個公社有自己的農業、工業,有大學、中學、小學,有醫院,有科學研究機關,有商店和服務行業,有交通事業,有托兒所和公共食堂,有俱樂部,也有維持治安的民警等等。”

1958年7月1日,陳伯達傳達了毛澤東對於公社的設想:“我們的方向,應該逐步地有秩序地把‘工(工業)、農(農業)、商(交換)、學(文化教育)、兵(民兵,即全民武裝)’組成為一個大公社,從而構成為我國社會的基本單位。”

8月9日,毛澤東視察山東,當譚啟龍匯報曆城縣北園鄉準備辦大農場時,毛澤東說,還是辦人民公社好,它的好處是可以把.工、農、商、學、兵合在一起。在他看來,“農場”隻意味著一種純農組織,而人民公社要綜合經營,工農商學兵、農林牧副漁俱全。

農村人民公社凝結著毛澤東對於中國農村發展的深遠思考和價值訴求。

農村人民公社是合作大農業:統籌發展,夯實基礎。

恩格斯在1870年就指出:農民分散是軟弱無力的,隻有共同耕種才能擺脫貧困。毛澤東基於中國的情況,更深刻地指明:中國幾千年來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的個體經濟,是使農民自己陷於永遠窮苦的根源。要擺脫窮苦貧困,就要組織起來,走集體經濟之路,“這是人民群眾得到解放的必由之路,由窮苦變富裕的必由之路”。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農民合作組織經由互助組、生產合作社而走向人民公社。人民公社通過勞動力的合理安排與分工協作,發展農、林、牧、副、漁五業並存的大農業,即“在狠抓糧食生產的同時,要合理安排農、林、牧、副、漁的布局,互相促進,全麵發展。”從而提高生產能力,積累資金,改善生活,最終走向共同富裕。

農村人民公社以糧為綱,五業綜合平衡。

糧食是國民經濟基礎的基礎。毛澤東對糧食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認識。他說:必須優先發展生產資料的生產這是已經定了的。但是決不可以因此忽視生活資料尤其是糧食的生產。如果沒有足夠的糧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養活工人,還談什麽發展工業?

同時,中國又是個人口大國,人口的快速增長對糧食形成巨大需求。解決人們的吃飯問題,自然成了迫在眉睫的任務。在1959年許多地方的農田連年遭受大麵積自然災害,糧食和其他農副產品產量急劇下降,再加上大躍進和公社化運動過程中劉少奇鄧小平等一些幹部為了政績搞的浮誇虛報,糧食被不斷高估產從而高征購,征購了“過頭糧”,一些地方開始出現大饑荒的時候,特別是1960年夏天當得知餓死人的消息後,這也從反麵說明了糧食問題的重要性。由此,毛澤東比以往更加高度重視糧食生產,要求采取一切措施增加糧食產量。

在強調以糧為綱的同時,毛澤東十分重視林牧副漁等業的綜合平衡。早在農村人民公社建立之初,毛澤東就曾指出:“隻搞糧食、薯類,沒有可以交換的經濟作物,工資發不出去,不好。以後要多搞能交換的經濟作物。”1958年他曾對薄一波說:現在農業已經有辦法了,叫做“以糧為綱,全麵發展”。毛澤東曾將農、林、牧三者關係喻為:農、林業是發展畜牧業的祖宗,畜牧業是農、林業的兒子;然後,畜牧業又是農、林業(主要是農業)的祖宗,農、林業又變為兒子了。他說,這就是三者平衡地位互相依賴的道理。美國的種植業與畜牧業並重,中國也一定要走這條路線,因為這是證實了確有成效的科學經驗。

對於副業,毛澤東向來重視。還在合作化時期,他強調農業社要發展副業生產,增加社員收入,並要求政府為農村家庭副業產品找到較多的銷路,不使他們發生困難。公社建立後,他要求各公社在農林牧漁上去的同時,“副業也要上”。為此,需要抓商品流通。大公社所有製時期,副業生產曾一度受到影響,毛澤東在及時糾“左”過程中,反複強調要大力恢複和發展農村家庭副業和手工業。他說:要把副業搞起來,不搞副業,農民從集體就分不了多少錢,就真的要“吃飯靠集體,花錢靠自己”了。經毛澤東審閱的《關於大力發展農村副業生產的指示》指出:同國民經濟其他部門比較,農村副業還是一個薄弱的環節。各級黨委和政府應進一步貫徹執行“以農為主,以副養農,綜合經營”的方針,在繼續大抓糧食和主要經濟作物生產的同時,大抓副業生產,大力發展農村副業。發展農村副業,首先要大力發展集體副業,同時也要積極地指導和幫助社員發展家庭副業。

毛澤東強調,農業布局,包括糧食和其他經濟作物的布局,以及農、林、牧、副、漁的布局,一定要注意因地製宜,其中各有重點,要適合各縣各公社特點來布局。1960年3月,針對當時的經濟困難和人民公社辦社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他反複強調:農村人民公社要根據文件,結合各省情況去做。他說,比如通山縣,本來隻有小部分地方種糧食,大部分地方的主業是林業,有些地方適合漁業,但是因為搞糧食成風,林業、漁業不搞了,統統去搞糧食。“這是破壞原有的經濟秩序。”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農村人民公社辦學的內容與形式





農村人民公社曾經是中國農村最重要的組織形式、製度體係和中國鄉村社會的存在方式。當年毛澤東極力“推廣”人民公社並將它設計為一種獨具特色的製度模式,凝結著他對中同農村發展的深遠思考和價值訴求。這種訴求在於,通過全新的製度安排,集工、農、商、學、兵於一體,統籌農、林、牧、副、漁,建立一套較完整的組織結構和運行機製,尋求一條既能避免資本主義弊端,又能改造傳統小農社會,使廣大農民共同富裕起來的、中國自己的農村現代化乃至整個國家現代化的道路。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對國民文化素質的要求是不言而喻的。毛澤東在賦予農村人民公社的“五位一體”綜合功能中,十分重視“學”,即公社辦學。在他看來,在政治革命和經濟革命奠定了新中國發展所必需的政治秩序和經濟基礎之後,接著要進行的是技術和文化方麵的“革命”。農村人民公社大辦文化教育,以“能者為師”,開展識字掃盲,辦業餘紅專學校,辦幼兒園、小學、中學特別是農業中學,乃至辦農業大學等,使人人有書念,不僅提高了廣大農民科學知識水平和文化素養,而且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農村生產力。

農村人民公社辦學的內容與形式。

首先,開展識字、掃盲運動。為適應社會主義建設特別是農村發展的需要,毛澤東提出要組織農民學文化,在農村開展掃盲工作,並要求在教學內容、形式和時間上都要切合農民的實際。農業“四十條”提出:從1956年開始,按照各地情況,分別在12年內,基本上掃除青年和壯年中的文盲。

1958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了在三年到五年時間內,全國基本完成掃除文盲的任務。據此,各農村人民公社號召在校學生和一切識字的人都參加掃盲工作,培訓民師,組織誌願掃盲工作隊,突擊編寫、印刷、出版掃盲識字課本,大力開展掃盲運動。

1951年至1961年的十年間,山東省共掃除青壯年文盲370萬人,1965年全省共有掃盲班學員261.5萬人,摘掉文盲帽的有21.3萬人。盡管當時存在急於求成、浮誇等問題,但掃盲力度之大,普及麵之廣,可以說是達到了教育下移、教育平民化的目的,幾乎讓所有農民,無論青少年文盲,還是中老年文盲,都獲得了不同程度的受教育機會。

其次,開辦幼兒園,普及小學,舉辦初中。毛澤東強調.:農村辦學應當采取多種形式,除了國家辦學以外,必須大力提倡群眾集體辦學,允許私人辦學,以便逐步普及小學教育。

據此,人民公社開辦了大批農村小學、幼兒園和托兒所,並盡可能舉辦初級中學,使農村人口受教育機會大大增加,適齡兒童大都被送進學校接受教育。

山東掖縣(今萊州市)西由公社1963年兒童入學率比1958年前增長了30%.基本上普及了小學教育;學生總數由1958年時的88名增至556名。

安徽霍丘縣夏店公社貫徹執行中共中央關於兩條腿走路的方針,1958年秋辦起民辦小學32所,吸收了1570名學生入學,普及了當地的小學教育。

湖北省荊州地區高坪、黃龍兩個公社通過建立教育網,並“把學校辦到了貧下中農的家門口”,在147個生產隊都開辦了幼兒班,上幼兒班的3-6歲兒童達3040名。

此外,許多地方還興辦了耕讀小學。如江蘇句容縣大卓人民公社,1964年辦起了47所耕讀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85%。同年,江西南昌縣也興辦了許多耕讀小學,使90%以上學齡兒童入了學。

再者,興辦農業中學。

1957年3月,毛澤東分別同各省市委宣傳部長和七省市教育廳長談教育工作問題,毛澤東說:中學辦在農村是先進經驗,農民子弟可以就近上學,畢業後可以回家生產。

1958年9月,毛澤東進一步指出:人民公社辦學校,勤工儉學,或者半工半讀,學習和勞動就結合起來了。這是一大改革。動員群眾力量辦農業中學,使不能進普通初中的小學生畢業生都能升學,至今看來仍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毛澤東:“農業中學可以把幾十萬幾百萬小學畢業生,訓練成工農業生產所需要的技術力量”。

由此,大多數農村人民公社都舉辦了農業中學。如江蘇省在1958年春季辦起了6000多所農(職)業中學,入學的學生達30多萬人。這些農業中學大都是依靠群眾解決校舍設備問題,如獻工獻料,送農具、校具等。

農業中學在創辦之初,便顯示出對於農業生產、推動技術改革方麵的促進作用。全省農(職)業中學共種38844畝高額豐產試驗田,開辦各種小型工廠12340個。學生邊學習邊勞動,在掌握了某項技術後,馬上向社員推廣,農業中學成了農村革新農業技術、推廣先進經驗的重要平台。

毛澤東和中共中央肯定了農業中學的重大作用,要求采取各種有效方法培養農業中學的師資、因地製宜學以致用地編寫教材,並且明確指m農業中學是一種職業學校,與普通中學擔負著不同任務,兩者發展並重。

最後,建立業餘紅專學校和農業大學。紅專學校是為掃盲畢業學員升入高一級學校而設立的一種政治、技術、文化“三合一”的學校,屬成人教育、工農業餘教育的一種形式,縣、公社、大隊都辦,學製有長短,由學校自行掌握。

學校大致分為三種類型:

一是集中生產、食宿,白天勞動,晚上學習,實際是生產專業隊性質。

二是基本上半工半讀,學員文化水平不一,辦學也不正規。

三是縣辦的較正規的農業學校,半工半讀,多數與縣初級農校、農場、拖拉機站合並,學員文化水平多在高小以上。

公社舉辦的大學一般為業餘大學,如人民公社辦業餘大學的“開路先鋒”——河南省孟津縣的翟泉紅專大學,吉林省延邊朝鮮民族自治州的黎明農業大學等。

據《光明日報》報道,到1958年10月1日,廣大農村中的紅專學校和紅專大學已達34.9萬餘所,有2000餘萬人在這些學校裏學習。

山西省辦起業餘紅專學校和文化技術學校共23653所,入學人數達200萬人,紅專大學7478所,入學人數近129萬人。

1959年冬,毛澤東在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時強調,“公社要有高等學校,培養自己所需要的高級知識分子”,以適應農業機械化的要求。誠然,在辦學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如不顧客觀條件限製一哄而起、主觀主義、形式主義等,但從效果看,當時的紅專學校和業餘大學在提高群眾文化和思想水平、推動農業生產方麵確實起到了一定作用。特別是其既勞動又生產、就地取材、能者為師的做法是適合當時實際和需要的。

農村人民公社辦學負載的價值。

首先,“靠文盲建設不起社會主義”。

新中國成立之初,文化教育十分落後,“文盲占人口的百分之八十”。

據統計,各級各類學校在校生僅占全國人口的5.6%,學齡兒童入學率隻有20%左右。

毛澤東在會見斯諾時談到:我們的基本情況就是一窮二白。

所謂“白”,就是文盲還沒有完全消滅,不但是識字的問題,還有提高科學水平的問題。毛澤東借用列寧的話說: “列寧說過:‘在一個文盲充斥的國家內,是建成不了共產主義社會的。’我國現在文盲這樣多,而社會主義的建設又不能等到消滅了文盲以後才去開始進行”。

因此,普及和加強文化教育,是社會主義建設大業當中刻不容緩的重要工作,也是人民公社的題中之意。各人民公社的章程或簡章中,對於文化教育都作出相關規定,如七裏營人民公社章程草案第五十四條規定:16歲以下的男女兒童必須在學校學習,要使社員普遍受到中等教育。喳岈山公社試行簡章也作了類似的規定。

其次,農民“迫切地要求學文化”。

正如毛澤東所分析的:在過去長期的封建製生產關係當中,地主階級不僅掌握主要的生產資料,而且還壟斷了教育與文化。

因此,被剝削被壓迫的農民階級要在文化教育方麵翻身,要自己辦學校,學文化,受教育。

這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就有這種可能了。

而現在農民有了合作組織,有了人民公社,就更“因為經濟上的需要,迫切地要求學文化。”

這種經濟上的需要諸如:

要合理建立生產隊賬冊、搞好集體經濟的財務,就要懂簿記、會計。

有了電,就要有人會操作和掌控。

要消滅農作物的病蟲害,就要有人會使用農藥,等等。

並且,由於人民公社是多業同展的較大規模組織,其經營管理需要各類人才。

再者,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機械化。

人民公社的建立,為農業機器的使用提供了組織條件。

而農業機械化的實施需要大量的技術人員。拉水機、拖拉機、運輸和加工機器等等,從這些農業機械的操作、維修到改進和研製,都需要掌握一定的科學技術知識。

並且,在人民公社組織當中,要提高管理水平、實現科學種田以及實施農村計劃生育、移風易俗、進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等等,都需要文化。

而文化的普及和提高,教育是基礎,這就對教育提出了迫切要求。因此,農村人民公社辦“草根教育”,是毛澤東思考農村問題的十分重要一環。

再次,教育事業是公社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毛澤東不僅對公社辦學寄予厚望,並對公社的教育發展作了規劃:“在教育方麵來說,每個基層單位將有自己的初等學校、中等學校和高等學校”。

毛澤東在北戴河會議上推薦的《楂岈山衛星人民公社試行簡章(草案)》,對公社的教育發展作出了更詳盡的設計。

簡章草案指出,人民公社的任務是管理本社範圍內的一切工農業生產、交換、文化教育和政治事務。

為此,必須多快好省地發展農業、工業生產和文化教育事業,實現技術革命和文化革命,逐步縮小鄉村和城市的差別、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差別。

毛澤東對發展教育的規劃是:公社實行與勞動密切結合的普遍義務教育。要普遍地設立小學和業餘的補習學校,逐步做到所有的學齡兒童都能夠入學,所有的青壯年都能夠補習到高小程度。

毛澤東要逐步做到每一個大隊建立一個業餘農業中學,使所有的青壯年都能夠補習到高中程度。在條件具備的時候,建立適合公社需要的專科學校或者大學。

農村人民公社辦學的成就。

人民公社的“草根文化教育”在掃除文盲、提高廣大農村人口的文化技術水平等方麵,取得了顯著成績,在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方麵獲得了很多寶貴經驗。人民公社時期中國的教育水平,或者說是農村教育水平達到了同等經濟水平國家中少見的高水平。

據統計,1980年中國小學入學率為94%,初中入學率為73%。同期印度小學入學率為83%,初中入學率為30%。73%的初中入學率大約低於發達國家(通常在93-80%之間,但意大利當年為70%),低於同期蘇聯和東歐的社會主義國家(通常與西方發達國家接近或者更高些,比如蘇聯達到96%居世界第一,其次是日本93%)。但除了韓國(78%),中國高於所有現在所謂新興市場國家(大約在30-50%之間),更高於一般發展中國家(15 -30%)。

可見,中國在人均GDP並不高的時候,教育水平是超前的。與印度相比較,印度的高等教育優於中國,但民眾受教育程度遠遠落後於中國,中國有著識字率較高的民眾群體。在有著龐大農村人口且受教育水平相當低的國度取得這樣的成績,這不能不說與當年人民公社辦學緊密相關。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