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為

人世間所有事情的成敗完全在於每一個人是否能夠努力去嚐試去想然後腳踏實地的去做!
個人資料
yongbing1993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二萬五千裏長征二萬六千裏征服

(2023-09-03 05:41:55) 下一個

二萬五千裏長征二萬六千裏征服

 

 

《征服》,那英演唱的歌曲。刀郎是不是該翻唱《征服》。從新彊,二萬六千裏,到達抗州市,翻唱《征服》。《征服》歌詞:

終於你找到一個方式分出了勝負
輸贏的代價是彼此粉身碎骨
外表健康的你心裏傷痕無數
頑強的我是這場戰役的俘虜
就這樣被你征服
切斷了所有退路
我的心情是堅固
我的決定是糊塗
就這樣被你征服
喝下你藏好的毒
我的劇情已落幕
我的愛恨已入土
終於我明白兩人要的是一個結束
所有的辯解都讓對方以為是企圖
放一把火燒掉你送我的禮物
卻澆不熄我胸口灼熱的憤怒
就這樣被你征服
切斷了所有退路
我的心情是堅固
我的決定是糊塗
就這樣被你征服
喝下你藏好的毒
我的劇情已落幕.......

《二萬五千裏長征》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的中國工農紅軍中央紅軍主力從長江南北各根據地向陝北革命根據地進行的戰略大轉移。1934年10月開始,1936年10月結束。曆時兩年,行程二萬五千裏。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勝利,是人類曆史上的奇跡。在整整兩年中,紅軍長征轉戰十四個省,曆經曲折,戰勝了重重艱難險阻,保存和鍛煉了革命的基幹力量,將中國革命的大本營轉移到了西北,為開展抗日戰爭和發展中國革命事業創造了條件。

《二萬五千裏長征》是人類曆史上的偉大奇跡,中央紅軍共進行了600餘次戰役戰鬥,攻占700多座縣城,紅軍犧牲了營以上幹部多達430餘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共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期間共經過14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裏,紅一方麵軍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革命根據地,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麵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麵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誌著萬裏長征的勝利結束。

毛澤東在長征途中就以詩言誌,熱情讚頌紅軍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長征到達陝北後,他時常提及這段艱險壯闊的經曆,采取多種方法,以長征精神鼓舞和教育廣大黨員和群眾。在毛澤東的倡導、推動下,長征精神為中國革命和建設注入強大的動力,曆久彌新地存在於中國共產黨精神譜係之中。

1935年10月19日,毛澤東等率陝甘支隊到達陝北吳起鎮。至此,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勝利結束。在迎來這一勝利的時候,毛澤東寫下了《七律·長征》,用“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隻等閑”“更喜岷山千裏雪,三軍過後盡開顏”等詩句藝術地、形象地表現了紅軍將士不屈不撓、英勇頑強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毛澤東:七律·長征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隻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裏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中國工農紅軍不怕《二萬五千裏》長征路上的一切艱難困苦,把千山萬水都看得極為平常。綿延不斷的五嶺,在紅軍看來隻不過是微波細浪在起伏,而氣勢雄偉的烏蒙山,在紅軍眼裏也不過是一顆泥丸。金沙江濁浪滔天,拍擊著高聳入雲的峭壁懸崖,熱氣騰騰。大渡河險橋橫架,晃動著淩空高懸的根根鐵索,寒意陣陣。更加令人喜悅的是踏上千裏積雪的岷山,紅軍翻越過去以後個個笑逐顏開。

毛澤東主席登上岷山峰頂,遠望青海一帶蒼茫的昆侖山脈有感而作。寫下著名的《念奴嬌·昆侖》。

橫空出世,莽昆侖,閱盡人間春色。

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

夏日消溶,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

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

而今我謂昆侖,不要這高,不要這多雪。

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

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

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

1936年1月26日(農曆正月初三),毛澤東主席率軍由陝北子長縣出發,抵達清澗縣袁家溝一帶,隨後修整了16天。

當時正好天降大雪,萬裏雪飄,千裏冰封,長城內外,白雪皚皚,黃河上下,頓失滔滔。

久居江南的毛澤東主席麵對如此壯麗的北國風光,壯誌淩雲,激情澎湃,寫下了著名的《沁園春·雪》。

北國風光,千裏冰封,萬裏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隻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這兩首詞,熔寫景、議論和抒情於一爐,用字遣詞,設喻用典,明快有力,揮灑自如,辭義暢達,一瀉千裏。

感情奔放,意境壯美,胸襟豪邁,睥睨六合,氣雄萬古,思接千載,洞悉未來,震撼雲霄,傲視古今,言有盡而意無窮。

毛澤東主席以大氣磅礴、曠達豪邁的意境,抒發了他對這片壯麗河山的熱愛,更堅定了革命勝利的信心,為之後的革命曆程,吹響了號角。

毛澤東在瓦窯堡中國共產黨的活動分子會議上作《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報告,第一次比較係統地闡述了長征及長征精神。他用一句話就形象概括了長征的意義:“長征是曆史紀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

毛澤東用詩一樣的語言讚美長征:“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於今,曆史上曾經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嗎?十二個月光陰中間,天上每日幾十架飛機偵察轟炸,地下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路上遇著了說不盡的艱難險阻,我們卻開動了每個人的兩隻腳,長驅二萬餘裏,縱橫十一個省。請問曆史上曾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嗎?沒有,從來沒有。

長征又是宣言書。它向全世界宣告,中國工農紅軍是英雄好漢,帝國主義者和他們的走狗蔣介石等輩則是完全無用的。長征宣告了帝國主義和蔣介石圍追堵截的破產。

長征又是宣傳隊。它向十一個省內大約兩萬萬人民宣布,隻有中國工農紅軍的道路,才是解放他們的道路。不因此一舉,那麽廣大的民眾怎會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還有紅軍這樣一篇大道理呢?

長征又是播種機。它散布了許多種子在十一個省內,發芽、長葉、開花、結果,將來是會有收獲的。

總而言之,長征是以中國共產黨的勝利、是蔣介石國民黨敵人失敗的結果而告結束。”

毛澤東還分析長征勝利的原因:“沒有共產黨,這樣的長征是不可能設想的。中國共產黨,它的領導機關,它的幹部,它的黨員,是不怕任何艱難困苦的。”

1936年10月美國記者斯諾到陝北訪問毛澤東時,就提出了“紅軍為什麽能克服千難萬險走完二萬五千裏”的問題。毛澤東給出了這樣的回答:“第一是因為共產黨的正確領導,第二是因為蘇維埃人民基本幹部的偉大的技巧、英勇、堅決和幾乎是超人的忍耐力和革命的熱忱”。還說:“許多,許多優秀的同誌,許多獻身於革命的人,都在一個宗旨下工作,造成了紅軍和蘇維埃運動,而他們和那些未來的同誌,將要領導革命到最後勝利”。

毛澤東長征中創作的多首詩詞,是紅軍長征光輝曆程的藝術再現,也是偉大長征精神的詩意表達。到陝北後,毛澤東一改過去寫詩很少示人的習慣,在一些場合朗誦自己的《七律·長征》。

1936年10月,他為斯諾親筆抄下這首詩。後來,斯諾將毛澤東關於長征的講述和《七律.長征》收入他所著的《紅星照耀中國》(中譯本名為《西行漫記》)中,長征和長征精神廣為世人所知。

毛澤東還一直關心、培養和重用長征中走過來的幹部戰士,把對長征精神的倡導落到更實處。他曾指示:“凡屬同意黨的綱領政策而工作中表現積極的分子,不念其社會關係如何,均應廣泛地吸收入黨,尤其是陝甘支隊及二十五軍經過長征鬥爭的指戰員,應更寬廣地吸收入黨”“凡屬經過長征的分子,一律免除候補期”。

在毛澤東的倡導下,全黨全軍充分認識到長征和長征精神的偉大,從過去反“圍剿”失利的心理陰影中走出,增強了迎接新曆史任務的信心和勇氣。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在中華民族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毛澤東和中共中央通電全國,號召:“全中國同胞,政府與軍隊,團結起來,築成民族統一戰線的堅固長城,抵抗日寇的侵掠!”而國民黨從一黨私利出發,對於國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持猶疑、搖擺態度。不少國人對中國共產黨知之甚少或抱有偏見,對中國抗戰懷著或一味悲觀或盲目樂觀的情緒,“亡國論”“速勝論”的錯誤觀點到處流傳。

這時,毛澤東把長征精神與抗日救亡緊密結合起來,通過宣傳長征精神,駁斥國民黨頑固派的汙蔑攻擊,表明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和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的地位作用。1939年5月,他在西北青年救國會舉行的模範青年授獎大會上說:“共產黨有艱苦奮鬥的作風,能夠忍饑挨餓去打日本帝國主義。從前紅軍長征過草地的時候,有五十天沒有飯吃,吃樹皮,這隻有共產黨能做到,別人是做不到的。我們共產黨員‘吃樹皮’,土豪劣紳、貪官汙吏則‘刮地皮’。所以把共產黨搞掉了,中國就不妙。大家要擁護共產黨,全國老百姓也要擁護共產黨。相反,那些反共的、發國難財的、吃摩擦飯的壞家夥,應該統統清除掉。”

在長征中,中國共產黨和紅軍高舉北上抗日旗幟,自覺承擔起民族救亡的曆史重任。毛澤東以救國救民的長征精神激勵人們,特別是青年,投身抗戰,英勇鬥爭,把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1939年12月,他在延安各界紀念一二·九運動四周年大會上發表演說,指出:“紅軍同誌完成了這麽偉大的長征,學生同誌在北平發動了這樣偉大的救亡運動,兩者都是為解放民族和解放人民而鬥爭,其直接意義都是推動抗日戰爭。”

全民族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的兩首長征詩詞《七律·長征》和《清平樂·六盤山》廣為流傳。不僅在一些書報上發表,還被譜成歌曲,在敵後根據地廣為傳唱。“紅軍不怕遠征難”、“不到長城非好漢”的長征精神給予廣大抗日軍民極大鼓舞。1941年犧牲的新四軍政治部主任袁國平,生前就寫有一首《和毛主席長征詩》,表達他堅定樂觀的革命精神。毛澤東的長征詩詞還對於團結民主人士共同抗戰產生積極影響。1938年11月,毛澤東為來延安的愛國民主人士、“七君子”之一的李公樸及夫人題寫《清平樂.六盤山》,使中國共產黨團結抗戰的形象為更多人所了解。

1937年1月13日,毛澤東主席等人進駐延安。在延安,毛澤東主席和廣大將士、邊區人民,同甘共苦,自力更生,迎接新的挑戰,創造新的勝利。

從此,延安成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指揮中心和戰略總後方,既是紅軍長征勝利的落腳點,也是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贏得抗日戰爭勝利、進而奪取全國勝利的解放戰爭的出發點。

1939年以來,由於日本侵略軍進行根據地進行殘酷的“掃蕩”,再加上國民黨頑固派實施經濟封鎖,以及連年遭受自然災荒。

陝甘寧邊區和各敵後抗日根據地經濟條件十分困難,中央紅軍的供給瀕於斷絕。

這是抗戰期間根據地最為艱難的時刻,邊區陷入沒糧吃、沒衣穿、沒被蓋、沒經費的困境。

1939年2月,為了解決這個困難,毛澤東主席召開生產動員大會,號召陝甘寧邊區軍民“自己動手,生產自給”,要求部隊在不妨礙作戰的條件下參加生產運動。

1941年初,八路軍第120師第359旅奉命開進南泥灣地區,一手拿槍,一手拿鋤,實行“屯田政策”。

在生活條件極為艱苦且資金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指戰員自己動手建窯洞、搭帳篷、挖野菜、製農具,逐步解決了吃住和生產資料問題。

這就是著名“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故事。

陝甘寧邊區頓時出現一片欣欣向榮的繁華景象,陝北百姓生活明顯提高。

《二萬六千裏征服》:刀郎《羅刹海市》

羅刹國向東兩萬六千裏,過七衝越焦海三寸的黃泥地,隻為那有一條一丘河。河水流過苟苟營,苟苟營當家的杈杆兒 喚作馬戶,十裏花場有渾名。她兩耳傍肩三孔鼻,未曾開言先轉腚。每一日蹲窩裏 把蛋來臥,老粉嘴兒多半輩兒。以為自己是隻雞,那馬戶不知道他 是一頭驢。那又鳥不知道它 是一隻雞。勾欄從來扮高雅,自古公公好威名。

.....西邊的歐鋼有老板,生兒維特根斯坦。他言說馬戶驢又鳥雞,到底那馬戶是驢 還是驢是又鳥雞,那驢是雞那個雞是驢。那個雞是驢 那個驢是雞。那馬戶又鳥,是我們人類根本的問題。

《二萬六千裏征服》加上外援名人的助力,擊倒了由一群壞人掌控賺錢的資本集團。這是一個好的開頭。看走資派資本家還能瘋狂多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