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為

人世間所有事情的成敗完全在於每一個人是否能夠努力去嚐試去想然後腳踏實地的去做!
個人資料
yongbing1993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傅連暲福音醫院收治紅軍傷病員

(2023-03-19 05:52:17) 下一個

傅連暲福音醫院收治紅軍傷病員

 

轉載《傅連暲與紅色醫院的創辦》

作者:鍾建紅

傅連暲是中共七大候補代表,中共八大代表,全國政協第二、三屆常委。早年,他在教會的資助下完成了學業,成為福建長汀福音醫院的醫生。1925年,五卅運動波及長汀縣城,英籍傳教士、福音醫院英籍院長和醫生離開長汀後,傅連暲被公推為院長。1927年9月,南昌起義軍進入長汀,在傅連暲的領導下,福音醫院收治了陳賡、徐特立等300餘名起義軍傷員,開啟了紅色進程。

1929年,紅四軍入閩後,傅連暲領導福音醫院積極收治紅軍傷病員。1932年1月,他創辦了中國工農紅軍中央看護學校,培訓了60多名紅軍醫務人員。同年秋,應毛澤東的建議,他將醫院更名為“中央紅色醫院”。1933年初,傅連暲正式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並將醫院遷往瑞金,使其成為中央紅軍第一個正規醫院。

 福音醫院與傅連暲

 依江而建的福建汀州因水運發達,自古就比較繁榮。1896年,汀州建立起“中華基督教堂”。1900年,英國倫敦公會派出牧師和醫生到達汀州,開展傳教與行醫活動。1907年,倫敦公會教友亞盛頓捐款25萬英鎊,在汀州北山下的老古井附近,建立起福音醫院和培養醫生的亞盛頓醫館,以及女子學校、鄉村小學、神學院等設施。

傅連暲的父母居住在汀州城外的伯公嶺。他們素來是窮苦的佃農,常常辛苦勞動一年,卻依然欠地主的債。無奈之下,於1889年舉家搬遷,來到汀州城謀生。傅連暲的父親在汀江碼頭當搬運工或挑夫,母親則給人洗衣、做針線。他們依靠微薄的收入維持生計,勉強在汀江岸邊站住腳。在困窘的生存狀態下,傅連暲的父親率全家皈依了基督教,以求護佑。

傅連暲生於1894年9月14日。這天是中秋節,第一聲啼哭響起時,太陽剛好從東方冉冉升起。故其乳名“太陽生”,取名“日新”。入小學後,則取名為“連”。

在教會醫生的資助下,少年傅連暲得以在新式小學和中學讀書。1911年秋天,他走進設在福音醫院內的亞盛頓醫館,開始了學醫的曆程。

完成學業後,傅連暲被福音醫院聘為旅行醫生。三年的巡醫生涯之後,他成為長汀(中華民國於1913年廢州置長汀縣)紅十字會主任醫師,協助福音醫院院長賴查理教學。兩年後,又分別被長汀省立男中、女子師範聘為校醫。

外籍醫生常常因為漠視貧困家庭,從而造成病情延誤,導致病患兒童夭折。這促使傅連暲開始反思,並進而思考祖國與大眾的命運。除了醫療事務之外,他開始有意識地與醫院的洋醫生們保持著距離。

1925年是傅連暲人生的轉折點。《長汀縣誌》記載:“6月7日上海‘五卅’慘案電訊傳至縣……在南寨召開各界民眾聲討帝國主義大會,會上成立‘滬案後援會’、‘抵製仇貨委員會’。外籍牧師、醫生懾於縣內反帝運動高漲,陸續離開長汀。”傅連暲對於帝國主義的侵略感到異常憤慨。他參加後援會,並支持罷市、罷課、遊行。

在混亂中,福音醫院群龍無首。隨即,深受信賴的傅連暲被推舉為院長。

1926年,傅連暲與龍岩縣《岩聲》辦刊人鄧子恢相識。鄧子恢遂將瞿秋白的著作《新社會觀》送給傅連暲閱讀。這部著作極大地啟蒙了傅連暲的革命思想,開闊了他的人生視野。後來,傅連暲在《1937年對記者談話》中說,它給了自己極深刻的印象,使自己更懂得了革命的人生觀,因此,更加同情革命,並進而直接參加革命。

1927年8月底,南昌起義軍抵達長汀。福音醫院接收了300多名傷員。醫院裏隻有兩名外科醫生,再加上內科醫生傅連暲,三人馬不停蹄地為傷員做手術。傅連暲動員長汀縣城的青年教師、學生及暑假回鄉的學生們共同照料傷員。傅連暲回憶說:“起義軍營長陳賡同誌在會昌戰鬥中腿骨被敵軍子彈打斷了……我是一個醫生,有責任挽救他這一條腿。於是便采用了‘保守療法’的方針……總之是想盡種種辦法,避免截肢,在這樣持久而謹慎的醫療護理之下,陳賡同誌的傷腿,終於被保存下來了。”新中國成立後,陳賡回憶起那時的傅連暲:“他是我所遇到的第一個同情我們的醫生。承他盡心照拂,使我直到現在都很感激。”

起義部隊南下後,還有很多傷員留在醫院進行治療。徐特立也因罹患重病而住在醫院後麵老古井旁療養處。為了維持傷員的生活,傅連暲便向長汀商人募捐。他還利用自己和教會的影響力,與國民黨軍隊周旋,宣講人道主義,借此保護起義軍留下的傷員。在策略上,對於國民黨軍隊的傷病員,他也一並予以治療。

這期間,傅連暲與周恩來、徐特立、陳賡有深入的思想交流。他的思想開始向革命者傾斜。

1928年春,閩西各地農民紛紛舉行暴動。黨組織麵臨幹部十分缺乏的問題,需要迅速提高農民幹部的革命素質。長汀黨組織便找到傅連暲籌劃此事。其後,在他的推動下,“訓政人員養成所”得以開班。傅連暲利用為新駐長汀的軍閥郭鳳鳴看病的時機,成功說服了對方,由傅連暲出資,對方籌辦。名義上,“養成所”公開講三民主義,但實際上則宣講馬列主義,總結農民運動經驗。前後共辦了兩期,培訓了100多名幹部。

1929年3月14日早晨,毛澤東、朱德率領紅四軍從長汀南部攻取長嶺寨,15日進入長汀縣城。戰鬥正在進行,傅連暲便已動員全院醫護人員,準備迎接傷員。

在診療時,傅連暲察覺紅軍隊伍中正在流行麻疹病。出於醫生的責任與內心對紅軍的熱愛,他立即向紅軍後勤幹部報告,並建議全軍接種牛痘。朱德對傅連暲的建議非常讚同,隨後,傅連暲率領醫護人員用3個星期的時間給紅四軍指戰員接種了牛痘。

紅四軍進入長汀兩星期之後,毛澤東、朱德來到醫院,對他為紅軍熱情治病的行為表示感謝。在傅連暲的陪同下,毛澤東、朱德參觀了醫院,他們盛讚醫院科室完善、設備齊全。傅連暲遂向毛澤東、朱德建議,將醫院改為紅軍醫院。毛澤東與朱德則表示,紅軍還要撤走,搬這樣大的醫院是不可能的,以後還會送傷員過來。

不久,紅四軍撤離長汀。傅連暲派他的兩個醫科學生攜帶藥品與醫療器械隨軍服務。

離開長汀前,毛澤東請傅連暲以醫院的名義訂閱報紙,通過地下黨轉送到瑞金。傅連暲便訂閱了上海的《申報》《新聞報》,以及廣州的《工商日報》《超然報》,皆以“鄭愛群”的名義通過長汀郵局的地下黨郵遞員投遞。同時,傅連暲也利用為國民黨上層人物看病的機會掌握情報,並伺機傳遞給地下黨。

傅連暲在1937年接受采訪時說:“在1929年與1930年中,汀州是遊擊戰爭的區域,曾在紅軍中屢得屢失。我醫治雙方傷病員,無所偏袒。但我始終與紅軍保持著密切聯係,秘密地進行革命工作。1929年末,當中國舊曆新年之夜,國民黨軍隊司令金漢鼎率軍包圍了我的住宅,說我是共產黨員,與紅軍有密切關係。但搜索的結果,沒有找到任何證據,還掠奪我的錢和表而去。我對這個搶劫提出了抗議,次日彼始將錢和表送還。這次與敵人鬥爭的勝利,獲得了全城的稱讚。”

1931年秋,閩西贛南中央蘇區形成。10月,汀州市蘇維埃政府成立。汀州隨即成為中央蘇區的經濟中心。

紅四軍有自己的後方醫院,但設備簡陋,醫生是中醫。傅連暲曾回憶說,在汀州市蘇維埃政府成立後,“毛主席望著我的眼睛和藹地說:‘傅醫生,你不但自己做醫生,還要替紅軍訓練醫生才好,懂多少就教多少,能做多少就做多少’”。

《長汀縣誌》記載:“1932年2月1日,經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內務部批準,看護學校於汀州萬壽宮正式開學。”學校共收60名學員,男女各半。從紅軍中調三名幹部,分別擔任校政治委員與兩名政治指導員。

由於學員文化參差不齊,在毛澤東的啟發下,傅連暲改變原有的教學方法,自己編寫實用的教材,學員邊學習,邊實習。學員們生活艱苦,在地上鋪稻草而臥,5人一盞油燈。沒有鹽,吃糙米飯配酸菜、辣椒。

5月底,第一批學員畢業,朱德在汀州迎接攻克漳州凱旋的紅軍時,特地參加了畢業典禮並講話。

從此,中國共產黨有了自己的醫務學校,而這所醫護學校在黨領導下,培養出了多批紅色護士。據《長汀縣誌》記載:“6月,中央紅色醫務學校創立於汀州市萬壽宮,傅連暲任校長。設外科、內科、急救、處方、藥物室、繃帶等課程。”傅連暲回憶:護士學員留下小部分成績最好的學員,加上新招收的一批,一共20名,這就是中央紅色醫務學校的第一批學員。

福音醫院的資金與藥品都由英國教會供給,由上海匯豐銀行辦理,向上海中英大藥房購藥。蘇區與上海有一條秘密交通線,從汀州沿汀江經上杭、永定峰市,到達廣東大埔三河壩匯合成韓江,再由此抵汕頭出海,從海路到上海。中央蘇區建立後,英國教會停止了對福音醫院資金的發放。

為了打破國民黨軍隊對蘇區的經濟“圍剿”,傅連暲決定派曹國煌到上海取款購藥。曹國煌不負傅連暲重望,憑著機智勇敢,冒著生命危險分別從陸路、水路兩次采購回蘇區急需的藥品與醫療器械。

此前,傅連暲看到曹國煌是一個有為的進步青年,就把自己秘密收藏的《新社會觀》給他閱讀,也將給毛澤東寄報紙的任務交給他。

傅連暲根據蘇維埃政府的意圖,計劃在汀江邊的白區上杭縣城和峰市開設藥房,買藥、運藥。傅連暲先說服汀州一個批發商,入股他在上杭、峰市的藥店。曹國煌到上海購藥後,就在藥房當醫生看病買藥,並兼經理。盡管非常小心,曹國煌還是被國民黨特務盯上,並被抓捕。雖然特務沒有證據,但一個逃亡地主卻指認曹國煌給紅軍看過病,他的手提箱是送藥給紅軍的。曹國煌被押到上杭縣城,其後英勇就義,年僅23歲。曹國煌的犧牲讓傅連暲痛心不已。

1932年秋,毛澤東因過度疲勞、身體不適而回到汀州。從9月開始,毛澤東住在福音醫院後麵北山下老古井邊療養處的病房。

毛澤東在汀州療養,傅連暲得以與毛澤東有長時間的交流。傅連暲回憶:“那時,每天下午五點鍾,我總是走到北山下,去找毛主席散步。每次去,毛主席不是在看書,就是在寫東西。……我隻好每天下午來邀請他出來散步,讓毛主席得到一點休息。”

這段時間,每天兩個小時的散步,是傅連暲人生的重大轉折。傅連暲這樣評價:

我那年已經三十八歲了,在這三十八年中,我遇到過各種各樣的人,但是誰也比不了毛主席給我的印象深。毛主席是我遇到的人中最慈愛、最博學、最偉大的人。

與其說是我護理了毛主席,還不如說是毛主席在政治思想上護理了我。毛主席真是我前進的引路人!

傅連暲的母親非常感激毛澤東對自己兒子的關心,希望能請毛澤東到家裏做客。此時,毛澤東已是中華蘇維埃臨時政府主席。傅連暲將此事婉轉地告訴毛澤東,沒想到,毛澤東非常爽快地答應,表示應該去看老人家。

中秋節,恰逢傅連暲的生日。據時任中共福建省代理省委書記羅明的妻子謝小梅在《在傅連暲家做客》中記述:“毛主席和夫人賀子珍、羅明和我、陳正人和夫人彭需(當時任中共汀州市委書記)三家到他們家共度中秋佳節。……我們也為慶賀他的生日。……毛主席夫婦帶頭親切地向傅母請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