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為

人世間所有事情的成敗完全在於每一個人是否能夠努力去嚐試去想然後腳踏實地的去做!
個人資料
yongbing1993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毛澤東的成功之路就是上山下鄉

(2022-10-08 08:26:27) 下一個

毛澤東的成功之路就是上山下鄉

 

毛澤東自己就是知青上山下鄉,不僅上山下鄉,而且一去就是幾十年。可以說,中國革命的勝利就是從上山下鄉中得來的。毛澤東在農村山溝裏摸爬滾打,學到了很多,感慨也很多。正是因為上山下鄉,毛澤東才徹底深入了廣大的人民群眾,提出了“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的普遍真理,為“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實踐提供理論基礎。

為什麽要紮根農村山溝、為什麽要土改、為什麽要讓人民當家作主、為什麽要反對貪汙、為什麽要反對浪費、為什麽要反對官僚、為什麽要黨指揮槍、為什麽要為人民服務、為什麽要革命到底,都是毛澤東通過上山下鄉的艱苦鬥爭得來的。是中國革命事業的寶貴財富。

不下鄉,不知一米一粟來之不易;不下鄉,不知人民群眾的生活艱辛;不下鄉,就看不到社會層麵的另一些問題。紙上得來終覺淺,要知此事須力行。下了鄉,有思考,就有進步和改變。知青年們響應毛主席的偉大號召,積極投身農村建設,在很大程度上破除了農村地區落後的封建迷信思想,為農村帶去了先進的文化知識,提高了農村的生活水平。

但可惜的是,其中一些人並沒有真正沉下心來辦實事,而是隻想著回去過自己原來的好日子,他們在忍耐、在等待。 正由於毛主席本人就是上山下鄉的受益者,所以他鼓勵大家都走進去學習,沿著這條正確的道路走下去,然後能有所收獲、有所成就。這是一個美好的願望。

很多人隻知其一(要上山下鄉),不知其二(為什麽要上山下鄉)。如果我們急功近利,那就什麽事也辦不好。如果我們不看清上山下鄉的利害關係,那就還有彎路、遠路要走。毛澤東把自己的一生,完完全全地獻給了中國革命,獻給了中國人民。我們還要苛求他什麽呢?

“農村是個廣闊的天地,在那裏是可以大有作為的。”這不正是毛澤東的真實寫照嗎?在當年毛澤東為什麽要帶紅軍上井岡山前的多年裏,毛澤東腳踏實地去做農村調查,開辦免費農民夜校農民講習所。

1927年9月9日,毛澤東親自領導了湘贛邊界秋收起義,並率領部隊向井岡山進軍,建立了第一支工農武裝,創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嶄新道路。秋收起義前夕毛澤東為何與中央發生激烈爭論?毛澤東為什麽要帶紅軍上井岡山?

1927年7月16日至18日,中共中央五人常委舉行會議,決定實行土地革命和在秋收時期組織農民武裝暴動的新政策。這是中國共產黨糾正右傾機會主義,走出困境,主動掌握革命領導權的重大決策。

毛澤東此時仍隱蔽在環境極其險惡的武漢。中共中央經過慎重考慮,委托毛澤東研究湖南軍事形勢和農民運動狀況,指導湖南省委的工作,籌劃在湖南舉行秋收起義。

毛澤東最初考慮把發動起義的重點放在湘南,8月初,毛澤東向中央提出《關於湘南運動的大綱》。毛澤東要求從南昌起義軍中抽調一個團開赴汝城作為湘南暴動的中堅力量,這樣至少有占領5個縣以上的把握。8月3日,根據毛澤東的提議,中共中央發布了《關於湘鄂粵贛四省農民秋收暴動大綱》。8月7日,毛澤東出席了在漢口秘密舉行的中央緊急會議(即“八七”會議),他在會上強調“以後要非常注意軍事,須知政權是由槍杆子中取得的。”

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決定派毛澤東以中央特派員的身份回湖南傳達“八七”會議精神,改組湖南省委,領導秋收起義。8月18日,毛澤東在長沙市郊沈家大屋秘密召開湖南省委會議,討論組織秋收暴動的問題。在會上,毛澤東提出了許多與中央決定不同的意見。

關於舉什麽旗的問題。南昌起義打出的是“國民黨左派”的旗子,毛澤東則堅持主張:秋收起義“我們應高高打出共產黨的旗子”。

關於暴動的依靠力量問題。當時黨內普遍的看法都認為暴動主要應該依靠工農武裝,軍隊隻能起次要的作用,否則便是“軍事冒險”。毛澤東不同意這種見解,他明確提出:“要發動暴動,單靠農民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須有軍事的幫助,有一兩團兵力,否則終歸於失敗。”後來的事實證明,毛澤東提出了中國革命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關於暴動的區域問題。中共中央要求湖南舉行“全省暴動”,但當時湘南同長沙事實上已被隔絕,毛澤東堅決主張縮小暴動區域。湖南省委經過反複討論,認為“以黨的精力及經濟力量計算,隻能製造湘中四圍各縣的暴動,放棄其他幾個中心,湘中的中心是長沙。”8月19日,中共湖南省委將以長沙為中心的秋收暴動計劃報告中共中央第二天,毛澤東又寫信給中共中央,報告了他對一些重大問題的不同意見。

中共中央收到湖南省委的報告和毛澤東的信後,於8月22日召開常委會研究。在討論中,有人指名批評毛澤東的“槍杆子中奪得政權”的論斷和中央不同。毛澤東對中共中央的複信進行了認真研究分析,對不切實際的批評給予答複。8月30日,湖南省委常委會議決定成立秋收起義領導機關,一個是由軍事負責人組成的黨的前敵委員會,任命毛澤東為書記;另一個是黨的行動委員會,由起義地區各地方黨委負責人組成。會議決定,首先集中力量在條件較好的平江、瀏陽、醴陵等縣和安源發起暴動,進攻長沙。

1927年9月9日,在毛澤東的親自領導下,震動全國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爆發了!參加秋收起義的軍事骨幹力量,主要有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麵軍總指揮部警衛團、平江、瀏陽農軍和安源的工人武裝。

秋收起義如驚天動地的春雷,喚醒了千百萬工農群眾拿起武器同國民黨反動派開展新的鬥爭。在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的同時,湖北、江西、廣東、江蘇、河南等地也紛紛舉行了武裝暴動。麵對轟轟烈烈的暴動高潮,毛澤東激情難抑,揮筆寫下了《西江月·秋收起義》。

當時全國的革命形勢已走向低潮,反動軍事力量在各處都大大超過革命力量。再加上湘贛邊界的群眾沒有充分發動起來,本來就很薄弱的工農革命軍第一師又兵分三路各自為戰,行動也不統一,進攻的目標卻是湖南的中心城市長沙,這個計劃事實上是難以實現的。9月15日晚,中共湖南省委決定停止原準備在第二天發動的長沙暴動。毛澤東清醒地對客觀形勢作出準確判斷,他認為敵我力量懸殊,單靠工農革命軍現有力量不可能攻占國民黨軍隊強固設防的長沙,最終隻會導致全軍覆沒。毛澤東主張放棄進攻長沙,把起義軍向南轉移到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農村山區尋找落腳點,保存革命力量,再圖發展。

那麽,到什麽地方比較適宜呢?毛澤東指著一張地圖說:“這裏像眉毛一樣的地方,是羅霄山脈的中段,適宜作我們的落腳點。”羅霄山脈地處湖北、湖南、江西、廣東四省的交界處,其中段地勢險要,峭壁聳立,進可以攻,退可以守,遠離大城市,群眾基礎較好,敵人力量比較薄弱,而聲勢可以直接影響到湘贛兩省的下遊,有很大的戰略優勢與政治意義。提出這個主張,在當時是需要極大勇氣的。會議經過激烈爭論,前敵委員會接受了毛澤東的建議,“議決退往湘南”。

而就在前敵委員會作出向湘南撤退決定的同一天,中共中央根據共產國際駐長沙代表的報告,再次作出要湖南省委進攻長沙的決議。然而,當這一決議送到湖南時,秋收起義軍已開拔南下了。9月20日清晨,工農革命軍第一師1500餘官兵在裏仁學校操場上整齊列隊,毛澤東宣布改變行動方向的決定。他滿懷信心地指出:“這次秋收暴動,雖然受了點挫折,但這算不了什麽!常言道:勝敗是兵家常事。我們當前的力量還小,還不能去攻打敵人重兵把守的大城市,應當先到敵人統治薄弱的農村,去保存力量,發動農民革命。我們現在好比一塊小石頭,蔣介石反動派好比一口大水缸,但總有一天,我們這塊小石頭,一定要打爛蔣介石那口大水缸,勝利一定屬於我們。”毛澤東的講話,大大鼓舞了剛受到嚴重挫折的起義軍的士氣。

秋收起義爆發後,國民黨反動當局立即“通令各軍,如獲毛逆者,賞洋5000元”。國民黨軍隊的前堵後追,給工農革命軍的轉移造成了極大的困難,使南下路途充滿了險情。

這時,工農革命軍領導層內部發生了嚴重問題。擔任工農革命軍第一師師長的餘灑度,並沒有把毛澤東真正放在眼裏。前委通知他率第一團到銅鼓和第三團會合進攻瀏陽,他不予理睬,擅自下令進攻平江,結果遭受嚴重損失。到文家市後,他又主張經瀏陽進攻長沙,同毛澤東發生激烈爭執。部隊進入蓮花縣城後,在餘灑度召集的軍事會議上,毛澤東剛介紹完情況,餘灑度立即表示反對:“前番說去湘南,一本正經決議下來,這會兒又說要去寧岡,簡直是朝秦暮楚,讓人無所適從!”

毛澤東平靜地說:“這並不是朝秦暮楚,而是適應形勢的變化。中央有明確規定,前委到了哪個省,就要受哪個省委的節製。現在江西省委發來指示信,要求我們到寧岡去,那兒又叫井岡山,是個囤積糧草兵馬的好去處。”“那你為什麽不早講出來?”蘇先俊以挑釁和責難的語氣發問。毛澤東耐心地解釋說:“俗活說,打鐵沒樣,邊打邊像。我也不是卜前知後的算命先生。軍事上的進退,不是一成不變的。《水滸傳》裏有個水泊梁山,朝廷的千軍萬馬拿他們沒得辦法。我們到了井岡山這樣的地方,反動派也奈何不了我們,我們就是到那兒去當紅色‘山大王’!”

在毛澤東的堅持下,前委會議決定放棄去湘南的計劃,向寧岡進軍。9月26日,工農革命軍離開蓮花縣城,向永新方向前進。部隊自轉兵南下以來,一路上連續作戰,戰鬥力大大減弱,少數傷病員因缺醫少藥而犧牲,有些人因為怕艱苦不辭而別。

毛澤東為此內心焦灼,他清楚地知道,如果不馬上解決這些問題,部隊就很難繼續前進。9月29日,部隊來到永新縣三灣村。當晚,毛澤東召開中共前敵委員會擴大會議,討論部隊現狀及解決的措施,決定對部隊實行整頓和改編,這就是我軍曆史上著名的“三灣改編”。

毛澤東親自對剛剛進行了整編的部隊作動員。針對少數人的悲觀情緒,毛澤東鼓動說:“敵人隻是在我們後麵放冷槍,這有什麽了不起?大家都是娘生的,敵人他有兩隻腳,我們也有兩隻腳。賀龍同誌兩把菜刀起家,現在帶了一軍人。我們現在還不止兩把菜刀,我們有兩營人,還怕幹不起來嗎?你們都是起義出來的,一個可以當十個,十個可以當他一百。我們現在打這樣幾百人的隊伍,還怕什麽?沒有挫折和失敗,就不能有成功。”

隨後,毛澤東宣布了行軍紀律:說話要和氣,買賣要公平,不拿群眾一個紅薯。工農革命軍以嶄新的麵貌,士氣高昂地踏上了新的征途。

10月3日下午,工農革命軍到達寧岡縣古城。位於湖南酃縣和江西寧岡、遂川、永新四縣交界處的井岡山,過去長期有“山大王”,現在被袁文才、王佐兩支綠林式的農民武裝所占據。工農革命軍要在井岡山落腳,不得到袁文才、王佐的同意和支持是根本不可能的。然而,袁文才、王佐雖然經受過大革命的洗禮,但對工農革命軍並沒有多少了解,擔心這支比他們力量大得多的部隊上山會“火並山寨”,搶占他們的地盤。

在前敵委員會擴大會議上,有人認為袁、王的隊伍實際上是“土匪部隊”,主張“他們那幾十支槍,一包圍繳械就完了。”

毛澤東嚴厲批評了這種意見,說:“你們太狹隘了,度量太小啦!我們不能采取大魚吃小魚的吞並政策,曆史上有哪個能把三山五嶽的土匪消滅掉?  聯合起來就是大隊伍。”

毛澤東在與袁文才派來的代表談話時了解到,袁文才、王佐等人非常看重武器,他們有160多人,隻有60支槍。於是,毛澤東向前委提議,送袁文才100支槍。對於毛澤東這個大膽的提議,不少人表示懷疑,毛澤東反複說明,才得以通過。

10月6日,毛澤東親自約見袁文才。見麵後,毛澤東充分肯定了他與王佐“劫富濟貧”的革命性,雙方談得非常投機。毛澤東當場宣布贈送袁文才100支槍,這大大出乎袁文才的意料,袁文才馬上回贈給工農革命軍600塊大洋,並答應工農革命軍在茅坪建立後方醫院和留守處。這樣,工農革命軍和袁文才、王佐部隊的關係一天天密切起來。

10月22日清晨,部隊在遂川縣大汾鎮,突然遭到地主武裝靖衛團的襲擊,因為人地生疏,毛澤東與特務連連長曾士峨、黨代表羅榮桓迅速撤退,一路上隻收容起三四十人。

毛澤東率領這支小部隊繼續向井岡山轉移。從文家市到茨坪,曆時一個多月,行程1000多裏,工農革命軍在毛澤東領導下,經過秋收暴動和艱苦轉戰,終於將紅旗插上了井岡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