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為

人世間所有事情的成敗完全在於每一個人是否能夠努力去嚐試去想然後腳踏實地的去做!
個人資料
yongbing1993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紅軍有逃兵但不殺還要發給路費

(2022-10-05 06:07:50) 下一個

紅軍有逃兵但不殺還要發給路費

 

工農紅軍一開始不發軍餉又被蔣介石國民黨軍隊追殺, 紅軍隻能上山下鄉十分艱苦是有不想幹的開小差的,  而紀律又如此嚴明不準搶或拿老百姓的一針一線,  尤其是從國民黨軍投誠的雇傭兵不習慣而要離開工農紅軍的。但對工農紅軍中有開小差的逃兵或不想幹了想回家的,毛澤東主張願意走的士兵可以自願提出,發路費讓他們走。堅決反對如國民黨軍隊中對逃兵不是立即打死就是毒打致殘以致消失的做法。這樣真正留下來當工農紅軍的就會是意誌堅定,紀律嚴明,戰鬥力強的人。

從毛主席領導秋收起義,到寫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段時間是毛主席摸索如何帶領槍杆子打出政權的階段。

這個階段,也是毛主席軍事思想多產的階段。”支部建在連上“,”營團有黨委、連有支部、排有小組、班有黨員“,”官兵平等“,”優待俘虜“,”三大紀律六項注意“,”軍隊三大任務“,”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等等,這些都是我軍建軍之本,和當時對敵戰略戰術最有效的打法。以此為根基,為內核,後麵的五次反圍剿,長征勝利,論持久戰,都是這些思想的成熟應用。

但是總結出這些思想,卻是付出了中國共產黨人和底層勞動人民極大的代價,可以說是血的寶貴經驗。

麵對蔣介石和汪精衛的反革命政變,1927年8月7日,一場關乎黨和革命事業前途和命運的會議,在漢口召開。這次會議,毛澤東提出”槍杆子裏出政權“的著名論斷,會議做出了”四省秋暴計劃“的決議,即粵、湘、鄂、贛四省秋收起義計劃。這次會議瞿秋白代替了陳獨秀,成為了黨的新的當家人。本來瞿秋白是希望毛澤東留在中央協助他工作,但毛澤東婉拒了,因為他知道此時的黨更需要建設槍杆子,於是他放棄筆杆子,以中央特派員的身份前往湖南家鄉領導秋收起義。

本來毛澤東對秋收起義也是很樂觀的,他到了湖南給中央寫信說,”中國客觀上已經到了1917年,...必且迅速地取的全國的勝利。“然而好不容易組織起的2000人隊伍,連縣城都沒打下來,軍隊即遭慘敗。不得已部隊退至文家市。

在文家市需要討論部隊下一步的行動方向,是繼續執行中央決策攻打長沙,還是保存有生力量。此時的毛澤東開始冷靜下來分析,攻打縣城都沒有實力,更不可能打長沙,為了不使全軍覆沒,軍隊必須避開敵人鋒芒,朝著敵人力量薄弱的地方去,先保存實力活下來。他主張先向湘贛交界處的萍鄉去,此時他已有帶領部隊上井岡山的打算。

毛澤東之所以知道井岡山,得益於他在為了寫《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時,在湖南搞調查時聽人說過井岡山的大體情形,知道山上有支國民黨也沒辦法的”土匪“武裝。

當時的總指揮盧德銘支持了毛澤東的這一提議,所以有了文家市轉兵。使得部隊有了生存下來的可能。

在部隊從文家市朝井岡山進發的途中,發生的事情有:軍官待遇優於士兵,軍官隨意打罵士兵,很多人開小差逃走。針對這些現象,毛澤東注意觀察著,他發現一個區別是有的連隊都快跑光了,而有的連隊不僅走的人少,士氣還很足。於是他一了解才知道,這個連隊黨員多,大家革命意誌堅定,思想比較統一。毛澤東很注意這一現象。

當部隊到達江西永新縣三灣村時,毛澤東以前委書記的名義開始對部隊進行整編。秋收起義時,部隊2000人,師的編製,4個團。到了三灣,隻剩700人了。毛澤東采取了以下措施:

1、縮師為團,將原來的師長團長吸納進前委,重新任命新的團長。這一舉措,基本上”削“了前舊官長的職,又沒有引起他們的兵變。

2、提出“支部建在連上”方針。團設黨代表,連設黨支部,排設黨小組,班裏盡快發展黨員。將軍隊置於黨的領導之下,而不是單純的軍官製。

3、為了解決在隊伍如此困難的情況下,軍官仍開小灶,以及軍官隨意打罵士兵,早已引起士兵不滿的問題。毛澤東提出成了“士兵委員會”,實現官兵平等。軍官由士兵選舉產生,軍官的行為也要受到士兵委員會的監督。當時士兵委員會的任務主要是參加軍隊管理、維持軍隊紀律、監督軍隊經濟、做士兵政治教育工作。士兵委員會製度是軍隊的三大民主即政治民主、經濟民主和軍事民主的民主製度,它對於健全軍隊民主,反對軍閥殘餘,克服官僚主義,破除雇傭思想,團結廣大的士兵,起到了積極作用。

4、對開小差的逃兵,毛澤東主張願意走的士兵可以自願提出,發路費讓他們走。這樣真正留下來的就會是意誌堅定,紀律嚴明,戰鬥力強的人。

對當時來說這每一個措施都解決了很大的問題,毛主席對解決問題真是抓住本質,一針見血。尤其支部建在連上,這一黨領導軍隊的原則,一直到現在都是我們強大的人民軍隊的建軍原則。這次軍隊的改編就是著名的“三灣改編”。

三灣改編之後,軍隊統一了思想,毛澤東帶領部隊繼續朝井岡山進發。

毛澤東深知井岡山的袁文才、王佐最缺的是槍,於是他隻身前往,送給了袁文才108杆好槍,送給王佐70杆,初步取得了兩位“山大王”的信任。

在井岡山的最初幾個月裏,發生過這樣的事:軍隊打土豪時,有些戰士經常把得來的物品私下據為己有;軍隊路過農家地時,戰士私自挖老百姓地裏的紅薯吃。毛澤東不認為這是小事,他一直定義革命隊伍是老百姓的隊伍,是窮苦人的隊伍,不能像舊軍閥的士兵一樣。所以為了嚴明紀律,搞好和當地老百姓的關係,他特意製定了三大紀律:行動聽指揮,不拿老百姓一個紅薯,打土豪要歸公。

在真正改編袁文才、王佐之前,毛澤東分別派人幫助二人訓練他們的隊伍,同時做隊伍的思想工作。又幫助王佐消滅了他的宿敵地主武裝尹道一。經過半年,兩個隊伍接受改編正式加入了革命隊伍。

在當時國共兩黨的領導人中,沒有人比毛澤東更了解農村,更了解土匪。在舊中國,甚至可以說不了解土匪就不了解農村。正因為毛澤東了解土匪,才有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否則,秋收起義失敗後的七八百人根本無法在井岡山站住腳。除了毛澤東,當時黨的領導人沒有第二個人能夠建立井岡山根據地,一是沒有這個眼光,二是沒有這個能力。

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來到了井岡山,自然引起了贛軍注意。在工農革命軍與贛軍來來回回的戰鬥中,雖然每次都是毛澤東勝,但也發生了一些令毛澤東關注的現象,軍隊住宿時,常借用當地老百姓的門板當作鋪板用來休息,再借稻草鋪在上麵。部隊走後,又不主動歸還,導致老百姓取門板時,總是很難找到自家的門板,或者搬回去對不上隼,給老百姓造成了困擾。於是毛澤東又適時向部隊提出了六項注意:上門板;捆鋪草;說話和氣;買賣公平;借東西要還;損壞東西要賠。

如白話般的“三大紀律六項注意”,都是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製定的。看似很小很小的事情,但毛澤東非常注重軍隊的紀律,更注重部隊和當地老百姓的關係。因為沒有老百姓的支持,軍隊就不可能打勝仗,不可能建立根據地。

後來三大紀律六項注意,經過不斷的修改補充,到1947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重新頒布“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再來說下朱德。

1927年,由周恩來、賀龍、朱德、葉挺領導的八一南昌起義失利後,部隊決定前往革命基礎較好的廣東。起義部隊到達三河壩後,決定周恩來賀龍率主力南下潮汕,朱德率其餘隊伍據守三河壩掩護。主力南下途中損失慘重,三河壩阻擊損失也很大,隨後主力的一部分隊伍回到三河壩與朱德匯合,沿廣東北部進入湖南南部。

此時毛澤東在江西和湖南交界處的井岡山,朱德在湖南南部,兩部隊伍離得並不遠,都在期待著能與對方聯係上,雙方不約而同的派出了“特使”何長工和毛澤覃聯係對方。終於在1928年4月28日這天,兩支隊伍勝利會師,史稱“井岡山會師”。

會師後的工農革命軍正式改名為紅軍,兩支軍隊合編成紅四軍。中國紅軍一度被稱為”朱毛紅軍“。紅軍的力量壯大了,蔣介石坐不住了,派出了湘贛兩個省的軍隊會剿井岡山。

毛澤東初上井岡山時,就很注意請教王佐袁文才,他們人少槍少,為什麽當地地主武裝、民團甚至國民黨軍隊都奈何不了他們。王佐告訴毛澤東,他的師傅朱聾子據守井岡山的名言:不要會打仗,隻要會打圈。毛澤東深受啟發,提出既要會打仗,還要會打圈。又結合《孫子兵法》的走為上策,提出新的戰術: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賺錢就來,蝕本不幹。在具體到“怎麽打”的問題上,總結攻打遂川,新城等成功經驗,首次提出遊擊戰十二字訣:敵來我走,敵駐我擾,敵退我追。

朱毛會師後,1928年5月中旬,在應對蔣介石會剿的前敵委員會擴大會議上,毛澤東正式提出遊擊戰十六字訣: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

依靠這十六字訣,朱毛紅軍將贛軍打的慘敗,蔣介石的會剿計劃泡湯了。

在朱毛會聚井岡山的時期裏,毛澤東不僅注重軍隊建設,還十分重視根據地建設。重視根據地的土地革命,根據地的政權建設。他對軍隊提出三大任務:打仗消滅敵人;打土豪,籌款子;做群眾工作。尤其”做群眾工作“這一任務的提出,讓紅軍有別於舊式單純打仗的軍隊。在紅軍的幫助下,地方黨建立了工農兵政府政權,土地革命得以順利開展,地方武裝得到了訓練加強。這些工作加強了根據地的穩固,也正是這些寶貴經驗,井岡山丟失後,才有了後來的中央蘇區,以至更為廣大的紅色根據地。

然而毛澤東在領導井岡山建設時期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從秋收起義到井岡山,革命形勢瞬息萬變。而遠在上海的中共中央也同樣在白色恐怖下,經曆著權力的爭鬥和更迭。道阻且長,致使中央一不能及時了解起義隊伍的實際情況,以及井岡山的具體建設情況,二使得中央的各項政策總是落後於瞬息萬變的井岡山形勢。但下級服從上級,地方服從中央,黨指揮槍,又是黨的組織原則,這就造成了中央對井岡山的錯誤指導,以及釀成了一個又一個的大禍。

1927年11月中央臨時政治局擴大會議,針對秋收起義、南昌起義失敗追究責任,尤其對毛澤東的處分最嚴厲—開除政治局候補委員,並認為他帶領隊伍上井岡山是逃跑主義,是企圖當土匪。然而這一決議到1928年3月才由中共湖南省委特派員周魯到達井岡山傳達,且錯傳成了開除毛澤東黨籍,並取消前委,成立師委,命令毛澤東帶部隊前往湘南。隊伍離開井岡山後,贛軍趁虛血洗井岡。井岡山革命遭受了第一次失敗,史稱”三月失敗“。

3個月後的6月底,湖南省委又派出一位省委巡視員和特委書記到達井岡山,再次命令朱毛紅軍向湘南發展,明確指出毛澤東要隨軍出發。毛澤東召集紅四軍軍委,邊界特委,縣委聯席會議,除了由湘南農民組成的第29團因思鄉心切,逃避戰爭,欲借此機會返回家鄉外,其餘幹部均不讚同省委的決定。但沒過幾天,省委巡視員再次利用紅29團欲回家鄉的念頭,煽動隊伍出發湘南,致使紅29團在湘南幾乎全軍覆沒,僅有團長帶百餘人突圍了回來。同時,紅28團二營營長在途中率部叛變投敵,紅四軍參謀長王爾琢在追回該營隊伍的時候,被營長開槍打死,使紅軍損失了一員猛將。這次失敗被稱為“八月失敗”。

總結井岡山的經驗,毛澤東在給湘贛邊界黨的代表大會報告時所寫的《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麽能夠存在?》一文,分五點詳細說明了紅色政權可以存在的原因。在後來給中央的報告《井岡山的鬥爭》更是詳細總結了上井岡山一年來的經驗,內容涉及軍隊建設,土地革命,政權建設,失敗教訓,黨的組織問題等。

至此,毛澤東思想初步完成了自己的蛻變,係統地形成了軍隊建設,對敵作戰,根據地建設等思想,胸中已經燃起了一顆星星之火。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