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專業人員下到車間參與勞動
《鞍鋼憲法》要求技術專業人員下到車間,參與勞動,可以親臨一線的生產實踐,有助於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防止紙上談兵。
幹部與技術人員參與勞動,這有助於幹群之間的關係融洽,防止幹部及技術人員高高在上、搞獨尊的權威和特權、目中無人,防範形成浮於表麵的油水關係與官僚主義、教條主義和形式主義問題,有助於興調查研究之風。
幹部也應是普通勞動者,而不是騎在人民頭上的老爺,應當提倡幹部們下到車間與班組,與工農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工人們在勞動過程中有著獨到的智慧與實踐經驗,技術人員與工人打成一片,可以在互相學習的基礎上,相互交流協作,聽取群眾意見,發揮一條龍的作用。這有助於工農群眾知識化與知識分子勞動化。群眾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是推動曆史發展的根本力量。
1973年的上海楊樹浦裝卸站,司機與裝卸工相互團結協作,司機上班和裝卸工一起到碼頭,下班一起走,盡可能減少裝卸工等工待時。司機一有空就搶著幫裝卸工幹活,不分你我,裝卸工也主動幫助司機做準備工作,為對方著想。
上世紀六十年代末遼寧旅大市鹽務局金州鹽場的楊佳緒局長,他長期堅持參加勞動,願當一輩子不脫工作服的人民勤務員,去為人民服務,既當“官”,又當老百姓。他甚至感冒發燒達三十九度也帶病參加勞動,工人們勸他休息也不肯。他在二連八班勞動時,他向營長提議在班組裏研究生產問題,結合實際安排工作,傳達革委會召開的生產會議精神。他長期堅持在班組與工人在一起,身體蹲得住,根子紮得牢,白天勞動,晚上處理工作,且工作出色。他也深有體會:“幹部落戶到班組,對全麵工作不是削弱了,而是加強了。以前蹲在辦公室裏,每逢研究工作總覺得心裏是空的,現在有第一手材料,心裏有底,敢於下決心,工作能做到點子上。”
1973年的滬東造船廠,黨委組織廣大幹部到生產第一線去,駐紮到班組,和工人一起勞動,虛心向工人請教。在勞動中,工人積極為領導出主意,他們經過集體討論製訂了合理的生產規劃與產品生產安排。他們發揚了一盤棋的思想,打主動仗。全廠一條心,一個目標一股勁,終於實現了計劃,創造了該廠曆史上的最高生產水平。
上海機床廠1968年推行了從工人當中推舉技術人員的方法。工人出身的技術人員,在長期的勞動中,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他們可以選擇進入相關專業院校幾年來學習知識,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這可以讓他們更好地、很快就能勝任科學研究和獨立設計。他們參加學習,可以叫作“帶著問題讀書”,因此學得進,懂得快,用得上。這是有借鑒和指導意義的。
規章製度不是死板的、不可撼動的教條,有變革才有生命力。隻依靠少數專業人員,製定繁瑣如麻的條條框框,過度強調“管卡壓”,會過度束縛群眾手腳。工人們不是隻會說話的機器和被人鞭打的牛馬與奴隸,他們也需要尊重與人文關懷,工人們應該有領導權,應該是規章製度的主人。
例如上海第三十三棉紡織廠,工人們關心製度,開辯論會,大家動手改進,心情舒暢。以前,工人最反感的是自上而下卡群眾的測定、檢查製度。現在,為了提高產品質量,工人提出既方便群眾,又比過去要求嚴格的測定和檢查製度,而且執行得很好。這有利於增產節約運動的開展,有利於群眾,有利於生產。經過群眾討論,新的責任製訂出來了,隻有七條,五百多字,對出壞布的原因進行分析,規定了一些原則和依靠群眾分析出壞布的辦法,真正做到 “記得牢、用得上、分得清。”
技術革新與技術革命:開展技術革命,要注意少花錢,多辦事,辦大事,協調好多快與好省。要注重自主創新與首創精神,發揚“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精神和艱苦奮鬥的作風。要規劃好資金利用,進行經濟核算。在技術共享與合作下,上下遊工廠之間要進行好交流與協調。同時,工廠內部樹立標兵,插紅旗,大力開展技術表演賽和聯合技術表演賽。在產品生產前,要調查好消費者的需求及想法,做好產品展覽,要為用戶服務,使產品實用。
同時要對新技術有熱情、有期盼,要有敢於克服困難的氣魄。在發展科技時,要破除對外國的迷信,解放思想,發揮人民的創造力。對待外國的經驗以及技術、設備,都要具體分析,加以鑒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其為我所用。
要學習和獨創結合,奮發圖強,爭取趕超。在文革時期,人造地球衛星按預定計劃返回地麵,新的石油勘探開采技術的采用,大型內燃機車、大容量雙水內冷汽輪發電機組、百萬次電子計算機、電子掃描顯微鏡、各種類型數控機床等新產品試製成功。這與《鞍鋼憲法》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同時,全國很多地區的工廠都進行了學鞍鋼憲法的活動並做了相關報告(如大連紅旗造船廠、青海重型機床廠、雲南第三礦、濟南機車工廠等),這取得了很多成果,可見生動活潑的技術革命的開展。
《鞍鋼憲法》是生產關係的革命,有助於人們之間平等、相互尊重的關係的形成,是破除對蘇聯的迷信,解放思想的體現。
同時,在社會主義時期,仍然需要商品生產和價值法則,國營公有製(全民所有製)與集體所有製之間也仍然存在著差別,工農、城鄉、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之間也存在著差別,按勞分配也是需要的。
這一點在1975年《政治經濟學基礎知識》及1958年開始的毛澤東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的批注、談話中就有所強調(這之後毛澤東的多次講話中也有指出)。當時的工人工資也存在著梯度,從學徒工的幾十元到熟練老工人的一百多元(不少熟練工人的工資比幹部要高)。
但也要限製資產階級法權,提倡共產主義勞動態度,提倡奉獻及雷鋒精神、焦裕祿精神。(解放前,革命前輩一無工資,二無福利,每人每天隻有五分的油鹽柴菜錢,條件艱苦也仍努力工作,與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進行勇敢鬥爭。官兵之間平等、同甘共苦。)毛澤東曾說:“工人階級最有遠見,大公無私,最富有革命的徹底性。”要努力培養吃苦耐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要繼續革命,發揚集體主義精神,不能好逸惡勞、貪圖金錢、擁護剝削、自私自利。
管理也是社教。所有製問題基本解決後,要重視管理問題,重視人與人的關係問題。要保障工人群眾對企業的管理權,堅持社會主義路線與方向。管理人員眼睛要向下,到車間小組搞“三同”,拜老師學一門至幾門手藝,不能不懂技術,長期當外行。混日子、和稀泥、攪混水,搞官僚主義,見了群眾一句好話沒有,就是罵人,群眾有問題不去解決是很不好的,是很糟糕的。這樣群眾就會不滿,就會反對,就會抗議,就要上街,這就是矛盾。
一些地方專橫的“土皇帝”官員(甚至把骨頭扔給農民吃)就是反麵典型。社會主義社會還隻是共產主義社會的初級階段,是資本主義社會向共產主義社會的過渡。應當心懷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信念,熱情支持共產主義新生事物,因現實而定不斷擴大共產主義因素。為了推進共產主義事業與人類的解放,要堅持對資產階級的全麵專政,徹底戰勝資產階級,消滅一切階級和階級差別,消滅這些差別所由產生的一切生產關係,消滅同這些生產關係相適應的一切社會關係,改變由這些社會關係產生出來的一切觀念,把社會主義社會推進到更高級、更成熟的共產主義社會去。
這是沒有剝削、沒有壓迫、人人平等、共同富裕的社會,是更高級的具有極豐富社會產品的社會,是“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
《鞍鋼憲法》帶動了社會主義革命事業的開展。鞍鋼憲法體現了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深刻內涵,是社會主義建設的寶貴成果與智慧凝結。鞍鋼憲法是製度構建與思想政治建設的統一,是社會主義相互關係的體現。鞍鋼憲法是偉大的變革,是對社會主義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中不適應生產力和經濟基礎方麵的某些不完善不適應的因素的發現、調整與改善。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反作用於生產力,落後的生產關係會阻礙生產力的發展,如毛澤東在《矛盾論》中所述:“誠然,生產力、實踐、經濟基礎,一般地表現為主要的決定的作用,誰不承認這一點,誰就不是唯物論者。然而,生產關係、理論、上層建築這些方麵,在一定條件之下,又轉過來表現其為主要的決定的作用,這也是必須承認的。”這是決定性的反作用。
197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我們超額完成了第三個五年計劃,第四個五年計劃一九七五年也將勝利完成。我國農業連續十三年奪得豐收,一九七四年農業總產值預計比一九六四年增長百分之五十一。這充分顯示了人民公社製度的優越性。全國解放以來,盡管我國人口增加百分之六十,但糧食增產一點四倍,棉花增產四點七倍。在我們這樣一個近八億人口的國家,保證了人民吃穿的基本需要。工業總產值一九七四年預計比一九六四年增長一點九倍,主要產品的產量都有大幅度增長,鋼增長一點二倍,原煤增長百分之九十一,石油增長六點五倍,發電量增長兩倍,化肥增長三點三倍,拖拉機增長五點二倍,棉紗增長百分之八十五,化學纖維增長三點三倍。在這十年中,我們依靠自己的力量,建成了一千一百個大中型項目,成功地進行了氫彈試驗,發射了人造地球衛星。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動蕩、通貨膨脹的情況相反,我國財政收支平衡,即無外債,又無內債,物價穩定,人民生活逐步改善,社會主義建設欣欣向榮,蒸蒸日上。
同時報告強調了更好地執行《鞍鋼憲法》,為“四個現代化”奮鬥。
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農村的人民公社開辦了免費的人民醫院,開展了合作醫療製度,培養了很多赤腳醫生(幾分錢看病),把醫療資源下放到農村。
工農兵大學有所開展,學校在農村有所建造,有助於廣大農村人口接受教育。
工廠有職工醫院與工人大學,職工住房與職工宿舍也進行了建設,工人可以學藝術,學哲學,進行集體看電影與節目表演,這是集體福利的體現。
城市鄉村有著眾多民兵隊伍,這是保家衛國的需要。
地方開辦了社隊企業與“五小工業”(小鋼鐵、小煤礦、小機械、小水泥、小化肥五種工業企業),這體現了中央與地方兩個積極性的發揮。
毛澤東時代的工業化的開展,近三十年有八萬多座水庫的建造,血吸蟲病的消滅,良種的培育,化肥產量的提高,青蒿素的發現與人工牛胰島素的發明。
新中國前三十年,中國不斷打好工業基礎,在建設工業體係的道路不斷前進,
截止1976年,人均壽命從1949年的35歲提高到65歲。
在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中,鞍鋼憲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如今,華西村、大寨村、周家莊(目前全國唯一的人民公社)等集體製村也吸收了鞍鋼憲法的因素,這些村子發展興旺集體經濟,社會福利保障條件好,富裕繁榮,群眾的幸福感高,有著光明與希望。
紅旗下的老外——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陽和平在接受電視采訪時也懷念上世紀七十年代在北京光華木材廠勞動的情景,並指出當時的工人地位高,不怕領導,工人有鐵飯碗,有當家作主的權力。
此外,一些西方管理製度如豐田瘦身管理、全麵質量管理也對《鞍鋼憲法》有所借鑒。
研究及實踐《鞍鋼憲法》對於走社會主義有著深刻的意義及影響,應該用《鞍鋼憲法》的思想來武裝將來工農兵的領袖們重新執政後的頭腦,來指導工農兵的社會主義工農業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