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打仗的書生如何被逼學會的
1963年12月,毛澤東在一次與外國客人的談話時說過這樣的話:我這一輩子就是在打仗中度過的,一共打了22年。從沒有打仗的決心到有了打仗的決心,從不會打仗到學會了打仗。在毛澤東的一生中,他最光輝、最成功、最精彩的活動領域是軍事領域;在毛澤東思想體係中,他最豐富、最完善、最係統的理論內容是毛澤東軍事思想;在毛澤東的人生中,他最富豐采、最有激情、最難以忘懷的歲月是在戰爭中度過的。毛澤東在全黨全軍的領袖地位和在全國人民群眾中的崇高威望,是與他用兵如神的軍事指揮藝術和科學的軍事理論創造分不開的。毛澤東不愧是一位世界上最傑出而偉大的軍事家。
毛澤東和大多數人一樣,出生在一個極其平常、極其普通的農民家庭。青少年時代的毛澤東並沒有想到要去搞軍事、要去打仗,更沒有想到要成為一位偉大的軍事家。從外表和氣度舉止上看,青少年時代的毛澤東無論如何也不像一個軍人,卻像那個時代浪漫而又有些不羈的一介書生。正如他自己後來多次所說:在1927年之前,我還是個白麵書生,我是沒有準備打仗的。當時,他最大的誌願,第一,想當一名教書先生;第二,想當一名新聞記者。他甚至設想“將來多半要賴這兩項工作的月薪來生活”。
從來沒有想過要搞軍事、要去打仗的毛澤東,又是怎樣走上打仗之路的呢?毛澤東多次說過,是蔣介石“逼上梁山的”。他說過這樣的話:“我們原先都不是拿槍的,都是愛和平的人,有種地的、有做工的、有當教員的、有做生意的,我是當小學教員的,我沒有準備拿槍去打仗,後來蔣介石不許我們活了,不許人民活了,我們就拿起槍杆子”,這就叫做“逼上梁山”。1945年在重慶談判時,毛澤東抽空去看國民黨內一向反共的陳立夫,他用回憶往事的口氣,談起大革命初期國共合作的情景,自然免不了要講到後來的國共分手,他說:“我們上山打遊擊,是國民黨剿共逼出來的,是逼上梁山。就像孫悟空大鬧天宮,玉皇大帝封他為弼馬溫,孫悟空不服氣,自己鑒定是齊天大聖。可是你們卻連弼馬溫也不給我們做,我們隻好扛槍上山了。”說得陳立夫無話可說。
蔣介石也教會了毛澤東怎樣打仗。一次,毛澤東對外賓說,國民黨逼得我們無路可走,隻好上山打仗。當時我們從未打過仗,不知道是怎麽打法。軍事對於我們是個黑暗的部門,我們不懂。但是帝國主義和國民黨把我們一趕,隻好去打。是誰教會我們打仗的?是敵人。他在會見日本共產黨朋友時又說,在共產黨成立的時候,那時啥也不懂,隻知道要革命。但不知道怎麽革法,也沒有想鄉村包圍城市的問題,更沒有想到自己要打仗。誰要我們打仗的?是帝國主義和國民黨請我們去的。那時我們看不到有什麽別的出路,隻有打遊擊。我當時不會打仗,我是小學教員。打了十年,我們學會了什麽叫打仗。這個打仗也是可以學會的。
在毛澤東看來,上山打仗並不是他的願望,而是被蔣介石“逼上梁山”。從此,毛澤東說“我這一輩子就是在打仗中度過的。”1963年3月,毛澤東在一次同外國客人的談話時說,他上山打遊擊,一打就打了22年,直到1949年才把蔣介石趕出大陸去。同年12月5日,他在與外國客人的談話中又說:“我這一輩子就是在打仗中度過的,一共打了二十二年。從沒有打仗的決心到有打仗的決心,從不會打仗到學會了打仗。”
一百多年前,西方資產階級軍事理論家克勞塞維茨曾經感歎地說過這樣的話:軍事統帥不是學者,傑出的軍事統帥從來不是來自知識淵博的軍官。
事實正是如此,在西方軍事史上,有的人可以稱為軍事家,但並不是一位軍事理論家。
例如,被人們稱之為“軍事巨人”的拿破侖,他給後人留下的僅僅是一些片斷的軍事格言,並沒有一部完整的軍事論著,可以稱得上是“軍事理論上的矮人”。
普魯士的毛奇到了60多歲才第一次指揮作戰,雖然毛奇的作戰行動是非常卓絕的,但他也沒有任何係統的軍事論著。
有的人卻相反,他們可以稱為軍事理論家,但卻不能稱為軍事家。
例如,被人們稱之為“軍事理論巨星”的克勞塞維茨,他通過吸收以黑格爾、康德為代表的德國古典哲學的思維方式,撰寫了著名的《戰爭論》,建立起一個完整的戰爭哲學理論體係,不僅受到了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的好評,而且毛澤東也從中吸取了有益的思想營養。但他隻是一個長期擔任軍中職務的高級幕僚,沒有獨立指揮過作戰,完全是一個“軍事實踐的矮人”。
毛奇的後繼者,德國著名的軍事家施利芬隻是守著他那個大膽的戰略計劃度過一生,而他自己並沒有付諸軍事實踐的機會。
軍事統帥和軍事理論家的分離,在西方軍事史上真是太多了。正因為如此,克勞塞維茨期望在不久的將來會出現一位偉大的軍事家,他既是傑出的軍事統帥又是偉大的軍事理論家。
這樣一位偉大的軍事家終於在20世紀的中國出現了,他就是集傑出的軍事統帥和偉大的軍事理論家於一身的毛澤東。
這就決定了西方任何一位軍事家同毛澤東都是不能相比的。
我們說毛澤東是世界上最傑出而偉大的軍事家,他的傑出而偉大不僅體現在“用兵如神”、親自指揮了許許多多重要的戰役戰鬥上,而且還體現在他創建了一個科學的軍事理論體係,這就是毛澤東軍事思想。
這一科學的理論體係正如克勞塞維茨所說的那樣,不再是“一些分散的顆粒,而是一整塊沒有雜質的純金屬鑄塊。”
令對手不得不佩服
戰爭是敵我雙方指揮者鬥智鬥勇的一種特殊的社會實踐活動。在世界軍事史上,能夠贏得對手不得不佩服的軍事家是不多見的。毛澤東就是一位令他的對手不得不佩服的最傑出而偉大的軍事家。
在毛澤東的一生中,國內的主要老對手就是蔣介石。最終是毛澤東贏得了勝利,把蔣介石趕到台灣海島上去了。毛澤東認為這是他一生中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國內這樣的一個老對手,對毛澤東也是不得不佩服的。
蔣介石曾提名毛澤東當他的接任人。西安事變後蔣介石平安地從西安飛回到了南京。據說,這時,蔣介石的一些朋友、部下都紛紛前來祝賀他僥幸脫險,平安回歸。麵對老朋友、老部下的祝賀,蔣介石的心情似乎不錯,便同他的這些老朋友、老部下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如果我因為病,或因為別的什麽不幸而下野的話,你們猜我會提名由誰來接任我?”
大家聽蔣介石這麽一說,就紛紛地猜測了起來。有人說是程潛,有人說是汪精衛,還有人說是孔祥熙……
老朋友、老部下們每提到一個名字,蔣介石都搖了搖頭說,“不是。”
老朋友、老部下們都猜不透蔣介石的心思。停了一會兒,蔣介石說:“作為我的繼承人,我自己要選擇——白崇禧將軍!”
大家一聽都感到十分吃驚,因為白崇禧是桂係軍閥,是蔣介石在軍閥混戰中強有力的對手,曆來同蔣介石麵和心不和。
“第二人選呢?”蔣介石見大家吃驚的樣子,又提出了一個問題。老朋友、老部下們不知如何回答是好,隻好默不著聲。蔣介石見大家都不回答,便看了看大家,接著又說,“第二人選,我要提毛澤東!”聽到蔣介石提毛澤東作為繼任他的第二人選,他的老朋友、老部下們都更感到十分驚訝,更感到不可理解了。
蔣介石對毛澤東的堅定決心和堅強毅力不敢小視。1945年8月,毛澤東接受蔣介石的邀請,從延安飛赴重慶,同蔣介石進行和平談判。他們一共進行了6次直接商談。毛澤東抽煙很厲害,但蔣介石卻從不抽煙。每次同蔣介石直接商談時,毛澤東為尊重蔣介石不抽煙的習慣,都忍著從不抽一支煙。從這一件小事中,蔣介石看到了對毛澤東“不可小視”。他曾私下對秘書陳布雷說:“毛澤東此人不可輕視。他嗜煙如命,手執一縷,綿綿不斷,據說每天要抽一聽(50支裝)。但他知道我不吸煙後,在同我談話期間竟絕不抽一支煙。對他的決心和精神不可小視啊!”
不僅蔣介石這個老對手不得不佩服毛澤東,就是蔣介石手下的一些著名將領對毛澤東也是不得不佩服。抗日戰爭中,當毛澤東的《論持久戰》公開發表後,不僅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掀起了學習高潮,而且在國民黨高層領導人中也引起了強烈的反響。當時任國民黨軍委會政治部副部長的周恩來送了一本《論持久戰》給國民黨軍將領、素有“小諸葛”之稱的白崇禧。白崇禧進行了認真地閱讀後,十分佩服毛澤東對整個抗日戰爭進程的分析,並讚同毛澤東的觀點,認為這是一部軍事巨著,是克敵製勝的最高戰略方針。於是,他又向蔣介石推薦,並轉述了《論持久戰》的基本內容,也得到了蔣介石的讚同。在蔣介石的支持下,白崇禧把《論持久戰》的精神歸納成兩句話:“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時間。”這一歸納得到了周恩來的肯定。後來,由國民黨軍委會通令全國,作為抗日戰爭的戰略指導思想。
毛澤東不僅令國內的老對手蔣介石及其將領們不得不如此佩服,而且也令國外的老對手美國不得不佩服。上個世紀60年代初期,美國是中國當時的主要敵人,但美國曆史上最年輕的總統肯尼迪卻在認真學習和研究毛澤東有關遊擊戰的軍事著作。1961年2月26日美國《星條報》登載了合眾社一則消息:“肯尼迪在一個方麵成了中國共產黨領袖毛澤東的學生,他對毛澤東有關遊擊戰的著作很重視,並要求陸軍研究毛澤東有關這個問題的言論。”
◆由於美國帝國主義擴大侵略朝鮮的戰爭把戰火燒到鴨綠江邊,嚴重威脅中國的安全,中共中央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略決策,任命彭德懷為中國人民誌願軍司令員兼政委。隨後彭德懷率領中國人民誌願軍赴朝作戰。
後來的美國總統尼克鬆在《領袖們》一書中曾把毛澤東和蔣介石這兩個老對手作過比較。他說蔣介石“由於他一絲不苟地照搬書本,使他成為一個平庸的戰略家。”毛澤東則是一個“善於利用時代的機緣進行革新的人”。重視書本又不囿於書本,一切從戰爭實踐出發,這是在戰爭指導上毛澤東同蔣介石的最大不同。可見,尼克鬆也是看重毛澤東的。
即使是在現在,美國人對毛澤東的軍事才能和軍事思想還是不得不佩服的。美國西點軍校的一位教員在《美軍最怕解放軍什麽?》一文中這樣說道,美軍不怕中國軍隊的現代化,因為在這方麵他們永遠趕不上我們,怕的是中國軍隊的毛澤東化,或按中國術語叫革命化。中國軍隊離毛澤東越遠,美軍的勝算也就越大。毛澤東是人類曆史上絕無僅有的善於以弱擊強、以弱勝強的軍事天才,毛澤東軍事思想體係及實戰應用非常地精妙獨特,至今還沒有好的應對破解辦法。雖然我們是在把他當作對手來研究,但是我對中國的毛澤東始終懷有最深的敬意。
上述材料可以說明,無論是國內的老對手蔣介石,還是國外的老對手美國,都對毛澤東的軍事才能和軍事思想不得不佩服。在世界軍事史上,能夠贏得國內外主要對手的佩服,除了毛澤東以外,可能很少有了。
當我們回顧20世紀的中國曆程時,可以說,這是中國人民始於憂患,終於安康的一個世紀。這一曆程是和毛澤東完全分不開的。從這一意義上說,毛澤東是一位世紀偉人。毛澤東是世界上最傑出而偉大的軍事家,這一點,是任何人都不可否認也無法否認的。
優秀的軍事指揮家應該是哲學家。而身處裂變時代,毛澤東並不像其他人那樣主張全盤西化,盲目崇拜西方的任何東西。他反而更喜歡讀中國古典書籍《二十四史》《孫子兵法》等,但也不排斥接受西方的軍事理論,在延安時他就對克勞塞維茨《戰爭論》的推崇不已。他將兩種軍事理論融會貫通,運用到實際中。毛澤東指揮過很多次精彩的戰役,都能看出《孫子兵法》的影子,不與敵人硬碰硬,避開他們的鋒芒,研究對方的實力及弱點,耐心等待最佳戰機,當出現敵人暴露了他們的弱點,立刻調兵遣將,對敵人進行無情打擊。無論是反圍剿,還是長征四渡赤水,都是如此。優秀的軍事指揮家會“自己走路”。毛澤東有一大愛好就是親自做調研。這是青年時期就養成的習慣。當16歲的毛澤東挑著扁擔離開故鄉韶山時,他就沒有停下自己的腳步,一直在中國版圖上旅行。
在長期的戰鬥中,毛澤東每到一處就會思考總結。1930年,毛澤東率領紅四軍從江西會昌到達尋烏。趁著部隊到附近各縣發動群眾開展土地革命的時機,他開始著手調查尋烏城的商業,直接與各界群眾開調查會,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並寫下一篇《反對本本主義》,提出:“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這為後來製定靈活的土地政策打下了基礎。所以為何後來八路軍能夠在敵後不斷發展壯大根據地,解放戰爭老百姓推著小輪車幫解放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民站在誰的那邊,誰就能打勝仗。這就是毛澤東說的“兵民乃勝利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