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為

人世間所有事情的成敗完全在於每一個人是否能夠努力去嚐試去想然後腳踏實地的去做!
個人資料
yongbing1993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的最得意之作

(2022-09-23 05:47:43) 下一個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的最得意之作

 

毛澤東沒上過軍校,沒留過學,為何軍事指揮遠超國民黨高級將領?

1938年在延安,幾乎所有人都達成了共識,尤其是朱德、彭德懷、賀龍這樣的軍事指揮員,毛澤東的戰爭策略是對的:中日戰爭是一場持久戰,要建立敵後根據地、堅持遊擊戰。而在一年前,沒多少人支持他的想法。大家認為遊擊戰打擊不了日本人,是一種怯戰的表現,要正麵和日軍作戰。然而經過幾場血戰,即便平型關大捷取得了勝利,但八路軍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這讓朱德、彭德懷這樣的高級指揮員認識到八路軍和日本的裝備沒法比,硬拚毫無勝算。事實驗證了毛澤東戰爭策略是正確的。他贏得了一線軍事指揮員們的尊敬。

麵對著國民黨軍隊在正麵戰場上節節敗退的戰績,蔣介石心裏肯定會想,為什麽自己手下沒有毛澤東這樣的人?到底哪點比不上他?無論是在抗日戰爭中,還是在解放戰爭中,毛澤東的戰爭策略、軍事指揮都無人匹敵。相反,國民黨高級將領裏不乏上過軍校的,比如陳誠、顧祝同、薛嶽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還有很多人是出國留洋的,何應欽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孫立人畢業於美國弗吉尼亞軍事學院。論軍事理論,他們每個人都可以說得頭頭是道,寫出好幾本軍事理論專著。論軍事指揮能力,他們也是經曆過戰火檢驗,打敗各路北洋軍閥。可他們就是無法戰勝毛澤東。為什麽?

優秀的軍事指揮家應該是哲學家。自十九世紀中期以來,中國受到西方列強的侵犯,淪為半殖民地國家,任人宰割。中國人就探索了很多方法救亡圖存,從師夷長技以製夷,到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都失敗了。新文化運動開始後,對中華傳統文化進行大批判。陳獨秀的一番話代表著當時仁人誌士的想法:固有之倫理、法律、學術、禮俗,無一非封建製度之遺……驅吾民於二十世紀之世界以外,納之奴隸牛馬黑暗溝中而已,複何說哉?於此而言保守,誠不知為何項製度文物,可以適用生存於今世。吾寧忍過去國粹之消亡,而不忍現在及將來之民族,不適世界之生存而歸削也。

這種想法影響了很多人,他們認為西方文化無論在思想、藝術、科學、政治、教育、宗教、哲學、文學上都比中國的好。所以國民黨高級將領們在軍校求學時,他們所學的是西方的那一套軍事理論。這種作戰策略追求決戰決勝,正麵真刀真槍拚殺,是從騎士時代流傳下來的。

而身處裂變時代,毛澤東並不像其他人那樣主張全盤西化,盲目崇拜西方的任何東西。他反而更喜歡讀中國古典書籍《二十四史》《孫子兵法》等,但也不排斥接受西方的軍事理論,在延安時他就對克勞塞維茨《戰爭論》的推崇不已。他將兩種軍事理論融會貫通,運用到實際中。

毛澤東指揮過很多次精彩的戰役,都能看出《孫子兵法》的影子,不與敵人硬碰硬,避開他們的鋒芒,研究對方的實力及弱點,耐心等待最佳戰機,當出現敵人暴露了他們的弱點,立刻調兵遣將,對敵人進行無情打擊。無論是反圍剿,還是長征四渡赤水,都是如此。

克勞塞維茨認為軍事不能局限於羅列經驗現象,而忽視戰爭整體的內在聯係;或者隻憑個別經驗便推導出一個個完整的理論體係,從而脫離作戰實際。軍事家們應有哲學頭腦,不能把沒有內在聯係的內容拚湊成整體,更不能拘泥於細節,小題大作。從這點上看,一個優秀的軍事指揮家應該也是一個哲學家。顯然毛澤東做到了,他會從全局考慮,比較長遠和短期的優劣勢,不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用時間積累相對優勢,順勢而為。而國民黨高級將領們隻局限在戰爭的經驗現象裏,謀一時,謀一城得失。

優秀的軍事指揮家會“自己走路”。毛澤東有一大愛好就是親自做調研。
這是青年時期就養成的習慣。當16歲的毛澤東挑著扁擔離開故鄉韶山時,他就沒有停下自己的腳步,一直在中國版圖上旅行。

當時北京、上海是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各種思潮在此碰撞,青年人之間流行著出國留學的風氣,毛澤東對邀請他一同去國外留學的長沙朋友說:“我覺得我對我自己的國家了解得還不夠,把我的時間花在中國會更有益處。”雖說這裏麵一部分原因是資金不足,無法支撐所有人出國留學,但毛澤東說的話也確實他心裏所想。

從後麵看,出國留學的那一批人回國後,帶回了新思想,新鬥爭手段,成為了時代的弄潮兒,可是他們沒有毛澤東那樣了解自己的國家,也因此跌了不少跟頭。同時期國民黨那些軍事將領們也是如此,他們沒有像毛澤東那樣,一步一個腳印丈量這片土地,了解生於斯,長於斯的人民。他們遵循著精英發展路線,隨著地位的上升,他們的官銜越來越高,享受的待遇越來越好了。住房有別墅,出行有轎車,他們離士兵很遠,離戰場也很遠。他們會在專用的作戰室裏看著地圖,聽取下屬的匯報,然而這種層層匯報過濾掉多少信息,他們是不知道的。他們認為要贏得戰爭,需要更好的裝備,更多的糧食,打仗依靠的是士兵,而不懂得依靠群眾,發動群眾。

在長期的戰鬥中,毛澤東每到一處就會思考總結。1930年,毛澤東率領紅四軍從江西會昌到達尋烏。趁著部隊到附近各縣發動群眾開展土地革命的時機,他開始著手調查尋烏城的商業,直接與各界群眾開調查會,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並寫下一篇《反對本本主義》,提出:“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這為後來製定靈活的土地政策打下了基礎。所以為何後來八路軍能夠在敵後不斷發展壯大根據地,解放戰爭老百姓推著小輪車幫解放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民站在誰的那邊,誰就能打勝仗。這就是毛澤東說的“兵民乃勝利之本”。

毛澤東的勝利,來自他不斷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力量,來自他對中國國情有著清醒的認識。他是思想家、哲學家、也是一位實踐家,所以他才能夠比同時代的人更快地切中時代的關鍵,在戰場上揮斥方遒。

毛澤東為什麽說這場戰役是“平生最得意之作”?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這是《長征組歌》中的一句膾炙人口的歌詞,此後,人們常用這句話形容毛澤東的傑出軍事才能。

在中國共產黨的曆史上,毛澤東指揮過太多經典戰役,但是,他自己說過,有一場戰役是“平生最得意之作”,這就是1935年的四渡赤水。

1935年1月,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此時,蔣介石糾集多省軍閥及國民黨中央軍共150多個團,40餘萬人,從四麵八方向遵義壓來,企圖將中央紅軍“聚而殲之”。

當時,經曆了慘烈的湘江戰役後,中央紅軍隻剩3萬餘人,想衝出重圍,猶如絕處求生。

當年1月19日,中央紅軍由遵義北上向赤水河疾進,計劃奪取土城以及赤水縣城之後北渡長江。蔣介石急調重兵封鎖長江,麵對敵軍不斷增援,紅軍決定撤出土城戰鬥,從元厚、土城一帶一渡赤水河。

一渡赤水後,中央決定暫緩執行北渡長江的計劃,采納了毛澤東“回師東進,再渡赤水”的決策。此後,紅軍主力突然掉頭東進,第二次渡過赤水河,重入貴州,奇襲婁山關,再占遵義城,取得了長征以來最大的一次勝利。

之後,紅軍在茅台地區三渡赤水,作勢北渡長江,誘使敵軍向川南調動。趁敵人調動之機,紅軍又四渡赤水,折返東進,逼近貴陽,調動滇軍增援貴陽。

此後,紅軍出其不意地以每天120裏的行軍速度乘虛疾進雲南,大造進攻昆明聲勢。敵軍被迫調整部署,從滇北和金沙江緊急抽調兵力回防。

乘敵金沙江南岸防禦薄弱之機,毛澤東立刻指揮紅軍兵分三路,以強行軍晝夜兼程,全軍順利搶渡金沙江,擺脫了40萬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

從1935年1月19日紅軍離開遵義,到5月9日勝利渡過金沙江,3個多月,中央紅軍六次穿越三條河流,轉戰川貴滇三省,以一當十、避實擊虛、聲東擊西、乘隙而進,巧妙地穿插於敵軍重兵圍堵之間,在運動中保存自己並大量殲敵。

這一仗不僅是紅軍長征中最經典的成功戰例,在中國共產黨曆史上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經此一役,紅軍擺脫了長征以來被動挨打的危局,取得了戰略轉移中的決定性勝利。

後人稱讚“毛主席用兵如神!真是運動戰的典範”。

後人評價,四渡赤水的勝利之道在於“敵變我變,出奇製勝”。

其實,縱觀百年黨史,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解放軍、工農紅軍、八路軍新四軍、遊擊隊等的人民軍隊創造了太多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爭奇跡。《全民皆兵》正是人民軍隊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力量源泉。

從紅軍時期的“十六字訣”,到抗日戰爭時期的“持久戰”,從解放戰爭時期的“十大軍事原則”,到抗美援朝戰爭時期的“零敲牛皮糖”,再到新中國成立後軍事戰略方針的不斷調整是人民解放軍不斷發展到強大。

1963年12月,毛澤東在一次與外國客人的談話時說過這樣的話:我這一輩子就是在打仗中度過的,一共打了22年。從沒有打仗的決心到有了打仗的決心,從不會打仗到學會了打仗。在毛澤東的一生中,他最光輝、最成功、最精彩的活動領域是軍事領域;在毛澤東思想體係中,他最豐富、最完善、最係統的理論內容是毛澤東軍事思想;在毛澤東的人生中,他最富豐采、最有激情、最難以忘懷的歲月是在戰爭中度過的。毛澤東在全黨全軍的領袖地位和在全國人民群眾中的崇高威望,是與他用兵如神的軍事指揮藝術和科學的軍事理論創造分不開的。毛澤東不愧是一位世界上最傑出而偉大的軍事家。

毛澤東和大多數人一樣,出生在一個極其平常、極其普通的農民家庭。青少年時代的毛澤東並沒有想到要去搞軍事、要去打仗,更沒有想到要成為一位偉大的軍事家。從外表和氣度舉止上看,青少年時代的毛澤東無論如何也不像一個軍人,卻像那個時代浪漫而又有些不羈的一介書生。正如他自己後來多次所說:在1927年之前,我還是個白麵書生,我是沒有準備打仗的。當時,他最大的誌願,第一,想當一名教書先生;第二,想當一名新聞記者。他甚至設想“將來多半要賴這兩項工作的月薪來生活”。

從來沒有想過要搞軍事、要去打仗的毛澤東,又是怎樣走上打仗之路的呢?毛澤東多次說過,是蔣介石“逼上梁山的”。他說過這樣的話:“我們原先都不是拿槍的,都是愛和平的人,有種地的、有做工的、有當教員的、有做生意的,我是當小學教員的,我沒有準備拿槍去打仗,後來蔣介石不許我們活了,不許人民活了,我們就拿起槍杆子”,這就叫做“逼上梁山”。1945年在重慶談判時,毛澤東抽空去看國民黨內一向反共的陳立夫,他用回憶往事的口氣,談起大革命初期國共合作的情景,自然免不了要講到後來的國共分手,他說:“我們上山打遊擊,是國民黨剿共逼出來的,是逼上梁山。就像孫悟空大鬧天宮,玉皇大帝封他為弼馬溫,孫悟空不服氣,自己鑒定是齊天大聖。可是你們卻連弼馬溫也不給我們做,我們隻好扛槍上山了。”說得陳立夫無話可說。

蔣介石也教會了毛澤東怎樣打仗。一次,毛澤東對外賓說,國民黨逼得我們無路可走,隻好上山打仗。當時我們從未打過仗,不知道是怎麽打法。軍事對於我們是個黑暗的部門,我們不懂。但是帝國主義和國民黨把我們一趕,隻好去打。是誰教會我們打仗的?是敵人。他在會見日本共產黨朋友時又說,在共產黨成立的時候,那時啥也不懂,隻知道要革命。但不知道怎麽革法,也沒有想鄉村包圍城市的問題,更沒有想到自己要打仗。誰要我們打仗的?是帝國主義和國民黨請我們去的。那時我們看不到有什麽別的出路,隻有打遊擊。我當時不會打仗,我是小學教員。打了十年,我們學會了什麽叫打仗。這個打仗也是可以學會的。

在毛澤東看來,上山打仗並不是他的願望,而是被蔣介石“逼上梁山”。從此,毛澤東說“我這一輩子就是在打仗中度過的。”1963年3月,毛澤東在一次同外國客人的談話時說,他上山打遊擊,一打就打了22年,直到1949年才把蔣介石趕出大陸去。同年12月5日,他在與外國客人的談話中又說:“我這一輩子就是在打仗中度過的,一共打了二十二年。從沒有打仗的決心到有打仗的決心,從不會打仗到學會了打仗。”

毛澤東晚年,曾多次回憶說,對於軍事我是懂得一點兒的。1975年10月,已經82歲高齡的毛澤東對聯邦德國總理施密特又自豪地說,我懂得怎樣打仗,怎樣打勝仗。毛澤東是完全有理由這樣自豪和自信的。在他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年華是在戰火紛飛的歲月中度過的。從1927年9月領導秋收起義,引兵走上井岡山、點燃星星之火,一直到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毛澤東打了二十多年的仗。這期間正是毛澤東從34歲到56歲,完全是他一生中最珍貴的青壯年時期,也是他最主要的軍事生涯時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8)
評論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今天的特色中國是從毛澤東時代的新中國發展來的。小人豈懂聖人。小人豈懂感恩。小人豈懂德才。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毛澤東的四大崇高品德:人民性、求是性、包容性、堅韌性;四大傑出才能:“君師合一”、軍政合一、戰略和戰術合一、詩哲合一。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具體而言,人民性、求是性、包容性、堅韌性就是毛澤東留在曆史上、世界上“雖久不廢”的不朽之德。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開拓者,反對霸權主義、團結世界人民、捍衛民族獨立和維護世界和平的英勇鬥爭者,這是毛澤東“雖久不廢”的不朽之功。毛澤東著作等身、詩哲合一,以他的思想言論、雄文大作影響著中國人和中國變化,這是他“雖久不廢”的不朽之言。毛澤東正是曆史上少有、世界上少見的“三不朽”的偉人。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君師合一”是從曆史上借用過來的一種說法。這裏的“君”的含義不是帝王、君主,而是領袖,或者說主要領導者。這裏的“師”也不是狹義的教書先生,而是廣義的導師,或者說思想指導者。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中華民族燦爛的曆史長河中,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都是有作為和有重大影響的君主。但他們沒有留下係統的著作,沒有起到導師的作用,也就是毛澤東說的“略輸文采”、“稍遜風騷”、“隻識彎弓射大雕”,在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中都缺少“立言”之“不朽”。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孔子被尊為中國封建社會的聖人,稱為萬世師表。經他整理的詩、書、禮、易、樂、春秋等六經,與他和學生對話錄《論語》,傳之後世,是中國古代士大夫學習的經典。孔子之後被尊為中國亞聖的孟子,其著作《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是中國封建社會起思想引導作用的教科書。但孔子、孟子雖有很高的思想指導者地位,卻不曾有過號令天下的領導權。宋明的程頤、程灝、朱熹的理學和陸九淵、王陽明的心學也曾發揮過思想引導作用,但程朱陸王也都是思想家,同樣不曾有過號令天下的領導權。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中華民族值得慶幸的是,在近代跌落到曆史最低點時,誕生了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複興的中國共產黨,產生了毛澤東這樣領袖和導師兼備的偉大人物。毛澤東是在“百年魔怪舞翩躚”中領導中國人民站起來的領袖人物;是集政治家、軍事家於一身,善於戰略上“以一當十”、戰術上“以十當一”,善於以弱抗強、扭轉乾坤的領袖人物;是“使有菽粟如水火”“能以天下為一家”的領袖人物。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毛澤東又是以他的著作、詩詞、思想影響著中國人和中國變化的導師型人物。他的哲學代表作《實踐論》《矛盾論》,價值觀代表作《紀念白求恩》《為人民服務》《愚公移山》,政治代表作《新民主主義論》《論人民民主專政》,軍事代表作《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論持久戰》,文化代表作《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黨的建設代表作《改造我們的學習》《整頓黨的作風》《反對黨八股》,國家建設和管理的代表作《論十大關係》《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分別從不同方麵影響了當代中國人和思想,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著全人類的思想。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國際共運史上,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等身、名篇很多,是馬克思主義的創立者,是名符其實的無產階級的導師、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思想指導者。但他們不是掌管政權、管理國家意義上的領導者或領袖。列寧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創立者,但管理新國家的時間很短,主要的還是一位導師或者說思想指導者。斯大林主要的則是蘇聯這個國家的領導者。馬克思、恩格斯有他們共同的代表作《共產黨宣言》。馬克思有他的代表作《資本論》,恩格斯有他的代表作《反杜林論》,列寧有他的代表作《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斯大林則談不上有他的代表作。毛澤東從馬克思、恩格斯、列寧三位導師那裏學習和掌握立場、觀點和方法,汲取了理論素養。毛澤東始終把自己放在小學生的位置上,對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懷著深深的敬意。但是,毛澤東與馬恩列斯不同,他既是一位長期管理一個大黨、大國的領袖,一位通過黨的建設、武裝鬥爭、統一戰線、發展生產,解決一係列嚴峻問題,使黨和國家獲得生存和發展的卓越領導者;又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思想指導者,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融合而產生的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創立者。從優秀的思想指導者和卓越的行動領導者,即從導師和領袖相統一的角度來看,毛澤東是此前國際共運史上還不曾有過的“君師合一”的人物。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中國共產黨選拔幹部的原則是德才兼備以德為先。這是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融合而形成的用人之道。《詩·大雅·抑》中講“溫溫恭人,惟德之基。”《荀子·王霸》中講“論德使能而官施之者,聖王之道也”。毛澤東是人民選出來、全黨選出來的領袖,也是按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原則選出來的。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遵義會議推選毛澤東到黨和軍隊的領導崗位,至此才有了成熟的黨中央。新中國成立前夜,周恩來在中華全國青年第一次代表大會上作報告時指出:“今天共產黨的中央不像當年了,絕大多數同誌都承認毛澤東這個領袖,都心悅誠服地信服這個領袖;人民也擁護這個領袖。”在這篇報告中,周恩來是從人民性、求是性、包容性、堅韌性四個方麵評價毛澤東的崇高品德的。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人民性。周恩來說,毛澤東“是從人民當中生長出來的”,是“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團結在一起”的,“是從幾千年的曆史經驗教訓、近百年的革命運動、近三十年的直接奮鬥中生長出來的人民領袖。”毛澤東的書法作品中寫得最多的兩個字是“人民”。毛澤東最有影響力也最能反映他的品德的題詞是“為人民服務”。 為人民服務,最偉大、最光榮、最神聖,這是毛澤東人民性中的價值觀。人民是曆史的創造者,這是毛澤東人民性中的曆史觀。他認為群眾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銅牆鐵壁。黨的七大會議上,毛澤東有一句膾炙人口的名言:“人民,隻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曆史的動力。”他從中國的廣大人口在農村,五個人中就有四個是農民的特殊國情出發,認定抗日戰爭是農民的戰爭,告誡全黨:“不要把‘農民’這兩個字忘記了;這兩個字忘記了,就是讀一百萬冊馬克思主義的書也是沒有用處的,因為你沒有力量。”毛澤東的人民性包含著一切為了人民群眾、一切依靠人民群眾,還包含著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思想方法、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與毛澤東把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密不可分,也與毛澤東把唯物辯證法運用於實際工作中緊密相連。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求是性。周恩來說,“毛主席不是空談真理,而是使真理和實踐相結合,使它具體化。”“他自己的口號是‘實事求是’。他是最老實的,是則是,非則非。”毛澤東所有號召和所有題詞中,僅次於“為人民服務”的具有極大影響力的是 “實事求是”。“為人民服務”是“實事求是”的根本目的、根本立場,“實事求是”是實現“為人民服務”的根本要求、根本途徑。怎樣才能做到實事求是?這是毛澤東經常思考的重大問題。毛澤東從年輕時起就喜歡明朝楊繼盛的兩句詩:“遇事虛懷觀一是,與人和氣察群言”;延安時期,他致謝覺哉的信中曾提出:“各去所偏,就會歸於一是”;他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實踐論》中提出了“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裏”的十六字方法;他重視眼睛向下調查研究。根據這些,毛澤東心目中的實事求是可以概括為虛懷觀是、和氣察是、去偏歸是、去偽存是、調研得是等五個方麵。虛懷觀是就是心中保有本來無一物的自然狀態,才能觀到那個是;和氣察是,就是平等待人尊重他人,才能察到那個是;去偏歸是,就是去掉片麵性,才能歸到正確的認識上來;調研得是,就是眼睛向下在廣大人民群眾中調查研究,才能得到那個是。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包容性。如周恩來所說,毛主席汲取“幾千年的曆史經驗教訓”,“毛主席對我們共產黨的許多幹部談,你們每天寫日記不要寫別的,就隻寫一句‘團結百分之九十’就行了。”毛澤東為什麽善於出主意、用幹部?就是因為他重視古今中外法,善於從古今中外汲取智慧;重視搞“五湖四海”,善於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毛澤東正是具有這樣包容性的人。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堅韌性。周恩來說:“他是最能堅持原則又能靈活運用的領袖”,“毛主席當著他的意見沒有被大家接受時,他就等待,有機會他就又講,又教育,又說服。”堅,就是堅持原則、堅強鬥爭;韌,就是策略靈活,善於迂回、善於等待。堅,就是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就是從地上爬起來,揩幹淨身上的血跡,掩埋好同伴的屍首,踏著烈士的血跡繼續前進。韌,就是為了進攻而防禦,為了前進而後退,為了向正麵而向側麵,為了走直路而走彎路;抗日戰爭中毛澤東的持久戰戰略、遊擊戰戰略就是軍事上的迂回、待機的品德和智慧。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毛澤東的人民性是包括世界人民的。天安門城牆上有兩幅大標語,一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一邊是“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這很好地體現了毛澤東的品德和思想,是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傳統文化“天下為公”、“以天下為一家”相融合而形成的。毛澤東反對以大欺小、以強淩弱、以富壓貧、以霸為業,既是為了維護中國獨立,也是為了解決世界問題。毛澤東急切地要求解決中國經濟技術落後的問題,既是為了中國人民過上好日子,也是為了對世界作出應有的貢獻。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今天的特色中國是從毛澤東時代的新中國發展來的。小人豈懂聖人。小人豈懂感恩。小人豈懂德才。
ShiMaQian 回複 悄悄話 德才兼備是聖人,無德無才是庸人。德多於才是君子,才多於德是小人。主席最終淪為小人。
登錄後才可評論.